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貿易合作思考與建議論文
時間:2022-08-18 06:13:00
導語:經濟貿易合作思考與建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新世紀伊始,中俄經貿關系步入新階段
新世紀到來之后,中俄經貿關系步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具體表現在以下6個方面:
(一)中俄貿易額走出多年徘徊不前的狀況,實現了突破性的連續攀升
從1992年到2000年,中俄歷年進出口總額一直是在50~80億美元之間徘徊,而從2001年開始一躍達到106.7億美元;2002年達到119.3億美元,2003年1~8月已達到95.1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5%,全年可望達到130~140億美元。成為第五個持續增長的年份,呈現了帶有突破性的連續攀升的好勢頭,兩國經貿關系更加密切。俄羅斯成為中國第八大貿易伙伴,也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成為俄羅斯第四大貿易伙伴,也是俄在亞太地區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二)“9.11”事件后新的國際政治格局加強了中俄經貿合作的迫切性
“9.11”事件后,美國奉行單邊主義和先發制人的國際戰略,美國之外的大國大多奉行世界多極化以遏制美國的強權政治,中俄為實現大國戰略均勢和世界多極化,正朝著“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方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加快中俄經貿關系的發展成為鞏固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物質基礎和重要因素。與此同時,在國際政治局勢動蕩的形勢下,加強我國的國防安全和經濟安全已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這方面中俄之間的軍事技術合作以及能源領域的合作具有難以取代的作用。因而在“9.11”事件后,加強中俄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和貿易往來顯得異常迫切。
(三)《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簽定給雙邊發展經貿關系奠定了法律基礎
2001年7月16日,中俄元首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兩國“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和平意愿用法律形式確定下來,從而使兩國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該《條約》第十六條中指出“締約雙方將在互利的基礎上開展經貿、軍技、科技、能源、運輸、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術及其他雙方共同感興趣領域的合作,促進兩國邊境和地方間經貿合作的發展,并根據本國法律為此創造必要的良好條件”,就此兩國經貿合作亦成為未來雙邊戰略合作的重要領域。《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兩國經貿合作的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提供了政治外交上的體制保障。
(四)中國已入世和俄羅斯即將入世,將給兩國搭建國際貿易規范化的平臺
中俄雖均屬于經濟轉軌國家,但在10年間中國已逐步建立了符合國際慣例的對外貿易管理體制,而俄羅斯還處在整頓經濟及貿易秩序的階段。兩國貿易制度之間差異較大。俄方貿易服務體系不健全,已成為兩國經貿關系發展的最大障礙,惟一的出路就是俄方加入世貿組織按國際慣例完善貿易制度。
2002年12月初普京總統訪華期間,兩國首腦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指出:“雙方將力爭在雙邊經貿關系整體發展和質量提高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由于中國已成為世貿組織成員,而俄羅斯也將加入世貿組織作為其近期對外經濟活動的主要目標,因而在《聯合聲明》中雙方提出,要按照國際規范完善雙方的貿易秩序和服務貿易體系的思想,從而確立了雙邊經貿合作的新原則。
根據世貿組織的規定,其所有成員必須遵從最惠國待遇原則、國民待遇原則、透明度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和公平競爭原則。一旦俄羅斯入世,雙方將共同按照世貿組織的上述原則,遵守相關協議,在同一平臺上開展相互間的經貿合作,中俄貿易中現存的許多問題,如關稅壁壘,非關稅障礙以及貿易爭端等,便可納入世貿組織的統一框架下加以解決,因此俄方加入世貿組織將為中俄經貿關系的發展提供貿易制度規則和國際仲裁的保障。
(五)上海合作組織提出加強經貿合作,為加速中俄經貿關系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上海合作組織6國總理2003年9月在北京會晤,共同簽署了一份關于上海合作組織長期進行多邊經濟和貿易合作的指導性文件,這標志著上海合作組織不僅僅是國際反恐的政治組織而且是一個加強國際區域合作的經濟組織,總理表示,中國重視與四國在經貿特別是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探索發展雙邊和多邊經貿關系的新途徑,以促進該組織內的貿易和投資。中俄是上海合作組織中的兩個大國,中俄經貿關系在上海合作組織多邊經貿關系的框架內可以獲得更大的發展。另外,中亞地區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加強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可以滿足我國迅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同時也為中俄能源合作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并可以回旋的競爭空間。
(六)到2010年,中俄兩國經濟進入較快增長期,為雙邊經貿合作創造巨大的需求
普京就任總統以來,俄國內政局日趨穩定,為經濟穩步增長創造了重要條件。從2000年至2002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20%,固定資產投資提高了30%以上。國家信息技術產業以每年20~30%的速度發展。住房建筑面積和零售貿易額每年增長8%至10%。居民的實際收入提高了1/3。俄羅斯由糧食進口國變為出口國。2001年3月22日,俄聯邦政府通過了《俄聯邦社會經濟長期發展基本方向》的綱領性文件,對俄羅斯經濟未來的發展做了預測。其中指出,未來10年俄GDP的年均增長率將達到5%。2004年俄GDP將比1999年增長29~30%;2010年GDP將比1999年增長70~80%。到2010年,伴隨俄國內經濟的增長,進口亦將不斷增加,這為兩國間的貿易,尤其是中方擴大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與此同時,在俄經濟不斷增長的帶動下,其國內的生產能力也將隨之提高,一些大型設備和制成品的產量會逐步增加,擴大出口將成為俄繼續推行的外貿政策。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必將成為俄主要的出口市場之一。
根據2001年我國政府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2001~2005年我國GDP年均增幅將達到7%左右,按照2000年價格估算,2003年GDP總額應達到12.5萬億人民幣。根據中共十六大確定的發展目標,2020年我國的GDP將比2000年翻兩番。
綜上所述,到2010年,隨著兩國經濟的發展,彼此間在經濟上的需求將會逐漸增強,經濟上的互補性和依存性將更加充分地顯現出來,加之獨特的地緣優勢,為兩國經貿合作的發展開辟了良好前景。隨著兩國間大型油氣資源合作項目的啟動,雙邊貿易將大幅度增長。預計到2005年雙邊貿易額可達到180億美元,2010年可達到250億美元。
二、迎接中俄經貿關系步入新階段的若干建議
2003年5月,主席訪俄,兩國元首對中俄經貿合作的探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一致認為,鞏固和密切兩國關系首先要發展經貿合作,提出近年內使雙邊貿易額盡快達到200億美元的目標,對經貿合作寄予了深切期望。為了適應中俄經貿關系步入新階段,筆者提出以下五項建議。
(一)促進中俄政府協議貿易結構升級,滿足國家對戰略物資及經濟安全的
需要
中俄中央政府之間的經貿往來,一直在雙邊經貿合作中占據主導地位。新世紀以來,中俄兩國的經貿關系呈現了以下三個特點:一是中俄兩國貿易終于走出上個世紀末持續徘徊的狀態,駛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二是中俄兩國貿易中,俄方一直處于大量順差,而中方處于大量逆差狀態。1992~2001年,中俄兩國的貿易總額累計為562.4億美元,而中方的貿易逆差累計為262.2億美元,貿易逆差占兩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46.6%。三是新世紀以來,兩國的商品貿易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俄方出口商品由上個世紀90年代的老三樣,即鋼材、化肥、鋁錠擴大到十二大類,即礦物油、魚類制品、化學品、化肥、塑料制品、木及木制品、木漿、紙漿、印刷品、鋼材、銅、鋁,并且2001年俄對華機電產品和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占到俄出口總額的23%。與此同時,中方對俄出口商品種類也有一些明顯的變化,雖然出口商品的主體仍以紡織、服裝、鞋和日用品為主,但2001年中方機電產品的出口額首次超過1億美元。兩國的進出口商品結構呈現出逐步升級的趨勢。
為了大力發展中俄政府間貿易和經濟合作,首要的重點是穩步推進能源合作,實現石油進口多元化。
石油作為戰略物資在中俄政府協定的經貿合作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5月28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簽署了《關于“中俄原油管道長期購銷合同”基本原則和共識的總協議》。這個項目是1994年11月由俄方率先提出的,這條原油管道的走向是:自俄方伊爾庫茨克州的安加爾斯克到中國大慶市(簡稱安大線)。由于2003年1月初日本介入等因素的影響,中俄兩國政府協議下的安大線發生了爭議,俄方有人提出按日方的意愿改修安加爾斯克至俄遠東納霍德卡港輸油管道(簡稱安納線)。俄方對于兩種方案一直僵持不下,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一直處于爭論之中,最后采取了安納線為主線,安大線為支線的“折中方案”。2003年9月下旬在第八次中俄總理定期會晤中,卡西亞諾夫一方面表示將盡力滿足中方對石油天然氣的需要,對鋪設至中國的石油管道項目俄政府將履行協議,信守承諾;另一方面在實際上已經拖延了協議的執行,充分表現了俄國“能源外交”的策略。
要清醒地認識到,俄羅斯是把石油作為“能源外交”的資本對待的。應當注意到,普京2003年6月20日在記者招待會上曾表示安納線“更好些”。就在卡西亞諾夫9月24日在北京向我方領導人言稱信守承諾的前夕,9月21日普京在莫斯科會見參加俄美能源論壇會議的美國能源部部長和商務部部長,言稱俄羅斯有能力成為美國能源的主要供應國之一。俄羅斯以石油為砝碼,向美國、日本、中國都作出相應的承諾和姿態,充分反映出普京“國家利益優先”的外交戰略,希望在東西方的夾縫中左右逢源,讓“雙頭鷹外交”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我國考慮從俄進口石油的初衷是改變我國石油大部分從中東進口的現狀,是石油進口多元化的重要步驟。目前我國進口石油的結構是,56%來自中東,14%來自亞太地區,23.5%來自非洲,6.5%來自其他地區。對于中俄原油管道項目,我方一方面應當以雙方恪守政府簽署的協議為基點,據理力爭,務求落實;另一方面也應當未雨綢繆,尋找石油進口多元化的其它渠道。例如1997年我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擊敗俄、美等國大型石油公司,在哈薩克斯坦成功獲得兩處大油田的開采權,并曾商定共同鋪設從哈薩克斯坦的阿特勞至新疆獨山子長達3088公里的輸油管道,通過這個項目的完成,可以將石油供應國(中東、中亞國家、俄羅斯)與亞洲主要石油消費國(中國、日本、韓國)連接起來,使中國處于“泛亞全球能源橋梁”的戰略樞紐位置上。2003年3月28日從阿特勞到肯基亞克的一期工程已正式投入運營,為中哈石油管道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3年6月初,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在《聯合聲明》中明確指出,雙方將加強在石油天然氣領域的合作,對于中哈石油管道項目應投入更大的關注,使我方在中俄石油管道項目的談判中獲得更大的回旋余地和更加主動的地位。
(二)進一步挖掘貨物出口貿易潛力,努力減少我方貿易逆差
鑒于俄羅斯經濟復蘇的需求,今后一個時期俄每年的進口額約為500~600億美元。2002年我國對俄出口占其進口總額的7.7%,如果加上“不規范”貿易,這個比例還要高得多。有種觀點認為,中俄經貿合作主要靠加強經濟合作,上大項目,這種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認為對俄出口的貨物貿易潛力已經挖盡,沒有多大空間了,這種看法也是十分片面的。
我國在重點發展對俄經濟合作的同時,必須進一步挖掘貨物貿易的潛力。我國除了在俄市場占有一定份額的輕紡、服裝、鞋類和農副產品外,還有很多領域有待開發。例如家用電器產品市場,俄在這方面依賴程度很高,彩電的進口額超過90%,洗衣機進口額達50%以上,俄成為歐洲第三大空調市場。但是目前我國家用電器出口在俄市場占有率總共不超過9%。我國的家用電器已打入西歐,其質量完全適合俄羅斯市場,只要進一步研究俄羅斯家用電器市場和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在這方面是大有可為的。
再如,俄羅斯曾是中國茶葉的傳統市場。現俄茶葉市場容量約為20萬噸,并且每年以5000噸以上的速度繼續增長,俄國茶葉95%需要進口。目前中國茶葉在俄國市場僅占4%的份額,而印度卻占了60%以上。我國茶葉年產量60多萬噸,國內市場供大于求,只要努力恢復市場,中國對俄的茶葉出口也是大有潛力的。
另外如家具市場,俄目前進口家具大約占消費需求的50%,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大都市進口家具大約占70%,俄短期之內家具業較為落后的狀態難以改變。而中國在這一領域幾乎尚未進入。再如建材出口,俄羅斯大批建筑物內外裝修老化,建筑材料花色品種單一,急需大量進口。而我國2002年1~11月建材出口額達41.14億美元,出口市場主要面向港、澳、臺地區、歐盟、北美、東盟、大洋洲、俄羅斯的建材市場幾乎沒有打開。
此外,電腦、移動通訊、電子設備、醫藥、化妝品、花卉等產品,在俄均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因此在擴大對俄經貿合作中,切不可忽視貨物貿易。擴大對俄的貨物貿易,是減少貿易逆差的重要出路,也是實現我國出口多元化戰略的重要步驟。
(三)加強中俄地方政府之間經貿合作,提高“結對貿易”的水平
1997年11月,中俄兩國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政府和俄羅斯聯邦主體政府間合作原則的協議》,1998年2月中俄總理第三次定期會晤期間達成了兩國省州結對開展經貿合作協議,截止2003年8月底,中俄共有12對省(區、市)和州(邊區、共和國)簽署了結對開展經貿合作協議,這就是黑龍江省與新西伯利亞州;吉林省與濱海邊區;遼寧省與巴什科爾斯坦共和國;內蒙與赤塔州;新疆與阿爾泰邊區;山西省與烏里楊諾夫斯克州;河南省與薩瑪拉州;上海市與阿穆爾州、圣彼得堡市;廣東省與莫斯科州;安徽省與哈巴羅夫斯克州;河北省與列寧格勒州;山東省與韃靼斯坦共和國。
>
目前結對的12個省州在下列項目中達成了經貿合作的協議:一是在對方地區投資建廠或建立產品開發基地;二是在科技領域展開合作;三是地方領導人帶隊率領企業家在對方舉辦商品交易會和經貿恰談會;四是在石油、森工、服裝、農副產品領域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開發;五是地方政府對雙方經貿合作創造良好和必要的商務環境。
應當說,中俄省、州地方結對共同開發創造了中俄經貿合作的新模式,相當一些項目具體務實,效果良好。這里僅舉俄羅斯的薩瑪拉州與我國河南省結對合作為例。薩瑪拉州位于莫斯科東南1000公里,伏爾加河中游,面積5.3萬平方公里,人口300多萬,首府薩瑪拉市,被當地人稱為俄羅斯“第二首都”。薩瑪拉州工業發達,科研基礎雄厚,平均工資比全俄高30%,該州經濟增長率僅次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居全俄第3位。2000年中國在該州100多個外國貿易伙伴中占第11位,2001年該州與中國貿易額為6680萬美元,占其總貿易額的3.2%。1997年3月該州政府與我國河南省政府在鄭州簽署友好關系協議,結為友好結對省州,雙方在汽車制造、家電組裝與生產、農業開發等領域進行合作。省與州的政府領導人與企業家多次互訪和考察,在薩瑪拉市舉辦了河南省中小企業出口商品交易會,在鄭州舉辦薩瑪拉州高新技術成果展示會,并就開設中國商品批發市場、合作組裝生產拖拉機、利用我方技術和俄方木材生產家具、與洛陽軸承廠合作生產軸承等許多項目達到協議并逐步落實。
中俄以省州結對方式進行經貿合作僅僅是初創階段,合作中還存在一些急待解決的問題。一是俄方稅法多變,法規不配套,稅種繁多,稅負過重;二是俄方管理部門缺乏服務意識,工作效率低下,貿易結算方式不規范,以權謀私相當普遍,增加了華商的經營成本;三是雙邊在經貿合作中缺乏雙贏效應。俄方追求單方面的實際利益,強調其優勢在于工業品和軍品生產,希望中方增加這類商品的進口,并要求對其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企業改造加以投資,往往又不能提供項目安全回報保障和必要的利潤收入。較為突出的是在林業合作方面雙方意見難以統一:中方主張發展長期、穩定、互利的合作,即從采伐到加工,從復植到防治病蟲害和森林火災;而俄方多數州、區不贊成中方廣泛參與,只允許在木材加工方面開展合作,并要求中方投資興建道路、橋梁、貯木場等輔助基礎設施,使得許多有前景的合作項目難以落實。
規范中俄省州結對合作是非常必要的。針對目前區域合作中存在結算方式不規范、仲裁機制不完善的現實,應從實際出發,大力完善貿易服務體系。如2002年4月12日,中國銀行和俄羅斯外貿銀行在北京簽訂了貿易結算協議,兩家銀行分別指定各自的兩家銀行從事銀行結算業務,這對規范中俄貿易結算方式、改善貿易條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此外,針對雙方信息交流存在的困難,要大力培養既懂專業又懂對方語言的經貿人才,努力建立雙語商務信息互聯網,增強網站內容的應用性和時效性。針對中俄雙方都反映的在商務恰談會上簽定的合同有相當一部分不認真履行的現實,影響雙方未來合作的信任度,對此應予以重視,提高合同履約率。針對我方商品質量逐步提高但在俄市場上知名度不高的現實,應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投入資金進行必要的宣傳和廣告,將知名品牌打入俄方市場并建立完善的營銷網絡,培養更多的重大客戶,培養拳頭產品的出口商和商。
(四)加強我國東北與俄遠東地區的經貿合作,支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俄遠東地區在中俄關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俄遠東地區土地面積621.59萬平方公里,約相當于我國領土面積的2/3,而人口不足720萬,僅相當于我國的一個“地級市”人口。由于人口過少,其市場容量自然是很有限的。因此,俄遠東地區國際經濟合作的最大潛力不在于它的日用消費品現實市場需求,而在于它豐富的自然資源、不足的產品加工能力、短缺的勞動力資源。正是在這些方面,中俄雙方具有明顯的互補性,具有長期、廣泛的合作潛力。從這一情況出發,我們則應采取“走出去”的戰略,開拓資源開發、境外加工貿易、勞務輸出等合作領域,這不僅可以帶動商品貿易額的增長,而且可以推動雙方經貿合作向深度、廣度進軍。
在俄開展境外加工貿易既可帶動我國商品出口,又可改善俄加工生產的落后狀況,從而取得“雙贏”效果。俄遠東地區輕工、食品、紡織、服裝、家電等行業至今生產能力嚴重不足、設備老化、工藝落后。而我國在這些行業已經具備了較為成熟的技術和出現了一批有實力的并能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目前俄遠東有關部門已提出希望我一些行業到俄投資辦廠的建議,而且我國政府也鼓勵這種方式的國際合作。鼓勵企業開展境外帶料加工和裝配業務。總之,赴俄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前景廣闊。
我國正在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各項舉措,在這項工作中,應該充分利用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相毗鄰的地緣優勢,鼓勵東北企業到俄遠東地區獨資或合資辦廠,充分利用遠東地區的石油天然氣、森林、礦產和土地的資源優勢,利用俄羅斯的科技優勢,利用東北三省與俄羅斯“省州結對”的經貿平臺,創造新的經濟效益,開發東北亞的市場。
向俄輸出勞務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另一主要方向,也是開展與俄遠東地區經貿合作具有廣闊前景的主要領域之一。雖然俄社會上對中國人進入俄遠東疑慮很多,但事實上俄遠東地區是急需外國勞務的,并且所需數量很大。據俄專家推算,要完成遠東地區的開發任務,約需補充250萬個勞動力。而目前我國在俄勞務人員只有幾萬人。俄的一些上層有識之士也承認這一事實并贊成從中國引進勞務。俄駐華大使羅高壽早在1996年就強調指出:“只要方法合理、適度,俄從中國進口勞動力是有不少好處的。”俄在國家《21世紀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發展戰略》中也指出:“要吸引毗鄰亞太國家的勞動力開發俄東部,重點是遠東人口稀少的地區。”問題是,以往我國在向俄出口勞務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俄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利輿論與政策,制約了我國向俄出口勞務,因此應當充分運用雙方高層會晤的機制,通過充分協商,采取有效措施,調控好這一合作形式。2001年5月俄總統駐西伯利亞聯邦區全權代表古謝伊諾夫提出:“需要調控中國向俄羅斯多為自發的人口流動。停止這種流動不太可能。正確的做法是將其納入有利于社會和經濟的軌道,這對雙方均有好處。考慮具體地區的利益,共同制定合法接納流動人口專項規劃看來是值得的。為了實施這一規劃,必須有俄國內的專門法律保障,并且簽訂相應的政府間協議。”古謝伊諾夫的建議是有道理的。我國地方亦應制定“專門法規”,并積極與俄協商,早日簽訂“相應的政府間協議”。目前,中國向俄輸出勞務的重要領域應是建筑業、農業、森林采伐業、服務業,今后還應努力向資源開發、生產合作、科技合作等領域擴展。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一個重要的問題是開辟新的就業渠道,大力實施就業與再就業工程。僅就東北地區內部解決就業崗位畢竟是有限的,對俄國遠東地區盡可能多的開展勞務輸出,應當成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題中應有之義,應當提到雙邊高層會晤的議事日程認真加以研究并逐步落實,以支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大決策。
(五)完善民貿退稅制度,做大做強邊境民間貿易
民間貿易作為中俄邊境貿易的一種特殊形式,風險小、利潤高,機制靈活,適應性強,對于富民富邊、促進就業、鞏固邊防、促進邊境地區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政治意義。據不完全統計,1992~2001年,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對俄民間貿易出口累計達到400億元,2001年民貿占邊貿進出口總額的30%;黑河市民貿出口累計120多億元,占邊貿進出口總額的3/4;霍爾果斯民貿出口累計完成23.3億元,占邊境進出口總額的90%。
由于民貿富邊,綏芬河市經濟發展綜合指數晉升全國第51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儲蓄額、人均居住面積、每百人擁有小汽車和電話6項指標均居黑龍江省之首。民間貿易不僅繁榮了邊疆,而且帶動了內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山東壽光依托綏芬河口岸積極發展出口蔬菜基地,俄從我國進口的蔬菜中60%來自該地。民間貿易在中俄經貿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民間貿易的經營主體、運作管理方式等畢竟不同于一般貿易。特別是在中國入世后,民貿規范化管理顯得更加重要。按照WTO規則的要求規范民貿,重要的核心問題是從體制上、政策上解決出口退稅問題。
國家規定,申請出口退稅(增值稅),必須提供“兩單兩票”,但這一政策并不完全適用于民貿,民貿的經營主體是眾多個體戶,貨物出境后多為自銷、直銷,另外,由于俄方銀行付匯成本較高,經營者大多使用兩國本幣現鈔結算,因此單證不全問題普遍存在。按照國家現行政策規定,民貿無法享受退稅優惠。也正因為沒能享受退稅優惠,民貿經營者往往采取不要增值稅發票方式進貨,以降低采購成本,這實際上已是逃稅行為。正因為如此,民貿經營者只青睞價格低、運距短的商品,對于正規廠家生產高質量的出口貨物望而卻步,因此這是民貿的出口商品難以上檔次的重要原因之一。從目前實際情況看,制約民貿出口退稅的主要癥結是單證問題,建議認真研究現實情況,針對民貿特殊性,給予有別于一般貿易的出口退稅政策和規定。另外,是否可以探索依托民貿載體規范出口購貨及結匯行為。鑒于我方各邊境口岸相繼建立了邊民互市貿易區,國內廠商紛紛進駐互貿區經營,建議緊緊依托互貿區這個民貿平臺,為民貿出口提供會計、結算、金融等服務,試行民貿出口公司化運作,委托出口服務公司統一與區內的廠商購貨、開具發票、報關、納稅,取得出口單證;在境外的中國商品城負責將民貿出口的外匯收入匯入中國銀行,取得出口核銷單,由出口服務公司辦理出口退稅,各民貿經營者依據出口額比例獲得相應的出口退稅額。此外,邊境口岸要充分利用國家調整出口退稅率的優惠政策,鼓勵引導民貿經營者積極尋找國家產業政策與俄市場需求的對接點,擴大高退稅率和高質量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檔次,通過提高民貿經營者出口退稅的積極性,做大做強民間貿易。
- 上一篇:語文創設情境管理論文
- 下一篇:語文小說技巧教學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