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再設計研究

時間:2022-07-04 09:07:20

導語: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再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再設計研究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的現狀、困境及未來,結合現代美學、創新性設計等方面探討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運用調查研究的方法,研究國內外優秀的文創產品案例,分析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現狀、困境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得到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未來設計思路。該研究對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文化創意設計;再設計;傳統文化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與綜合國力有了顯著提升,文化的全球影響力越來越強,為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契機。中國五千年的積淀給予后人一座巨大的文化寶庫,利用好這些資源,創新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使其在文化市場中呈現出令人新奇的面貌。而中國博物館作為中國文化保存與傳承的重要機構應利用好時代的契機,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上有所建樹。

一、中國博物館文化創意設計的啟蒙與發展

博物館文化創意設計我們可以理解為博物館利用館藏資源,挖掘具有自身特征的文化語言及符號,通過與創意產業結合,設計并生產出具有博物館獨特文化氣質的創意產品。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博物館系統以收藏、展示和文化研究為主要功能,強調以物為主,通過教誨式的方式向國人傳達信息。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尤其是80年代新博物館學理論傳入中國,使中國的博物館開始逐漸塑造以人為中心的展覽環境,注重觀眾的參觀體驗,盡可能地使用科技的手段讓觀眾參與,給觀眾以啟發與激勵[1]。中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推出的,但當時主要以博物館的旅游紀念品為主,還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創意產品。并且在探索早期還未形成完整的產品開發體系,僅對現有館藏內容進行簡單的復制。例如西安的兵馬俑博物館對兵馬俑形象進行等比例的復制,故宮博物院對傳統建筑的等比例呈現等簡單的創作方式,還沒有真正形成現代的、符合大眾美學形態和利于推廣的文化創意產品。隨著中國博物館旅游文化的發展,尤其是受到西方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影響。無論是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博物館,還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均不斷推出具有自身特點的文化衍生品,不僅成為推廣博物館的重要渠道,還為博物館運營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改革開放使國人推求高品質生活的訴求越來越強烈,而以前簡單、缺乏獨創性的旅游紀念品早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隨著像故宮博物院等機構結合自身館藏特點推出了一系列的文化創意產品,一時間風靡全球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時尚。2016年5月文化部等四部委聯合《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深入發掘文化文物單位館藏文化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升國家軟實力”[2]。隨著中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機構加入到產品研發的隊伍中來,使越來越多優秀的創意產品呈現在世人面前。

二、館藏品的文創再設計

西方對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對我們有很強的啟發作用,我們對待博物館的館藏品不能僅僅停留在原始復制的初級階段,畢竟作為文創產品我們需要借助設計的手段呈現出易于大眾接受的符合現代美學的形態。但在諸多博物館的藏品中,有許多內容與現代人們的審美需求有差異,并且作為文創產品不僅僅是讓其停留在觀賞的角度上,還要讓其可以真正地走進人們的生活,為人們所服務,只有這樣才真正符合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本質。(一)篩選館藏文物,展現館藏特色。博物館的館藏品極其豐富,除部分收納極為豐富的博物館外均具有強烈的地域特色。博物館文創設計師需要不斷挖掘博物館自身的特點,才能創造出獨特的文創產品。就像喬布斯(SteveJobs)所說,“所謂創造其實只不過是在串聯事物。當你問那些有創意的人他們是怎么做到的,他們都會感到些許罪惡感,因為他們并沒有憑空創造出什么,只不過是發現了它們而已”[3]。這句話用于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創意、開發再合適不過,創意人員只是通過不同的角度發現了新的美。當今社會,人們對于沒有特色的產品幾乎無法引起興趣,尤其是在購買博物館文創產品時絕大部分將作為禮物送給親友,而這其中只有那些驚奇、巧思的物品才可以打動消費者的心,讓消費者將他們放進回程的手提箱中。像北京故宮博物院將《清明上河圖》用立體紙雕的形態進行重新組合,設計出一款床頭紙雕燈,通過立體的造型將宋代汴梁城的市井生活又重新展現出來,如圖1。諸如此類還有許多藏品被設計為書簽、水杯、冰箱貼等小物件。還如陜西的秦磚漢瓦博物館,將館藏文物的拓片作為藝術品進行銷售,在傳播文化的同時,提升了文創產品的附加值,如圖2。(二)提煉關鍵元素,展現創新性設計。隨著全球化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審美趣味也在不斷轉變,而將博物館中傳統藏品進行再設計,逐漸成為了一種潮流。“創新”作為當今博物館文創產品非常重要的一環決定了產品特質。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中指出,“Re-Design其內在的追求在于回到原點,重新審視我們周遭的設計,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來探索設計的本質。從無到有,當然是創造;但將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種創造”[4]。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就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如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在2014年6月24日官微推出的三星堆面具餅干就具有強烈的特征性,餅干融入了三星堆出土的面具形態,通過食物這一媒介展示出來,成為了當時的網紅作品,如圖3。北京故宮博物院通過提取明代《朱瞻基行樂圖卷》(圖4)中的人物造型,并且貼合2018年世界杯的主題推出了蹴鞠系列主題配飾,也是文創產品結合時事的重要體現。圖5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朕知道了”膠帶,是從康熙皇帝的朱批中提取出來,風趣幽默、大氣磅礴,一經推出就被搶購一空。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博物館中的文創產品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為向國內普及傳統文化、向外推廣中國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博物館中豐富的館藏為我們提供了了解歷史的窗口,而對館藏品的再設計可以為觀眾呈現出更多有趣的作品。文創讓博物館的物品走入到普通大眾的生活中。讓觀眾去了解歷史、了解傳統文化,通過創新的手段讓觀眾自覺地去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三)融入感情色彩,進行情感化設計。博物館的藏品一直被認為是冷冰冰的文物,都是高高在上且不會和我們的生活產生任何關系。所以這也導致了人們為什么更偏好于符合現代生活趣味的產品。以前的文創產品設計,僅是對成品的復制,但有時博物館藏品體現的是當時的審美,并且由于墓葬品較多,其形態也會受到一些人的忌憚。像大英博物館出品的阿努比斯狗(圖6),就是對古埃及神話中引導亡靈的阿努比斯神的形象進行了萌化,使作品更符合現代人對美的需求,如果僅運用原形態做成玩偶造型,可能大部分人是無法接受的。唐納德•諾曼在《情感化設計》一書中闡釋了情感的作用,通過情感化對博物館館藏品的設計正是在3個評價層次中的“反思層次”,通過結合現代人的審美對傳統館藏品進行再設計。情感化設計使博物館館藏文物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也可成為風靡一時的時尚潮流。但產生經濟價值并不是文創產品所帶來的唯一目的,讓更多人關注傳統文化,主動地去了解傳統文化是博物館文創產品中最重要的目的。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的《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一系列動圖作品(圖7、8、9),以《雍正行樂圖》為藍本,并配以有趣的文字說明,自以來點擊量已超過百萬,故宮運用數字技術展現館藏品的魅力。圖中不再是呆板威嚴的皇帝形象,而是變為了有七情六欲的真實的人的形態,給觀眾帶來了無窮的樂趣,這樣的設計使觀眾可以更加主動地去了解該繪畫作品,解析雍正皇帝所扮演這些角色的原因,了解皇家人的生活。

三、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價值分析

博物館文創產品已經成為博物館的“另一個展廳”,是博物館創建增值服務的重要途徑,為未來博物館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隨著對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究的深入,人們對文創產品在文化、社會、經濟價值的認知也逐漸加深。(一)文化價值。百度百科對博物館的定義為“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事物的場所,并對那些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5]。從定義上看博物館的文化價值不言而喻,而通過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正是將這種文化從博物館延續到百姓的生活中。雖然這些實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已不再被關注,但成為文創產品后就可成為人們生活的組成部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40年經濟的騰飛,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巨大的提升,人們逐漸開始關注自身的文化修養,注重品德養成。在的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6]。當今社會人們接受著來自各方的信息,文化交流與碰撞日益頻繁,只有堅信中國文化,堅信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才可使中華民族佇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脊梁,讓大眾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美、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奧秘才能使中國文化流傳下去。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承的機構,通過挖掘館藏文物的魅力,不斷的創新與發展,使中國文化延續。圖10為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朝珠耳機,網友評論稱“戴著耳機聽音樂有種批閱奏折的感覺”。如果消費者真正對此感興趣,那么可能就會繼續追問,繼續對朝珠的出現、發展、材料等方面進行更深入研究,進而對中國的朝珠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二)社會價值。文化產品的發展對促進社會的進步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博物館文化創意類產品的作用尤為突出。首先,博物館創意產品的發展會引起社會對文化產業的關注,對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當今金錢社會的背景下,人們可能很少去關注中國傳統文化,但通過網紅文創產品的推廣,可以讓人們重新審視博物館里沉寂多年的文物,使其發出新的魅力。有更多的人去博物館中參觀。即使無法親臨,也可通過博物館的網站、公眾號或APP關注博物館的發展。關注度的提升必然引起社會關注角度的變化,為順利推廣中國傳統文化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社會的關注可以使更多人關注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當今文創產品的創意人才較為缺乏,以前人們投身文創產品中很少能產生經濟價值,但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我國對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關注與投入越來越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于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中,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注入活力。(三)經濟價值。我國自2008年起實行了博物館的免費開放政策,雖然通過財政補貼進行補助,但資金短缺仍是博物館所面臨的問題。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不僅盤活了館藏資源,還使文物煥發了新的活力。故宮文創產品在2015年的品類達到8700多種,營業額超過10億。臺北故宮博物院,在2013年文創產品的收入近9億新臺幣,接近10億新臺幣的門票收入[7]。從上述數字中可以看到,博物館文創產業所蘊藏的巨大經濟價值。但即使是這樣,中國博物館中還有許多待開發的產品,通過創意的手段,展現古物的魅力。在以前的概念中,博物館主要以門票作為主要的經濟來源,并且作為“公益一類”的事業單位有時將公益與經營對立起來,中國絕大多數博物館的商品還處于代銷的地位上,隨著《博物館條例》與《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均指出要鼓勵博物館挖掘自身館藏,結合文化創意產品增強博物館的發展活力[8]。蘇州博物館陳瑞館長指出“這些舉措不僅說明國家今后將鼓勵和引導文化文物單位從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而且也為解決長期困擾這一領域的發展的一些問題指明了方向”[9]。

四、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困境

隨著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在國家政策支持與博物館行業對文創產品認知的逐漸加深,在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上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由于我國文創品的發展剛剛起步,無論是在產品創意、還是受眾拓展,或是產品營銷方面存在著許多不足,這些都制約著博物館創意產業的發展。(一)創新力不足。創意是貫穿于文創產品開發的全過程,是一個產品的靈魂,將創意與文化結合形成獨特的文創產品,精煉產品的文化符號,通過文創產品將館藏文物現代化、生命化[10]。博物館通過挖掘本館中最具特色的文物,提煉文物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開發出符合博物館特征的產品。縱觀全國的博物館系統,像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少數幾個有自己的文創開發團隊外,其他博物館還無法形成具有專業素養的創新團隊,在開發過程中就會導致文化精髓把握不到位,產品不夠精良等情況。文創產品不僅可當作商品進行售賣,其作為文化的使者更具有藝術品的獨特氣質。這就要求創意人員不僅具有專業素養,還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能夠總結與歸納每款文創產品的獨特氣質與魅力。現在博物館所開發的產品形式仍較為單一,主要還是以手機殼、冰箱貼、文物復制品為主,像故宮博物院的朝珠耳機、臺北故宮博物院“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手環(圖11)等創意類產品少之又少,這也表現出當今文博創意產品設計的獨創性、原創性不足,亟待解決。(二)受眾面較窄。中國有許多優秀的博物館資源,但是由于受到地域限制,無論是在知名度還是在用戶的傳播渠道上均顯不足。許多文創產品還是處于滿足人們對地域好奇的功能,還未達到真正的文化傳播的目的。像利用線上售賣資源僅是拓展產品售賣渠道的一方面內容,但關鍵還是需要將文創產品真正地融合到人們的生活中,就像生活中的必需品一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陜西博物館推出的“唐妞抱枕”(圖12),人們被萌化的造型和功能化的產品所吸引。像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的墜馬髻頭枕也是在融合了唐代侍女頭飾的基礎上與現有使用物品結合,形成的有趣、實用的產品。受眾的拓展在產品形態選擇上至關重要,作為互聯網社會,人們的眼光不僅僅只關注在實物產品的設計上,還應該通過媒介的拓展,發揮出互聯網的價值,為文創產品的推廣服務。互聯網是不受地域與空閑限制,并且花費最低的成本使受眾最大化。無論是微信公眾號還是應用APP都已經成為博物館傳播的重要媒介,通過對館藏文物的多手段推廣實現拓展受眾的目的。有時實物載體在信息承載量畢竟有限,通過運用互聯網手段可以實現更多內容的呈現。例如圖13的韓熙載夜宴圖就很好地將南唐著名畫作《夜宴圖》運用動態效果完整地展示出來,將知識傳遞給觀眾。(三)市場運作較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主要的銷售環境為博物館內,通過博物館文化氛圍的熏陶與文創產品的結合,使文創產品在銷售中產生了獨特的魅力。但博物館文創產品還應走出博物館,走向市場,這樣可以使博物館產品真正走入千家萬戶,不再僅作為旅游紀念品,真正體現文創產品的價值。中國除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幾個知名的文博機構形成了完整的市場運營及宣傳體系外,其他的博物館的銷售受眾還是博物館的參觀者,但這也使博物館創意產品還停留在基礎的旅游紀念品的階段,沒有真正發揮出文創產品的魅力與價值。缺乏完整的市場運營團隊必然造成文創產品的銷售量及利潤的不足,也導致了文創產品在研發過程中的投入不足,如此循環往復必然無法創作出具有競爭力的文創作品。雖然現在許多文創產品在博物館中的銷售很好,但走出博物館后難覓蹤跡。博物館應借助專業的市場運營團隊,將產品進行全方位宣傳,這樣才能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高地。博物館本身就具有其他行業無可比擬的優勢,成功發掘館藏品的奧秘,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產品與營銷體系,為市場化運營服務。

五、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未來

博物館文創產品是未來博物館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國現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政策,支持和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博物館相關的創業產業應借助這場東風發展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一)媒介的拓展。在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實物產品占據了文創產品的大片江山,但文創產品不僅是一款產品,而是應該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任何可以表現出館藏品價值的創意都應被推崇。實物物品固然可以成為消費者愛不釋手的藝術品,但是利用新媒體的渠道傳播更加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當今最基礎的新媒體文化傳播渠道為微博、微信公眾號、網站等,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了解博物館的平臺。但我們也可以開發出更多利用多媒體手段的創意產品。例如現在較為流行的《科學跑出來了》叢書,通過了AR的技術手段將已經滅絕的恐龍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作為每個博物館均會出版眾多書籍,完全可以應用多媒體手段,將書籍內容動態化、交互化,呈現出館藏品更多的諸如細節、歷史、典故等信息,讓觀眾更全面地了解到此件文物的內涵。每件文物都有其背后的故事,無論是被發掘的故事,還是其中蘊含的典故,都可以為觀眾帶來無限的知識延展。不是所有的觀眾都是歷史文化的研究者,通過媒介的擴展可以使原有較為枯燥的信息有趣化,激發觀眾探索的興趣。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的一系列故宮應用程序,為故宮藏品的推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紫禁城祥瑞》展現皇家祥瑞符號,領略皇家文化;《胤禛美人圖》呈現十二幅美人屏風,了解皇家女子的生活;《清代皇帝服飾》感受皇帝朝服的奧秘。這些新媒體的應用手段使人們不用出行即可領略館藏品的奧秘,如圖14。(二)完善文創產業鏈。文創產品與其他產品一樣具有一套完整的產業鏈,但區別在于文創產品依托于博物館,通過對博物館文化符號的挖掘與整理形成獨特的文創產品價值。文創產品從創意、設計、產品化、銷售、推廣等一系列過程缺一不可,這樣才能使文創產品實現可持續發展,但在當今博物館系統能夠形成完整閉環的文創開發體系的機構少之又少,資源的分散不利于整體博物館的資源整合。除自身的整合外,還要合理地利用社會資源,通過社會的力量發展與完善自身品牌。博物館作為非營利性機構,具有強大的用戶基礎,通過引導大眾參與凝聚大眾智慧,開發出符合大眾審美的文創作品。還可加強與高校的合作,通過引入不同領域的學術研究機構為文創產品的開發出謀劃策,形成一個可迭代的螺旋式上升的創意環境。還要充分利用社會上的傳播與銷售資源,通過合作或租用等方式擴大產品本身的銷售渠道擴大影響力。就像故宮博物院借助天貓開辟出屬于自己的天貓旗艦店,為銷售產品打開了方便之門。博物館文創產品相對于其他產品而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利用優勢完善文創產品產業鏈必將為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三)宣傳手段的多樣化。當今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的宣傳還未得到滿足,但任何有意思的博物館文創產品一經推出即可引起轟動,像故宮這樣的機構開發出8000多種與故宮相關的文創產品,但我們能夠記住的卻少之又少。當今社會已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許多機構現在還沒有把文創產品當成一種商品宣傳,僅僅是作為宣傳文化過程中的附屬品,無法凸顯其價值。需要創造出屬于自己特色的宣傳渠道,展現出產品的獨特價值魅力。現在除了故宮外,還未形成XX博物館出品的品牌效應,應引導產品的多樣化宣傳,逐漸形成形成大眾認知。當今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銷售僅僅停留在博物館內或在購物網站中,應拓展銷售渠道,將產品打造成真正的城市文化,像購物中心、機場等客流量較大的區域均可建立品牌銷售門店,將銷售受眾從博物館的參觀者延展到需要文化品質的人身上,這樣就把旅游的紀念品轉變為生活的必需品,真正展現文創產品的價值。

博物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保存地,也是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是我們極其寶貴的資源。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東西方交流日益頻繁,博物館也逐漸成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挖掘與創新博物館資源,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文創產品作為文化的載體,必將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我們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傳承與創新之路,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延續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王昭 單位:中央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