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育教學研究論文10篇

時間:2022-11-03 02:36:27

導語:初中數學教育教學研究論文10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研究論文10篇

第一篇:初中數學教學中認知風格群體傾向性探討

摘要:本文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認知風格群體傾向性進行分析,并提出注重課堂激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注重語言應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教學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認知風格;群體傾向性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多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課堂教學設計.有些學生反映課堂學習活動較為枯燥,基于學生的認知風格群體傾向性的教學設計,能夠有效改善這種問題,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注重課堂激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認知風格是長時間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自主學習習慣,是一種固有的思維方式及認知行為.認知風格的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質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分析學生的認知風格群體傾向性,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性格特點,“滿堂灌”普遍存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激趣,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例如,在講“軸對稱”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我們班教室的窗戶有什么特點?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窗花嗎?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引入課堂教學活動.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軟件,展示一些有關軸對稱圖形的視頻、圖片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二、豐富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群體認知特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風格,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教學法開展數學課堂指導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互動型的課堂教學氛圍,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感產生積極的影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特點,將班級中的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按照1∶2∶1的比例進行合理分組,布置合作探究任務,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科學合理的小組劃分,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例如,在講“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布置以下習題:(1)某賣場中夏季新裝需要進行調價,按原價的8折進行售賣,此時商品的利潤率是25%.如果羽絨服的原售價為194元,商品的售價為多少?(2)小明存入銀行172元,年利率為x,三年到期,本息為y元(以單利計算),求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組織每個小組進行答題.合作學習的方式,滿足了新課程標準下三維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使學生在積極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

三、注重語言應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自身教學語言的應用,關注學生的認知風格群體傾向性,并巧借積極教學語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微笑、豎起大拇指等行為對學生進行贊揚,采用“請”、“謝謝”等話語表示對學生的尊重.教師要構建平等、民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待學生一視同仁.教師還可以采用“你表現的太棒了,希望你下次繼續加油”等話語,對學生進行鼓勵,關注班級中的學困生,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特點、性格特點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指導.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喜歡被贊揚、喜歡競賽的特點,開展每周回答問題小達人的比賽,記錄每一個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每周回答問題最多的學生獲得獎勵等.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認知風格群體傾向性,是新課程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表現,有助于改善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課堂激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注重語言應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平臺,促進每一個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多元智能的發展.

作者:李中清 單位:江蘇鹽城市潘黃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

金慶莉.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認知風格的群體傾向性———基于高中文理生認知風格調查的思考[J].教育導刊,2012,06.

第二篇:初中數學“學、啟、練”教學模式的運用

初中數學的學習,對于學生的整個學習來說,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初中數學擔負著開啟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任務,既是對小學數學學習的有效銜接,還要為學生將來的高中數學學習,甚至大學高數學習奠定夯實的基礎,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模式。同時,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初中教學要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引入“學、啟、練”的教學模式,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一、“學、啟、練”教學模式的概念

“學、啟、練”教學模式就是指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老師對學生的啟發環節、學生做題練習鞏固的環節。其中關于“學”環節具體指,學生通過教師或者數學工具書中編寫的預習知識點,自主學習。這一環節學生不僅要熟悉知識點,還要通過查找問題、質疑新的知識點的方式,促進知識的增長。關于“啟”環節具體指,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后,老師再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關知識點,進行知識的遷移學習。關于“練”環節具體指,老師讓學生通過做練習題的方式,讓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和延伸,并匯整、綜合教材中的內容,進而使學生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學、啟、練”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數學教師要重視“學”環節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自學能力才剛開始培養,所以,在這一環節,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制定相關的計劃,讓學生有層次有步驟地進行學習。同時,允許學生在自學環節中借助工具書或者老師編寫的導學教案進行學習。例如,題目一:在學習有理數的乘法這一知識點時,老師可以在自身編寫的導學教案中這樣設計。首先,畫出一條線段,然后,在線段中的某一位置上用蝸牛對其進行標注,記為點A,如果點A在左邊,則表示負數,在右邊則表示正數。現在蝸牛開始以一分鐘爬行3cm向左邊移動。問題,4分鐘后蝸牛爬行到了什么位置?在線段上進行標注,并寫出負數答案。通過上面例題可以看到,老師在編寫該導學教案時,不僅涉及到了有理數中的負數、正數知識,還通過小動物進行情境設定。通過老師這樣的設計,使得導學教案不再枯燥乏味,反而變得形象生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時,通過導學教案對新知識的預設,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二)“啟”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通過上一環節的知識預熱,許多學生都能夠對知識點進行初級的掌握,然而,這種程度的學習對于數學學習來說遠遠不夠。還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對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和挖掘。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教學中,做到對教學內容、解題方法的明確。值得注意地是,教師在這一環節中,不能把時間設置過長,最好控制在15分鐘左右,圍繞重難點進行講解。并且,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對導學教案中的問題進行系統的解答。例如,題目二:首先,畫出一條線段,然后,在線段中的某一位置上用蝸牛對其進行標注,記為點A,如果點A在左邊,則表示負數,在右邊則表示正數。問:(1)蝸牛以每分3cm的速度向右移動,3分后在什么地方?(2)蝸牛以每分3cm的速度向左移動,3分后在什么地方?(3)蝸牛以每分3cm的速度向右移動,3分前在什么地方?(4)蝸牛以每分3cm的速度向左移動,3分前在什么地方?學生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解答,發現兩個正數相乘或者兩個負數都可以得到正數,但是一個正數或者負數乘以一個負數或者正數就只能得到負數。關于學生這些疑惑,老師就可以根據有理數乘法的法則,對學生進行重點以及難點的講解,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有理數乘法的關鍵問題。

(三)“練”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在通過以上兩個環節的集中學習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安排適量的練習題,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夯實和鞏固。值得注意地是,教師在為學生安排練習題時,要注意拓展學生的知識點,對新知識和舊知識都要進行有效融合。同時,通過這一環節,教師還能根據學生的做題情況,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更好地安排后續的教學計劃和工作。例如,題目三:某地氣象統計資料表明,高度每上升1km,氣溫就降低5°,現在地面氣溫是32°,則10000m高的氣溫是多少?在這一題目中,不僅僅包含有理數的乘法計算,還有減法運算,其計算步驟也較之前更為復雜,而且題目當中還涉及了單位的換算,加大了題目的計算難度。通過這樣的練習方式,不僅復習了前面的知識,還鞏固了新知識,進而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更為明顯。

三、結束語

通過“學、啟、練”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具體運用,可以知道,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王光勝 單位:日照市嵐山區中樓鎮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譚華勇.“學、啟、練”三步六環節主體導學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05:42-43.

[2]黃琳.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練習實踐研究[J].赤子(中旬),2014,01:143.

[3]李守霞.關于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業批改和講評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06:95.

[4]程程.啟發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因式分解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0:88+92.

[5]袁碧.“啟發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運用初探[J].成功(教育),2012,18:206.

第三篇:初中數學“共生”教學探討

摘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學生與數學的關系、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數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態度,可以將情感融入教學中,從而實現教學過程中的情智共生的效果.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度應該是積極的、主動的,具備一定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得到提高,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初中數學;“共生”教學;初中數學

“共生”教學指的是,教師不僅要重視教學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并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感,包括師生關系、學生與數學的關系,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態度,等等.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知識水平和數學學習能力得到提高.下面就初中數學“共生”教學談點體會.

一、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學生與數學的關系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決定了學生對于該學科的愛好.比如,常常有這種情況出現,學生因為對某個教師的偏愛,從而學習這位教師所教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格外優秀.教師可以利用這種現象,在學生中建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使學生對自己有更多的好感,與學生保持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同時,學生與數學的關系也決定著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比如,學生如果意識到該門學科比較有趣,就會對它更加好奇,更加努力學習,提高該門學科的知識水平.因此,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良好的學生與數學的關系,對學生的初中數學學習是極為重要的,是情智共生的前提.例如,在初中數學教學的第一節課上,教師可以通過對自己的介紹拉近自身與學生的關系,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并在課堂上穿插一些有趣的笑話,提高學生對自己的好感度,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可以利用自身對于該門學科的了解,結合實際生活,使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科的閃光點,也可以講解數學概念的來源的小故事,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從而感受到數學比較有趣.同時,在講解相關典故時,教師表現出來的專業性,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魅力.

二、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數學情境

情智共生中的情,不僅表現在師生感情和學生與學科的感情,還包括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產生的對于數學知識的渴望的感情.學生對知識的渴望程度的高低,是由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決定的,也是由教師在課堂上引導的.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吸引學生的關注,或者根據學生的興趣所在而投其所好,講授數學知識和內容,等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構建一個有利于學生產生學習欲望的學習氛圍,并結合相關的知識點建立數學情境,使學生主動學習數學.例如,在講“走進圓形世界”時,教師可以通過邀請學生在黑板上畫圓的形式或者說明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圓有哪些等形式,使學生對圓進行思考.由于圓在實際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如鏡子、水杯、花瓶等,因此學生有學習積極性,從而踴躍發言.通過這種方式,教師構建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關于圓的特性,包括直徑與面積的關系、圓柱體的面積公式等,建立一個良好的數學情境,使學生融入數學情境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圓的特征等問題,使學生深入理解有關圓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態度

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態度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對于有些學生而言,初中數學過于枯燥,難度較小學數學而言也更大,因此學習熱情逐漸降低,學習態度也越來越被動和消極.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態度是很有必要的.主要可以通過使學生正確認識到數學的意義和作用、教師耐心為學生講解知識點和概念等,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態度.例如,在講“中心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或者使用計算機網絡的形式,使學生通過對計算機繪圖軟件的操作繪制出各種圖形的變化,包括圖形的旋轉、圖形的中心對稱,繪制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使學生深入了解圖形的旋轉,中心對稱的原理和形成,各種圖形之間的異同.傳統的教學形式,教師在黑板上繪畫、講解,而這種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教學形式相比較于傳統的教學形式,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積極,使學生對于學習數學更加熱情,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另外,教師可以通過聯系生活中的數學應用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

作者:陳玉霞 單位:江蘇鹽城市第八中學

參考文獻:

李運奎.共生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

汝海成.初中數學新授課學案導學設計與應用研究[J].中小學數學(初中版),2012(Z2).

第四篇:初中數學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分析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通常是以教師作為教學的中心,這種教學方式過于死板和生硬,嚴重影響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降低了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因此教師需要轉變固有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認真貫徹導學互動理念,提升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就初中數學對導學互動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進行實踐性探討。

一、“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定義

導學互動主要是指引導學習結合集體互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該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教學的核心,以教師適當的引導來促進學生學習,從而實現課堂互動的教學模式。導學互動可分為4個步驟:第一個步驟為引導學生自學提綱,數學教師可設定一個趣味問題情景來引出本次課程需要教學的內容,讓學生獨立實行原先設定好的教學提綱;第二個步驟為小組合作及交流,這個步驟主要是指學生在獨立完成提綱后,分小組進行討論,在小組討論結束后再進行師生之間的討論,數學教師需要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實現在互動中解決問題;第三個步驟為引導歸納知識點,教師可在課堂中將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大概的歸納,再適當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所學習的知識點;第四個步驟為教學反饋練習,第四個步驟同時也是導學互動的最后一個內容,同時也是較為重要的內容,該內容主要包含課堂中的訓練、練習以及教學反饋指導。

二、“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初中學生正處于叛逆時期,大多數學生具有多疑并且自負的特點,如果數學教師仍舊采用固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做大量的練習題等,學生很難掌握知識,很有可能會讓學生往反方向發展。除此之外,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接受老師傳授知識的方式,通常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兩級劃分。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理念是以學生為教學的核心,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由空間,在課堂中能夠自主進行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進行學習,在遇到問題時再請教老師,學生能夠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經驗以及學習的樂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積極性。

三、“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1.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互動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動屬于較為重要的一個步驟,同時互動也是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中的重點。有效的互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教學的效率。互動教學方式能夠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能夠讓學生擁有自行思考的動力和時間,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由此可知,導學互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具有較好的實用性,能夠通過師生之間的來解決抽象的數學題,從而讓學生能夠提升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教學的效果。

2.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合作意識

導學互動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魅力以及樂趣,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需要為其指引正確的道路,讓學生能夠學會自主學習,感受合作學習的歡樂氛圍,自主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升學習的效率以及自身的綜合素質。例如在學習“設計軸對稱圖案”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在設計軸對稱圖案時,發現了什么問題”等,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討論各自在設計的圖案時遇到的問題,以及發現的問題,隨后讓各個小組派出代表來說出小組總結出的答案。評選出討論相對積極的小組,并給予表揚,對其他小組予以一定的鼓勵。從而讓學生提升學習的興趣,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3.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導學互動倡導學生為主體核心,在該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一個學生,教師需要通過“聽”、“寫”、“說”來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課堂中,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時會出現較多的問題,教師可將出現的問題仔細記錄下來,隨后對問題進行整理。在下一課堂中將這些整理好的問題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導學互動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所改善,讓學生不再對老師產生又敬又怕的心理,在發現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向教師提出。而同學之間的感情也會有所促進,讓學生明白互幫互助的意義,從而在學習上實現共同得到進步。學生還可以在討論中取長補短,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習的積極性。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導學互動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興趣,讓學生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作者:金英 單位:昆山市錦溪中學

第五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

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總是學生被動的接受數學知識,老師也總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灌輸學生,導致初中數學學習效率低和有效性差。那么對于初中課堂的探究性學習來說,它不但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更能夠讓老師從學習的過程、學習結果和評價方式去全方位的評價每個學生,針對學生間的個性差異,有針對性的鼓勵學生,使學生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時,也能夠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能夠自覺和自強的進行數學學習,最終成為社會主義需要的全面高素質人才。

一、對定理和法則進行探究性學習

在以往的灌輸式教學中,老師總是把初中數學的概念和定理讓學生死記硬背以達到記憶為目的,其實這樣的方法是不對的,學生記憶的在深刻也會有忘記的時候。對于探究性學習的定理和法則來說便是注重數學家總結各種法則的過程,重視過程論,等于再現數學家們得出定理的過程,這樣學生真實的感受了這個過程,才能達到永久記憶和靈活運用的效果。比如在學習《正數與負數》時,那么傳統的教學便是告訴學生正數便是若一個數大于零,則稱它是一個正數;負數便是若一個數小于零,則稱它為負數。那這樣學生死記硬背對學習靈活性是沒有幫助的,老師可以這樣幫助學生再現總結概念的過程比如:“現在有兩個溫度計,溫度計液面指在0以上第5刻度,它表示的溫度是5℃,那么溫度計液面指在0以下第-5刻度,這時的溫度如何表示呢?”這時學生們紛紛說-5℃,所以便引出正數與負數的概念。這樣不僅讓學生主動去探究了數學知識,只要老師長期堅持下來,便能培養學生養成對定理和法則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為學生創建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老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起到的作用便是引導,引導的作用相當重要,所以老師一定要有方式方法的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合作和交流是研究性學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合作與交流中對新知識和舊知識進行認知和鞏固,當然探究性學習要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小組競賽、等等方式,對新知識進行理解、分析、討論和總結,從而獲取新知識。因此作為初中數學老師要多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多為學生創設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勵學生積極的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讓初中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共同成長和進步。初中數學這門課程思維度較高,如果進行合作交流促使學生進行不同角度的思考,便會產生不同的解題方式和解題的過程,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既能成為好朋友更可以更好探究性學習的好伙伴。比如在學習《軸對稱》時,可以把全班學生分5組進行合作探究,讓他們在探索中發現軸對稱的定義。首先要求這5個小組課前分別準備一些圖形卡片,有窗紙、文具盒、面具和三角形紙片等學具,在課堂上給學生提出問題1.這些紙片都有什么特點?2.為什么有這些特點?5個小組帶著疑問和目的性進行合作交流,帶著疑問紛紛忙著探究起來,有的進行紙片的折疊,有的進行計算,有的進行討論,最后每一組都有一個代表進行描述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這是老師便可以在其中找到正確的答案,對結論不正確的小組進行鼓勵,以期望下次能探究出更好的成績。

三、對實踐作業進行探究性學習

根據我自身作為老師多年的教學經驗,學生們之所以在課堂中不喜歡實踐作業,是因為課堂中的習題和生活實際相關性低,導致學生學習興趣沒有那么濃厚,所以老師在進行實踐作業探究性學習時,可以改變思路和生活相關性高的一些題。比如在學習《軸對稱》之后,可以組織全班學生給班級進行實際的改造,打造一個生機盎然的班級氛圍,墻面和窗戶兩面都可以化成對稱的圖片或者軸對稱的圖片,這樣學生不僅在生活中體驗到了數學知識,更在實踐中進行了探究性的學習。

四、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課堂探究性學習便是學習和實踐等等方面都以學生為主的,讓學生自主的進行探究性學生,讓學生有意識的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當然老師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要具有引導性,讓初中生在正確的探究性道路上發展。逐漸能夠達到好的學習成績、探究性學習的能力以及全面發展的數學綜合素養,是老師追求的目標。所以只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打造好的學習氛圍,便能夠幫助初中生學好初中數學這門科目。

作者:周光生 單位:南康區太窩中學

參考文獻:

[1]高永紅.數學研究性學習的選題策略及案例分析[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4年09期

[2]欒曉峰.試談初中數學課堂探究性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9(04)

第六篇: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研究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數學教學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與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情,整合教學目標,實施分層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一、分層教學的理論概述

1.分層教學的概念.為了讓分層教學發揮最大的效益,必須明確什么叫作分層教學.學生的非智力與智力存在較大差別,為了讓學生都有進步,使學生體會到成就感,教師要整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水平差異,實施分層教學.如此,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發展.由于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不同,為了確保教學效果最大化,教師應實施分層教學,在最短時間內,努力讓學生共同受益,并且遵循循序漸進與因材施教原則.

2.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基礎差的學生學習吃力,基礎好的學生越學越喜歡數學.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基礎與學習能力,制定恰當的學習規劃與目標,在大體把握教學方向的情況下,從根本上確保教學效果的提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就是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明確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提高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整合教學資源,讓初中數學教學朝著規范化、科學化等方向發展.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

1.學生分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態度、成績,從提高學習效率的層面對學生進行分層.受學生的心理、生理與性格等因素影響,學生主要分成三種情況:A種學生:智力與基礎較差,接受能力不夠,缺乏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B種學生:學習相對自覺,基礎一般,成績中等,但是有很好的自覺性.C種學生:接受能力較強,基礎扎實,具有拓展與創新能力的學生.

2.分層備課.分層備課作為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從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來看,需要整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現實狀態,設計分層教學過程,同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擬定對應的教學目標,明確哪些是層次目標,哪些是共同目標.對于A種學生,給予更多的指點,設計的問題梯度稍緩、問題簡單,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重在培養基礎與學習方法;對于B種學生,設計的問題難度適中,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靈活應用,以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對于C種學生,設計難度偏大、靈活性較強的問題,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還要靈活應用,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3.分層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實施坡度小、起點低、立體多層次教學.同時讓課堂提問富有層次性,讓思維難度較大的問題由C種學生解答,最簡單的問題由A種學生解答,難度適中的問題由B種學生解答.如此,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以便激活課堂.例如,在講“判定等腰三角形”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果三角形兩邊相等,所對應的角是否相等?說出逆命題;評判逆命題真偽.這樣,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大膽的類比與想象中主動參與到問題解決之中.

4.分層訓練.課堂訓練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關鍵,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并且矯正、反饋、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學生將所學內容變成技能,達到反饋信息的目的.在這期間,還應設計多層次的習題讓學生選擇,在由簡到難的情況下,生成有效的學習梯形.5.分層作業.作業能說明不同層次的學生所學的知識狀態與情況,所以作業應該從不同層次進行設計,對于不同的學生,準備不同難度、體量的作業,具體分成選做題與必做題.必做題是所有學生都必須完成的,而選做題可以不要求全部完成,或者幾個學生一起完成.

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思考

1.把教材內容作為根本.一旦教學內容缺少針對性,那么教學就失去了可控性,甚至影響預期效果.在分層教學中,教師要將教材作為教學的根本,在明確教材內容的同時,設置恰當的層次,優化教學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效果.

2.結合教學目標,優化與輔導分層.在分層教學中,除了要整合教學目標,還要根據內容進行分層,具體包含教學輔導、作業安排等.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實施分層教學具有現實意義.為了提高分層教學的科學性與可行性,教師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優化教學目標與設計過程.

作者:呂倩倩 單位:江蘇濱海縣永寧路實驗學校

第七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能力培養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不僅是學生專注聽課的體現,還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思考的表現.培養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數學是學生數學素養形成的關鍵期,新課改和素質教育都要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培養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能力便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途徑.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能力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合理調動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轉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使學生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師生形成有效的互動,引導學生主動提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激勵的方式,營造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感同深受,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所學知識進行主動思考并提出問題.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結合教學內容對自己不理解的疑難點提出問題,比較學生誰提的問題質量高.有的學生提出:怎樣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有的學生提出: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可以解決哪些實際的問題?等等.然后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大膽質疑給予鼓勵和支持,對于學生提出問題表現好的地方進行強調,提高學生的提問水平,促使學生在以后的課堂學習中繼續提問.同時,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要立刻給予回答,而是將這樣的機會留給學生,提高學生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變化教學形式,激起學生質疑的好奇心

激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是提出質疑的開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出奇不意地運用多變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培養學生主動發問的思維意識.例如,在講“平面直角坐標系”時,為了讓學生正確掌握坐標系的表示方法,教師可以采用錯誤的表達方式來激發學生提問的意識,即教師在練習題中表達地理位置的坐標系中故意出錯,檢測學生是否掌握坐標系的表達,故意將地理位置的坐標正負顛倒,實現對學生的提問意識的考查.果真有的學生就提出質疑,雖然不敢十分肯定,但還是提出了疑問,認為老師的表示方法與課堂講的不一樣.這是為什么?這種發現錯誤、提出問題的能力,也是學生主動提問的一種方式,同樣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

三、轉變學生的學習模式,促使學生主動提問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給學生留什么作業,學生就做什么作業,完全在教師的安排中形成學習模式,沒有主動性,更沒有創新性,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這不利于學生主動提問意識的培養.因此,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讓學生轉變被動學習的意識,在學習中發揮主觀能動性.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一目標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例如,在講“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組圖形,要求學生在圖形中找出各類的角,并表示出來.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學生首先提出的問題是怎樣合作才能快速解決問題,然后根據什么標準安排每個人的任務,最后是掌握判斷這些角的標準等.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完成任務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并通過討論實現意見的統一.通過這樣的學習,不僅調動了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了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有助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自主結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探討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

四、運用教學評價,鼓勵學生主動提問

學生在課堂中提出問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大膽提問、勇于探索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學生體驗主動提問的樂趣,使學生在精神上獲得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繼續提問的內在動力,便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保持學習熱情,主動提問,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函數及其圖象”時,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函數曲線的類型有幾種?這些不同類型的曲線反映出什么樣的數學變換規律?教師要對學生給出的答案進行準確的評價,并逐步引導學生向知識點上靠攏,并借助知識點的講解開始新課的導入.在教師表揚學生勇于提問的時候,也對其他學生提問意識的培養起到典范的效應,便于提高學生敢于提問的勇氣.綜上所述,提出問題要比解決問題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問題的發現和提出需要豐厚的知識基礎以及敏銳的觀察力,有助于學生思維模式的形成.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觀察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反饋,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知識學習的需求,以此為根據作為教學方法的調整,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秦燕 單位:江蘇常州市同濟中學

第八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

開展初中數學教學,能夠使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得到完善,讓他們具備更多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初中數學教學是實現學生學好數學知識的主要途徑.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使學生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更加全面.下面就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談點體會.

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使學生經常在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時忘記學過的數學知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聯系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能夠使學生在一次次的反思中總結經驗以及教訓,改善自己學習數學的方法,構建新穎的數學解題思路,實現創新解題思路的目的.

二、利用課前預習,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預習是各類學科深入學習的基礎工作.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下一節的數學知識內容進行系統的預習,使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提出自己特有的問題.當意識到問題出現時,學生就會刻意地探究問題的答案.當問題得到解決以后,學生就會拿出幾分鐘的時間去思考:我是怎樣解決數學問題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在一次次的預習環節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反思能力得到培養.

三、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引發學生主動反思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發育的特點,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探討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中積極地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對自己得到的結論進行多次的檢查驗證,在歸納數學經驗以及解題技巧的過程中對自己探究問題的流程進行細致的反思.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得到培養.例如,在講“三角形”時,教師可以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向學生演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屬性.教師在教學中向學生出示等腰三角形的物件,如流動紅旗等.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探究: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特點?等邊三角形的邊角關系又是怎樣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他們通過直尺測量以及量角器度量等途徑對周邊等邊、等腰三角形的事物進行測量.通過測量,學生客觀地總結出:等腰三角形兩腰長度相等,以及有兩個底角度數相同;等邊三角形滿足三邊長度、三角度數均相等的條件.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在充足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思考:怎樣判斷一個三角形屬性呢?學生就會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回顧以及反思,比較籠統地歸納出等腰、等邊三角形判定的定理以及依據.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如運用游戲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以及探究的興趣;利用小組競賽的教學方式,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合理創設數學問題情境,能夠培養學生的反思精神.所以說,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一部分應歸功于教師的引導方向.

四、通過習題演練,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當學生樹立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觀念以后,就應該意識到只有通過習題演練,才能使自己的數學知識得到強化.在習題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必須明確的是,盲目地進行大量的習題練習是沒有意義的,應該不斷地對錯誤進行反思,通過查閱數學資料挖掘問題的根源,分析自己為什么會在做題時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試問自己在本單元的數學學習中產生了哪些錯誤的思維.在練習習題后,學生應對經典題型進行抄錄總結,寫下自己的反思過程,同時制定自己特有的數學學習策略.學生可以在每周一的自習課堂上拿出30分鐘的時間對經典題型進行翻閱,達到二次反思的目的.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練習過的習題進行反思與回顧,在鞏固學生的數學理論知識的同時,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的數學學習方法.可以說,通過練習數學習題的教學環節,能夠增強學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很難全面地領會教師傳授的知識,因而反思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它優化了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使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得到培養,也使學生在反思過程中達到對數學知識深刻記憶的效果.同時,學生對數學各類題型的解題思路變得更加廣闊,為以后的學習生涯鋪路墊石.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反思能力的培養推動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進程.

作者:陳麗紅 單位:江蘇南通市通州區姜灶中學

第九篇: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探討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進行探究式、合作式的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方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與自主學習精神.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1.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精神.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教師的主要角色是組織者、指導者與調控者,負責確立教學目標、分配學習小組,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組間同質能夠確保各個小組之間的水平均衡,使各個小組間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實現公平競爭;組內異質能夠實現優等生帶動中差生,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學習與合作,推動學習進程.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探究學習能力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各小組分配學習任務,讓各個學習小組在小組組長的帶領下完成任務.例如,在講“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探究勾股定理的含義,在課堂上安排各個小組在內部進行交流討論.然后讓學生闡述自己理解的勾股定理的含義,對于如何證明勾股定理這一較難的問題,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教學方式,凸顯了合作學習的優勢.通過交流與探討,使學生獲得更多思路,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了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小組成員中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解決學習中的難題,以優帶差,不僅能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還能減輕教師的備課壓力.例如,在講“三角形的分類”時,對于“三角形中已知其中的一個角,如何判斷這個三角形是哪一類三角形”這一問題,很多學生不理解.有的學生認為,已知的角是直角,那么這個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已知的角是銳角,那么這個三角形就是銳角三角形;已知的角是鈍角,那么這個三角形就是鈍角三角形.這一看法,有的學生并不認同.此時可以展開小組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正確結論.當已知的角是直角或鈍角時,這個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但若已知的角是銳角,那么這個三角形不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對于這一問題,組內有學生仍不太明白,那么可以讓組內其他理解的學生向其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1.成立學習小組.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首先需要成立學習小組.這就需要教師對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包括班級人數、學生個性特點、學習狀況等.成立學習小組,教師要均等地分配小組成員人數,并在每組中推選出一名小組組長.同時,不能由學生自主選擇,需要根據學生的特征、興趣愛好等因素合理分配,確保每組成員的情況均衡.在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以及性格特點等多種因素后,教師要進行合理的組員搭配,讓小組成員之間實現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初中數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根據學生之間的配合程度進行相應的調整,避免小組合作學習出現發展不平衡的情況.

2.加強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注重的是,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加強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促進學生共同進步與提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問題,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從而加強小組內的討論與交流.例如,在講“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時,教師可以給出幾個一元二次方程,讓學習小組之間進行比賽競爭,看哪個小組能更快、更準確地計算出兩根之和與兩根之積.在競爭的氛圍中,學生容易產生好勝心,并認真、努力地計算答案.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合作學習的欲望,從而使小組內的討論與交流異常活躍.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成立學習小組,加強小組內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作者:唐渝波 單位:成都市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莫萍春.關注學生差異,提高小組學習的實效性[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22(06).

第十篇:初中數學作業布置及評價有效性研究

新課改對初中數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初中數學的重點環節,作業設計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要。這就要求數學教師應以新課標為指導,綜合學生的特點、課堂教學內容等諸多因素,優化作業設計內容、結構及其層次,使作業符合教與學的要求,并為教師實施教學提供幫助。下面結合個人教學實踐經驗,在分析數學作業布置應遵循的原則基礎上,就初中數學作業設計與布置的具體方法進行一些探討。

一、數學作業布置有效性的原則

1.基礎性原則

這個主要是針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只有把基礎知識掌握了,才能完成更高難度的。數學作業的布置不僅要重視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技能,同時要結合數學教學過程方法,重視數學基本技能和拓展技能的訓練。

2.自主性原則

這個是針對學生的差異,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作業的主動權要交給學生,才能激發起其探究的熱情。比如,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作業或者自己設計作業。

3.趣味性原則

這個是針對防止作業過多,讓學生勞逸結合,做作業感到有興趣。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在作業設計中也應遵循這一原則。作業的設計上要新穎,能夠吸引學生。

4.實踐性原則

這個是針對作業的實用性,不能脫離教學實際,不能布置一些過高難度的作業。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自主性。在學習中如果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動力,同時也可以有效的鞏固所學知識,做到融會貫通。

5.差異性原則

這個是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來設置的,不同的學生由于基礎的不同,理解能力的不同,作業的布置也要因人而異。數學作業的布置,要有統一的要求,也要因材施教,設計分層作業。因為班級里學生的數學水平存在不同,在作業布置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因人而異。作業的設計要有層次,程度不同,作業要求也要有所不同。否則,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布置較大難度的作業也是無濟于事的,起不到任何鞏固知識的作用。

二、初中作業布置有效性的方法

(一)精講疏導,培養數學意識和數學品質新課標要求初中數學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教學內容,還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而傳統課堂作業設計及講解方式受傳統灌輸式教學的影響,學生無法充分發揮自主性,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因此,根據新課標要求,教師應將學生作為完成課堂作業的主體,將課堂作為學生發揮的舞臺,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討論和交流時間。

(二)因材施教,多元設計差異性數學作業新課標倡導學習是建構過程,學生利用外界環境和條件獲取信息,再主動建構。這就要求教師設計的作業應讓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完成。但是許多教師往往采用相同的作業設計和單一的布置作業。這種傳統的作業設計方式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容易滋生枯燥乏味情緒,因而不愿積極主動的去完成作業,作業的質量和效率也無法得到保證。因此,筆者根據學習目標情況,盡可能的在作業設計上做出適當調整。

作者:王漢平 單位: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