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活動課特征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22 08:29:00

導語:歷史活動課特征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活動課特征分析論文

關鍵字:歷史活動課

作為促進中小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1992年國家教委頒發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將活動課正式納入中小學的課程體系。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1999年活動課也進入了高中教學的課程體系。但對于什么是活動課、活動課有什么特點、如何上好活動課、活動課的意義和作用等一系列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活動課在很多地區和學校成了一種擺設,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筆者嘗試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和個人的實踐,對歷史活動課的基本特征進行闡述。

一、活動課的概念和歷史演進

當今所提倡的活動教學,既有歷史性,又有時代性。活動教學思想萌發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以拉伯雷和蒙田為代表的一批人文主義教育家在對中世紀封建教育的批判中,最先表述了活動教學的某些觀點。歐洲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等人將這一思想進一步發展。當代著名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家、活動教育的集大成者杜威給了活動教學思想以極大推進。杜威大力倡導新的兒童發展觀、兒童活動觀以及他積極實踐的“做中學”和“活動-經驗課程”,極大地豐富了活動教學思想的內涵,推動了活動教學在實踐中的發展。在當代,活動教學思想與實踐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前蘇聯的一批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的“實踐”概念引入教學理論中,開創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活動教學的歷史,賦予了活動教學新的時代內涵。

在我國,活動課程的設立和實驗也經歷了一個過程。20世紀二三十年代,伴隨著杜威來華訪問及其中國留美學生學成歸來,一度掀起了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熱潮,我國許多實驗學校曾一度開展活動課程,然而績效并不明顯。新中國成立后,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觀被批判,對其理論的合理的成分也予以否定。因而,我國中小學課程長期以來仍讓學科課程獨主天下。80年代,鄧小平“三個面向”的理論促使人們尋找教育的新途徑,活動課程被我國教育行政部門重新重視。當然,今天我們所倡導的活動課程與歷史上中外學者所研究和倡導的活動教育思想又有著很大的不同,是對歷史研究的揚棄,它既培養適應時展所需求的人才,又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具體生活,體現一種濃郁的人文精神和鮮明的時代特色。

關于活動課程的概念,有多種不同的表述和理解。國家教育部基礎司在《九年制義務教育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指出:活動課程是指在學科課程以外,由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項目和活動方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學科性為主要特征的多種活動內容的課程。因而,活動課是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的課程,它不是科學內容的簡單拓展、深化,更不是課內內容的變相延伸。它是一種主張通過活動方式來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各方面協調發展及個性培養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形式。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活動課程應滲透于學生學習的所有學科、所有活動中,也包括人文社會學科基礎的歷史學科。

二、歷史活動課的基本特征

歷史活動課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型模式,必須擺脫傳統教育的理念,以新的視角和層面來加以審視。它具有什么樣的特征呢?筆者認為,歷史學科的特點和活動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實踐性,即“活”“動”性原則

新的《高中歷史教學大綱》要求:“高中歷史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運用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的基本方法,增強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能力。”歷史學習離不開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歷史學習必須同實踐聯系,否則歷史就失去了“以古為鑒”、“古為今用”的社會功能了。歷史活動課必須立足于以課堂為陣地,但也可以走出課堂。只有在活動中,學生親自參與探究、調查、搜索資料和處理信息,才能將所學的歷史知識運用于實踐,學有所用,對歷史問題進行實事求是的闡述,從而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中國近現代史(下)》的活動課為:新中國社會生活變化調查。學生們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投身于周圍的社會生活中,從衣、食、住、行、用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著手,訪問、調查、查閱資料,再利用自己所學的歷史知識和其它學科的知識,進行分析、歸納、綜合和整理,寫出了很多有見解的論文,加深了對黨的政策的理解,對一些社會問題,如下崗、腐敗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然后,在課堂上,學生們通過討論、演講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闡明自己的觀點,交流調查結果。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歷史是“死”的,是不可感知的。但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認為歷史也是可以體驗的。通過這次活動課,還提高了學生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由此可見,實踐性是活動課的重要特征和有效途徑。

(二)綜合性

歷史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人文社會科學,就其學習內容而言,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就其學習方法而言,要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手段;就其學習目標而言,涵蓋認識、技能、思想、情感等領域。顯而易見,歷史學科綜合性的特征,就要求歷史活動課必須立足于歷史學科與其他相關人文學科的綜合,淡化學科體系,圍繞研究的問題,獲得對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社會現實生活的整體認識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中國近現代史(上)》活動課:如何評價辛亥革命?必須全方位、多角度的認識和評價,從政治、經濟、文化、外交、思想意識、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了解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發展變化的重大影響以及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形成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全面、客觀評價歷史事件的歷史思維能力。學生們從辛亥革命的背景、過程、領導人、結果、意義等多個層面進行分析、比較、概括,搜集和整理與辛亥革命相關的歷史資料,包括同志在中共“十五大”上和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時的講話,對辛亥革命有了完整的認識,并且深刻理解了辛亥革命與時俱進的精神內涵。(三)課程性和開放性

活動課不排除課堂外的陣地,但是,它作為列入教學計劃的課程,首先表現為“課”。活動課強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改革,而不是教學場所的轉移。但是它與傳統的課堂有很大不同,它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活動課應該有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開放的活動內容、活動過程和活動評價。活動課的內容應該能夠滿足處在不同發展水平,具有不同興趣和愛好者的多方面要求,面向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們的興趣和特殊需要。活動過程中,可以靈活調整,而不是像傳統的課堂教學,把課堂活動過程當作完成預設方案的不變流程。例如,如何評價拿破侖?指導學生們從多個角度選擇研究方向,包括拿破侖的崛起、拿破侖帝國的內外政策、《拿破侖法典》、拿破侖的對外戰爭、拿破侖帝國與法國大革命等,可以立題20幾個。然后分頭組織材料,閱讀、上網查、圖片,以學生們為主體,然后分別寫出各種小論文,把好的論文成集、出板報。開放性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生個性的發展;有利于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養成,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不拘一格育人才。

(四)合作性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傳統的教育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中心,學生往往被動的接受知識,合作意識難以萌發,缺乏合作精神,甚至把合作精神和自學能力對立起來。活動課的綜合性特征決定了它的合作性。沒有老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分工合作和溝通,就難以完全高質量要求的課題,也難以體現活動課的目標。所以,活動課的上課方式多為小組合作,這種合作有利于促進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形成,為今后走向社會做好準備。

(五)知識性和趣味性

任何一門課程,都要讓學生獲得一定量的知識。學生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就不能也不可能奢談能力的培養。當然,活動課給予學生的知識,要有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有興趣參與活動課的學習,達到活動課的目標,課題的趣味性不可忽視。

三、活動課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歷史活動課的特征決定了要上好歷史活動課,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解決好幾個問題。

(一)與課外活動的關系

活動課作為中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活動作為教學課程的必要補充,共同構成了中小學廣義的課程體系。兩者的共同之處在于都是在活動教育思想指導下,立足于活動,并通過開展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素質,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二者又存在著質的區別。活動課作為“課”,具有課程自身的目標體系、規范的內容體系、固定的活動時間、師資、空間、具體的評估體系,課外活動則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不規范性。所以,不能把活動課當成課外活動一樣可有可無,必須保證活動課的質量。

(二)與學科課程的關系

學科課程側重在系統知識傳授,發展認知能力。活動課程側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個性特征的發展,注重學生基本素質充分的發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關系,不能以考試和升學為名,用學科課程排擠活動課程,這不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

(三)師生關系

傳統師生關系強調“師道尊嚴”,強化了學生的接受性和服從性,是一種不平等的人格關系。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下,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不可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在活動課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必須改變傳統觀念,建立一種和諧、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教師要發揮指導者和研究者的作用,不要過多干預學生的思維和活動,但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正確引導和幫助。

綜上所述,活動課具有學科課程所不具備的很多特點,正是這些特點決定了它具有獨特的、學科課程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活動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學校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忽視或輕視活動課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應該的。但是,因為每一次成功的活動課都要花費超課時的時間,尤其是在中考、高考等重要考試仍以筆試作為唯一檢測學生能力與水平的情況下,多上活動課是沒有根本保障的。因此,課程改革必須與教育體制改革、考試制度改革同步進行才能取得應有成效。當今課程改革中加入活動課只是代表一種教改方向、一種理念。真正使活動課發揮作用,體現其價值,還需要一個長期的探索的實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