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態農業發展對策
時間:2022-01-12 03:14:48
導語:現代生態農業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態農業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和主導模式,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對于促進青海農業可持續發展,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青海農業生產現狀、存在問題,提出了發展生態農業的幾點對策思路。
關鍵詞:生態農業;生產現狀;發展對策
生態農業是指根據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遵循生態與經濟規律,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應用系統工程方法,因地制宜規劃,組織進行經營的一種新型的農業體系。生態農業通過生態與經濟的良性循環,使農業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提高,實現農業高產、優質、高校和持續、穩定、協調發展。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貢獻在生態,最大的責任也在生態。隨著國家加快生態文明戰略的實施,青海更要把建設生態循環農業擺放在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突出位置,進一步推動現代農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根據青海農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探討青海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新途徑。
1青海農業生產現狀及有利條件
1.1青海農業生產概況。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垂直地帶性明顯,畜牧業用地面積大,農業耕地面積少,種植作物單一。耕地主要分布在黃河及湟水河谷、柴達木盆地、共和盆地、環青海湖及青南農牧交錯區。全省現有耕地面積58.8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0.75%,人均耕地只有0.1公頃。其中:水澆地面積18.6萬公頃,占耕地面積的31.6%,山旱地面積40.2萬公頃,占耕地面積的68.4%。種植農作物主要有春小麥、馬鈴薯、青稞、蠶豆、玉米、油菜、蔬菜、中藏藥材等。2015年全省糧食總產量102.72萬噸,連續八年穩定在百萬噸以上;油料總產量達到30.48萬噸;蔬菜總產量166.4萬噸。全省第一產業總產值達到208.93億元,占全省國民經濟總收入的8.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933.4元,較“十一五”末增加4070元,年均增長15.5%,增幅位居全國前列。通過科技創新,調整種植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使全省農業經濟走上了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良好勢態。
1.2政策扶持為建設生態循環農業提供了有力保障。為加快推進現代生態農業建設,青海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中央決策,大力實施生態立省戰略,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續制定出臺了《青海省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總體方案》、《青海省循環農業工作方案》等相關政策,為扎實推進現代生態農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
1.3先進科學技術為發展生態農業打下了堅實基礎。科學技術是發展生態農業的前奏,近年來,經過科技人員的不懈努力,積累了全膜雙壟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病蟲害生物綠色防控、糧油綠色高產高校創建、機械化全程做業等先進適用技術,為現代生態農業建設打下了良好的科技基礎。
2農業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
2.1傳統農業耕作方式帶來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過量使用化肥、農藥污染,灌溉水質污染,農作物秸稈等廢棄物污染,殘留農膜污染等農業面源污染,導致土壤板結退化,耕地質量下降,農作物產量降級。由于土壤肥力下降,又導致對化肥使用的追加,造成了對化肥使用的惡性循環。
2.2農業生產中不合理不科學開發利用土地,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由于亂砍亂伐林木、亂墾荒地坡地、草原植被退化,造成洪澇干旱、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鹽堿化等災害頻繁發生。特別是貧困地區由于技術落后,開發利用資源的過程中陷入惡性循環,生態環境遭受到嚴重破壞。
2.3農業資源短缺與人口劇增,制約著生態農業的發展。由于人口增加,耕地面積減少,造成農業資源短缺,導致掠奪式開發經營,加重了生態環境的破壞。
3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對策
3.1加強宣傳,提高發展生態農業的認識。政府部門要高度認識發展生態農業的必要性,把發展生態農業作為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利國利民的公益事業。利用一切可行手段在農村大力宣傳建設生態農業和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宣傳國家建設生態農業、保護生態環境的重大決策;宣傳建設生態農業脫貧致富的典型。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提高農民發展生態農業的自覺性。在廣大農村形成領導重視、農民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加速生態農業的有效實施。
3.2依靠科學技術,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循環經濟中的支撐作用。生態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在生態農業的實踐中,不斷總結傳統農業先進經驗,并對現有先進科學技術進行優化組合、配套集裝,廣泛推廣應用,提高技術效益;積極推廣應用與生態農業相配套的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推動生態農業建設;實施農業科技組織創新和管理創新,積極探索農業科技研究、推廣高效運行機制和模式;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科技人員和典型農戶在科技推廣中的示范和技術引領作用,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生態農業建設的科技含量。
3.3以健康食品生產為導向,實現生態農業的轉型。健康食品與食物安全是人民共同關注的問題,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是農產品能否打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通行證,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而生態農業是健康安全食品的主要載體,因此,以農產品質量終端管理和全程控制為突破口,加強農產品安全認證力度,積極推進市場準入制度,大力發展具有市場前景和各具特色的健康生態農業,創造農產品品牌,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與優化升級,以生態農業的轉型,實現從單純追求數量型增長向質量效益型增長轉變;從面向省內市場向國內國際市場轉變;從單一生產功能向生產—生活—生態復合功能轉變;從單家獨戶小規模生產向生態農業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
3.4大力推進生態觀光旅游產業的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是以促進農民增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重要目標,橫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緊密連接農業、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的新型農業產業形態。利用設施農業建設、標準園建設、美麗鄉村和農家樂建設,充分發揮農村自然資源優勢,打造集休閑生態農業示范、農業科技示范、科普教育和觀光旅游等多功能生態農業示范園區;結合當地文化風俗、人文景觀、種植特色,培植具有生命力強的生態觀光旅游農業精品。推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跨越發展,實現農業結構向區域化、特色化、規模化發展,促進農民穩定增收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3.5實施化肥和農藥零增長行動,減少生態環境面源污染。根據國家農業部關于《化肥使用零增長行動方案》、《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方案》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要求,全面控制和降低不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的污染。在化肥方面,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機械化施肥、精準化施肥、增施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施肥、秸稈還田和沼肥應用等施肥技術;加快示范推廣高效緩釋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調理劑等新型肥料的應用,減少無機化肥使用量,提高生物有機肥利用率。在農藥方面,大力推廣統防統治、專業化防治和生物綠色防控措施;推行日光殺蟲燈、粘蟲板、性誘劑等環保設施的防治技術;適度發展大型施藥器械和無人航空植保機械等先進防治設備的示范應用,提高農藥利用率和防治效率;推進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的使用范圍,逐步淘汰劇毒低效高殘留農藥的使用,降低農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3.6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殘膜回收利用工作,積極推廣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等栽培技術,支持使用加厚地膜,為殘膜回收創造便利;建立完善的廢棄地膜回收再利用體系,扶持建設農用廢棄殘膜回收加工企業,提高殘膜回收利用率,減輕殘膜對土壤環境污染。進一步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因地制宜制定秸稈還田規范;推廣機械粉碎還田、生物腐熟還田、堆制發酵還田、養畜過腹還田等應用技術;推廣以秸稈為紐帶的“種植—秸稈—養殖—有機肥—還田”生態循環技術模式,促進秸稈養畜、秸稈還田等種養結合產業發展,提高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綜合利用率;研究開發秸稈沼氣工程、新產品加工技術,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格局,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共贏。
作者:李白家 單位:青海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 上一篇:生態農業氣象服務需求與對策
- 下一篇:我國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