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植物染服裝設計特征分析

時間:2022-02-24 12:11:36

導語:現代植物染服裝設計特征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植物染服裝設計特征分析

在當代可持續設計與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理念下,植物染色及其技法在當代可持續設計與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理念下,植物染色及其技法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越發廣泛,通過植物染色的服裝面料可避免化學染料染織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污染,同時,質樸的手工技藝在與當代技術、化學染料創新的融合碰撞中,不僅可以起到推廣植物染色的傳統技法與文化創新發展的作用,也豐富了當代服裝設計的藝術審美性與應用價值。

一、現代植物服裝設計發展概述

(一)植物染歷史概述及審美特征。最早的植物染藍染技藝起源于中國,然而在技術傳承、文化推廣、文創產品創新發展等方面卻是相對緩慢。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技術的加速發展,植物染中的藍染藝術逐漸走出少數民族偏遠地區,以全新的視角與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植物染色中的藍靛泥藍草,是我國以云南、貴州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地區的主要染色材料,扎染蠟染則是主要的藍染技藝,所得藍底白花的織物散發植物的清香,包含天人合一的審美理念,寄寓著民間手工藝人淳樸的情感。現代社會以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領域為代表的突破式革新,給傳統的藍染技藝的發展帶來新的變化與機遇。當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智能機械化等虛擬意識形態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形態和思維方式,以及對物質的需求與精神的追求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人們越發渴望具有人情味的傳統手工技藝與包含情感、時間記憶的個性化產品。當今文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整合趨勢,從更廣闊的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來看,各國在文化領域日益緊密的交流必然帶來某種程度上的文化侵襲與霸權主義,使各地區民族開始思辨傳統文化差異化發展與保護的重要性,這也是現代植物染技藝發展的機遇與空間。傳統植物染的發展創新在日本、臺灣地區已相對成熟,從傳承的角度來說日本有著較好的傳承文化以及固有的傳承人,并在當代不斷發展衍生應用于現代服裝服飾品中。日本注重手工藝的發展與保護,每個地區都有家庭手工制作的培訓班,而在有松鳴海絞會館除了可以參觀扎染制品,還可以學習體驗扎染的制作技法,這兩種形式使扎染的應用得到普及,傳統與現代的平衡,是在兩者完美契合下得以實現。臺灣植物染發展受到日本的影響,與大陸相比較早時期便有了一些藍染愛好者,逐漸形成具有臺灣自身文化特質的藍染藝術。來自臺灣的藍染藝術家馬芬妹的著作《臺灣藍》中詳細記錄了臺灣當地的植物染手工藝人,從藍草種植到藍靛泥制作,以及在不同濕度、溫度、時間、材質應用上所得的不同色彩純度進行的系統的整理與記錄,對于更專業化的植物染中藍染技術的探究,藍染色彩的標準化應用,具有典范引導的作用。大陸近幾年也在不斷傳承發展植物染藝術中的藍染技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傳統手工技藝及植物染的愛好者與研究學者,在去年深圳大學舉辦的2018國際植物染藝術聯展與講座系列活動中,就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師生以及植物染藝術家的眾多現代植物染服裝服飾及藝術作品。(二)植物染服裝設計發展現狀。在當今的流行趨勢與時尚潮流中可以看到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符號、文化元素頻繁運用在一線時裝品牌的設計系列中,2014年蘭玉將傳統蘇繡工藝運用在禮服上走進了巴黎大皇宮,通過蘇繡表現金魚的搖曳水魅;2017年的巴黎時裝周期間設計師熊英也將具有水墨韻味與溫婉飄逸的中國風帶進巴黎大劇院,美輪美奐。2019的春夏主題中霓虹色、扎染、運動休閑等成為時尚買手關注的元素,我國傳統圖案中以扎染圖案為主的設計應用遍及從高級時裝到街頭時尚(圖1),植物染中吊染、暈染、夾染等所呈現的東方虛實意境面料肌理效果應用也愈發普遍與國際化。從2017至今的扎染元素依舊成為主要流行趨勢,Y’S2017春夏、設計師品牌MarkGong2019秋冬成衣(圖2)、PRADA2019春夏(圖3)都將扎染元素作為設計靈感應用于時裝成衣與飾品當中。

二、現代植物染服裝設計技法特征

(一)傳統技法基礎上的設計形式創新。傳統扎染技術中的捆扎、縫扎、結扎、包扎、折疊、夾板等常用防染技法,通常是在固定位置進行扎結防染,由點、線、面的元素形式表現,呈現的效果穩定明確,紋樣可控,現代扎染在此基礎上脫離單一的縫扎、捆扎等技法,將多種技法進行結合,除此之外則是通過對單一技法的靈活應用,也可變化出豐富的肌理與視覺效果(圖4)通過對面料進行規律的縫扎,形成整齊波浪形狀的肌理,通過重復排列并將多種形式不同技法工藝與效果的面料進行組合,規整中又不乏微妙變化的精彩紋路,豐富面料的設計語言。例如在服裝上則可以通過局部裝飾點綴進行設計,將蠟染線條靈活運用重復排列,呈現蜿蜒、層次豐富的裝飾效果(圖5)。多種工藝的創意組合使用增強了面料的肌理質感與藝術性,在傳統技法上的創新還包括改變縫扎技法或改變包扎中的材質,形成獨特的裝飾設計風。(二)現代設計與傳統技法的結合。2016年在深圳舉辦的第九屆洛桑與北京纖維藝術雙年展,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優秀纖維藝術品展示匯集的平臺,藝術家以纖維織物為單位,通過創意設計將纖維轉化成獨特的形式語言,對話當代。其中包含部分扎染藝術創意作品,瑞典藝術家王樂云的作品《燃燒的橋》與其他染織作品,利用歐根紗、絲綢等日常材料,在傳統扎染技法的基礎上結合手繪、編織或縫紉,從多種工藝交融與各自藝術特性中升華扎染藝術的審美,作品主題通常都有關自然、個體內心情感的表達,特別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多種文化與藝術的交融,都通過扎染藝術來表達與詮釋。(圖6)

三、現代植物染服裝中的圖案色彩特征

傳統藍染藝術的質樸拙情風格在圖案紋樣上體現為勞動人民對身邊動植物形態的直接或相對抽象的描繪,圖案大多呈現對稱式或四方連續式構圖,反映手工藝者最淳樸的審美形式與情感寄寓,闡述對生存環境發自內心的美好感受,在色彩上的表現則以純度、飽和度較高的靛藍色為主。現代植物染藝術通過西方抽象與東方寫意的藝術特征的交融結合,特別受到后現代主義審美風格與解構主義新思潮的影響,在圖案紋樣設計上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包括具有文化多元性、表現形式自由個性化、色彩上豐富絢麗,將東西方藝術、多元文化相融合,突破傳統的來源于民間的地域性民族特征限制,基于本土文化并結合當代審美與潮流趨勢,進行自由式、個性化的創作表現。(一)題材與表現形式的多元化。當代的藝術形態多元化,與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相輔相成。現代植物染藝術題材從地理風景、民俗、宗教信仰、東西交流等多元思潮文化的融會貫通中,都能看到和眾共生發展的跡象,新的文化與表現形態也就此產生。對于植物染藝術而言,題材涵蓋山水自然、寫意東方、抽象涂鴉等內容,相較于傳統紋樣,不再專注于傳統具象、質樸抽象等形式,更主要是以藝術化抽象、涂鴉式紋樣為主,追求在扎染過程中因防染滲透中形成的未知暈染效果而產生特有的留白虛實變化,淡化了手工扎染痕跡與擬物仿生的寄寓式創作,更強調暈染與風格化的裝飾形式,具有西方抽象藝術的風格特征,又富含東方風格的韻味意境,當代扎染幾何融合裝飾構成理念形成具有現代審美的結構式圖紋。當代扎染抽象藝術更具有西方的設計審美與風格,注重個人情緒的宣泄與表達,色彩濃重對比強烈,用色大膽,圖紋較大且形態各異,如果用音樂來比較,就如一曲激烈洶涌的進行曲(圖7),而東方寫意式的當代扎染圖紋,多以景物寄情,進行象征手法的表現,以低明度的淡雅色彩為主,留白與虛實對比是構圖的基調,圖紋多以抽象的線條或暈色渲染縹緲的意境,猶如一曲舒緩悠遠的音樂,余音繚繞(圖8)。現代幾何融合了視覺上的后現代主義審美,具有未來感與科幻效果,以幾何形式來表達情緒與傳達情感。(圖9)(二)植物染色與化合染料結合的色彩豐富多樣性。化合染料的開發,豐富了植物染藝術的色彩種類、使用范圍與藝術效果表達,目前主要使用的化學染料品種有以下分類:直接染料用于纖維上有很好的吸附能力,顏色豐富上色快,而活性染料對于纖維具有更廣泛的侵染能力,且所得顏色色牢度高,耐磨堅韌,高效便捷;硫化染料因其不溶水特性,需要借助一定的還原劑助劑,染色同樣便捷,但成色較暗淡,適用于棉紡織物;酸性染料的特色在于色彩豐富鮮艷,可以用于多種材質面料當中,除了纖維素纖維;更為便捷的還有手繪染以及隔離膠的使用,對于創意圖案的設計表達具有一定靈活性;化合染料中的植物染料是融合了更耐日曬耐磨的化學性能與植物莖葉的天然色素,所得色澤自然親和。現代植物染服裝色彩表達與搭配調和的豐富多樣性擴展了其藝術價值與審美感受,多元化的色彩語言使當代扎染藝術走出了傳統的“藍布印花”情結,淡化了具象圖案內容的細節描繪,而更注重通過色彩的明度、純度、色相的冷暖、比例、調和變化來渲染主題內容與營造意境感受,強調視覺沖擊力與抽象概念化的形式表達。根據不同主題與依托載體的屬性,最終效果亦會呈現相應的色彩傾向,或是含蓄淡雅,或是古樸拙意,或是流光溢彩,色暈肌理多樣,具有豐富的個性與象征意義。現代植物染服裝風格飄逸,色彩溫婉,給人以舒適自然的感受,色彩以暖黃、米黃、藍白等天然成色,色彩明度高,飽和度偏低(圖10),如是結合植物拓印工藝,則具有將自然生態穿著在身上的浪漫風格與審美感受,也有飽和度較高,兼具現代設計美感的藍白幾何圖案,服飾品如包袋、圍巾、頭飾、首飾等,種類多元,相較于包袋、配飾等以藍白為主要色調,圍巾是植物染色彩應用較為豐富的服飾品,可以通過梔子、蘇木、板藍根、豆漿都多種植物染材進行單一或多種顏色套染,色彩應用、日常搭配更為普及,由于黃褐色系更適合于搭配膚色以及日常穿著,且黃色系植物染料易上色,例如梔子可在煮沸過濾后進行冷染染色,即可得到飽和度較高的黃色系,且在不同的面料上黃色的色相與飽和度也呈現不一樣的效果,色彩變化上面則是以段染、吊染形成的漸變暈染效果使用最多(圖11),從中可以看出植物染服飾作品用色偏向于單一色彩的色相明度變化,具有一定的自然簡約、意向朦朧的藝術風格,用色數量上通常就是一種至兩種色彩。

四、現代植物染服裝可應用材質分析

(一)常用植物染服裝面料特征。材質是產品、藝術、設計表達的重要媒介之一,現代植物染藝術的發展創新必然離不開材料的選擇,特別是對于植物染色而言,色澤的濃淡、色相的飽和程度都與材料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植物染服裝的設計理念與風格的塑造表達,更需要注重材料的恰當選擇。同一種植物染結合不同的面料材質亦會產生不同的藝術肌理效果。通常來說植物染服裝、圍巾類有較為飄逸、唯美的藝術風格,則是以真絲雪紡、真絲喬其、素縐緞類面料為宜,以此面料染制出的產品色彩溫雅,色澤呈現光澤度,并且在面料的通透層疊中可產生虛實縹緲的意境美,如運用拓印染技法將植物原本的形狀與色彩直接拓印到真絲雪紡面料當中,則具有一種將自然穿著在身上的感受。植物拓印保留了植物原有的外形輪廓,在色彩上呈現出經歷時間洗禮的低飽和色素,應用在服裝面料上具有油畫般獨特的肌理藝術效果。(二)植物染與真絲面料。對于我國的傳統面料桑蠶絲上的應用,不同的真絲肌理與材質也呈現出藝術風格迥然的染色肌理。同樣的藍靛泥染料,如在真絲順紆及真絲綃上的顏色呈現飽和度及通透效果也截然不同,真絲喬其順紆面料吸色更飽和,圖案也較清晰(圖12),可以通過型染將設計好的圖案準確地印染至面料上。而在真絲綃上進行扎染、吊染等印染圖案則具有輕微暈染重影的特色,難以將面料進行有序統一的折疊,因此無法制作出規整幾何或者具體圖案,因此藍染真絲綃更具抽象的藝術特征,呈現通透的唯美朦朧的美感(圖13),別具虛實意境的東方風格。

五、總結

植物染服裝設計是對當下工業自動化與化學染劑興起、慢節奏生活追求以及對傳統技藝文化關注而興起的一種環保生態的設計方法,如與環保型化學染料結合使用便可提高植物染服飾的生產效率及固色功能。另一方面植物染服裝設計從文化角度起到了弘揚傳統手工藝及東方美學的作用,從設計理念和設計手法上更是豐富了現代服裝設計的創作思維及制作技能。現代植物染服飾色彩豐富多樣,可從藍草、梔子、蘇木、茶葉等植物中提取天然色素,結合明礬、綠礬等助染劑的添加、植物染料之間的相互調和,可生產出更為全面的植物染色彩體系。在多種面料選擇、染制技法創新與現代圖案設計的融合中,現代植物服裝設計愈發呈現出更為時尚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作者:姚納川 單位:廣東文藝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