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試析論文

時間:2022-10-25 04:24:00

導語: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試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試析論文

據媒體報道,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到2006年11月初已越過1萬億美元大關。一個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過萬億美元,無論從標準理論還是國際經驗角度看都是反常態現象。

一、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原因

(一)我國近年保持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持續雙順差。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是國際收支雙順差發展的結果。雙順差指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與不包括官方儲備的資本項目同時出現外匯收入大于外匯支出的盈余狀態。從國際收支賬戶定義關系看,如果不考慮“誤差和遺漏”,雙順差實現兩個賬戶盈余之和等于外匯儲備增量。在進出口貿易方面,近幾年的進出口增長強勁。2005年12月我國出口總值7619199億美元,進口總值6601118億美元,外貿順差近101818億美元;在外商直接投資方面,近幾年來一直保持增長態勢,截至2005年12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到60313億美元。顯然,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順差增長成為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主要原因。

(二)我國宏觀經濟持續向好。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經濟步入快速增長時期,近幾年經濟增長率保持在8%的勢頭之上。2005年官方數字已達到182321億元,我國經濟運行良好為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提供了有力外部條件。

(三)政策背景:本幣實際匯率低估失衡。從經濟學基本供求價格調整關系角度來看,外匯儲備過量增長與實際匯率低估具有定義性聯系。如果說國際收支對應商品供求關系,實際匯率就是調節國際收支及本幣供求的相對價格,特定外匯儲備則類似于簡單市場調節模型中的商品庫存。合理數量庫存對穩定商品市場供求具有重要功能,外匯儲備對于保證國民經濟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無論是商品庫存還是外匯儲備,都由“過猶不及”的普遍性規律所決定。在一國經濟基本面因素長期演進需要本幣實際匯率升值的背景下,如果實際匯率受到體制或政策因素束縛難以相應調節,則匯率低估屬性會通過外匯儲備超常增長失衡現象表現出來。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央行被迫在外匯市場上購買因進出口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增長所帶來的外匯,導致我國外匯儲備的被動增加。同時,多年來我國在外匯管理體制上實行強制結售匯和外匯限額管理制度,這就使得本應由企業和銀行持有的外匯資產轉移到了政府手中。

(四)投機性資金通過種種途徑流入的可能。投機性資金,即所謂的“熱錢”是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利用短期甚至中期套現的方式進入商業地產市場等熱門行業,使短期外債迅速增加。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05年我國貿易順差達到101818億美元;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外商直接投資達603125億美元。據此計算,2005年流入我國的熱錢應為466195億美元。

二、我國高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帶來的影響

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外匯儲備的增加是國際收支順差的直接反映,體現了我國經濟競爭力提高,對外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外匯儲備增加有利于增強國際清償力,維護國家和企業的對外信用水平;規模巨大的外匯儲備是抵御國際金融風險的堅實物質基礎,有利于增強國內外對我國經濟和人民幣的信心,提升我國的國家經濟地位和金融資信等級。但同時,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規模增長過快,已經超過了實際需求的總量,這樣勢必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一)造成資金的浪費和資源的低效使用。外匯儲備是一種對外資產,而我國的外匯又主要是通過進出口貿易取得,是使用大量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源換回的外匯資產,是一種實際資源的象征,它的持有是有機會成本的:外匯儲備增加表示相應的資源被外國使用,這意味著我國放棄了相應量的投資和消費,所以外匯儲備增加越多,付出的機會成本就越大,也就越不利于國內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福利的改善。

(二)造成對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外匯儲備的增加會帶來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大于外匯需求,給本幣帶來升值的壓力,而央行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大量地買入外匯,又再一次強化了本幣升值的預期。由此一來,會對我國本來就技術含量不高的出口企業帶來更大的壓力,降低我國出口商品競爭力,不利于本國經濟增長和就業增加;本幣升值預期的存在將促使大量國際游資流入,進行各種投資和投機活動,導致資產泡沫化,這樣極易引發金融危機。

(三)降低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能力。由于我國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央行不會坐視我國匯率出現巨大的波動,因而會積極動用外匯平準基金對匯市進行調控。近年來,我國人民銀行購買外匯是其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大量外匯儲備的購進,增加了基礎貨幣的投放量,加上貨幣乘數的作用,形成過分寬余的貨幣供給,加劇了通貨膨脹壓力,不利于人民銀行對國內的宏觀經濟進行調控。

(四)產生匯率波動的風險。近幾年,我國人民幣匯率實行盯住美元的政策,外匯儲備以美元為主,美元匯率的波動,必然帶來外匯儲備價值的變化:如果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出現大幅貶值,相對于人民幣只能被迫對美元大幅度升值后,將遭受美元儲備大幅度縮水的損失。另外,一國大量的持有另一國的貨幣資產,勢必會帶來一定的政治風險:假使中美關系惡化,我國很可能面臨持有的美元資產被凍結的風險,使我國的外匯儲備遭受重大損失。

三、如何才能放緩外匯儲備的增速

僅從技術層面來看,促使人民幣升值與放寬資金流出渠道似乎是最好的辦法,但遺憾的是,這樣的做法并不奏效。從匯率角度而言,人民幣升值無助于解決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的雙順差,試圖通過抬升人民幣壓制外匯儲備的做法難以得到滿意的結果。而匯率的連續攀升,強化了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熱錢”隨之涌入,將會進一步刺激外匯儲備的增幅。與此同時,QFII產品市場遇冷的尷尬,也表明資金流出渠道的放寬并未能輸出外匯儲備的壓力。盡管國際市場名義收益率較高,但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情況下,國際市場實際收益率與人民幣產品相差無幾。同樣的道理,放松結匯政策等渠道也未能激起人們持有外幣的欲望。

通常而言,一國吸引外資的主要目的是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機器設備、管理經驗,國外資本的進入應該伴隨著進口的大量增加。但是,從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卻絲毫看不出這種跡象。這說明,我國大部分外資的引入,并沒有帶來先進的技術設備,而只是利用廉價勞動力在我國形成龐大的出口加工業。這種由外資形成的本地采購,造就了我國目前雙順差局面。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外匯儲備增速過快問題,關鍵還在于調整我國當前的經濟結構,擴大內需,改變整個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

一段時期以來,我國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結構性過剩日益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且層次低,結構趨同化,重復生產、重復引進的問題依然存在,勞動力市場上供過于求局面的持續出現。與此同時,住房、子女教育、醫療已成為家庭負擔中的最主要部分,占據了可支配收入的大部分。在當前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居民的預期支出增加。在這兩種預期的共同作用下,國內民眾的消費欲望偏低,預防性儲蓄隨之增加。因此,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國內居民消費被遠遠落在投資與出口之后,過度依賴外資和外貿導致我國經濟結構布局不甚合理,國家經濟安全問題凸現。要徹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尚需要等待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短期內實現這一目標可謂困難重重。外匯儲備超過萬億美元大關,只是把已經敲響的警鐘敲打得更加激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