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外投資論文

時間:2022-09-01 10:48:00

導語:我國對外投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對外投資論文

在當前的世界經濟發展中,對外投資呈現出越來越強勁的增長勢頭,對世界各國都產生越來越深遠的影響。本文擬對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發展狀況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有益于我國企業在這方面改革的深入開展。

一、我國對外投資發展的歷程

1979年8月,國務院頒布了15項經濟改革措施,其中第13項明確規定允許出國辦企業。這是建國以來第一次把對外直接投資作為一項政策確定下來,從此,我國企業跨國直接投資拉開了序幕。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誼商業服務公司與日本東京丸一商事株式會社合資在東京開辦“京和股份有限公司”。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后在海外開辦的第一家合資經營公司。以此為開端,我國對外投資伴隨改革開放的步伐迅速發展。統計顯示,截至2005年底,我國對外投資的存量已經達到572億美元,流量也達到122.6億美元,境外中資企業超過1萬家。目前,我國已成為發展中國家重要的對外投資大國,成為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回顧我國對外投資的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1979-1984年。為我國對外投資的起步階段。1979年,國務院提出了“允許出國辦企業”的經濟改革措施,從而拉開了我國對外投資的序幕。第二個階段是1985-1991年,為我國對外投資的探索階段。這期間,投資規模有所擴大,但總體投資規模以及企業平均投資規模仍然較小。第三個階段是1992-1998年,為我國對外投資的初步發展階段。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后,國務院擴大了生產型企業對外投資的權限。此后,我國對外投資的項目數不斷增加。第四個階段是1999年至今,為我國對外投資的快速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境外加工成為我國對外投資新的增長點,帶動了對外投資的快速發展。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內一些大型企業集團主動走向海外,更大規模地參與世界經濟競爭與合作。成為我國重要的跨國企業。

20年多來的實踐證明。我國對外投資,在眾多方面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首先,通過直接投資,繞開貿易壁壘,拉動本國成套設備及相關產品出口;第二,參股控股國外資源開發企業,有力保障了同內緊缺戰略物資生產的原材料供應:第三,對外投資在利用國際資本的同時。也學到了一些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培養了一批擅長境外公司經營的人才;第四,對外投資有助于逐漸釋放人民幣升值壓力,改變我國流動性過剩的現狀;同時,也有助于我國釋放產能壓力,熨平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引發的經濟波動。總之,對外投資對我國經濟發展、資源配置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等,都起到了重要的補充作用。

二、我國對外投資的現狀與特點

1、對外投資穩中求進,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例如2002年,我國新設立的境外非金融類中資企業350家,中方投資額9.8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18%和24.43%;而在2003年.我國批準和備案設立的境外非金融類中資企業達到510家,中方協議投資額為20.8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5.7%和112.3%,增長迅猛。

2、從行業分布看,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分布在商務服務業、批發零售業、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從流量上看,2005年我國對外投資中,商務服務業為49.4億美元,占流量總額的40.3%;制造業為22.8%億美元,所占比例為18.6%;批發零售業和采礦業分別為22.6和16.8億美元,所占比例分別為18.4%和13.7%;以上幾項加起來則占到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總額的91%。從存量上看,情況也大致與流量相同。

3、投資范圍已涉及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從對外投資地域分布來看,根據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的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底,我國對外投資共分布在全球163個國家和地區,占全球國家的71.2%;從境外企業的國別分布來看,按截止2005年底的總凈額計算,主要集中在亞洲,占全部投資額的71.02%;其次是拉丁美洲,占全部投資額的比重為20.02%。與亞洲和拉丁美洲相比,我國對非洲、歐洲、北美洲和澳洲的投資要小得多,分別占全部投資額的2.7%,2.8%,2.2%和1.1%。

4、投資主體以外貿企業為主,逐步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根據企業經營性質,目前我國對外投資的主體主要有四大類:(1)外貿專業公司和大型貿易集團,以中石化、華潤、五礦等專業外貿公司為代表,是我國跨國公司的先鋒和主力。(2)生產性企業或企業集團,以首鋼、中治、二汽、賽格、四通、聯想等大型工業企業為代表,憑借其在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對外投資,雖然起步較晚,但正以較快的發展速度向海外擴張。(3)大型金融保險、多功能服務公司。以中國銀行、中信公司等為代表。這些公司資金雄厚,提供專業化服務,有良好的信譽,經營規模較大。(4)中小型企業。主要是鄉鎮企業、民營企業等。這些企業數量多,項目散,投資規模小,經營品種單一。

三、目前我國對外投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對外投資已經取得了較大成就,然而,從整體上看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目前還存在許多問題阻礙著我國對外投資的健康發展。

1、對外投資規模偏小。大多數企業的境外投資項目就像一個據點或辦事處,僅具備維持能力,而無獨立發展及抗風險能力。從2002年的數據看,我國境外企業平均投資規模為198萬美元,遠遠低于1991年發達國家600萬美元、發展中國家260萬美元的國外企業年均投資額標準水平。存在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是境外大多數企業生產規模小,裝備系數低,科技含量低,主要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

2、對外投資結構不盡合理。首先,在對外投資地區分布結構上,雖然我國對外投資遍布于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大多數集中在港、澳、臺和拉美等地區,它們占了我國對外投資總額的3/4,而對非洲、歐洲、北美洲和澳洲的投資明顯偏少。這對于我國拓展境外市場,實現市場多元化是極為不利的。其次,在對外投資的產業結構上,我國對外投資過分偏重初級產品產業,主要以資源開發和初級加工制造業為主,缺乏技術密集型產業和高層次服務業的投資;從事商品流通的貿易企業偏多。而生產性企業和金融服務性企業偏少。再次,在對外投資的方式結構上,我國80%以上的海外企業屬于新建企業,且合資方式占絕大比重,目前國際上流行的跨國收購、兼并方式利用較少。投資方式單一,不利于我國企業在對外投資中靈活利用各種投資方式的優勢,也影響了我國對外投資的發展速度。3、對外投資的宏觀管理薄弱滯后。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宏觀管理的規劃和指導。國家對海外投資缺乏宏觀管理的規劃和指導,沒有明確的產業發展方向,沒有與我國外貿市場戰略相適應的海外投資的國別政策。二是對外投資管理政出多門,缺乏統一高效的管理機構。目前的對外投資采取由外經貿部(現改為商務部)牽頭,國家計委、財政部、海關總署等部門分頭協助管理的方式。在實際運行中由于各部門從各自的管轄權和管理目的出發,部門協調無章可循,出現重復管理、遺漏管理等局面,導致管理效率低下,無法適應對外投資的發展。三是對外投資的法規建設滯后,至今尚未出臺一部較為完善的對外投資法律體系,管理中無法可依,無章可循。導致跨國投資在一定程度混亂無序。四是對外投資信息服務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企業難以及時獲取國際市場信息。五是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海外投資風險防范體系,缺乏風險監管、評估的專門機構。轉4、境外投資企業經營機制存在缺陷。我國的企業管理制度雖然經過數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多數企業距現代企業制度建立還有很大距離,管理方法和手段都還不適應國際競爭和經營理念的需要。作為我國對外投資主體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長期被產權不清、政企不分所困擾,企業缺乏自主經營機制,大部分企業還沒有對外經營權、海外投資設點權、海外融資權、外匯的支配使用權等,這些嚴重制約了企業優勢的發揮和經營空間的擴大。另外,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不少投資企業缺乏明確的經營戰略,尤其是貿易性企業,有的僅靠賺取國內企業的進出口手續費、管理費等維持生存。

5、缺乏懂得跨國經營管理的人才。企業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當前,缺乏高素質人才是我國企業開展跨國投資、提高跨國經營水平的最主要制約因素。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企業派出的大多境外經營人員素質不高,有些不懂技術,不懂當地法律,不具備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知識,甚至不懂外語。以致境外企業經營業務難以順利開展,嚴重制約了境外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投資效益。

四、推動我國對外投資進一步發展的對策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對開展對外投資重要性的認識。目前對于我國要不要開展對外投資,一些人仍心存疑慮。因為,按照傳統的西方投資理論,境外投資和經營的企業須具有壟斷性的競爭優勢,而我國大多數企業無論是在規模、資本還是在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方面,均與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存在明顯的差距。因而,他們認為我國企業還不具備開展對外投資的條件。還不宜“走出去”。筆者認為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因為企業的競爭優勢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雖然我國企業的整體勢力偏弱,但并不代表任何企業勢力都弱。如電子行業、軟件技術行業、航天技術行業、遙測遙控技術行業等。不但在發展中國家處于明顯優勢,就是和某些發達國家相比也略勝一籌。選擇這些行業的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就具有明顯的可行性。另外,企業優勢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具有動態性,許多優勢都是在開展境外直接投資、參與國際競爭中逐步培養起來的,海爾集團在美國的成長經歷就是明顯的例證。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應充分認識到開展對外投資的重要性。盡快著手制定對外投資的規劃,以便早行動早得益。

2、組建專門的對外投資管理機構,加強宏觀管理和指導。針對目前對外投資多頭管理的狀況,建議把海外投資管理機構從眾多部門中分離出來,成立一個集外貿、外資、外匯、計劃、管理統一于一身的類似于中國對外貿易促進委員會的機構——中國對外投資管理中心,由該機構作為宏觀管理的政府代表,主要負責貫徹國家的方針政策,做好戰略規劃,強化監督管理,制訂指導政策,確保對外投資的各項活動按國家宏觀規劃健康有序地發展。

3、加快對外投資的立法進度。對外投資需要法律的保護和支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投資的實踐一直走在立法的前面。隨著我國對外投資的增多和范圍的拓寬,這方面的立法需要加強。當前應盡快出臺《對外投資法》及其實施細則,將現有的對外投資政策和條例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增加透明度,規范和管理我國的對外投資。《對外投資法》應就對外投資企業的定義、經營主體、審批程序、經營范圍、產業政策、所有制形式、法律形式、資金融通及調出調入方法、企業內部管理體制、利潤分配及投資、雙重征稅等問題作出法律規定。另外,也要積極推進同有關國家商談并簽訂投資保護協定。簽訂投資保護協定的目的在于保護我國對外投資者,使其免受因發生戰爭、沒收、匯款限制等非正常風險而帶來的損失,促進同締約國之間互利的投資合作。同時,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外交涉,維護我國企業國外經營的公平權益,減少和排除投資障礙。

4、制定扶持企業開展跨國投資的優惠政策。企業對外投資,需要政府在資金、稅收、保險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政府應放寬金融政策,賦予我國跨國公司對外金融權,取消境內企業對海外融資擔保的限制,允許有條件的企業利用多種方式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融資,允許企業內部資金自由調配,放寬利潤和外匯的管制。國家應建立對外投資基金,為企業對外投資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在稅收政策方面,應給海外企業實行一定年限的稅收減免,以充實企業的資本金。對海外加工貿易項目下作為實物投資的出境物資按貿易出口對待,實行全國統一的出口退稅政策,對返銷產品特別是運回的資源產品,免征進口稅。同時,抓緊與有關國家商簽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并批準實施,以保證我國對外投資企業得以避免在國內外被雙重征稅。此外,要按照國際慣例建立對外投資保險制度,保障境外投資企業的安全,降低投資風險。

5、改進和完善對外投資企業的信息服務工作。企業開展對外投資,需要了解東道國多方面的信息,如投資環境、經濟參數、涉外法規、市場競爭狀況、社會文化習俗、與我國的經貿合作情況等。要獲得這些信息單靠企業自身是難以完全辦到的。因此,應建立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利用其專業性強、信息靈通等優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一是充分發揮我國現有各種駐外機構的作用。各種駐外機構在收集和處理所在國經貿信息方面具有獨到優勢,若能加強駐外機構在信息收集和處理方面的作用,并改變過去那種僅對國內政府有關部門傳輸信息的封閉做法,做到信息資源共享,可以更好地為企業從事對外投資服務。二是建立健全行業協會組織,充分發揮商會和行業協會的作用。政府部分行政管理職能逐步向行業協會移交,淡化行業協會的官辦色彩,進一步充實管理、服務、規劃、協調功能,起到溝通政府、企業、市場的作用。三是建議成立中國對外投資信息服務中心。為企業對外投資提供咨詢服務,使企業能及時獲得有關外國投資方面的各種信息。四是可以考慮在我國投資企業較多的國家成立對外投資企業協會,為國內準備從事境外投資的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五是制定國別發展規劃,完善合作項目信息庫,組織對外投資合作論壇等。

6、健全對外投資的微觀主體。一是深化企業制度改革,盡快普及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消除地區割據和封鎖,建立一批打破地區、行業和所有制限制的大型超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增加我國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二是規范企業的財務管理,按國際通行規則建立財務制度,既要合法避稅。又要按照東道國法律依法經營,并定期向母公司匯報。三是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產品和服務,并創造條件,使更多的企業通過國際性和地區性質量、安全和環保認證。四是對境外企業推行目標管理,完善風險責任約束機制、內部控制機制和激勵機制,減少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

7、大力培養從事對外投資的人才。擁有大批跨國經營人才是企業海外投資成功的前提和關鍵,我國企業應該注重對跨國經營復合人才的培養,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幾點措施:一是加大人才開發的投資力度。我國的跨國公司與國外的公司相比,對人才的投資力度遠遠不夠。美國施樂公司每年用于人才培養與開發的投資額約占員工工資總額的4%左右,這給公司帶來多倍的近期效益和遠期效益。因此,我國跨國公司必須加大投資力度,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的、更高水平的跨國經營人才。二是挑選管理人員考察學習國外跨國公司的先進管理經驗,為我所用。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優化重組資本和人才要素,形成“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文化氛圍留人”的企業大環境,實現人才的優勢互補和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