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改革路徑探索

時間:2022-12-23 10:53:42

導語: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改革路徑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改革路徑探索

摘要:“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是學前教育五大教法課程之一,課程目標旨在通過學習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獲得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知識與能力。然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身的社會性發展不足、課程教學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教育現狀,要求高職院?!皩W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要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課程由“育己”到“育人”的改革。

關鍵詞: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改革;職業教育;學生中心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其課程目標主要是培養了解社會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意義、能夠獲得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水平的知識技能、能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科學地組織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學前教育人才。社會教育的內容涉及三方面:自己與自己的關系———自我概念的教育;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人際交往的教育;自己與社會的關系———社會規范與社會文化環境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對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具有重大意義。

1“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1.1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身社會性發展不足。對于學前兒童的社會教育來說,成人通過言傳身教激發幼兒的模仿觀察學習是最直接有效的社會教育方式之一。然而,令人憂心的是,目前我國大學生自身社會性發展水平不容樂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有16%~25.4%的大學生存在一般心理問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近年來已占比我國總的大學生人數的30%。[1]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就其內部來說,是個體心理機能失衡;就其外部來說,是個體社會性發展不良。[2]試想,如果由自身社會性發展不良的教師對學前兒童進行社會教育,又怎么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通過五點量表對學前教育專業396名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請他們對社會性發展進行自評。調查結果顯示,準幼師自我評價平均得分為3.27分,人際交往自評平均得分為3.32分,集體歸屬感自評平均得分為3.4分,總體自評分數均不高。另外,談到對“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的期待時,62.3%的同學均提出“希望從課程中獲得更多人際交往、社會適應方法及策略的支持”,因此,“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亟須關注學生自身的社會性發展,應及時進行改革與補充。1.2課程教學現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表明,高職院校學前專業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不足。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目的和意義沒有正確的認識,他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很難保持思想和行動上的一致,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情緒體驗不足,對學習的喜愛程度不夠,負面感受較多。[3]與此同時,“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的教學也存在知識點繁多,對課程目標和內容的把握不足,重視知識與技能訓練,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課堂實踐訓練單一,缺少系統性、層次性、應用性等問題。[3]針對以上問題,亟待通過課程方法改革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程質量。[1]

2由“育己”到“育人”的社會教育改革路徑探索

2.1聯系社會現象理解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重要意義?!皩W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引領著其他課程領域的價值方向?!皩W前兒童健康教育”課程旨在培養身心健康的幼兒,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培養目標包含培養促進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人;“學前兒童語言”課程旨在培養善于傾聽與表達、閱讀與書寫的幼兒,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培養目標包含培養表達真誠與善意的人;“科學教育”課程旨在培養愛科學、善探究的幼兒,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培養目標包含培養具有科學倫理的人;“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課程旨在培養幼兒感受美與表達美的情趣與能力,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培養目標包含培養學會體驗與感受人性之美的人。當“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開始與社會現象建立起聯系時,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重要意義。例如,將亞馬遜森林大火與人類的命運相結合,思考人與社會的關系;開始從網絡暴力、校園暴力思考人與他人的關系;開始從低自我評價、懷疑迷茫的心理狀態來思考自己與自己的關系。感受到課程與生活的實際聯系及意義是學好“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的基礎。2.2以學生為中心,豐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教學目標?!皩W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了解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目標與內容;理解和掌握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特點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一般規律;掌握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基本原則、途徑和方法,提高設計和組織學前兒童社會教育中道德規范、交往適應、文化環境及非專門化社會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能力;能通過幼兒園一日生活和游戲初步設計開展幼兒常見社會行為問題的干預和矯正等。[2]以上的課程目標并未提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身社會情感、社會認知、社會行為的發展,忽視了真正的教學對象———學前專業學生的需要與興趣。這樣會導致學前專業學生在未來無法為幼兒言傳身教,無法勝任幼師崗位。因此,“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需要豐富教學目標,使教學內容兼顧該專業學生自我意識、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要求他們學習社會性發展的方法策略,接納自己、發展自身的社會性,同時也要教授學生社會交往與適應的策略。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課程學習中提升自我社會性水平,進而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為幼兒言傳身教,從實踐“育己”,遷移到“育人”。2.3聯系真實社會性發展困境,深化課程內容。將學生自身生活面臨的社會性發展困境以及未來工作崗位中可能會面臨的真實社會教育問題(即幼兒園中的社會教育困難情境)引入課堂,有利于增強課程的趣味性與實用性。例如,將與父母有效溝通的方式,建立友誼的方法,認識與克服恐懼、正確與他人共情的方式,遷移到指導幼兒園家長進行科學的親子溝通、幼兒交往沖突的介入與指導、幼兒違規行為的解決策略、幼兒安慰行為的產生與指導中。這些真實的社會問題都與學生當前的生活以及未來的工作息息相關,當與學生自身息息相關的問題成為課程內容時,課堂效率也會隨之提高。2.4重視案例分析與情境體驗結合的教育方法。語言與非語言表達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必要技能,在課程中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將案例重現,案例分析與情境體驗相結合的互動參與式教學有利于課程教學的生動化。參與式情境表演在增加課堂趣味性的同時,也將學生代入了“教師”與“幼兒”的模擬情境,有利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高移情能力,并能更真實地感受到幼兒的困境及教師教育的實際困難。通過表演實踐解決問題,有利于促進學生能力目標的達成,其相對討論分析解決策略,更能直觀、生動、有效地解決問題,也更有利于學生在未來生活及工作情境中的知識遷移及應用。[3]2.5挖掘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多維社會教育途徑。學前兒童的社會教育蘊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論是生活活動、集體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節日娛樂活動、家園合作活動,還是環境創設活動,都可作為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活動途徑。如幼兒在進行人際交往活動時,在生活活動中與同伴相互幫助、在教學活動中討論人際交往策略、在游戲活動中練習人際交往的技能、在節日娛樂活動中豐富人際交往的情感、在家園合作中增進親子關系、在環境創設中給予幼兒無聲的人際策略支撐等。同樣,只有當學前專業學生理解了一日活動皆可促進幼兒社會化發展之后,他們才能夠在大學生活情境中進行實踐學習。2.6重視課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社會性發展策略。課堂中的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人際交往類社會實踐。教師在課堂中通過強化、移情等豐富的社會教育方式與正面引導,幫助學生增強積極的自我意識。通過課內外小組交往合作、人際困惑解析等方式促進生生間的人際交往,通過討論與提供方法策略促進學生為社會適應提供支持,本身就在生動演繹著社會教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實際情景、感受教師在人際交往中的情感、行為與策略對自己及他人帶來的影響,潛移默化地模仿教師對自己的社會性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教育方法,在未來的教育中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進行方法的遷移,有利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進行自我社會性發展的同時,獲得支撐幼兒社會性發展的認知與能力。

綜上所述,鑒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身社會性發展的現狀與“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的教學現狀,“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應實現育己”到“育人”的社會教育改革。該課程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聯系社會現象,豐富學前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深化課程內容、運用情境體驗的教育方法、挖掘一日生活中的多維社會教育途徑、重視課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對課程目標實現的價值,提升學生的社會教育理論與實踐能力,實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由“育己”到“育人”的專業化發展路徑。以上途徑有利于“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實現教育目標,能夠為社會培養出自尊、自信、自主、具備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優秀幼兒教師。

作者:潘瑞瓊 單位:湖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武漢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