人民內部矛盾理論與當代中國經濟倫理學
時間:2022-04-05 04:29:00
導語:人民內部矛盾理論與當代中國經濟倫理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文】
當代中國經濟倫理的進化軌跡與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遙相呼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經濟與倫理的關系問題成為現代化過程中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經濟倫理研究正是發端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解放的運動之中。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倫理研究進入構建富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倫理學階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成熟,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圍繞利益關系的協調這一軸心,思想意識領域的觀念沖突也呈多元化趨勢。市場經濟呼喚著與之相適應的主導性倫理道德體系的發育與成熟。經濟倫理學不同于一般倫理學,它著重研究經濟活動領域中的道德倫理現象,然而,任何一門新興學科,都離不開堅實深厚的哲學基本理論的指導,作為一般辯證法原理在社會主義社會具體應用和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無疑也是指導我們當前進行經濟倫理研究的根本方法。人民內部矛盾學說是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的核心。圍繞這個“核心”,本文試圖就如何正確認識與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同當代中國經濟倫理學建設的關系作一粗略的探討。
一、當代中國經濟倫理學直接的方法論基礎——人民內部矛盾理論
研究人民內部矛盾理論與經濟倫理學的關系,不能回避創立的人民內部矛盾理論所蘊含的經濟倫理的意義。如何看待對人民內部矛盾的貢獻及其對經濟倫理學的指導意義,這是當代中國經濟倫理研究中尚未深入觸及的一個新重要課題。眾所周知,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是我們黨和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矛盾理論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的卓越貢獻主要體現在:首先,他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提出人民內部矛盾是社會主義社會占居主導地位的社會矛盾。其次,在肯定社會主義存在矛盾的基礎上,堅持矛盾的共性與個性相統一的原理,具體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特殊性,把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納入人民內部矛盾這個“總題目”之中,使之成為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找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具體表現形式。最后,正是立足于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關系的具體分析,形成了他關于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特別是社會主義社會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從而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矛盾理論,創立了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的核心理論。
的人民內部矛盾學說及所闡明的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其經濟倫理意蘊是非常明確的。我們知道,依據馬克思創立的社會矛盾理論,一方面社會經濟基礎直接決定倫理道德體系性質,經濟關系表現出來的利益關系直接決定倫理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另一方面,倫理道德又以其相對獨立性反作用于它所由此產生的社會經濟基礎。然而,僅僅看到經濟基礎與倫理道德的決定作用與反作用關系對建構當代中國經濟倫理學還是不夠的。我們一旦從人民內部矛盾著眼去進行考察就會發現,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及一定歷史階段的主要矛盾,既然反映的都是具體的歷史的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關系,因此通過人際關系的協調,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就能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的自我完善與全面進步。經濟領域的人際關系的處理,自然離不開一定的經濟倫理與道德規范。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濟倫理學的研究對象正是社會主義社會經濟領域中建立在經濟關系之上的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道德關系即人民內部的倫理道德關系。在我國當前時期的經濟倫理研究中,自覺運用人民內部矛盾學說,可以使經濟倫理的目標指向始終聚焦于如何實現經濟活動中人與人之間倫理關系的和諧上。既然人與人之間具體的矛盾關系又是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及一定歷史階段主要矛盾的折射,這樣,經濟倫理的研究就有了深厚的理論背景和寬廣的歷史視野。
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在人民內部矛盾占居主導地位的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突破了資本主義社會所不能突破的私有制財產關系形成的個體發展的局限,為向自由人聯合體的自由個性發展階段過渡創設了條件。因此當代中國經濟倫理所研究的人際關系,總體上具有非對抗性質,這就為正確界定人與人之間的經濟倫理關系的性質提供了方法論原則。
二、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變化的特點展示了當代中國經濟倫理學的核心內容
的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為我國經濟倫理學研究對象的設定及其經濟倫理關系的性質分析奠定了直接的方法論基礎,而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變化特點和鄧小平理論對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的重大發展則更為廣泛和深刻地觸及到經濟倫理學的核心內容,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和改革開放的條件下,如何正確認識與處理經濟發展與倫理進步的關系問題。
換句話說,當代中國經濟倫理學的核心內容就是如何依據一定的倫理道德規范去正確處理經濟領域中的人民內部矛盾關系,使人際關系達到協調一致。要具體說明當代經濟倫理學的核心內容,必須聯系人民內部矛盾在新時期的變化及其特點。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關系的變化,決不是枝節的、零碎的改變,而是包括三個層次在內的系統變化:第一是在“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這個最高層次上的變化;第二是在一定歷史階段作為“社會基本矛盾”集中體現的社會“主要矛盾”層次上的變化;第三是作為“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展開而在人們的“具體關系”層次上的變化。眾所周知,新時期是以工作重心實現戰略轉移為標志的。工作重心的轉移和改革開放的推進,首先同我黨對當前時期主要矛盾的正確論斷密切關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既充分肯定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社會主義社會政治生活主題的英明論斷,同時又糾正了關于當前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的錯誤論斷,明確指出,在我國當前時期,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的矛盾。服從于這個主要矛盾的解決,提出發展生產力,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我們關于主要矛盾的判斷由錯誤向正確轉變,和與此相適應的大力發展生產力,實行改革開放,實質上就是對我國現階段社會基本矛盾幾個方面的關系進行系統的調整。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上層建筑層面的改革,都是在不斷產生矛盾又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進行的。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中出現的種種矛盾,無論是“社會存在”領域的矛盾或是“思想觀念”領域的矛盾,反映在人們的“具體關系”上,總的方面都是屬于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和觀念矛盾。利益矛盾與觀念矛盾的突出與泛化以及兩者內在辯證關系的把握為解決經濟發展與倫理進步的矛盾這一經濟倫理學的核心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新時期利益格局的多元化是我們研究人民內部矛盾變化的現實基礎。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隨著所有制關系和分配關系的變化,利益格局必然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利益格局多元化,尤其是經濟利益的多元化,必然引發人們思想觀念的多元化,從而使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和觀念矛盾日益突出與泛化。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和觀念矛盾,在一段時間里表現得如此集中,如此廣泛,幾乎涉及社會的各個階層、群體及個人,則是同改革開放這種“革命性”變革分不開的。我黨新時期對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的重大發展則集中表現為把利益矛盾作為人民內部矛盾的誘導因素,看成是決定其他人民內部矛盾存在、發展、激化的總根源和主導性矛盾。同時在確定利益矛盾在人民內部矛盾系統中的核心地位前提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從提高主體的素質入手,以培養四有新人為出發點,解決人民內部的觀念矛盾,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利益矛盾創造了主觀條件。
利益矛盾和觀念矛盾的突出和泛化,體現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特點。這兩種矛盾不僅有著重要的區別,而且有著內在的聯系,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辯證統一關系,這是經濟發展與倫理進步協調一致的客觀依據。經濟和倫理這兩者的有機整合的客觀必然性和必要性,存在于人民內部矛盾和觀念矛盾的相互作用之中。
首先,應當承認利益矛盾同觀念矛盾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不僅表現在兩者性質的不同上,而且表現在相互作用中地位的差異上。一般的利益矛盾既是推動一切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導致一切社會沖突的總根源,是制約其他各類矛盾(包括觀念矛盾)的主導性矛盾。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對于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同樣具有根源性作用,人民內部的觀念矛盾同樣是以思想形式表現出來的利益矛盾??梢?,沒有人民內部經濟關系的協調,也就不會有觀念矛盾的真正解決。承認利益矛盾的優先地位,也就是在“利益”與“觀念”的關系上堅持了唯物主義的立場。
其次,應當看到人民內部利益矛盾與觀念矛盾之間的相互聯系。這種“聯系”突出地表現在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滲透的關系并統一于以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為基本內容的經濟活動本身之中。利益矛盾和觀念矛盾不可分割地聯結在一起,是由人們的物質生產和交往活動的本性決定的。因為無論是利益矛盾還是觀念矛盾,從根本上說來,都是人們經濟活動本身產生出來的矛盾。人們的物質生產活動絕非一種單純由利益矛盾驅動的純經濟行為,而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所從事的有目的地改造外部世界的實踐活動。這種實踐活動無不體現著一定的倫理道德思想和價值。所謂“有目的”活動,即是指人們在一定的思想意識觀念的指導下的活動,而且不同的經濟行為主體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目的指向??梢?,觀念矛盾是以利益矛盾的存在為基礎,觀念矛盾的解決不可能脫離人們的物質生產活動去孤立地進行;另一方面,利益矛盾也蘊含著觀念矛盾,絕沒有那種不受觀念矛盾制約的利益矛盾。因此,有效解決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也離不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的觀念矛盾。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即使是在物質匱乏的困難環境中,高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也能鼓舞人們奮發圖強,努力上進,而不去計較眼前個人得失。如果不去注意化解思想觀念上的矛盾,即使是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大好形勢下,也會誘發與激化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
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與觀念矛盾的內在統一關系,就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經濟發展與倫理進步必須協調一致的客觀依據。利益矛盾與觀念矛盾首先是人們經濟活動內產生的矛盾,由此說明經濟倫理觀念不再是從經濟發展以外的倫理學中先驗地得出,而只能是通過發展經濟作為自身的內涵和結構,以及經濟發展作為整體與外部環境的客觀聯系中總結出來。
總之,堅持人民內部矛盾學說,把握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根本特點,才能使當代中國經濟倫理學的發展與成熟具備深厚的哲學理論基礎。運用這一學說,有利于加深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與人之間矛盾關系的認識,有利于對經濟關系中所蘊含的倫理關系的正確分析。立足于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特點,即利益矛盾和觀念矛盾內在本質關系的科學認識,才能擺脫僅僅拘泥于經濟對倫理或倫理對經濟起什么性質和作用的表層研究,推動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倫理學的建構與發展。
- 上一篇:論的人學思想
- 下一篇:中共三代領導人的生產力理論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