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國際貿易畢業論文
時間:2022-03-31 03:18:00
導語:經濟國際貿易畢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不妨形象地說,傳統貿易理論將世界貿易看作小麥之類典型商品的貿易,而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條件下的新貿易理論則在很大程度上將世界貿易視為飛機之類的典型商品貿易。誠然,世界貿易中仍有相當大的比重屬于小麥型商品貿易,即使飛機型商品貿易也不能完全脫離小麥型國際貿易的規律。然而,傳統理論畢竟未能解決全部問題,新理論不落窠臼,富有創意,在一些最基本的貿易問題上標新立異、獨樹一幟。
在國際貿易學說發展的漫長歷程中,規模經濟或規模收益遞增,作為技術和要素稟賦差異之外的決定國際分工與貿易格局的又一重大因素,長期以來卻為正統的國際貿易理論所忽視。研究國際貿易的先驅者亞當·斯密早就指出,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條件下,有可能形成廣泛的國際分工和更高的生產效率。大規模生產的經濟效應也是俄林(B·Ohlin)1993年的名著《區域貿易與國際貿易》中的主要分題。一些現代學者從60年代末開始試圖發掘這塊瑰寶,直到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隨著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的分析日臻成熟,規模經濟在國際貿易正統理論中的地位才得以確認,它能夠造就貿易機會和提供貿易利益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并大放異彩。
動態規模經濟條件下的國際貿易
隨著規模經濟成為國際專業化分工的決定性因素的觀點逐漸被國際貿易正統理論認可和接納,所有一切形式的規模收益遞增都倍受重視。外部規模經濟與內部規模經濟、國內規模經濟與國際規模經濟的研究自不待說,而今對規模經濟的研究又進一步從靜態分析發展到動態分析。
靜態規模經濟效應表明,一國企業若擁有超過其國內競爭者的規模優勢,那么,這種規模優勢必將轉化為更低的邊際成本和更高的市場分額。動態規模經濟也能產生與靜態規模經濟相同的效果。動態規模經濟通常發生在那些充滿著技術創新和進步的、不完全競爭的高新科技產業。在實踐中,收益遞增最重要的動態形式與來源就是研究開發(R&D)效應和學習曲線(LearningCurve)效應。日本和美國半導體企業圍繞16K隨機存貯器(RAM)展開的激烈競爭,堪稱動態規模經濟的一個典型例子。
半導體制造業是動態性極強的寡占行業,有關計算機存貯器的技術發明層出不窮,產品升級換代的生命周期轉換令人目眩。采用更先進的線路刻印方法可以將更多的電子元件組裝在一個薄薄的芯片上,因而能儲存倍增的數據形式的信息。同時,生產計算機存貯芯片具有強烈的學習效應,在生產過程中,由于溫度、時間、溶液、濃度、振動水平、灰塵等均須嚴格控制,大部分(約95%)芯片都要報廢,只有堅持不斷的試驗和經驗的積累,才能掌握具體的生產細節,產品合格率才會大幅度提高。此外,新一代芯片的技術發明很難長期據為私有財產,在產品周期內,技術進步就可以通過學習獲得。即使芯片設計的具體情節也難以長期偽裝起來,企業可以通過攝制、放大競爭對手刻印線路的圖象,窺測個中奧秘。正是由于研究開發與邊干邊學的交替進行,1974-1984年,隨機存貯器的單位計算能力的實際價格竟下降了99%。這種顯著的動態規模經濟效應必然導致高度集約化的生產方式,而謀求動態規模經濟也就成為半導體產業中國際寡頭競爭的主要標志。
直到70年代后期,美國企業在半導體產業中仍然享有成本優勢,在技術上更是獨領風騷,然而,日本政府瞄準這一動態性極強的產業,實行保護國內市場的貿易政策和產業政策,為日本企業保留下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和時間。于是,日本企業不僅獲得了國內銷售的機會,而且借助于研究開發與邊干邊學的動態效應降低了自己的邊際成本,最后終于在隨機存貯器生產中后來居上,成功地開發了出口機會。日本企業為何敢與美國同行一爭高下,關鍵在寡頭競爭條件下,國內市場保護為日本企業提供了多重好處:他們保證能夠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大量銷售驅使成本沿著學習曲線不斷下降;壟斷利潤足以補償研究與開發的成本;他們能夠在不同市場上實行歧視性價格,在國內市場上索取高價,但在國際市場上卻采用邊際成本定價,使自己的低成本商品如洪水般地涌向國外市場。
然而,從福利分析方面看,我們對日本實行的國內市場保護政策實在不敢恭維,保護的結果充其量不過是一種代價沉重的凱旋。保護使競爭減弱、規模縮小,它提高了日本國內的價格,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同時,生產者也未能從中得到補償性好處。既損人又害己,何樂而為之?更何況,這種以鄰為壑的政策極易招致別國報復,爭奪高技術產業的市場分額本來就是潛在的、爆炸性的政治問題,一俟貿易戰迸發,世界經濟福利水平的進一步惡化就勢所難免了。
規模經濟貿易模型與傳統貿易模型的比較
不妨形象地說,傳統貿易理論將世界貿易看作小麥之類典型商品的貿易,而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條件下的新貿易理論則在很大程度上將世界貿易視為飛機之類的典型商品貿易。誠然,世界貿易中仍有相當大的比重屬于小麥型商品貿易,即使飛機型商品貿易也不能完全脫離小麥型國際貿易的規律。然而,傳統理論畢竟未能解決全部問題,新理論不落窠臼,富有創意,在一些最基本的貿易問題上標新立異、獨樹一幟。
(一)貿易格局形成
傳統貿易理論認為,國際貿易格局的形成取決于各國資源稟賦、技術水準甚至需求偏好這類基本的經濟特征,各國為了充分發揮以這些基本特征的國際差異為基礎所形成的比較利益而進行貿易。新理論則強調,各國間基本經濟特征的差異只是貿易發生的一個原因而已,只要有規模經濟存在,即使是兩個技術水平和資源條件完全相同的國家,也照樣可以發生專業化分工和貿易。一國一旦以獵取規模經濟為目標開始在一個行業進行大規模生產,哪怕啟動之初規模優勢十分微弱,但這處優勢將隨著生產擴展而滾雪球般地增大,最終至少有一國達到專業化生產。以寬機身噴氣式飛機為例:飛機制造的最低限度的規模經濟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世界市場只容納得下屈指可數的達到有效規模的生產廠家,由此而形成的少數幾個生產中心便能完全滿足世界市場的需要。為了使這些生產中心為世界市場服務,貿易勢在必行。許多貿易(尤其是資源、技術相仿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就是這種以規模收益遞增為依據的專業化分工的產物,而不是以比較利益為依據的專業化分工的結果。
在傳統貿易模型中,一個國家本身的特性決定它享有何種優勢,生產什么產品,在何處交貨,專業化分工和貿易格局是十分確定的,可以預測的。然而,基于規模經濟的專業化分工卻具有相當的隨意性,歷史和偶然的因素在引導一國專業化生產方向和區位配置時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什么在西雅圖制造飛機,在底特律生產汽車,在硅谷搞計算機?這不是僅僅憑借一城一地一隅的區位特性就能說清個中緣由的。相反,關鍵在于規模收益遞增規律客觀上要求飛機之類的產品必須在某個地方集中生產,而西雅圖等地恰好是滾輪盤偶然停止的地方。新貿易理論毫不隱諱歷史因素在確定專業化格局和實際生產區位中的使用。一旦一國率先進入某一新興產業,收益遞增將使該產業在那里生根開花。這是因為,捷足先登者會取得某種“先入者優勢”,如較早掌握專門技術知識,生產成本較低,集中生產使產業規模擴展又會帶來外部規模經濟的饋贈,所有這些,促使最初的優勢不斷地自我積累和強化,從而鑄成持久性的優勢。這必定會阻止外國廠商進入,因為后來者進入該行業的初始生產成本將高得驚人。
(二)貿易利益來源
傳統貿易理論認為,貿易利益或發源于技術水平差異所蘊涵的比較利益,或由生產要素稟賦的國際差異孕育而成。新貿易理論則揭示了規模經濟是貿易利益的又一重要來源。規模經濟的存在意味著,即使是兩個經濟情形酷似的國家也可從貿易中獲利,這種新型貿易利益是區別于任何比較利益而獨立存在的。當兩國要素稟賦結構相似,且規模經濟占重要地位和產品高度差異化時,從生產規模化和產品多樣化中獲得的好處就會超過常規的比較利益,成為貿易利益的主要來源。而且,在這種情況下獲得的貿易利益幾乎不受要素收入分配效應的影響,每個人都能從貿易中獲益。
國際經驗表明,一國缺乏規模經濟或只在國內具有規模經濟的產業,在開展貿易后都能贏得國際規模的遞增收益,本國制造業和某些服務業的廠商規模會因此而得以合理化或適度化。一些經濟學家斷言,對于歐共體中的西歐小國來說,規模經濟是它們從區域貿易一體化中獲利的主要來源,其重要性不亞于常規的比較利益。即使在大國,規模經濟問題也是同樣重要的。有學者論證到,當貿易雙方絕對規模不等時,大國能夠獲得更多的源于規模經濟的貿易利益。
但必須指出,傳統理論所揭曉的貿易利益都是確鑿而又實在的,而規模經濟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往往受掣于人為干預和政策因素的扭曲,其結果,一國的價格未必能夠確切地反映其真實成本和比較利益。倘若這種扭曲現象不期而至,并且貿易確實導致福利水平下降時,該國理應停止生產這種配置失誤的產品。
(三)要素價格效應
赫克歇爾-俄林-薩繆爾遜模型(H-O-S定理)指出,在一些嚴格的假定條件(包括不完全專業化和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轉)下,貿易不僅會使商品價格均等化,而且也會使要素價格均等化。新理論則不以為然。如果存在著規模經濟、哪怕具備上述嚴格的假定條件,要素價格均等化一般也不會發生。這是因為,在具有規模經濟特征的世界里,主產要素的價格既取決于生產的規模大小,也取決于H-O-S定理成立所必需的若干因素。因此,在滿足了后者那些嚴格假定的要求之后,除非各國以同樣的規模進行生產,否則貿易不會使要素價格的國際差異趨于拉平。在規模經濟使國際專業化分工的客觀基礎日益擴展的今天,情況更是如此。
(四)貿易政策制定
傳統貿易理論一向認為,自由貿易是不容置疑、不可動搖的政策基石。采取關稅或配額之類的保護措施,會拒進口商品于國門之外,驅使國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價格上升,故不可取。傳統理論框架中的唯一例外是,只有在修正國內市場失靈時,保護措施方可作為一種次佳選擇。新貿易理論關于制定最佳貿易政策的觀點則頗為復雜,它認為保護主義具有兩重性,惡善尚難定論。從世界角度來看,若各國堅持保護自己的飛機工業,其結局必然是世界市場的破裂。這不僅會帶來不能依據比較利益進行專業化生產的損失,還會造成沒有規模效益生產的損失。鑒于規模收益遞增的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潛在貿易利益,故應堅持自由貿易的立場。然而,從單純的民族國家利益出發,保護本國飛機工業將會充分擴大其飛機制造的產業規模,降低生產成本,獲得凈利潤,國內消費者可能會支付更低的價格。新貿易理論據此提出了所謂的“戰略性貿易政策”,認為一國通過出口補貼、臨時關稅之類的戰略措施,可以增強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率先搶占高新技術產業的“制高點”,謀取規模經濟之類的額外收益,并可趁機劫掠他人的市場分額和工業利潤,促使世界專業化分工朝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轉化,這種“高科技中的新重商主義”政策有悖于傳統自由貿易理論的基本立場,對現存國際貿易競爭規則與市場秩序構成了新的挑戰。在西方,圍繞“戰略性貿易政策”的論爭正沸沸揚揚,個中是非曲直,人們且拭目以待。
對規模經濟貿易理論的幾點評價
(一)規模經濟導入貿易模型并成為其重要的決定因素,這在國際貿易學說史上書寫了新的一頁
從實踐來看,傳統貿易理論在解釋當今工業化國家的貿易時早已大為失色,北美、西歐和日本這些頗為相似的經濟體系之間進行的大量貿易表明,規模經濟、不完全競爭、產品差異已躍居當代貿易格局的主導因素。特別是在區域內、產業內貿易中,規模經濟的作用甚至超過了常規的比較利益,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規模經濟范疇被抽象出來作為國際貿易的決定因素,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有著極大的意義,今后所有形式的規模收益遞增都將受到人們的重視、開發和利用。
(二)無論靜態的還是動態的規模經濟,都十分垂青于高新技術產業,并被其召喚到國際專業化生產和貿易的戰場上來
規模收益遞增總是與科技進步緊密聯系著的。這使我們想起了列寧對所謂“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尖銳抨擊,那不過是撇開技術進步的純粹靜態世界的幻影。雖然邊際收益遞減是指單一要素連續地追加投入所造成的產量下降現象,而規模收益遞減則是指全部要素投入相繼追加帶來的效益降低,但列寧的批駁對于我們正確認識規模收益的變化規律不是同樣很有啟迪的嗎?新技術的投入可以抵消投資或勞力追加投入時的收益遞減,甚至使遞減規律發生逆轉。
(三)規模經濟往往又與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相聯系
市場壟斷孕育了規模經濟,反過來,規模經濟又強化了壟斷權力。這從一個側面將壟斷資本和國際壟斷資本侵吞豪奪的隱秘曝了光。但我們不能不指出,規模經濟貿易理論中的“壟斷”概念是根本不含生產關系和國際生產關系分析的,它與列寧的“壟斷”范疇迥然而異。西文學者關于暫時的壟斷有利于刺激產量的擴大和技術進步,從而贏得靜態和動態規模經濟之類的溢美之詞,怎能科學地透析壟斷形成的原因和壟斷貿易的性質呢?
(四)理解和把握規模經濟因素在產業、貿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與使用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我國出口企業平均規模偏小,現主要用低工資成本優勢彌補規模經濟之不足,屬“力戰型”出口生產。在優化出口產業結構和企業結構的過程中,我們應精心制定著意培養規模經濟的出口產業政策,注意選擇規模經濟強度大、潛力足的高新技術產業作為出口主導產業;應積極扶持大型國有企業和企業集團搞好規模化生產和經營,使之成為出口貿易的“主力軍”和“集團軍”;應充分利用我國國內市場廣闊的天然優勢,以此作為依托和回旋余地,贏得規模經濟優勢和價格競爭能力。我們當然不是主張放棄利用比較利益,而是強調將規模優勢提升到應有的地位上來,使之與比較利益互補結合,以雙重優勢進軍國際市場。
(五)在目前以生產要素決定的比較利益為主要貿易利益來源的傳統模式之外,我們要特別注意尋求和開辟規模經濟的貿易利益新來源
要重視開掘利用各種外部的和內部的、國內的和國際的、靜態的和動態的規模收益遞增形式。廠商一旦成為出口型企業,將面對遠遠大于國內市場的國際市場,因而能夠進一步拓展生產規模,贏得更多的規模經濟效益。對那些尚未達到規模經濟最高點而又面臨國內市場限制或國外貿易壁壘的廠商來說,實行跨國經營不失為進一步尋求規模經濟之策。跨國企業可以有意識地將某些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間產品的生產集中到某一東道國的子公司,并將研究開發活動集中到母國總部或其他合適地點,令其為全公司的國際生產和市場提供服務,從而賦予其適度的規模經濟,有效地突破東道國和所在國一地一隅的市場規模狹隘的約束。跨國公司集各子、分公司的點上的規模經濟于一身,必能綜合成一種更大的規模經濟。此外,如果我們能加入經過選擇的地區性一體化,還可以在區域范圍內開掘和形成規模經濟。
(六)當前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規模、批量化生產的另一側,又出現了小批量生產和產品多樣化、個性化的新潮流,“小的就是美的”成為時尚
試問,是否需要改寫規模經濟概念呢?其實不必。壟斷競爭條件下的規模經濟貿易模型給了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雖然在規模經濟制約下市場上只容許少數廠商存在,生產的品種有限,但每種產品卻富有特色,廠商可憑借這些差異產品在國際范圍內擴展市場,贏得規模經濟效益,消費者也可選擇和享用更多價廉物美的特色產品。這就是規模經濟和差異產品這對矛盾運動的辯證法。中國企業一向擅長小規模、小批量生產,這種小規模生產的節約可以說是我們企業的一種特異功能,若能不失時機地開展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我們的企業就能抓住新潮流的發展契機,后來居上。
- 上一篇:國家利益經濟審計研究論文
- 下一篇:物業人員服務禮儀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