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及應用研究
時間:2022-02-20 02:59:39
導語:農業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及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業環境安全影響著人類未來的發展,其可持續發展是保證人類社會正常運行的基本要素。農業環境中可持續發展意味著經濟和環境的合理運作,實現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讓子孫后代能夠既享受科學技術以及人類智慧帶來的豐富的物質基礎,又能夠為其留下優良的自然環境,在這個過程中環保意識的提升、循環生態環境的打造以及高產量健康食品的技術研發均是研究的核心和重點。
關鍵詞:農業環保;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
農業是人類生存的根本,是社會生產的根源和前提條件,構成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農業環境安全影響著人類未來的發展,其可持續發展是保證人類社會正常發展的基本要素。農業環境中的可持續發展意味著要保持農業經濟發展、資源分配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運作,不能顧此失彼,以犧牲農業生產環境為代價去追求經濟的增長或為了保護環境而不去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如何一方面科學合理提高自然資源基礎,另一方面又能夠在此基礎上實現經濟增長。農業發展的自然循環以及良性發展的可持續性,是一直以來困擾農業生產發展的核心問題。
1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內在關聯
可持續發展是指滿足當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孫后代滿足其需要之能力的發展。可持續發展理念在2015年9月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要求將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問題納入到各國整體建設和發展的構架中。未來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對農業生產及其環境的要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為了提升生產效率而采用大量的農藥和化肥以及其他增加產量的措施,對環境造成了損害。可持續發展理念保持農業經濟發展、資源分配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運作,任何以犧牲環境并降低生態質量為代價提升生產產量的行為都是不可行的,農業環境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要求是實現健康的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從宏觀層面來說,農業生態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理念有著相互促進的作用,要實現農業系統自身運作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業環境的平衡發展,應從戰略高度進行整體合理的規劃,農業生態系統內部包含著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在農業環境中表現為兩部分,一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天人合一理念,農業生產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會消耗后代人的需求;二是在農業實踐中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農業生產所依賴的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體現了人類理念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和明晰,有利于農業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目的在于實現人類生存系統整體的平衡,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求農業生產要保證生態環境與人和諧共處的優先地位,體現了農業理念認識的進步,農業生態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互促進推進農業生產向越來越科學規范并優質化發展。從具體實踐層面來說,農業生產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存在著實然和應然的差別。按照理論設計,農業生產環境可實現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有效實踐,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依舊存在著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其中的因素主要有農藥和化肥的使用,目前的農業生產環境中存在著過度使用農藥減少作物蟲害以及大量使用化肥提升作物產量的現象,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造成了農作物自身的污染及土壤環境的不平衡。大量的農業生產廢棄物得不到合理的處理,造成了農業環境被破壞,使得可持續發展理念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可以說,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理念是有機整體關系,只有將可持續發展理念真實地落到實處才能夠實現農業環境的循環發展,減少農業環境的污染,而農業環境污染的減少也需要有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引導,兩者只有實現有機互動才能從根源處實現農業環境污染的減少。
2農業環境中影響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因素分析
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可持續發展理念從理論到實踐,還需要一定的過程。只有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落到實處才能夠實現農業環境的循環發展,減少農業環境的污染。從外在表象看農業生產環境的污染是來自于農藥、化肥以及秸稈焚燒、塑料地膜應用等顯要的因素,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農業生產主體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認識不足,一方面是在農業生產中,生產主體追求的是經濟目標和產業收益,而非人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在農業生產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實踐落實不夠到位。隨著可持續理念的提出、宣傳及應用,可持續發展理念已經逐漸成為農業生產者的共識,積極吸收國內外的先進方法切實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比如美國、澳大利亞等農業先進國家采用節省勞動力的可持續發展,日本節約土地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農業也在建立城鄉二元結構的生態循環,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農業環保工作中提升可持續發展理念,是實現農業環保有序開展的根本,讓農業主體意識到環境污染對后代的重要影響,進而接受新種植技術,降低污染率。
3農業環境保護的可循環發展體系構建
“循環農業是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兼顧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循環生產的農業模式。循環農業遵循循環經濟理念,運用物質循環再生原理,以農業高效循環為核心,以有害物質排放最小化和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為目標,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特征,實現高質高產、資源循環的結果。”傳統農業無法做到將農業生產的所有產物全部吸納到循環系統中,在初級循環系統中,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秸稈、農藥殘留和塑料地膜等生產物質無法被整個循環系統吸收,隨著工業分解技術的升級,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分解掉農業生產中的污染物,實現農業生產的大循環。在農業環境保護的可循環體系構建中,技術應用是其中重要的環節,在以技術為核心的基礎上。首先,做好可持續發展環保理念的宣傳工作,要建立以宣傳為主,管理輔助的宣傳模式,在理念上積極落實農業環境的可循環發展觀念。其次,加強前沿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做好環境監控、土壤中的化學物質監測工作,減少化肥農藥的應用,采用有機肥加無機肥雙向補充方式。最后,完善農藝流程中廢棄物的再利用,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農業垃圾,進行二次加工,變廢為寶。比如秸稈造紙、農作物妨害處理。
4結論
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得以延續的基本理念,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推進高科技生態農業發展,提升農業生產技術。讓子孫后代能夠既享受科學技術以及人類智慧帶來的豐富物質基礎,又能夠為其留下優良的自然環境,是農業生產發展的核心問題。環保意識的提升、循環生態環境的打造以及高產量健康食品的技術研發,是社會生產的根源和前提條件,農業環境安全影響著人類未來的發展,其可持續發展是保證人類社會正常運行的基本要素。建設循環農業是平衡生產和環境的關系,是農業發展向著科學化和規范化的合理道路。
參考文獻:
[1]王建民.淺析農業環保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11):81-82.
[2]劉波.淺析農業環保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J].山西農經,2019(10):121.
[3]趙旭彤.農業環保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J].吉林農業,2019(10):27.
[4]方緒坤.淺析循環農業發展與環保治理有效統一的措施[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7):93-95.
作者:陳昊鵬 單位:盤錦市興隆臺區衛生健康和醫療保障服務中心
- 上一篇:六溴環十二烷環境污染及毒性研究
- 下一篇:再生稻生產現狀及對策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