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拓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2 10:58:00

導語: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拓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拓展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社會建設;中國特色;豐富發展

論文摘要: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社會建設活動貫穿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過程,而對社會建設理論進行系統闡述和深入探索,則是由肩負著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共產黨人開此先河。提出社會建設理論,對提高各級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充分發掘各行各業共產黨員的潛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為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式方法開辟了更加廣闊的道路。構建和諧社會,既要做好社會建設方面的工作,又要做好與社會建設相銜接相協調的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工作,實現各種社會資源的優勢互補。

總書記在《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理論觀點,積極開展社會建設就是其中之一。他指出,要“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社會建設”理論的提出,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創新建設思路

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設想。我們黨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和實踐上取得的新進展,既是對黨執政經驗的總結,也是對國外一些執政黨執政經驗與教訓的借鑒;既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認真領會總書記的這段話,就會感到其中寓意十分深刻:首先,社會建設理論是一個比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更為宏觀的概念,其范圍更廣,內容更豐富。社會建設活動貫穿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過程,而對社會建設理論進行系統闡述和深入探索,則是由肩負著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共產黨人開此先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是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的偉大的理論創新成果。其次,提出社會建設理論為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式方法開辟了更加廣闊的道路。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是一個偉大的創舉,然而,和諧社會建設,并未窮盡我國社會建設的創新思路,恰恰相反,它為我國的社會建設理論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條件。再次,社會建設理論為我國建立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要求的社會體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我國要建立的社會體制是與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體制相適應的社會體制,在此基礎上形成與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秩序相協調的社會秩序。由此可見,社會建設這一創新理論成果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快速、和諧、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強調社會各個方面、各個領域要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要在更高層次上發展,必須認真學習和貫徹總書記提出的社會建設理論。

二、歷練執政能力

黨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力量。社會建設理論的提出,為提高各級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充分挖掘各行各業共產黨員的潛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一是有助于提高各級黨組織協調各方面工作的能力。總書記明確提出社會建設理論,強調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協調發展,使我們黨關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更加完善;同時,為黨提高執政能力進行了周密的部署,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為調動各級黨組織的積極性,為全黨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努力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為了貫徹黨的社會建設方針,各級黨組織要充分發揮統籌全局、宏觀指導和科學領導的作用,要經常分析社會建設狀況,及時了解涉及和諧社會建設方方面面的情況,不斷深化對和諧社會建設特點和規律的認識,認真研究和解決社會建設中重大和突出的問題。二是有助于提高黨解決自身存在問題的能力。社會建設理論的提出,開闊了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理論視野和實踐環境,提高了黨關注社會建設,從和諧社會建設的大背景下解決黨自身存在問題的能力,增強了黨為民、務實、清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黨的任務更加繁重,從事的建設領域更為寬廣,全黨同志必須更加自覺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利益觀、地位觀,堅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增強了黨在完成四位一體的建設任務的過程中更加關注自身的建設,建立自我完善和發展的科學機制,完成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三是有助于提高密切聯系群眾、增強感召力的能力。社會建設理論,要求全黨同志必須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次、各個領域、各個行業與廣大人民群眾保持最廣泛、最密切的聯系,以自己的優良作風和良好形象帶動群眾搞好社會建設。全體黨員只有充分發揮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才能在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業中,做出無愧于時代的光輝業績。社會建設理論的提出,對于我們黨在整個社會弘揚正氣,從而提高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四是有助于民族創新意識、創新成果的大量涌現。社會建設理論的提出,對于整個中華民族而言,具有極大的激勵作用。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過程中,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必將進一步激發全黨全國人民學習新本領、新知識的能力,我們黨要帶領全國人民努力適應工作環境擴大、工作任務加重的新形勢,努力學習,勇于實踐。這種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就是一個逐步豐富和發展社會建設理論的過程。可以相信,我們偉大的黨和偉大的人民,在社會建設理論的指導下,創新理論一定會不斷出現,創新成果一定會大量涌現,中國特色社會建設事業一定會蓬勃發展。

三、完善建設措施

總書記不僅提出了社會建設理論,而且還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們開展社會建設,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采取的措施:一是提出采取十項措施做好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工作。這些措施有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既要做好社會建設方面的工作,又要做好與社會建設相銜接相協調的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工作,而且強調“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必須全面、協調、快速、健康發展。二是要注意四個建設領域的差異。社會建設,側重于社會結構的合理布局和優化。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全面推進這個新領域的工作,使之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個新的亮點領域;還要注意,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建設,逐步認識了這些建設領域的特點,不斷深化認識其發展規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社會建設領域則不同,在以往的建設中雖然也積累了經驗,但作為一個新領域進行全面建設,必然要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既不能用抓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方法來抓社會建設,又不能只顧抓社會建設忽視了其他三個領域的建設,更不能忽視與它們的協調。正確的方法是:積極認識和努力把握和諧社會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同時要注意其與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聯系和協調,使四位一體的建設事業互相促進,相得益彰。三是要注意抓好社會建設目標的實現。要把社會建設任務與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的生活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同基層民主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還要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切實把社會建設目標與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緊密地聯系起來,在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過程中提高社會建設和管理水平,而且要不斷地檢查社會建設目標的執行情況,以便進一步改進。四是要盡快建立起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的高效的社會建設機制。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候,要特別關注從建立社會建設機制方面思考和解決問題,這種機制的基本點是:協調各方利益,化解社會矛盾,迅速快捷地反饋各種社會信息,了解社會建設的薄弱環節和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公務員之家

四、優化社會管理公務員之家

總書記提出的社會建設理論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要實現各種社會資源的優勢互補,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認真學習和領會:一是要正確把握和科學處理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關系。社會建設強調長期的成果和經驗積累,側重于宏觀謀略、籌劃,對建設全局的掌控,就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并監督其執行情況;社會管理側重于對社會運行過程中某個具體領域的硬環境和軟環境的優化,執行國家社會建設的政策和制度并負責領導組織實施,處理社會建設中的各種問題。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二是要在科學的社會建設方針指導下進行嚴密的社會管理。要深入研究和把握社會管理的特點和規律,完善社會管理體系和政策法規,整合社會管理資源,加強社會管理體制的建設和創新。三是要積極謀劃良好的社會管理格局。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并使各方密切配合,發揮最大效率。四是要不斷提升社會管理水平。各級黨組織和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改善公共服務質量,提高依法管理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并對公共服務的效果進行嚴格科學的檢查,及時整改,實現社會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五是要形成社會管理互動機制。我們在進行和諧社會建設的過程中,要推動建立政府調控機制同社會協調機制互聯、政府行政功能同社會自治功能互補、政府管理力量同社會調節力量互動的社會管理網絡,形成對全社會進行有效覆蓋和全面管理的科學的社會管理體系。我們必須注意,政府執行的社會政策一般具有“中位取向”,就是說,作為公共權力的受托者,各級人民政府必須體現大多數群眾的利益,而對少數弱勢群體及其他需要救助的特殊群體的需要,卻無力實現最好的滿足。例如對殘疾人、低收入者的保護,等等。即使政府能夠提供這些服務,也存在效率和成本問題。政府機構作為公共權力組織,與專業的社會救助組織相比,無疑具有運作成本高、容易導致浪費等劣勢。因此,需要社會組織的介入,他們具有專業優勢,又特別熱情,辦事環節少,成本較政府組織要低。所以,要發揮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協調利益、化解矛盾、排憂解難的作用;發揮社團、行業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提供社會服務、反映群眾訴求、規范組織行為的作用。要加強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建設,從建設和諧社區人手,使社區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方面發揮服務作用,在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系上發揮橋梁作用,在維護社會穩定、為群眾創造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上發揮促進作用。要以服務群眾為主題,增強社會服務功能,拓展社會服務領域,提高社會服務水平,形成社會服務網絡化的新格局,積極開展面向特殊群體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保障服務,開展面向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要建立和完善科學有效的信息和資源機制,加強和改善對公共信息、公共資源、公共物品的管理和應用。

總之,總書記提出的社會建設理論把馬克思主義的不斷革命論和革命發展階段論有機地統一起來,既提出了現階段及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社會建設的要求,即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并統一于“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之中,使當前中國的社會建設的目標和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和清晰,又為我國未來的社會建設理論創新開辟了廣闊的道路。我們要認真學書記的社會建設思想,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不斷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視野和領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