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對策及建議
時間:2022-01-11 15:05:36
導語: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對策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大省小農”省情農情,在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小農戶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仍是四川農業生產經營的絕對主體。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在四川省內開展了廣泛的調查研究,提出了以下對策建議:全面落實扶持小農戶的政策措施;加快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規劃落地;優化小農戶生產要素配置;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激發小農戶內生發展動力。
關鍵詞:小農戶;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對策建議
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是黨中央立足我國基本國情農情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四川是農業大省,小農戶占農業生產經營的絕對主體(占99.2%),實施鄉村振興,小農戶作為核心主體,極為關鍵。為此,本文作者赴四川省巴中、廣元、雅安等地區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基于小農戶在全面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真分析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研究提出全面推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對策建議。
一、小農戶在全面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小農戶是黨的重要依靠力量和群眾基礎
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證明,沒有農民的創造和奉獻,甚至是流血犧牲,就沒有今天中國的崛起。川陜革命老區涵蓋四川26個縣(市、區),32萬農民參加紅軍。改革開放以來,以農戶為基礎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奠定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從90年代起至今,上千萬川籍農民工長年奮斗在全國各行各業第一線,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當前農村正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小農戶既是實施主力,也是實現振興的核心群體。
(二)小農戶是四川農業生產經營的絕對主體
“大省小農”是四川的省情農情。全省農業經濟的體量位居全國第二。據全國第三次農業普查顯示,全省小農戶占農戶總數量99.2%,當前和今后很長一個時期,小農戶家庭經營將是四川農業的主要經營方式,“川豬安天下”最大貢獻者曾經就是遍布四川的千家萬戶小農戶,如何扶持小農戶,對全省乃至全國的農業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三)扶持小農戶是防返貧致貧風險的關鍵舉措
作為全國扶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四川省脫貧攻堅任務已經完成,全面實現了小康。但是,脫貧成果的鞏固和提升任務依然十分艱巨,脫貧后的小農戶依然很脆弱,迫切需要通過提高小農戶的發展能力,形成精準防返貧的長效機制。
(四)小農戶具有生產特色農產品的特殊優勢
四川地形地貌復雜,自然資源條件迥異。山地和丘陵面積占84.5%,絕大部分山區和丘區的地塊是分散碎片化的,戶均耕地不足5畝,具有豐富的土壤類型(占全國土壤類型總量的43.5%),生態環境復雜多樣,加之數千年的農業耕耘,農產品必然是種類眾多、富有特色。
二、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面臨的主要問題
基于小農戶在全面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們應該始終把維護農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能讓小農戶在全面發展中掉隊。而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將面臨很多現實難題,我們調查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在政策落實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對扶持小農戶發展重視不夠。地方各部門扶持小農戶發展,往往是“口號”多,落地落實的“干貨”少,個別地方黨政部門甚至以政績顯示度不高,忽略小農戶發展。二是缺乏扶持小農戶發展的專項資金,農業園區、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加工等農業投資項目對小農戶的帶動缺乏硬性指標,有些園區還片面追求展示而非實用的設施裝備,“形象工程”投入與帶動小農戶完全無關,小農戶很難享受到現代農業投資項目的政策支持。在發展規劃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對小農戶發展的指導缺乏前瞻性。如當某一產業短期效益較好時,就盲目引導小農戶大規模布局,“一窩蜂”大上快上,同質化嚴重,當產量過剩滯銷時,導致農戶新一輪的棄耕棄養。二是缺乏因地制宜,科學種養殖的發展理念和規劃。如部分地方片面強調區域布局規模而忽略局部自然條件差異,在某個局部低海拔的村落,其土壤和溫度適宜種植水稻,也是水稻傳統種植區域,卻因大規模的產業布局被引導種植核桃樹,結果核桃樹只長樹不掛果,農戶受損嚴重。在農業社會化服務方面,一是基層服務機構的人力、物力和經費缺乏保障。由于撤村并鎮,人力和資金壓縮,公益性服務功能逐漸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有償服務,不僅加重了小農戶的成本負擔,且有購入假冒偽劣種子和農資的風險。二是針對小農戶的公共服務信息化進程較慢。農村互聯網軟硬件基礎與配套設施相對薄弱,面向小農戶的簡單實用服務軟件很少,行業部門的微信公眾號更多是新聞信息而缺少簡單實用的服務內容。在帶動小農戶發展方面,一是在龍頭企業帶動小農戶發展中,由于企業控制了產業鏈的前端和后端,小農戶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其獲取的利益空間不斷被壓縮,嚴重影響小農戶與企業合作的積極性。二是帶動農戶合作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多數是松散的合作模式或訂單模式,而不是以利益聯結較為緊密的股份制合作模式,加之有的小農戶因誠信意識、契約意識不到位,合作失敗案例不斷發生。據統計,全省加入合作社的農戶不足總量的四分之一。在小農戶的自身能力方面,一是多數小農戶經營者為留守老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比低于5%,整體文化程度偏低,接受現代農業技術難度很大。二是小農戶經濟實力弱,生產條件改善難。近5年,全省農村家庭人均經營性費用支出年均不足4000元,而購置一臺鍘草機就需要3000元左右。由于農產品生產周期長,風險大,通過抵押貸款增加投入也很難。三是限于小農戶的資源條件,難以大規模經營,尤其是在地塊零碎且不規則的山區和丘區,農產品數量少,質量參差不齊,難以被大批量訂單采購,主要依賴中間商,導致交易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下降。
三、全面推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對策建議
(一)全面落實扶持小農戶的政策措施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結合省情農情專題研究,全面推進《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等扶持小農戶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落地落實。二是強化扶持小農戶發展的政策宣傳力度,提高各級黨政部門和社會的關注度。以專題現場會、專欄報道等形式,增強全社會對扶持小農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三是將扶持小農戶發展納入各級黨政年度績效考核體系,設置專項工作制度,提高服務效能,增強黨政履行扶持小農戶主體責任的剛性約束。
(二)加快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規劃落地
一是加快四川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關于“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相關內容的落地落實,制定專項實施方案,發揮好規劃引領作用。二是立足資源稟賦,制定實施細則,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如產業適宜的自然條件應細化到海拔高度、土壤、雨量和溫濕度等,科學指導小農戶。三是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優化布局。利用好生態優勢,以耕地對畜禽承載能力為依據,因地制宜引導小農戶種養結合循環生產,做好適宜優勢產業。
(三)優化小農戶生產要素配置
一是合理配置土地資源。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為目標優化土地資源,重點支持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以及標準化種植基地和規模養殖場。二是加大標準化設施投入。農機購置補貼重點傾斜標準化適度規模的設施設備,如適用于山區和丘區的小型耕作機械。三是加大財政、金融和保險對小農戶的幫扶力度。財政補助資金形成的資產,可以量化到戶入股合作。四是強化對小農戶的科技支撐。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小農戶農產品安全和清潔生產環境的技術改造,支持種養殖適度規模設施化和智能化研究,支持小農戶標準化生產精簡成套技術研發,實現標準化技術方案一學就會一看就懂,推進技術指導的精準落地。
(四)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是加大農業公益服務的財政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基層農技人員工作條件改善、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建設等,為小農戶提供優質的服務。支持農村供銷社村級服務網絡建設,提升服務能力。支持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建設,完善質量監督機制。二是強化農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數據信息實用性研究。切實面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主和小農戶提供綜合信息服務,提高在線服務能力,使農戶能及時獲取通俗易懂的流通、市場、產品和技術等信息,合理布局產品種類和產量。三是建立農產品生產預警制度。充分應用農業大數據分析成果,精準部署年度農產品生產指導計劃,為農戶調整種養殖結構提供科學依據,逐步形成全省農產品生產配額管理制度,防止因價格大幅波動導致農民收入不穩定。
(五)強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
一是將現代農業園區入園企業帶動小農戶的數量列入量化考核指標體系,增強企業扶持帶動小農戶的社會責任感,使財政支持政策惠及小農戶。企業應將小農戶納入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完善“利益共享,風險防范”機制,幫助引導小農戶樹立誠信意識和契約精神。二是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引領作用。通過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土地資源合理利用、農業生產托管等形式,引領帶動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三是做大做強專業合作社。重點支持跨區合作、聯合發展、整縣推進的大型合作社,以帶動小農戶發展能力強、運行機制完善作為合作社評估考核的重要指標。建立全省農業職業經理人才庫,扶持合作社引進人才,使現在數量多、規模小、功能弱的合作社向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的方向發展。
(六)激發小農戶內生發展動力
一是充分調動小農戶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小農戶在生產端的主體作用,保障小農戶對土地承包和集體收益的基本權益,讓小農戶有充分的經濟活動話語權,促進增收致富,喚起農民對土地的感情,使他們主動維護耕地、保護環境、清潔生產,防止棄耕拋荒或掠奪性經營。二是激發小農戶的創造性,挖掘精細化生產潛力。以發展現代家庭農場為目標,激勵小農戶充分發揮生態資源的特殊優勢,生產特色產品,增強小規模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將土壤資源碎片化、生態資源差異大不利于規模生產劣勢轉變為特色優質產品的產地優勢。三是提高小農戶發展新產業新業態能力。支持農業多功能發展,激發小農戶對農業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高小農戶經營能力和文化素質,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辦、國辦印發《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N].農民日報,2019-02-22.
[2]司明宇,金紫薇.論中國小農戶的前景與出路[J].農業經濟,2019(9):9-11.
[3]屈冬玉.以信息化加快推進小農現代化[J].智慧中國,2019(7):28-31.
[4]滕連澤,張洪吉,羅勇,等.四川省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1):299-300.
[5]潘偉光,沈月琴,顧益康,等.銘記農民貢獻深化農村改革謀求農民全面發展“中國農民發展研討會”會議綜述[J].中國農村經濟,2014(2):92-95.
[6]王樂君,寇廣增,王斯烈.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利益聯結機制[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89-97.
[7]郭淑英.從中國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貢獻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12):84-85.
作者:蔣小松 張紅 何志平
- 上一篇:青稞種植高產栽培技術探索
- 下一篇:綠色發展理念及林業生態保護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