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期刊數字出版平臺建設研究
時間:2022-11-05 04:48:38
導語:醫學期刊數字出版平臺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些年,由于數字出版和新媒體在科技期刊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及其代表的創新方向,科技期刊出版人已經對此進行了多維度、全方面的研究[1-5],對中國科技期刊數字出版集群化建設提出了深刻的見解[6-11],進行了深入的實踐。此外,中國科學技術協會[12]、中國期刊協會[13]等期刊管理部門定期組織專家對全國科技期刊進行摸底調查,形成年度性的發展報告,指出做大做強中國科技期刊的路徑之一是組建期刊集群。雖然國內對于科技期刊的數字出版平臺建設已有諸多的調研報告,但關于數字出版生態鏈的構建以及集約化進程的調查研究還比較少見,因而本次調研對此進行了深度聚焦,通過問卷調研分析的形式深入探索中國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生態鏈的建設現狀以及數字出版集約化發展的路徑思考,為進一步建設中國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參考。
1問卷設計及數據收集
為進一步了解中國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相關工作的建設現狀和運營水平,以及各編輯部對于科技期刊集約加盟的意愿,發現存在的問題,總結下一步發展路徑,2019年6月3日至9月15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模式課題研究:一流期刊數字平臺與新媒體運營研究”課題組面向我國醫學科技期刊編輯部負責人進行了科技期刊數字出版和新媒體建設的問卷調查。依據既定目標,課題組在對國內科技期刊數字出版和新媒體運營進行相關文獻綜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問卷:1)期刊基本信息;2)科技期刊數字出版平臺和新媒體運營現況;3)科技期刊對于加盟集群化平臺的現狀及意愿;4)科技期刊開放獲取策略以及對開放獲取的意愿。題型包括填空題、單選題和多選題。對于選項之間有前后邏輯關系的通過關聯處理進行設置。為確保問卷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避免對問題本身的理解偏差,問卷設計完成后,由項目組所有成員和部分醫學期刊編輯進行了全方位測試,隨后在廣泛討論的基礎上最終形成了調研問卷。2019年7月8日,“中國醫學期刊數字出版平臺和新媒體建設調查分析問卷”通過專業問卷調查系統“問卷星”正式。為最大限度地征求醫學期刊編輯部的意見,課題組通過以下途徑發出了問卷調查通知:1)由中華醫學會雜志社辦公室通過電子郵件向所屬期刊編輯部發送調查問卷通知和鏈接;2)通過微信、QQ等社交媒體發出問卷調查邀請和鏈接;3)通過科技期刊編輯學術會議或沙龍現場發送問卷二維碼,掃描后參與問卷答題。截止2019年9月16日,共收到有效問卷164份,本研究僅針對問卷中的前三大項問卷結果進行分析。
2問卷調研結果分析
2.1期刊基本情況及數字出版平臺和新媒體運營現況。參與本次調研的164家中國科技期刊大部分為中文期刊(151種,占92.0%),只有小部分為英文期刊(12種,占7.3%)。問卷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期刊已經對采編系統(151種,92.07%)、在線學術不端檢校系統(141種,85.98%)、官方網站系統(138種、84.15%)等出版傳播領域廣泛應用的重大系統進行了信息化改造;約半數期刊使用了參考文獻檢校系統(80種,48.78%)。其他系統的應用率普遍不高,如微信小程序(36種,21.95%)、在線排版系統(33種,20.12%)、手機App(30種,18.29%)、內容重組系統(9種,5.49%)。在新媒體運營方面,使用最多的社交媒體平臺是微信(136種,82.93%),微博僅有26種(15.85%),開通國外的社交媒體者更是寥寥。國外的社交媒體,比如Facebook、Twitter、Linkin等在國外應用廣泛,許多國外期刊的運營平臺都將其植入到論文全文頁從而實現論文快速分享,還衍生了基于這些社交活動的替代性評價體系Altermetric等,但國內科技期刊應用者較少。2.2科技期刊對于加盟集約化平臺的意愿。在初步了解醫學領域期刊數字化出版和新媒體運營的現況后,為更深入了解期刊管理者對于未來發展路徑的期許及現存的顧慮,課題組又進行了集約化平臺加盟的意愿調研。在科技期刊如何借助集群方式進行數字出版和新媒體運營方面,愿意借助國內行業領域期刊聯盟和數據庫開展數字出版服務的占多數,分別有82家(50.00%)和76家(46.34%)。借助社交和自媒體平臺開展數字出版服務的有44家(26.83%),而其他比如利用自身優勢獨立開展數字出版服務、借助政府平臺開展數字出版服務、借助國外數據庫開展數字出版服務的占比不大,分別為33家(20.12%)、33家(20.12%)和29家(17.68%)。從調研結果可以看出,科技期刊比較認可通過行業聯盟或者通過加入數據庫的方式實現數字出版服務。課題組還進一步針對期刊的加盟集群化平臺意向進行了調查,在加盟行業數字平臺可以降低建設成本的假設前提下(即不考慮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大部分期刊都表達了愿意加盟的意向(圖1),其中采編系統為57.93%,網刊系統為70.12%,App建設為76.22%,結構化排版為84.15%。如果算上已經加盟期刊,愿意通過集群化方式進行期刊聯合運營的期刊占了絕大多數,其中在采編系統為89.64%、網刊系統為92.07%、App建設為91.46%,結構化排版為93.91%。分析各系統的加盟意向,結構化排版的意愿最高,這反映了革新傳統生產模式已經成為科技期刊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期刊界同人已經意識到只有在源頭啟用結構化文檔才能滿足文獻內容在移動端和PC端的更好呈現,才能滿足新媒體時代的各項拓展服務和知識服務。極少數科技期刊表現了對加盟集約化平臺的顧慮,按照不愿加盟的比例排序如下:采編系統為10.37%,App建設為8.54%,網刊系統為7.93%,結構化排版為6.10%,數據庫建設為5.49%,期刊銷售平臺為4.88%。分析發現,對于平臺技術門檻越高、規?;б嬖礁叩南到y,編輯部越不希望通過自身的方式解決;而對于那些技術門檻要求不高或者已有成熟解決方案的考慮加盟的意愿會減弱。進一步分析這些期刊編輯部不愿意加盟的原因主要有:1)存在系統切換風險:由于部分科技期刊多年來已經建設或使用了采編系統和網刊系統,系統切換存在一定的風險(采編系統為10/17、網刊系統為6/13),重復投入和讀者意愿也可能是導致期刊加盟集約化平臺產生顧慮的原因之一。2)主管主辦單位意愿:主管主辦單位是否同意也是影響期刊加盟集約化平臺的主導因素之一(采編系統為3/17、網刊系統為5/13、App建設為4/14、結構化排版為3/10)。3)無法滿足期刊發展需要:調研顯示,認為平臺無法提升加盟刊的學術影響力(采編系統為3/17、網刊系統為5/13;App建設為2/14);其他對加盟集約化平臺存在顧慮的因素還包括平臺無法增加單刊的收益(網刊系統3/13)、無法滿足個性化需求(網刊系統5/13)、影響期刊的自主排版(結構化排版4/10)等。調研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科技期刊意愿或已經加盟行業型數據庫平臺(121家),無意愿加盟的期刊較少,原因有:已加盟獨家數據庫(4家)、提升不了期刊的影響力(3家)、主辦單位不同意(2家)或加盟數據庫提升不了期刊的經濟收益(2家)。此外,絕大多數科技期刊有意愿或已經加盟行業型期刊銷售平臺(129家),不愿意加盟的科技期刊的理由主要包括主辦單位不同意(3家)或提升不了經濟效益(3家)等。當前,中國科技期刊界的數字出版轉型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進入到以建設數字化出版平臺為核心、實施集約化經營的階段。以上調研結果說明,國內醫學類科技期刊對集約化的運行模式認可度非常高,大部分醫學期刊都愿意加盟集群化的期刊聯盟,以實現其數字出版和知識服務,不管是行業性聯盟或者是數據庫。
3討論
國內尚未見有針對集約化數字出版平臺加盟意愿的調查問卷,本研究從一定層面上反映了我國醫學科技期刊對于集約化數字出版實施路徑的想法,同時歸納總結了集約化進程中各編輯部的真實顧慮,是一份較有現實價值的調查報告,可為我國其他領域科技期刊開展類似調研以及探析集約化建設路徑提供參考。當然,本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1)調研的對象僅限于醫學科技期刊,范圍相對局限。2)國內醫學領域已經形成了以中華醫學會系列期刊為領軍的期刊集群,并開展了集約化數字出版平臺建設工作,所以在醫學領域對于集約化平臺的了解以及發展路徑相對較深,平臺方和各期刊的責權利相對清晰,由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發起類似調研,調查結果難免存在正偏倚。3)本次調研的樣本量還不大,不能全面代表中國其他學科領域期刊的意愿,所以建議以后通過中國科協等管理機構再次開展類似研究,以全面分析集約化數字平臺建設在各學科領域的可行性。通過本次調研發現,相較于國外大型科技出版機構全面采用結構化排版系統/平臺生產的模式,中國絕大多數科技期刊生產都沒有使用結構化排版系統(僅20.12%),表明中國科技期刊在數字出版領域的集約化關鍵環節還處在低水平狀態。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的實踐應用證明,現代化的結構化生產模式可以解放編校人員的生產力,縮短出版周期,將內容更快捷高效地傳遞給用戶,提升期刊整體運營效率。但考慮到期刊應用結構化排版系統存在熟悉生產系統的時間成本、外包生產存在可能的潛在風險等因素,我們建議中國科技期刊可適時開拓啟用現代化的期刊生產模式,逐步完成生產環節的全面數字化。在新媒體運營方面,微信作為國內社交軟件巨頭,已經成為科技期刊最普遍最有效的傳播手段。截至2019年10月,微信及WeChat月活躍用戶數量已達到11.51億[14]。結合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的實踐,通過微信公眾號的宣傳和專業微信群的傳播可以最大限度地將期刊的優質內容迅速傳播出去。在此次肺炎疫情期間,微信公眾號在中華醫學會肺炎學術文獻的快速傳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Web2.0環境下,傳統的基于引文指標的期刊評價計量方法已無法全面評價學術期刊影響力。為了彌補其局限性,AltmetricsExplorer、ImpactFactory、PlumAnalytics等補充計量學指標數據平臺應運而生,并且發現Altmetrics指標分值對被引分值高低也有一定的預見性。這些平臺對新聞、博客、社交媒體、搜索引擎等均有相關的指標分析,例如AltmetricsExplore平臺就充分統計了Twittermentions、Facebookmen-tions、Google+mentions等指標,因此國外許多期刊的運營平臺都將Facebook、Twitter、Linkin等植入到其論文全文頁實現快速分享。有研究指出[15],《期刊引用報告》(JCR)中前35種圖書情報期刊,有34種在Alt-metricsExplorer平臺通過刊名及ISSN號等檢索,可得到期刊的相關各項指標。但調查發現,國內科技期刊對國際通用的一些社交軟件應用比較少,僅少數英文期刊開通了這些服務,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的科技期刊主要面向中國讀者,而他們較少應用這些社交媒體。考慮到期刊建設必須強化國際化的步伐,未來國內科技期刊的新媒體運營須在上述方向上不斷強化。此外,能開發App和微信小程序的期刊比較少,蘊含個性化的科研知識推送服務,行業趨勢預測、數據分析等支持和咨詢服務,以及在線專業知識培訓服務,在線論壇等方向的新媒體產品更是罕見,說明國內科技期刊的知識服務模式還不夠成熟,且單個期刊開發這類產品的巨大投入也影響了期刊開展這類服務的積極性??紤]當前疫情對期刊出版的影響,適當利用App、小程序開拓新型業務或恰逢其時。集群化和集約化發展是提升我國科技期刊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一條可行路徑,經過多年的探索,業已形成按照學科分類集中、依托集成商集中、通過主辦單位集中和通過地域集中等多種形式的集群化方式,同時科技期刊在集群化、集約化平臺建設方向也取得了有益探索實踐。為了充分了解醫學領域科技期刊對集約化平臺的理解及加盟意愿,問卷從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的建設成本、可達成的集約化工作效能、對期刊的經營發展等幾個部分進行了相關調研。我國醫學科技期刊約1000余種,覆蓋幾十個學科類別,單一期刊內容極難滿足用戶閱讀需求,集約化、平臺化發展將是醫學科技期刊的關鍵形式之一,它將有利提升中國科技期刊的整體學術影響力并降低運營成本。本次調研結果顯示,提升科技期刊影響力和降低建設成本是科技期刊加盟集約化平臺的優先關注點。分析其原因,部分是由于我國科技期刊的主要經費來源為政府和上級部門資金支持,經營性收入很難實現期刊的可持續發展[5],在數字出版及新媒體建設方面的資金多來源于編輯部自籌(56.1%)和上級部門支持(42.6%),且迄今為止在數字出版及新媒體收入方面為零(60.98%)或難以覆蓋成本(20.73%)的占了大多數。目前我國科技期刊大多以加入數據庫平臺的方式進行展示傳播,但這種方式是以付出網絡出版權為代價,期刊通過平臺獲取的經濟收益遠不足以覆蓋成本。期刊在平臺上的展示方式單一,且展示度明顯偏弱,用戶只能通過檢索的方式獲取相關內容。作為賣方市場,期刊編輯部在平臺上的話語權明顯不足,加入國外出版平臺的英文期刊面臨的情況更加嚴峻。部分平臺尚無為期刊提供全出版鏈條服務的能力,僅能提供數據庫傳播服務,對編輯部的生產流程集約化并無幫助,無法有效降低期刊的成本,提高效率。這些境況與我國科技期刊編輯部分散,期刊“小、散、弱”的格局密切相關。在期刊出版產業鏈中,無論是用于提高生產與出版傳播效率的采編系統、網刊平臺的建設,還是用于提升編校效率的結構化排版系統,單刊編輯部或小規模出版社均無法承受研發及運營的成本壓力,也無法通過這些平臺形成規模效應,只能減員增效降低生產成本?,F有的期刊數據庫廠商不是期刊內容的生產者,亦不會關注期刊編輯部的內容生產環節。中華醫學會雜志社在數字化、集約化轉型的過程中,探索走一條專業化集約化出版平臺的新路。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網刊平臺和中華醫學全文數據庫已經上線運營,亦愿意為中國醫學科技期刊提供全生產流程的平臺服務。與國內的數據庫服務商不同,中華醫學會數據庫平臺是小而精的??茢祿欤灰蠹用似诳尪刹糠职鏅?,不影響期刊與數據庫平臺的合作,但會收取平臺服務費用。期刊是否向讀者免費開放閱讀的決定權在期刊編輯部,平臺不會為了增加收入對期刊進行硬性要求。前期研究和生產實踐顯示,集約化生產平臺的刊均費用遠低于單個期刊進行數字化建設的成本[11],通過平臺服務,可讓期刊編輯部以最小的投入獲取高質量的數字化服務,以增加期刊的網絡傳播渠道,提升期刊的展示度。而學術期刊的加盟可以最大程度地攤薄單刊的研發成本,形成平臺與編輯部雙贏的良性循環。
2019年8月5日,中國科協聯合、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16](簡稱《意見》),這是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精神、推動我國科技期刊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兑庖姟窂捻攲釉O計高度制定了全力推進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專業化、集團化、國際化進程的方案。同年9月18日,中國科協、財政部等7部門聯合了《關于組織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有關項目申報的通知》(簡稱《通知》),推出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框架方案,以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至此,中國科技期刊人再一次迎來了春天,從《意見》和《通知》中可以深刻地體會到黨中央對于建設世界一流期刊的殷切希望,并配置了大量的經費以扶持中國科技期刊做大做強。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搶抓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推進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國科技期刊工作者的共同理想和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17]。在新的歷史時期,科技期刊人必須認識到,在數字出版技術飛躍式發展的今天,單一期刊模式在規模、投入、社會分工、商業模式上均存在明顯短板,無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優勢,所以集約化出版平臺的建設是科技期刊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選擇契合期刊發展的平臺方,通過合作創新,將傳統編輯不擅長的出版、發行、廣告、版權、數字出版、新媒體產品研發、平臺推廣等業務委托給出版公司運作,將精力更專注于優質稿源的發掘、編委團隊的檢索和學術運營上,將其無可取代的內容優勢占據學術話語權是科技期刊做精做強的方向。同時,作為集群化、集約化的平臺方,須采取更靈活、平等、便捷的策略供期刊選擇加盟,以雙方的協同性發展促進科技期刊集群化的發展步伐,共同迎接數字化新時代的美好明天。
- 上一篇:國際一流科技期刊研究
- 下一篇:企業市場營銷品牌策略探討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