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作物機械化狀況及策略

時間:2022-04-19 08:23:00

導語:經濟作物機械化狀況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作物機械化狀況及策略

去年9月,山東省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現場會在煙臺市成功召開。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強大的惠農政策“雙輪”驅動下,煙臺市經濟作物機械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隔一年,筆者再次對全市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現狀進行調研,感覺到機遇與挑戰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

一、煙臺市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現狀

全市經濟作物基本情況。煙臺市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已超過糧食作物,達到600多萬畝。其中花生年種植面積約為180多萬畝;林果已發展到390萬畝,其中蘋果160多萬畝、葡萄22萬畝、櫻桃33萬畝、梨13萬畝;蔬菜63萬畝。另外還有馬鈴薯、地瓜等21萬畝左右。全市年產花生約45.79萬噸,產值約為27.47億元;大豆約3.46萬噸,產值約為1.38億元;生姜約l5.89萬噸,產值約為7.94億元;葡萄約35.08萬噸,產值約為28.06億元;蘋果約376.67萬噸,產值約為150.67億元;僅以上五種作物產值即達到215.52億元。農民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經濟作物和外出打工,可見,經濟作物已成為當前煙臺市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全市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情況。近年來,煙臺市農機系統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把推進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作為農機化工作“轉方式、調結構”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這項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2011年,煙臺花生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到90%和73%;生姜機收率達到60.8%;林果生產中植保、灌溉、施肥、中耕除草等環節機械化和設施農業機械化發展步伐明顯加快,質量不斷提升。同時,煙臺把經濟作物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作為農機創新示范工程的重要內容來抓,“十一五”期間,全市共安排市級經濟作物機械化創新示范項目l8個,承擔省以上經濟作物機械化示范項目l0個,項目資金350多萬元,建設各類經濟作物示范基地30多處。為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制約煙臺市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的主要因素

盡管煙臺在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的發展水平仍然是低層次的,質量不口王幫高李光毅楊先遇高。比如,花生收獲仍然是以分段收獲為主,聯合收獲才剛剛破題,且現有機械的適應性還有待進一步考察;林果生產的套袋、收獲、修剪等環節還是空白,人工作業占用大量勞動力。現階段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機械化作業與生產規模小之間存在矛盾。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導致地塊小而分散,不利于機械化作業發展。二是農機農藝配套不到位。最突出的就是林果生產,傳統的種植模式導致果園過于密集和矮化,即使有機械也無法進地作業。三是科研開發滯后,許多環節缺乏適用機械。比如花生聯合收獲機,廣大農民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到目前國內成熟的機械較少,而國外成熟的機型價格昂貴難以引進。四是有效投入力度不足。許多經濟作物生產機械沒有列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有的即使列入了,因資金不足補貼不到。比如設施農業配套設施設備、果蔬冷藏保鮮設備、選果機械等都是經濟作物生產急需的,但目前的補貼資金尚不能滿足需要。五是農機科技推廣人才缺乏。基層農機推廣部門在機構改革過程中,受到嚴重沖擊,人員編制不斷壓縮,導致科技推廣技術人員老化,知識更新慢,不能適應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要求。

三、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面臨的發展形勢

當前,盡管發展經濟作物機械化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但是在農業機械化“轉方式、調結構”大背景之下,仍然面臨許多有利發展形勢,主要表現在:一是山東省農機化發展重點開始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轉移。山東省農業機械管理局在十二五農機化發展規劃中提出了全省農機化發展重點要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轉移,到十二五末,全省經濟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8%。煙臺市是經濟作物種植大市,在項目、政策上將面臨較大發展機遇。二是設施農業的林果、蔬菜生產及養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一步突顯。目前,集無公害蔬菜、林果及養殖生態示范園區呈蓬勃發展態勢,并且檔次高、科技含量高、配套設施完善、規模化經營,帶來的社會經濟高效益越來越受到廣大農戶和消費者歡迎。三是廣大農民對經濟作物機械化的需求日益迫切。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勞動力季節性短缺現象十分突出。經濟作物由于在種植、管理、收獲等環節上費工費力,并且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農民越來越需要適用機械代替手工勞作。經濟作物機械化的發展不僅可以減輕農民的體力勞動,并且節本增效顯著,給農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四、煙臺市經濟作物機械化的發展建議

十二五期間,煙臺市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應堅持技術創新與示范推廣相結合,不斷改善經濟作物生產基礎條件,完善示范推廣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大力推進種植和收獲兩個重點環節的機械化,全面提高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力爭到2015年,煙臺市經濟作物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以上,把煙臺市打造成名符其實的經濟作物機械化示范市。為此,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科學制訂發展規劃。按照煙臺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意見》部署,切實把推進經濟作物機械化作為農機化發展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內容來抓,市縣兩級政府分別成立經濟作物機械化推進領導小組,由分管領導任組長,各有關部門按照相關職能通力合作。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準確把握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現狀與需求,科學制訂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計劃,按照“循序漸進、重點突破、先易后難”的原則,優先研發、推廣、發展經濟作物主要生產環節的機械化技術,拓展其他生產環節機械化技術。

(二)加大推廣力度,增加各級政府專項資金投入。2012年開始,在全市實施經濟作物機械化推進工程,以基地為依托,以項目為帶動,大力推廣應用經濟作物生產適用機械,全力打好經濟作物機械化攻堅戰。將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推廣任務分解到縣、鄉、村,落實到戶,落實到地塊。在有編輯:程科條件的地區,努力做到集中連片,整村整鄉推進。購機補貼政策向經濟作物機械化傾斜,對目錄內的經濟作物機具實行優先補貼。同時,各級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對適合我市種植特點的經濟作物機械的示范推廣進行扶持,提高農民對經濟作物機械的認知度,通過示范推廣,輻射和帶動周邊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促進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全面發展。

(三)制定技術規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成立煙臺市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專家小組,具體負責全市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的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結合各地實際,因地制宜,形成符合煙臺特色的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模式。整合農機科研、技術推廣、大專院校、生產企業等各方面資源,加強技術研究、開發和引進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技術成果轉化和普及,研發生產適合當地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的先進裝備,確保農民買得起,用得好,有效益。要加強農機和農藝的結合,逐步形成農業多學科通力合作的機制。

(四)創新服務模式,推動規模化經營。加快農機服務體制和機制創新,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建立健全社會化、市場化運作機制。充分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的骨干作用,通過實行承包經營、土地托管、訂單服務等形式,大力促進經濟作物規模化生產經營,為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創造良好的條件。在積極引導和扶持的基礎上,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作業質量標準、收費標準,加強管理、規范服務,保護農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