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08 03:35:48

導語: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論文

一、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重視程度不夠,教學任務難以順利完成

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學對于信息技術教學不夠重視,在課程設置上遠遠達不到實際的課時要求,由于課時安排不足,信息技術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和安排教學內容時,往往會顯得捉襟見肘,如果按照嚴格的教學要求安排教學進程,教學內容就不能完成。如果不按照規定設計教學,對于教學內容的取舍將無從下手,以至于有的教師干脆讓學生自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得不到充分提高。

2.考核機制不健全,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因為信息技術在中高考中所占的分數并不多,因此不能引起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重視。當前,大部分學校都開設了這門課程,但是相關的考核制度并不健全,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自己制定了考核標準,但是成績的評定與學生的學業成績并沒有太大關系,這就從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帶來了負面影響。在信息技術會考的時候,考試紀律和高考紀律也不能相比,學生的成績也會摻雜水分,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上課的積極性以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枯燥乏味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信息技術教師并不專業,他們不能突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不能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以自我為中心,教學方法單一,僅靠一支粉筆傳授單調、枯燥的知識。教師應提高自身教學素質,帶領學生上機操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然而傳統意義上的上機教學實際上還是實施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這和信息技術的開放性教學要求不相符。在傳統式上機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充當著教學的施教者和主宰者的角色,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傳遞的信息。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忽略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高分低能,沒有創造性,這有悖現代教育的理念。

二、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對策

1.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有機結合,開發和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信息技術課教師要把生活中的事例融入到信息技術教學中,激發學生探究和分析信息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和人們生活以及工作的密切關系,懂得掌握信息技術是適合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教學中,教師應教會學生學會問題搜索信息,然后對大量的信息進行處理,剔除“假”信息。通過這些訓練,學生學會信息和傳遞信息的技巧。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并不是針對一個軟件進行講解,而是使學生掌握信息處理的技術,使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高。

2.制定一套適合信息技術學科的評價體系

雖然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和發展,但是在評價信息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依舊習慣把傳統學科的評價方法運用到信息技術課堂上。這些評價方法并不完全適合信息技術內容,有很多重要的因素無法得到合理評價。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科自身特點制定一套適合的評價體系。積極的評價體系能夠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否則就會與新課改理念背道而馳。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習開展一些電腦制作比賽,使學生的才能得到展示,對學生的作品作出具體的評價指導和獎勵,促使學生認識自我,突破自我。

3.改進教學模式,加強教學研究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相對于其他學科,有著自己鮮明的時代特色,更具實踐性與應用性。這對信息技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廣大信息技術教師積極轉變教學思想,不斷改革教學方式,逐步加強教學研究,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新模式。這樣的新型教學模式下,信息技術的教材不再是教師灌輸的內容,而是學生積極構建學習的對象。教學媒體需要不只發揮工具性的價值,更重要的是用來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手段。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包括任務驅動、研究探索、分組合作等多種教學形式。但不論采用哪種教學方式,都是為了發揮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能動作用,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和素質。總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新時期興起的一門重要的課程,我們必須要認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為培養高素質的學生而不斷努力。

作者:董曉麗 單位:四川省瀘州市高級中學校合江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