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蔬菜科研所發展對策論文

時間:2022-12-09 05:15:00

導語:我國蔬菜科研所發展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蔬菜科研所發展對策論文

摘要:闡述我國蔬菜科研所的研發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蔬菜科研所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蔬菜科研所;新形勢;發展對策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蔬菜產業發展迅速,作為以應用研究為主的國家事業性蔬菜科研所功不可沒。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蔬菜產業大生產、大市場、大流通格局的逐步形成,為蔬菜科研單位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發揮優勢,加快發展,已成為當前蔬菜科研單位必須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

1蔬菜科研單位的研發現狀

據有關統計,目前全國地級以上的國家農業科研機構1100多家,其中各類育種研究機構400多個,但從事蔬菜新品種選育并有一定影響力的育種機構不足50家,育種機構中以國家和各省市蔬菜研究所為主體,主要從事應用基礎研究及新品種選育,重點集中在種質資源收集、鑒定、評價、利用、創新、新品種選育以及相關的基礎研究。“七五”至“九五”期間,主要蔬菜被列為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培育出一批優良品種,為蔬菜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十五”期間,蔬菜育種被列為科技部863計劃,育種技術和育種手段逐步提高;但在育種研究手段上,品種的研發仍以傳統手段為主,注重雜交優化利用,而忽視了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的結合。育種方向在向優質、多抗、豐產方向調整,但由于我國氣候條件多樣,品種的地域性差異大,各省市適宜本土化育種少。科研經費的投入少,基本靠國家的事業經費與政府各種渠道的科研立項經費。科研隊伍不穩定,育成高質量的品種少。科技成果的轉化往往注重短期高利潤,而忽視了單位的信譽和質量,急功近利,長期利潤下降。原來具有優勢的蔬菜科研單位中非科研人員增加過快,使單位負擔過重,影響單位的長遠發展。

按照國家農業科技發展綱要,少數大學、國家或省級科研單位構成國家級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以基礎研究、全國應用型基礎研究、糧食安全等重大問題為研究重點;省、地級農業科研單位以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加速新技術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重點,成為區域性農業研究開發中心。面對科技體制改革的推進和國家、省級農業科研機構的競爭,各蔬菜研究所如何根據需要合理定位,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資源,發揮科研隊伍強、育繁推廣經驗豐富等優勢,學習借鑒國外經驗,實現跨越式發展值得商榷。

2蔬菜科研所發展對策

2.1確立發展方向,走特色化道路

(1)審時度勢,特色育種。科研單位大多人、財、物有限,若搞“五臟俱全”,則精力分散,難有作為。應依據原有優勢,經充分權衡和論證,突出特色。一般育種作物的數目不超過10個,有的甚至可抓1~2個作物的育種。

(2)利用當地自然優勢,根據市場需求確立重點,力爭突破。在較短的時間內盡快取得優勢地位。如天津市黃瓜所的黃瓜、中國農科院的甘藍、山東農科院的白菜、湖南省蔬菜所的辣椒等就是成功的范例。

(3)面向市場,全面加強新品種選育工作。選育具有市場潛力的新品種是新品種保護利用的基礎和方向。為此,育種單位必須把新品種選育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

(4)加大育種投資。首先,通過開發收入反哺以及申請、招標國家、省、市科研項目,保證育種項目有充足的經費。其次,要舍得投入,配置先進的儀器設備,提高育種手段的科技含量,高效育種。

(5)開門辦科研,加強合作育種。一是高薪引智,強化高素質科研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二是與名院、名所、名校等科研單位育種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三是引進新種質,保證育種成果與時共進,以達到事半功倍的育種效果。

2.2依靠科技創新,圍繞目標市場,打造核心產品

我國農業科技在農業增長中的貢獻率為30%~35%,蔬菜科研成果的轉化率為40%,約為發達國家的1/2,成果浪費和推廣不力是主要原因。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加速現有科技成果的轉化,打好堅實的物質基礎,為科研發展提供支撐點是當務之急。(1)抓好技術與產品創新。一是要利用遠緣雜交、輻射誘變、基因導入等新手段進行優異種質資源的創新,從而達到產品創新。二是在育種方法和手段上進行創新,引進生物技術、分子標記技術、信息技術、空間技術的最新成果為創新服務。三是生產技術創新,主要是指在良種生產、加工、包裝、檢驗、儲藏、銷售等各個環節都要從科學管理、降低成本的角度出發,提高經濟效益。

(2)根據產業化的發展要求進行制度創新,建立起以蔬菜種子供應為主體的科技型企業,并以現代企業制度進行運作。在明晰產權關系的基礎之上進行股份制改造,最終形成集“產供銷、科工貿”為一體的科技企業集團。

(3)實施品牌戰略。利用自身的科技優勢,適應市場的需求,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創建科研品牌,并在市場競爭中形成品牌效應,同時注重對品牌品種的產權保護,最終形成科技型的企業形象和人文形象。

(4)積極參與市場競爭。通過營銷網絡建設、廣告宣傳、營銷策略、橫向聯合等手段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的覆蓋面和市場占有率。

(5)加大技術推廣力度。要充分利用科研單位自身的技術優勢,在成果轉化過程中,將配套技術帶給千家萬戶,提高廣大種植者的科學文化水平,良種良法配套服務。

2.3加強軟硬件建設,提高核心競爭力

搞好基礎工程建設是蔬菜研究所發展的核心動力,應著重抓好以下兩點建設。

(1)人才工程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創造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合理分流到科研、經營、管理等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實現人盡其才;建立公平競爭的人才發展機制,不斷優化隊伍,制定員工的職業發展生涯計劃,在不同的人才培養中,當務之急是造就新一代科研與經營管理兩方面的學科帶頭人,培養一批復合型人才,與時共進。

(2)設施工程建設。對研究所的辦公、試驗、開發、經營條件進行改進,重點是實驗場所的基本建設、實驗室的建立和必要的儀器配備、經營場所的建設和配套機械的配置、電腦軟硬件的配置等。

2.4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長效機制

在市場經濟、知識經濟的浪潮中,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研究所管理機制如果滯后于這一發展需要,我們的研究和經營工作將失去有力的保障。因此,要以管理創新來促進研究所的發展上新的臺階。

(1)在體制上注意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應變和創新的能力,建立起公開、公平、民主化的決策機制。單位決策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要加強對自身發展戰略的研究,制定和實施適應市場的發展戰略、技術創新戰略和市場營銷戰略,實現由偏重生產管理到重視技術開發和生產營銷的轉變。

(2)在方法上,強化基礎工作。關鍵是要有章可循,照章辦事,從嚴治理。各個層次、各個環節都要訂立制度,實行嚴格的責任制。同時加強領導與職工的思想交流,充分取得職工的信任、理解和尊重。

(3)在內容上從以“物”為中心的“剛性管理”轉變到以“人”為本的“柔性管理”,重視對職工的精神激勵、重視知識的共享和創新,重視組織文化建設。

(4)在形式上改高度集中的“統一管理”為網絡化的“模塊管理”,將研究所的工作分化為科研、生產、經營、技術服務等多個部分來實施,重視各部門積極性和創造性地發揮與協調發展,逐步建立、完善科學的人力管理機制。通過對員工有計劃地培訓,崗位調整和實施考核獎懲制度,實現單位人力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科學管理,保證企業蓬勃發展和戰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