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匯儲備激劇增長的探討論文

時間:2022-10-14 08:35:00

導語:我國外匯儲備激劇增長的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外匯儲備激劇增長的探討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全面發展,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也發展迅猛,我國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連續幾年“雙順差”,促使我國外匯儲備每年都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龐大外匯儲備在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反襯著本國內部和外部經濟失衡的持續。本文從討論我國外匯儲備自1994年人民幣匯率并軌已來迅速增長的狀況,對我國外匯儲備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聯系我國現狀提出了加強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幾點建議。關鍵詞:外匯儲備;雙面影響;管理措施

1我國外匯儲備增長情況簡介

1994年1月1日,我國實行外匯體制改革,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匯率并軌,國際收支狀況大為改善,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1994年至1997年,外匯儲備累計增長了1187億美元。1997年7月,東南亞金融危機使東南亞各國貨幣紛紛大幅度貶值,外匯儲備大量流失,我國雖受一定幅度影響,但人民幣匯率一直保持穩定,外匯儲備只是增長速度大大放慢。2001年全年外匯儲備凈增466億美元,年底為2122億美元。2002年達2864億美元,增幅為35%。2003年為4032.5億美元,增幅上升到41%。2004年增至6099億美元,增幅為51%。2005年底再創歷史新高,達8189億美元,較之1993年底增加了近40倍,比1996年底(亞洲金融危機前)增加5倍。這在我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增長的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進入2006年以來,貿易順差和外資流入增長的繼續推動外匯儲備進一步增長,至2月底攀升至8536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國。2007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又成功跨入一萬億的門檻,余額達13326億美元。

2我國外匯儲備激增的雙面影響

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既有積極意義也有消極影響。從積極方面看,它將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對外清償能力,增強貨幣當局對人民幣匯率的干預能力,同時為國際貿易和金融改革提供有利的條件,減少改革可能產生的金融風險。另外通過外匯儲備積累而實現的基礎貨幣供給對于緩解通貨緊縮壓力產生了非常重要的積極影響。然而巨額外匯儲備的積累也蘊涵著一些消極影響。

第一,加大了央行的對沖操作成本,削弱了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外匯儲備增加導致央行的外匯占款增加,基礎貨幣投放規模擴大,從而導致貨幣供應量的成倍擴張,加劇通貨膨脹壓力,因而央行需要采取經常性的對沖操作措施。2005年基于外匯占款投放的基礎貨幣占基礎貨幣總量的90%左右,央行用于對沖操作發行的票據總量也高達27700億元。如按一年期央行票據利率1.9%的水平計算,央行每年為“對沖”操作要支付一筆不菲的成本。這種對沖操作還帶有很大的被動性,限制了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的空間和主動程度,也影響了央行的政策調控效果。同時對沖規模激增會導致市場利率上升,在人民幣存在很強的升值預期下,外匯會大量流入,從而又抵消了“對沖”的政策效果,限制了利率調控手段的作用空間。

第二,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于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形成,并非經濟發展階段和經濟發展水平所使然,而是政府鼓勵出口、鼓勵招商引資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必須指出,我國外匯儲備激增是在國內居民需求不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不足的經濟背景下實現的,也是我國通過大量出口資源類初級產品,付出了高昂的資源和環境代價換取的。這種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僅不利于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還會損害經濟增長的后勁,不利于經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第三,增大了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熱錢”大量涌入,容易引發資產價格泡沫,誘發匯率戰和貿易摩擦。外匯儲備激增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海外投機資本為了從人民幣升值中獲取利益紛紛投資于國內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盡管這種“熱錢”的實際流入數額很難估算準確,但從外匯儲備增量與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兩者順差之和的差距中可以看出,這是一筆很大的數字。“熱錢”大量進入增加了央行金融調控的難度,也成為推動房價節節走高的一個重要動因。外匯儲備激增還被海外視為人民幣被低估的表現,從而給一些西方國家對人民幣升值和我國實行貿易制裁提供了借口,不利于形成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有利的國際環境。

第四,要承擔外匯儲備損失的風險。從2002年到現在是美元的貶值期。由于美國經常賬戶和財政雙赤字,連續會計假帳丑聞,以及股市泡沫引發的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失衡,美元不斷走軟,以美元為主要內容的外匯儲備和投資于美國國債的外匯資產遭受了很大損失,因而我國外匯儲備的安全性面臨著嚴峻挑戰。3外匯儲備的管理措施建議

從上述影響可見,外匯儲備的負面效應顯然超過了其帶來的正面效應,外匯儲備的管理已經迫在眉睫。

第一、調整匯率形成機制,適度提高人民幣匯價水平。要減輕外匯儲備過快增長的壓力必須弱化央行干預力度,理順人民幣匯率運行機制,加大匯率浮動幅度,減少中央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買入的數量。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宣布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由原來盯住單一美元改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此以后人民幣就處于不斷升值過程中。2006年5月15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了8:1的心理關口,達到一美元兌7.9982元人民幣。2007以來匯價不斷突破新高,2007年8月28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7.5545。

第二、加強進出口產業結構調整。利用目前外匯儲備比較充足的時機加緊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優化出口產業,扶持和培育新的出口主導產業和產品,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促進出口產業化結構調整。促進產品升級,轉變增長方式,把出口的增長逐漸由過去的數量型低價型轉變為附加值型品牌型,提高利潤回報,減小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從而實現以出口高附加值工業制成品為主的轉變,最終實現外貿出口增長方式從一般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的飛躍。

第三、加強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在確定外匯儲備結構時既要考慮收益率,還要考慮靈活性安全性和流動性。我國的儲備結構管理必須注意儲備幣種和儲備資產結構這兩個方面:首先要保持多元化的幣種儲備,采用一籃子貨幣的方式以分散匯率的壓力;其次要根據進口產品和勞務及其他支付的需要確定幣種的數量、各種貨幣的比例和品種,還根據匯率變化不定期調整各種幣種的比例。

第四、建立外匯儲備風險管理制度。隨著金融自由化和外匯管制的趨于放松,中國的貨幣管理當局應當注重對外匯儲備的風險管理,在外匯儲備管理過程中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框架,該框架應當包括運用先進的風險控制手段、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和風險披露制度等。同時應增強中國外匯儲備管理的透明度,及時披露外匯儲備的投資損益狀況,進一步提高中國外匯儲備管理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陳全庚.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和建設[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7).

[2]葉蜀君.國際金融[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9).

[3]陳野華.轉軌時期中國經濟與金融改革回顧與展望[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4).

[4]吳念魯.加強中國外匯儲備管理的探討[J].國際金融研究,2003,(7).

[5]胡慶.如何解決中國外匯儲備過多的管理問題[J].金融參考,2004,(4).

[6]李培育,余明.外匯儲備、匯率波動和貨幣政策操作金融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