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功能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4 09:46:00

導語:港口功能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港口功能發展研究論文

摘要:從港口的代際劃分及其功能,介紹了各代港口的主要內涵特征。結合系統的觀點,為配合現代化物流的發展,提出未來港口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港口功能發展

一、背景

《浙江在線》2006年12月4日消息,經交通部和浙江省政府審核同意,《浙江省沿海港口布局規劃》2006年12月初正式公布實施。規劃確定了寧波-舟山、溫州、嘉興、臺州港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根據規劃,浙江沿海港口將呈現以寧波-舟山、溫州港為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嘉興、臺州港為地區性重要港口的分層次布局。據《中國水運報》報道,溫州市審議通過的《溫州港甌江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明確了溫州港甌江港區功能以城市物資運輸為主。作為溫州港口規劃建設的七大港區之一,甌江港區擁有市區老港區、楊府山、龍灣、七里和靈昆作業區以及甌江兩岸零星的作業港點,是目前老溫州港的主體港區。根據規劃,溫州港甌江港區岸線總長172.43公里,可作為港口岸線規劃使用的有58.16公里。港區功能以城市物資運輸為主。

二、港口的概念

一般來說,港灣是指具有天然掩護的可供船舶停泊或臨時避風之用的水域,通常是指天然形成的。而港口則通常是由人工建筑而成的,具有完備的船舶航行、靠泊條件和一定的客貨運設施的區域,它的范圍包括水域和陸域兩部分。

港口歷來在一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運輸將全世界聯成一片,而港口是運輸中的重要環節。世界上發達國家一般都具有自己的海岸線和功能較為完善的港口。明確港口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以及應當具備的功能,能使港口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更充分的發揮作用。

三、各代港口的劃分及其功能內涵

1.各代港口的劃分

對現代港口功能發展最早作出代別劃分的是1992年聯合國貿發會在《港口的發展和改善港口的現代化管理和組織原則》。它第一次對港口功能代別形成年代、主要貨物、功能戰略、活動范圍、組織和生產特點等做出明確的闡述,把這三類港口分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港口。

第一代港口是在上世紀60年代前的港口,其主要功能特點是海陸中轉,是當時較簡單地處理運輸和裝卸活動的接口,主要從事運輸和裝卸。

第二代港口是在上世紀60至到80年代的港口,此時世界經濟開始復蘇,港口功能逐步擴大,已逐漸發展成一個為運輸工業和商業服務的中心。

第三代港口是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港口,此階段目前仍在繼續。港口已成為一個國際性增長活動和經濟活動的節點,即國際經貿活動的“后勤服務總站”。

目前,世界大多數現代港口都在第三代或向超出第三展。其中在第三代港口中處于領先地位的國際大港,已體現出超越第三代港口功能的趨勢。當然,時間并不是劃分某個港口屬于哪一代港口的確切依據,劃分的標準應當是港口所具備的功能。

2.各代港口功能的主要內涵特征

各代港口由于時代、經濟、政治環境的不同,都有各自的局限性,這是不可避免的。根據《港口服務銷售和第三代港口的挑戰》中對現有各代港口的釋義,可以發現它們的以下區別:

第一,各代港口的功能在不斷遞進,服務對象和內容不斷增多。如上世紀60年代的第一代港口只具有一般貨物流、客流運輸方式的換裝單一功能;上世紀60年代后的第二代港口,開始具有部分流通功能(含客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等)、相關產業功能(主要是臨港工商產業)和城市社區功能;在此基礎上,到上世紀80年代后開始出現第三代港口,功能再次擴展,具有世界全程運輸服務中心和國際商貿后勤基地功能。

第二,各代港口發展的戰略重點各有差異。第一代港口主要面向戰后經濟的恢復,第二代港口面向工業,第三代港口面向商業。這些不同的戰略重點必將給國際經貿及港航運輸物流系統帶來極為深刻的影響。

第三,各代港口發展空間不斷延伸,發展的決定因素也各不相同。其服務方式由第一代單項服務港到港、第二代部分聯運點到點到第三代的多式聯運門到門。其輻射能力、地位作用由一般的水陸交通樞紐和一般城市的依托港(第一代),發展到重要城市依托港、水陸交通樞紐與傳統運輸方式物流的分運中心(第二代),并相對于集裝箱運輸、散裝船舶大型化和陸島客/貨滾裝等快船運輸等現代海上快速三大運輸方式而言,乃至成為區域能源保障中轉樞紐港、綜合物流分運、分撥、配銷、信息等綜合服務中心,集裝箱運輸干線基本港和國際深水中轉樞紐港(第三代)。各代港口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則由資源與勞動(第一代),資源與資本(第二代)到技術與信息(第三代)。

第四,各代港口體現的時代特征不同。第一代港以港內獨立活動為主,生產管理封閉、粗獷,只有低增值;第二代港口出現貨物流動聯合服務有所增值,但各國港航市場普遍實行保護,處于小甚開放格局模式;而第三代港口由于社會信息化進程加快,推動港口與經貿運輸鏈一體化和電子數據交換(EDI)及無紙貿易的發展,出現貨物與信息雙重流動,促進了港口、城市社區、陸上分運帶聯合和分運、分撥、配銷和信息等多元服務,綜合服務,增值服務的發展。

四、港口功能的發展

1.港口的功能可以歸納為3個方面

(1)貨物裝卸和轉運功能:這是港口的最基本的功能,即貨物通過各種運輸工具轉運到船舶或從船舶轉運到其他各種運輸工具,實現貨物在空間位置的有效轉移,開始或完成水路運輸的全過程。

(2)商業功能:即在商品流通過程中,貨物的集散、轉運和一部分儲存都發生在港口。港口介于遠洋航運業與本港腹地客貨的運輸機構之間,便利客貨的運送和交接。港口的存在既是商品交流和內外貿易存在的前提,又促進了它們的發展。

(3)工業功能:隨著港口的發展,臨江工業、臨海工業越來越發展。通過港口,由船舶運入供應工業的原料,再由船舶輸出加工制造的產品,前者使工業生產得以進行,后者使工業產品的價值得以實現。港口的存在是工業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在許多地方,港口和工業已融為一體。有的文章認為港口還具有其他的一些功能,譬如城市功能、旅游功能、信息功能、服務功能等。

2.港口功能的發展

20世紀50年代以前,港口的功能主要是進行貨物的集散,完成貨物在海上運輸與公路、鐵路、航空或江河等運輸方式之間的換裝,港口的主要業務就是貨物的裝卸和儲存。通俗的說法,碼頭就是貨物裝卸的地方,港口作業和活動的范圍局限于碼頭本身。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世界港口的發展除了在提高碼頭裝卸效率,擴大港口規模等方面以外,一些傳統式港口憑借自身的優勢把觸角伸向商貿、工業和服務行業,精明的碼頭經營者已不再僅僅滿足于貨物的裝卸和儲存活動,而是著眼于對到港貨物進行加工增值,進而采取各種措施吸引中轉貨物來港,形成所謂前店后廠的一種港口與城市、裝卸與加工緊密結合的模式。港口活動已不再僅限于碼頭本身,而是擴展到了周邊地區。

3.現代港口的主要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進程的加速,世界主要現代港口,總體上已開始由第三代向更高、更新層次過渡。具體而言,現代港口的主要發展趨勢是:

——港口的規劃、建設與布局與城市逐漸一體化。以臨港產業為城市產業主體的發展新模式,使整個港城效益融合在一起。

——經濟腹地圍繞港口而協調發展。港口日益成為其所輻射區域外向型經濟的決策、組織與運行基地。

——港口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并以競爭為主。

——港口進一步向深水化、大型化和專門化方向發展。

——在地理布局上,港口向網絡化方向發展。以全球性或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的港口為主、以地區性樞紐港和支線港為鋪的港口網絡,已經或正在形成。

五、港口發展展望

1.港口的信息化水平是發展現代物流的前提條件。現代物流是信息化的產物,信息化是發展現代物流的技術保障。我國港口的信息化水平雖然與發達港口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但信息化建設在我國一些港口已經初具成效。現代國際物流具有流程長、中間環節多、風險大和銷售市場覆蓋面廣等特點,發達的信息技術可以保證物流各環節的緊密配合和協調,并發揮信息溝通作用。如新加坡港在采用EDI系統的基礎上,又引入了附加貿易網絡(TRADENETPLUS),提供包括貿易情報基礎在內的服務,利用它構筑支撐陸、海、空國際物流需求的物流管理網絡。港口的信息化水平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港口城市的信息化水平,而城市不同信息系統間的融合程度是信息化水平的標桿,我國目前建設電子海關、電子口岸的工作已經起步,在建設的過程中注重與港口信息系統、城市其它信息系統的融合是當務之急。我國的天津、青島、上海、寧波等港口已建立了EDI系統,雖然與先進水平尚存在不小差距,但已為發展現代物流提供了基本條件。

2.加快發展港口現代物流,向第四代港口邁進。第四代港口的概念已經提出,它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以及未來經濟發展對港口功能的新要求共同作用的產物。隨著跨國公司在全球策劃、組織商品生產和銷售活動的日益頻繁,港口作為國際物流中心的地位愈發明顯,港口周邊開始成為跨國公司生產、儲運和銷售基地。由此分析,在整個產品供應鏈或需求鏈的網絡中,第四代港口已經超出單純提供服務平臺的功能理念,進入一個將生產、銷售與運輸等資源整合和配置在一起的新境界。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港口都能發展成為第四代港口,只有自然條件優越(如有足夠的水深、岸線長度等),有完善的金融、貿易、港航服務、物流、信息等港口輔助支持系統,地處國際海上樞紐港位置的港口才能走在港口發展的前列。

參考文獻

[1]工佐.電子商物與物流.經濟管理.2000,(5):21-23.

[2]王海平.港口發展研究.1997.

[3]徐建華.國際航運經濟新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356-496.

[4]宋德馳.中國港口與運輸實務.北京:人民交通出版杜.1999.123-125.

[5]宗蓓華.港口戰略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