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教育混沌理論分析
時間:2022-08-17 02:48:40
導語:高校音樂教育混沌理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混沌理論的基本特征及應用
混沌理論的主要特征表現在:
(一)隨機性特征。事物內部的隨機性產生的不規則運行軌跡通常是混沌狀態的根本原因,在對數學模型的演化中,即使參數和初始值都是確定的,在沒有任何外界因素干擾下,系統在運轉時往往還是保持了很大的隨機性,表現出一種混沌狀態,這種隨機性來自于系統運轉的內部,科學家通常稱之為內隨機性。這種隨機性往往表現出強烈的不穩定特征。(二)敏感性特征。混沌理論認為,一切事物的發展無論是高級的還是低級的,連續的還是離散的,保守的還是耗散的,與時間有關還是空間有關的,都離不開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事物在系統運轉的時候對基礎初始值的極大敏感性。正所謂“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便是這種敏感性的真實寫照,這種敏感性反映出了系統內部隨機性的強烈影響,也反映出了一個系統經過長時間的運轉其結果會怎樣是具有不可預測性的。(三)混沌序特征。雖然從宏觀的整體的角度看,一切事物的系統運行都是由混沌狀態到有序狀態最后再到混沌狀態的一個發展過程,混沌現象體現了無周期性、非線性的特征。由于這種特征普遍存在,因此,又呈現出一種有序狀態,只要進行精確的、系統的、全面的數據分析,是可以從混沌現象中捕捉到有序的運動軌跡的,中國有句俗語教“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很好的解釋。混沌理論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系統運行的隨機性,描繪其運轉的基本特征,從而認識混沌進而利用混沌。從應用方面看,已經出現了基于混沌理論的生物工程研究、天氣系統研究、非線性機械故障診斷等。在學科體系中也有不少學校引入了混沌經濟學、混沌管理學、混沌力學等交叉學科。音樂教育作為一門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從教育過程的長期發展看,離不開混沌理論內在特征的指引,正所謂“一樣的教育條件、一樣的教育基礎、一樣的學生類型卻產生了不一樣的教育成果”。即使在不受外界因素干擾的情況下,其教育結果也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如何在混沌中抽絲剝繭,把握音樂教育過程中的內在規律,對提高音樂教育效果意義重大。
(一)高校音樂教育的非線性特征首先,從高校音樂教育的思想認識方面看,1988年的《在普通高等學校中普及藝術教育的意見》中就已經明確提出了“普通高等學校必須把藝術選修課逐步納入教學計劃中”。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高校音樂教育狀況雖然有了一些改善和提高,但目前為止,除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外,鮮有普通高校將系統的音樂教育納入到日常教學計劃中去,國內大部分的高校對于音樂僅停留于賞析層面。這源于人們沒有認識到音樂教育作為美育不可替代的重要媒介作用,他們片面地認為,在高校內通過團學組織,舉辦一些社團,組織幾場文藝活動,帶領同學們唱唱跳跳愉悅一下身心,活躍一下校園氛圍,就已經發揮了音樂的價值了。在我國當前的教育背景下,一些高校對學生的培養仍然偏重社會需求,重功重利的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這就會造成培養出來的學生人文知識儲備不足,藝術修養及審美能力極低,想象力、創造力更是無從談起。其次,從高校音樂教育開展效果方面看,音樂賞析課程、文藝匯演、專題講座是國內高校普遍采用的高校音樂教育方式,其目的是為了塑造人格、陶冶道德情操、開發智力、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等,各高校每年為此投入了巨大的師資、物力、財力。從教育實踐的效果來看,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能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汲取到的音樂藝術養分卻少之又少。有調查顯示,大多數的同學不知道巴赫是誰,不知道小提琴有幾根弦,也分不清交響樂隊都有哪些樂器,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更加膚淺,能夠識譜或是掌握一種樂器的同學占極少數,系統學過音樂的更是寥寥無幾。雖然音樂教育選修課程已在國內各個高校開花落地,但當代大學生的音樂藝術素質普遍不高,音樂知識修養極其薄弱也是真實存在的現象。按照人們的愿想,在高校大力推行藝術教育的背景下,社會上應當形成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而現實情況與在高校開設音樂教育課程的初衷極為不符,體現出非線性發展特征。單一的、簡單的音樂教育課程設置無疑是原因之一,這種培養模式忽略了音樂教育對人才培養的內涵價值,脫離了培養當代高素質人才的基本目標,也就失去了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的理論意義。(二)高校音樂教育的初值敏感特征根據混沌理論的初值敏感性特征,不難分析出,對高校音樂教育發展過程而言,任何一個初始的微小差異對結果的影響都可能是巨大的。就像“丟了一顆釘子,輸了一場戰爭”的諺語那樣,顯示出事物發展內隨機性的強烈影響和不可預測性。在我國當前的教育體制下,從宏觀角度看,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的影響因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來自學校外部,另一方面來自學校內部;從微觀角度看,一方面來自教師,另一方面來自學生。學校外部主要有社會認知、行政決策、藝術氛圍、基礎教育模式等產生的影響,學校內部有行政決策、師資結構、資源配置等產生的影響;教師主要有知識結構、研究能力、實踐能力、職業規劃等產生的影響,學生有家庭環境、成長歷程、受挫經歷、課業壓力、心理健康等產生的影響。社會及行政決策單位對高校音樂教育發展重視程度不夠、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育本位功能缺失、高校音樂教育師資配比不均衡、配套設施不完善、教師職業發展定位不準確及培訓不系統、學生日漸繁重的課業壓力以及周邊事物變遷引起的情緒波動、學生成長過程中在某一次音樂活動中受到挫折等,這諸多因素都會對高校音樂教育的教學效果和本位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三)高校音樂教育的混沌序特征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高校音樂教育的非線性和初值敏感性特征造成了結果的無序性,而發展至今天,高校音樂教育的培養模式和發展方向又有著有序性。這是因為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的對象是人,人的發展總體上是有序的,這就決定了教學的有序性和教學必須符合教育對象發展的順序性。同時,每一個學生無論是否具備天性,都享有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利;教師固定的課件和講授方法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逐漸缺失對課堂的興趣;綜合實力較強的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的水平明顯較高;學生在考試周和主專業課程較為集中的學期會產生煩躁情緒,進一步影響對音樂相關課程的興趣度;高校音樂教育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有序性還有很多,對教師而言,“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模式化、單一化、固定化的教學方式只會讓高校音樂教育的內隨機性更加凸顯,無法使高校音樂教育取得最大收益。只有充分重視有可能影響音樂教育發展的每一種影響因子,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積極作用,利用大數據的手段進行全面的、系統的分析,才能準確地把握和矯正這些因素,從而促進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和提高。
三、混沌理論對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的啟示
通過對混沌理論的特征梳理以及高校音樂教育課程中的混沌性分析,使我們認識到,要想提高當代高校音樂教育的質量,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一)遵循阻力最小原則,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首先,是要注重審美引導,正如美國的教育學家貝內特•雷默所認為的,人類對任何事物的認知都離不開主觀感覺。人的一生都在被感覺所支配著,沒有了感覺的影響,人就只能像機器一樣。因此,音樂教育應當注重培養人對音樂表達初始感應的感覺教育,它應當注重對音樂作品內涵的審美體驗,而非流于表面,音樂教育最初動力應當是審美教育。其次,是要重視高校音樂教育的本位作用,高校的上級主管部門及學校行政應當認識到音樂教育不僅是輔助教學、增添樂趣的工具,其內涵價值對學生全面成長成才,以及學生人生成長道路中不可替代的影響作用應被重視起來。樹立高校音樂教育在教學計劃中的重要地位,滿足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渴求,根據各高校和地區之間的音樂文化背景差異,有計劃、分階段地制定教學計劃,使高校音樂教育的規律性、有序性逐漸清晰。(二)發掘不可見的根本結構,豐富教育內容第一是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在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和分量,從混沌理論視角分析,音樂教師是音樂教育系統運轉內部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也曾說過,做好一個教師比做一個布達佩斯歌劇院的導演還要重要得多。加強對外交流、嚴格考核制度、持續提升科研創新能力是一名教師不斷進步的助推器。第二是加強學生自我實踐。音樂教學活動決不能再像以往那樣說教式、機械化、填鴨式地進行。音樂教育系統發展中的自相似性特征正是由實踐表現出來的,教師在反復重復著教學過程,學生在重復著學習過程,整個教學系統的發展正是基于分形的特點逐漸由簡單慢慢變為復雜。故而,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注重學生的自我實踐活動顯得十分重要。音樂實踐活動不僅能為學生的音樂知識積累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其自身綜合能力的開發也有著無窮的益處。第三是加強多元化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思維,開拓不同的角度進行交叉教學。如對和聲學教學來說,和聲學屬于音樂領域比較復雜的領域,對學生而言普遍存在一定難度,教師可以抓住和聲關系的數字特點,將和聲關系行進等較為難懂之處以數字或圖標的方式抽離出來,再進行概念講述,對學生的吸收有一定的幫助。再如對曲式分析等配器領域的學習而言,學生對音樂的綜合性積累不夠,可以在教學中融入計算機軟件應用,使學生能夠掌握一些配樂軟件使用技術,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直觀地在課堂內外學習專業知識。(三)注重反饋控制方法,遵循改變適度原則音樂教育本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有著很鮮明的混沌特征,在音樂教育中,從片面地重視技能教育到片面地側重審美教育只在一念之間,從片面地看重教學到片面地看重科研也只是一念之間。混沌理論的非反饋控制是指不改變系統運轉的本身,而從外界因素對其進行影響,從而達到引導的目的。對音樂教育系統的控制也正是基于此論,但也必須遵循非反饋控制的規則,即“最小限度地改變原系統”。把握教育改變適度的原則,會為音樂教育改革提供最安全的成長環境。
總之,混沌理論不是混亂無序的,通過仔細探索不難發現其中的有序性。使用混沌理論研究高校音樂教育有高度可行的實踐意義。它能夠為高校音樂教育傳播提供有利環境,運用混沌理論對教師素質、大學制度、教學環境、學生需求等方面進行研究,能夠在大的環境中分析出其混沌特征,有利于學校對教師和學生的需求進行了解,更加有利于學校、教師、學生之間互相和諧的校園形態展現。
作者:李媛媛 楊照帥 單位:鄭州大學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洛侖茲.混沌的本質[M].劉式達,等譯.北京:氣象出版社,1997.
[2]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3]曹輝.混沌理論、復雜性與課程變革[J].現代大學教育,2011(2):13-18.
- 上一篇:英語網絡自主學習現狀與啟示
- 下一篇:高職音樂教育專業策略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