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景觀設計教育策略

時間:2022-10-28 09:27:09

導語:高校景觀設計教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景觀設計教育策略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在這一過程中,人才培養對鄉村振興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在景觀設計領域內,現有的教育模式難以有效培養出優質的鄉村景觀設計專業人才,人才供給難以滿足鄉村的人才需求。只有在鄉村振興視角下對高校景觀設計教育進行更深層次的探析,推動教育模式改革,才能提升對鄉村人才供給的數量和質量,促進鄉村的振興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景觀設計;教育改革

景觀設計是在城市化高度發展的進程中,因生存環境的惡化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崛起而逐漸形成的。由于我國發展起步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景觀設計教育模式,且在理論研究層面存在大量空白,這就導致高校景觀設計人才培養質量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訴求,難以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事實上,景觀設計學是國家現代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科,對可持續發展能夠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對于自然環境更為突出的鄉村而言,景觀設計人才供給往往會影響鄉村的可持續發展,這就使得開展景觀設計教育的研究愈發迫在眉睫。

一、高校景觀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定位不合理

景觀設計屬于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的交叉性學科,但部分高校在教學中涉及的知識面相對狹窄,難以體現出其綜合性特點。一般來說,同一專業在不同類型學校會呈現出各異的特點。如農業類高校主要開展園林專業教育,理工建筑類高校主要開展園林與城市規劃教育,藝術類院校主要開展環境藝術設計教育。這種根據學校類型開設專業的教育模式,能夠充分發揮不同高校的教育資源優勢,使人才培養工作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如農業類高校可以發揮其在植物、水土等方面的優勢,重點開展植物配置與設計等方面教學;理工建筑類高校可以發揮其在建筑、規劃、施工等方面的優勢,培養學生在技術與科學層面的知識;藝術類高校則可以發揮其在創新、表現等方面的優勢,培養學生景觀設計中的藝術美感。

(二)人才培養目標模糊

培養目標是高校對人才培養的標準,也是專業教學工作的整體方向。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需要結合社會整體需求與學生個人需求,通過辯證統一的方式進行銜接,才能夠對教學活動的整體方向和教育結果起到規范和約束作用。然而,由于各大院校對景觀設計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景觀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相對模糊,沒有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以保障教學質量。很多學校的景觀設計專業培養目標較為空洞,如“培養創新型、復合型、能力型的高級專業人才”等常用語句,本身并未對學生的能力標準作出明確規定,這就導致景觀設計專業無論是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管理都難以直接體現出人才培養目標的整體思路。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很多高校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標都是為了應付教育部門檢查而隨意制定,并未將人才培養目標與教學規劃緊密結合。與此同時,很多目標存在不切實際的問題。例如,部分院校要求將學生培養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國際化領袖人才”,這一理念雖然能夠反映出學校對培養高層次人才、實現與世界接軌的愿景,但并沒有遵循人才培養的基本規律。優秀的景觀設計師不僅需要系統性的學習,還需要具備至少五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才能高質量地完成本領域內的獨立設計。設計能力不僅關乎專業能力,還與社會經驗、個人涵養等因素相關。短短幾年的學習時間就想將學生培養成為“領袖人才”,顯然過于脫離實際。最后,各類院校需要發揮各自優勢,建立特色化的景觀設計教學體系。如果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具有高度統一性、雷同性會降低教育的差異性,難以通過特色辦學培養不同層次的人才。

(三)師資建設機制不完善

首先,近年來景觀設計市場的逐步完善使得各大院校開始擴大景觀設計教育規模,加上高校不斷擴招導致景觀設計專業教師在數量和質量層面存在不足,很多原本從事繪畫、雕塑、裝飾等領域的教師向景觀設計專業轉行。而這些教師缺乏景觀設計知識背景與實踐經驗,知識結構很難通過短暫的培訓和系統學習得到完善,會影響其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與此同時,雖然高校擁有一批高職稱、高學歷的專業教師,且很多教師參與過城市雕塑、公園景觀等項目的設計,但這些只是城市景觀設計的一小部分,很難拓展至植物、生態、地理、園林等綜合方向,導致其講解的知識難以幫助學生從整體層面開展景觀設計,會造成課堂教學的隨意性等問題。其次,景觀設計專業高度重視實踐教育,要求教師具有很強的實踐設計能力。而師資力量的稀缺導致很多景觀設計專業本科或碩士畢業生直接來校任教,這些教師普遍存在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的問題,其實踐能力難以滿足景觀設計專業教學的需求。尤其是當前部分高校招聘教師只看重學歷,很少關注教師的實踐經驗與能力,與發達國家高校對教師實踐經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也會影響景觀設計專業的教學質量。再次,景觀設計教育與市場環境緊密相關,在景觀設計市場高度繁榮的背景下,部分教師陷入了大量承攬設計工程忽略教育本職工作的問題,將大量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景觀設計實踐中,導致其備課和教學積極性下降,課程結束后很少給學生答疑,也沒有時間和精力開展教學研究。這種問題會導致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知識結構下降,造成教學質量下降的問題。最后,師資結構不合理。部分高校師資構成相對單一,例如藝術類院校通常聘用“八大美院”的優秀學生,農林類院校主要考慮北京林業大學等農林領域的頂尖學府,這種過度強調對口的教育模式,會導致師資結構相對單一,不利于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此外,這種問題還會導致學校課程設置受師資結構影響,不符合景觀設計學科的基本規律。

二、鄉村振興戰略下景觀設計專業教學策略

(一)建立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

現代景觀設計主要有園林、環境和建筑的三元論構成。其中,一元是指由景觀環境所構成的景觀藝術,主要與環境藝術專業相對接;一元主要指合理應用景觀植物、整治水土以增強園林的綠化水平,主要與園林設計與建筑規劃專業相對接。此外,無論是環境、綠化還是景觀,都需要與人的需求相結合,這就要求設計者深入分析人的心理,找出能夠為受眾所接受,且能影響受眾行為的景觀。在西方國家,這一分支被稱為游憩娛樂學。我國目前很少對這一領域展開研究,但在旅游管理、風景園林等學科都有所涉獵,這也是三元論中的第三元。就目前而言,通過對我國各大院校景觀設計相關專業及課程的分析,可以看出景觀設計課程大致包括風景園林、旅游規劃、旅游藝術、環境設計等幾種類型。從操作過程的角度來看,風景園林更多傾向于運營管理,旅游規劃則側重于休憩娛樂項目的選擇管理,旅游藝術傾向于景觀設計,而環境藝術則與建筑、風景的規劃設計相關。為此,應通過對專業定位的整合,建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涵蓋園林、環藝、規劃、游憩等多方面內容形成景觀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同時,要根據各校教育優勢與資源稟賦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目標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實踐性,并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各級各類的培養目標,讓人才培養目標真正發揮其對教學計劃、課程體系、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積極影響,以實現各類院校間的優勢互補。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各大院校需要根據自身類型調整師資配置。一般來說,開設景觀設計課程的高校大致包括農林類、建筑類、藝術類、綜合性四種類型,各類院校應通過合作互補的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使教師隊伍符合景觀設計專業綜合性、交叉性的特點。例如,藝術類院校可以聘用具有建筑規劃、園林設計等專業背景的教師,從而在景觀藝術的視角下開展水土、綠化、建筑規劃等方面工作;建筑類和農林類高校可以聘用具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背景的教師,從視覺形象的角度開展景觀設計教育。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在教學中能夠通過優勢互補的方式,為學生呈現出更為完整的知識框架,對提升景觀設計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其次,需要根據專業需求引入不同層次教師。目前很多高校聘用教師都追求高職稱、高學歷,很多優秀的景觀設計人才難以從事教師行業。而讓高職稱、高學歷的教師開展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課程教學,不僅容易造成教師資源的浪費,可能還難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與此同時,很多教授的主要精力在于科研工作,導致部分高校出現了教師數量不足等問題,也影響了景觀設計教學的正常展開。為此,在教師選聘的過程中,應摒棄唯職稱、唯學歷論的錯誤思想。高職稱、高學歷的教師往往傾向于理論研究,但景觀設計對實踐要求較高。因此應與設計類企業進行合作,聘請一些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設計師為學生答疑解惑,輔導學生開展景觀設計,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銜接。再次,由于景觀設計是側重實踐的學科,需要教師定期參與景觀設計實踐,并掌握領域內的前沿動態,才能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學。發達國家設計類教師通常要有十年以上的設計從業經驗才能獨立開展教學工作,而我國很多教師缺乏實踐經驗,雖然開設了相關課程,但所講解的內容很多與實踐關聯性不強。為此,高校應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參與各類設計項目,且要做到設計實踐與專業教學并重,在增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同時,提升其敬業精神與職業素養。最后,應支持教師開展教學理論研究。目前我國景觀設計領域已經開展了大量實踐研究,開始與國際市場對接,但在理論研究層面有所不足,與實踐的發展水平不對等。因此,高校應鼓勵教師開展景觀設計的教學理論與學科理論研究,從而為景觀設計領域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三)加強景觀設計課程體系建設

我國景觀設計專業存在的根本問題在于學科體系建設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事實上,我國園林歷史極其輝煌,對世界園林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受近現代歷史的影響,在西方工業革命高度發展的進程中,我國傳統園林設計理念已經趨于落后。加上目前學科建設處于初級階段,而一些西方國家已經有上百年的景觀設計教育歷史,導致了我國在景觀設計領域內的國際話語權偏低。為此,我國高校應積極開展對景觀設計課程體系的研究。一般來說,景觀設計學作為藝術與科學的綜合體,具有以下幾點內涵:其一,景觀設計學涉及到人文、社會、自然、技術、藝術等多個領域學科,需要在校接受景觀設計教育后,通過資格考試等方式設置職業準入門檻;其二,為協調社會與個人對景觀環境的需求,設計師需要能夠解決需求間存在的潛在矛盾;其三,景觀設計師資隊伍需要具備藝術歷史、自然文化、植物材料、場地工程、設計實踐、計算機技術、公共政策等多領域的專業背景;其四,知識與技巧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培養,不僅要完成四年的本科學習,還需要擁有幾年的實踐經驗;其五,為提升景觀設計教學水平,不僅要加深師生間的交流,還應加強地區甚至國家間的交流。為此,高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程體系建設:首先,在學科定義上,應明確其包含人文、社會、自然、技術、藝術等學科的交叉性與綜合性特征,在明確學科定義的基礎上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為教育工作的展開提供宏觀指引。其次,景觀設計教育應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需要為已經畢業的景觀設計師提供繼續教育,使其能夠通過不斷學習,讓學生在畢業幾年后繼續學習在校期間無法完全掌握的知識,并通過學習來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與新問題。這就要求高校建立多層次、多形態的教育模式,從而為我國景觀設計領域的發展提供助力。最后,需要高度關注職業道德與職業價值觀的培養,讓學生提高對社會、環境的關注,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并強化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從而充分發揮出景觀設計師的社會價值。

三、結語

鄉村振興對景觀設計專業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改變了教育的供給側,要求高校針對鄉村振興的需求開展教育工作。就目前而言,高校景觀設計專業的專業定位不夠合理,沒有體現出景觀設計專業的交叉性、綜合性特征,且人才培養目標相對模糊,缺乏對鄉村的適配調整,加上師資建設機制的漏洞,不利于提升景觀設計專業教學水平。為此,高校需要建立三元論的人才培養目標,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并根據景觀設計教育的底層邏輯開展課程體系建設,從而為鄉村振興培養更多優秀的景觀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馮慧.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3):104-105.

[2]汪三貴,馮紫曦.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邏輯關系、內涵與重點內容[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5):8-14,154.

[3]張海鵬,郜亮亮,閆坤.鄉村振興戰略思想的理論淵源、主要創新和實現路徑[J].中國農村經濟,2018(11):2-16.

[4]黃德昕.應用型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8,20(4):92-95.

作者:李蘊 單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