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圖書館人力資源建設研究
時間:2022-09-28 09:17:55
導語:高校智慧圖書館人力資源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智慧圖書館作為未來圖書館的新模式,將成為圖書館創新發展、轉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和新實踐。認真分析智慧圖書館的內涵和發展,以及智慧圖書館的特征,結合高校圖書館自身的特點,高校圖書館館員應在觀念、技能等方面作出切實的轉變。
一、引言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1]。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圖書館,如何緊跟時展的步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高校圖書館人急需認真思考的問題。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無線通訊技術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此類技術在圖書館的不斷運用,可以讓我們清晰地看見“以人為本,讀者至上”為宗旨,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為基礎,高效便利地為讀者服務的智慧圖書館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方向和模式。
二、智慧圖書館的內涵及發展
“智慧圖書館”的概念,最早是由國外的圖書館學學者提出,隨后再引進到國內,且普遍為我國圖書館界所接受。“智慧圖書館”一詞最早出現在2003年。由芬蘭奧盧大學的圖書館學學者MarkusAittola在《智慧圖書館—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動圖書館服務》的論文中首次提出。他指出智慧圖書館是一個不受空間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動圖書館服務,可以幫助用戶找到所需的圖書和相關資料[2]。之后,國內外圖書館學學者結合圖書館的發展實踐,不斷完善智慧圖書館的構想,提出各自的理論。BilandzicM對智慧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模式從圖書館用戶的角度進行了闡述[3]。Johnson和AdamsBecker提出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新環境下,實現智慧圖書館滿足讀者需求個性化、差異化、智能化的設想[4]。國內對智慧圖書館的研究是從2005年開始的,代表性的有關智慧圖書館的觀點,主要有華僑大學圖書館嚴棟提出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圖書館,是全方位開放式的圖書館、綜合的學術資源信息服務中心、配套齊全的活動中心、高效便捷和節能的智慧中心[5]。是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改變用戶和圖書館系統信息資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確性、靈活性和響應速度,從而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圖書館模式。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所的王世偉研究員,主張智慧圖書館是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用的、任何方式可用的、書書相連、書人相連的圖書館服務和管理的新形態[2]。它是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技術為基礎,以綠色發展和數字惠民為本質追求,是現代圖書館圖書館科學發展的理念和實踐。
三、高校智慧圖書館的特征
智慧圖書館,通過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無線通訊技術等現代技術手段,以用戶為中心,對讀者的讀書活動、館藏、館舍等大數據進行挖掘、分析,高效、便利地來滿足讀者個性化差異化的信息需求。它是以現代技術為基礎,以讀者的需求為目標,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最大程度地實現圖書館資源的效益。高校智慧圖書館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特征。(一)服務對象的特殊性。不同類型的圖書館,服務的讀者類型不同。城市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以普通市民為主,而鄉村圖書館的讀者以農民為主,少兒圖書館的讀者主要是以5-14歲的少年兒童為主。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本校從事教學科研的教師、在讀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學校的行政管理人員等。(二)信息資源需求的專業化。高校智慧圖書館,作為高等院校三大支柱之一。它主要是為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它與國家和地方的發展戰略、經濟、科技、法規政策等的制定密切相關,是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智庫之一。與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普及、娛樂、消遣休閑的文化功能定位有著顯著的差別。它的文獻資源保障更側重于專業化、前沿性。(三)信息資源需求的個性化。高校是人類精神文明保存、傳承、弘揚的重要陣地。高校開設的課程,特別是綜合性高校開設的課程,包羅萬象,每個老師所講授的課程和研究的課題,都是不同的。因此,老師需要的文獻資源也都各不相同。而每個學生因專業、興趣愛好不同,其信息資源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有差異的。
四、新時代高校智慧圖書館館員的轉變
為建設好智慧圖書館,除了學校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購買必要的設備外,更需要緊緊抓住人的因素,為又好又快建設智慧圖書館提供充分、優秀的人力資源。為此,高校圖書館館員需切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準備工作。(一)新時代智慧圖書館館員需轉變觀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指導的。黨的十八大以來,順應時代和實踐發展的新要求,提出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為適應智慧圖書館新時代,圖書館工作人員需要由傳統的、封閉的、被動服務的觀念轉變為現代的、開放的、主動服務的觀念。真正地使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的理念,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而應進入我們的頭腦,無時不刻不想著如何更好地為讀者服務。(二)新時代智慧圖書館館員需掌握新技能。在智慧圖書館新時代,圖書館館員只具備扎實的圖書館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計算機技術、RFID、云計算、人臉識別等新技術源源不斷地被運用到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中來。各類智能工具和資源載體已經遍布圖書館內外,不具備數據技能的館員將寸步難行。圖書館工作人員只有不斷學習,熟練地運用好這些技術,才能更加高效地為讀者服務。(三)新時代高校智慧圖書館館員需要高度重視讀者。傳統圖書館的讀者,只是圖書館服務的對象。幾乎與圖書館沒有交流互動。而智慧圖書館,需要館員深入到用戶中,充分地挖掘、分析用戶的相關數據,隨時掌握讀者的動態需求。首先,利用大數據,圖書館的日常統計工作中,不僅僅統計讀者宏觀的進館的數據,還要對不同時段不同空間的讀者分布進行精確統計,以便圖書館階段性地對館藏資源進行調整或微調。其次,需要通過收集智能終端、物聯網、圖書館APP等數據,通過云計算對讀者的借閱歷史、興趣愛好、咨詢反饋記錄等數據進行充分挖掘、整理、分析,對用戶建立數據共享平臺,能夠為高校師生的教學科研提供差異化嵌入式的服務。最后,館員需對讀者進行信息素養教育。對于高校絕大部分學術型研究性讀者來說,應對新入校師生通過專業講座,或借助微博、微信公眾號、移動圖書館APP等網絡媒介推送,讓他們盡快熟悉館內的紙本文獻資源、電子資源、數據庫及各種資源的檢索獲取途徑,以利于讀者方便、高效地利用圖書館資源。充分重視讀者的需求,讓他們也成為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參與者,使得圖書館、館員、用戶之間協調統一,構成一個和諧有機體。
五、結語
當前,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高效、互聯、便捷、泛在、可視、智能是高校智慧圖書館發展的必由之路。高校智慧圖書館必須以硬件設施為基礎,以讀者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積極擁抱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完善智慧圖書館人力資源建設,增強服務意識,適應新時代、智能性圖書館發展的內在要求,為我國的圖書館事業的改革和發展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105-106.
[2]王世偉.未來圖書館的新模式———智慧圖書館[J].圖書館建設,2010,(12):1-5.
[3]BilandzicM,FothM.Librariesasco-workingspaces:Understandingusermotivationsandperceivedbarrierstosociallearning[J].LibraryHiTech,2013,31(2):236-253(18).
[4]JohnsonL,AdamsBeckerS,CummminsM,etalNMCHorizonReport:2016HighEducation[M].AustinTexas:TheNewMediaConsortium,2016.
[5]嚴棟.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圖書館[J].圖書館學刊,2010,32(07):8-10.
作者:尹愛民 單位:井岡山大學圖書館
- 上一篇:建筑工程測量教學改革論文
- 下一篇:高校廉潔文化評估指標構建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