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匯保證金交易論文
時間:2022-08-06 11:59:00
導語:我國外匯保證金交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08年6月,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再次被叫停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叫停該業務的舉措將對我國外匯市場的發展以及金融創新的進程產生重要影響,對開展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利處與實際操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通過探討監管措施的影響,表明外匯保證金業務乃至于外匯市場應當在進行必要改革和完善的基礎上大力、持續發展的觀點。
關鍵詞:外匯保證金交易;風險;商業銀行;監管
1引言
2008年6月6日,銀監會正式通知: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開辦或變相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作為OTC交易中的一種,外匯保證金交易(ForexMargin)也被稱作虛盤交易,是利用經濟杠桿的相關作用,以經紀投資商所提供的信托擔保,用一定數量的保證金從事數倍金額的外匯投資,賺取匯差的交易。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該業務初登陸大陸市場,后被叫停,2006年銀行才重新恢復交易,結果不到兩年時間又再次被叫停。叫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叫停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外匯保證金交易的未來何在?
2叫停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原因
(1)投資者風險大,損失嚴重。大量投資者對外匯、匯率方面的基本知識、復雜的交易規則和手段了解有限,風險防范意識和承受能力較弱。同時杠桿原理的運用,放大了損失額度,雖然國內銀行規定的杠桿上限是30倍,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存在對客戶提供更高杠桿率的現象,從而急劇擴大了可能的損失額度。并且,由于外匯市場24小時運轉且沒有漲跌幅限制,波動劇烈的時候可能在一天之內就波動數月才能積累的幅度。外匯的走勢更受眾多因素影響,很難確切地判斷匯率的即時變動。而每天外匯市場最為活躍的時段正對應于我國的夜間時段,因此投資者一旦持倉過夜,損失的可能性極大。實際的交易結果也顯示絕大多數的投資者目前都處于虧損狀態。
(2)市場投機行為過度,影響整體穩定。近年來熱錢不斷涌入中國,大批逐利資金有可能流入外匯保證金市場,進行非理性逐利和短期投機,造成市場波動幅度加大。同時股票交易的減少,會對我國股市的發展和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造成很大的影響。
(3)服務配套和平臺建設不足。銀行提供的有關風險預測,匯市走勢等方面的信息量和技術指標很少;在分析預測市場走勢和評估風險水平等方面的準確性和能力也與國外的經紀商有較大的差距,這都不利于正確引導投資者選擇投資方向、提升投資水平。銀行交易平臺的穩定性、時效性和業務員的熟練性不能完全保證,看盤和實際行情可能會有不超過10個點的點差,會給保證金交易的投資者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4)商業銀行經營風險難以控制。因客觀條件的制約(市場規模小)和逐利的需求,交易的大部分頭寸由銀行持有進行對賭,沒有在國際市場對沖,一旦匯率的變動與敞開頭寸的方向相反就將造成巨額虧損。并且銀行的角色從服務者轉變為了參與者,面對潛在高額利潤的誘惑,銀行能否堅持安全性的原則值得警惕。遠至巴林銀行的倒閉案,近至法國興業銀行巨虧和美國次債危機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果最后都必須以人民幣反映,折算風險也不可避免。更重要的是,若因銀行的違規操作,或對風險的提示和交易指導不充分,導致客戶在交易中的嚴重虧損,將會影響公眾對銀行,監管機構甚至市場的評價和信心。
(5)監管體系不夠健全和有效。法律體系散亂、不統一,法律位階低,權責不明,多頭監管,自律監管缺位和法律老化。許多資本市場發達的國家都有在原有證券期貨法律的基礎上擴充或加強了對外匯保證金交易的監管。與國外相比我國的監管體系不夠健全,尚未形成一個一體化的、有效的、明確的監管法規體系。
3叫停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影響
(1)對于國家和監管者而言,面對外匯保證金交易實際操作中的一系列問題,如果不采取措施,坐視大面積的投資者產生虧損,將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熱情,進而影響其對于商業銀行、市場和政府的信任,產生嚴重的聯帶效應,不利于社會經濟健康平穩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叫停可以迅速、直觀的規避這一系列問題。
(2)對于銀行的發展而言,從短期來看,銀行在規避該業務面臨的經營風險的同時也失去了這項風險相對較小、收益來源穩定、盈利能力強的業務;從長期來看政策的導向作用將不利于銀行業對于衍生金融產品的提供和金融創新的發展。
(3)對于投資者而言,面臨兩種選擇:①進行平倉,承擔已形成的損失或收益,永久性退出市場;②將資金轉移至境外交易經紀商的平臺。目前市場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投資損失慘重,但大部分投資者反對叫停該業務。結合94外匯保證金業務第一次被叫停后大量資金繼續通過境外交易經紀商的平臺流出進行交易的歷史經驗和目前投資者動態,可以推斷,在此次叫停后,必然會有大量資金再次轉入地下進行交易。但在地下交易中交易資金安全得不到保證,并且由于缺乏法律保護,損失無法追討。從短期來看,投資者的風險將會從與國有商業銀行的交易關系中轉移至與境外經紀商交易關系中,并且有增無減。從長期來看,銀行作為本身承受相對較小風險的主體規避了風險(假設銀行不會將抽出的資源投資于其他風險市場),而投資者作為承受相對較大風險的主體卻增大了損失可能。因此,在表面矛盾淡化的情況下,問題并不能得到有效率的解決。
(4)對于整個市場未來的發展,首先要明確的是:此次叫停實質上等同于長期叫停(若在短期內可解決的問題不可能叫停,因為政策短期內的反復會使監管機構和政府失去公信力,或引發公眾對監管能力的懷疑)。在此前提下對市場未來發展的影響進行分析:①叫停會使剛剛興起的市場會再度萎縮。外匯市場有三種發展模式:自然演進式(美國為代表);被動發展模式(俄羅斯為代表);主動發展模式(新加坡為代表)。從實際情況對比來看我國與新加坡的發展道路十分相似,都是從嚴格管制到逐步放開的漸進發展過程,政府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新加坡在世界外匯交易的份額中已占到近6%的份額,是全球重要的外匯交易中心,而我國的份額不到0.2%,且只有遠期外匯交易這一項業務開展較為廣泛。造成這種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國開放過程中市場化不連續、不徹底。實踐表明一個成熟市場的標志應當是由需求推動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減少政府干預是發展外匯衍生產品市場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選擇。對我國而言則是在政府應需求主導建立起一個市場之后,逐步放松管制,定位于優化和創造有利于市場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各種條件,維持和提供透明、公正的游戲規則,引導市場創新,培育扶持市場的發展,而不是強加干預。②在缺少市場實際檢驗下的監管方式和效率值得考慮:從1994年該業務第一次被叫停至2006年恢復,14年的改進、準備、完善換來了相似的結果,原因何在?另一個相似的案例:2001年國有股減持的方案在推行之前經過長時間的無數研究、論證后開始推行,但真正實行后不到幾個月時間就宣布暫停。這也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說明脫離了實踐的長時間的研究、改進換來的可能只能是時間和成本的浪費,時機的貽誤。對經濟運行能產生影響的因素非常多,只有在實際運行中不斷發現問題,進而解決,才有可能完善。市場的形成是需要時間來培育的,但如果能夠通過有效的監管實現市場跨越式的發展,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新加坡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兩國在體制和其他方面有著許多不同,但類似的發展軌跡還是極具參考價值的。
因此,從自由經濟市場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對于銀行、投資者,還是整個外匯市場未來的發展,該監管措施的影響都將弊大于利。
4對外匯保證金交易發展前景的建議
(1)針對投資者,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注意風險控制和防范,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可選擇較低的杠桿率,有效運用限價買/賣單、止損買/賣單等措施控制損失額度;將資金分散投資于不同的交易平臺上以控制信用風險和時滯風險。同時要加強對于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研究,關注各類相關信息的出臺和變化,調整投資心態,消除期望通過外匯保證金市場一夜暴富的心理。
(2)針對商業銀行,首先要提升配套服務的質量,為投資者提供高質量的、時效性強的分析、評估、預測,和多樣化的技術分析工具和指標;定期舉辦講座和培訓班,以提高投資者的水平;加快完善內部風險控制及交易規則和平臺的建設,使交易平臺能24H穩定持續運行,保證交易流程的透明化。其次要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有需求的投資者進入,以擴大市場的容量;做好風險防范和提示,限制暫不具有相應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的杠桿率和持倉總量,以為投資者提供最適合的服務為目標。完善銀行內部制度,加強內部監管,控制銀行操作中的漏洞,避免內部信用風險與道德風險的發生。
(3)完善市場監管,加強風險控制。①整合有關監管部門的力量,明確職責分工,建立一個完善的、統一的、超前的監管體系,對銀行交易流程進行全程監控;②加強相關法規建設,明確定性非法行為特征,對違法違規行為要制訂嚴格制裁措施,為監管查處提供法律依據;③建立、完善和加強的投資者檔案體系、交易信息安全與保密機制、投訴處理機制與處理能力。
(4)調整監管的原則和目標,權衡監管成本與收益。不以禁止投機性交易為監管的一個主要原則,而應將監管的原則和目標定位于完善有利于市場發展的條件,設施維持和提供透明、公正的市場運行規則,以市場的自主運行為主體,保證市場運行的效率性和連貫性。同時監管還應更加關注成本與受益的關系。
參考文獻
[1]趙娜.個人外匯保證金交易面臨的實際問題[J].河北金融,2007(7):61-62.
[2]吳永輝.金融創新與國際金融監管法律制度新發展[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6,(5):9-17.
[3]侯林萍.我國外匯衍生市場監管制度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35-49.
[4]崔新.天津外匯保證金交易市場調查[J].首席理財師,2006,(3):14-16.
[5]吳蘭.我國商業銀行創新的策略選擇[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1-5.
[6]張琳.我國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發展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4).
[7]舒微.地下炒匯生物鏈[J].法人,2006,(5):82-84.
[8]付樂,曾憲寧.我國金融創新的現狀與路徑探析[J].企業經濟,2007,(10):142-144.
[9]莊磊,張志輝.國有股減持問題探析[J].浙江金融,2000,(8):31-32.
- 上一篇:船閘系統入黨轉正申請書
- 下一篇:東盟自由貿易區對我國影響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