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布局安全問題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0 10:13:00

導語:農村學校布局安全問題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學校布局安全問題研究論文

[摘要]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是我國近年為解決農村中小學生源急劇下降、辦學條件較差、教育教學質量較低等問題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教育政策,目的是優化農村中小學教育資源配置、提高農村中小學辦學水平、促進農村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但此項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引發了一些人身安全、健康安全問題,這會對學生、家庭乃至社會造成不良影響,不利于農村義務教育的普及。針對這一現象,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區別對待,分步推進,以減少或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

[關鍵詞]農村;學校布局;學生;人身安全;身心健康

目前,全國范圍內的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正在深入推進和更廣泛鋪開。這項工作自2001年實施以來,確實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改善了一部分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使農村中小學的辦學資源得到一定程度的整合與優化配置,對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起到相應的積極作用。然而,這項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卻引發了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其中之一就是給廣大農村中小學生的健康和人身等方面的安全帶來極大的風險。這個問題目前日益凸顯,在農村中小學校近年來布局調整之后因交通、住宿等引起的重、特大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時有發生,給學生及其家庭帶來巨大的傷痛,給學校和國家造成重大損失和不良社會影響。

一、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中引發的問題

(一)人身安全問題

人身安全的問題是指可能造成的危及學生生命安全和肌體健全方面的事故風險。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交通安全

由于這次布局結構調整,各地是將那些偏遠、貧困的村校或教學點撤掉,合并集中到交通較為便利、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中心學校,那些偏遠、貧困村的學生大的十幾歲、小的只有六七歲就要到遠離居住地的中心學校去上學,很多學生或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每天來回往返。由于距離中心校路途很遠,路況往往又較差,在往返的路途中極易發生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比如:小學低年級學生在來回步行的過程中,因為路途坎坷難行,很容易造成摔傷、碰傷、被車輛刮傷等事故,或天氣不好時因為遇到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造成傷害,在山區則可能會遇到野獸出沒等情況。有些學生乘坐交通工具來回往返,但由于農村經濟條件較差,學生們乘坐的交通工具往往安全系數很低(或是農用三輪車,或是其他車輛,但這些交通工具往往質量都較差),而且經常是嚴重超載,容易引發惡性交通事故。可以說,交通安全是目前農村中小學校合并調整后的第一威脅。

2、住宿安全

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后,離家太遠的農村學生不得不選擇住宿,或住在校內,或住在校外。以住在校內的情況來說,由于目前很多農村寄宿制學校相應的配套設施建設遠遠不到位,住宿條件還十分簡陋,各種應有的安全保障措施跟不上,很容易引發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比如:有的學校宿舍十分擁擠,幾十個學生擠在一間屋子里,兩三個學生擠在一張床鋪上;很多學校宿舍附近沒有廁所,晚上學生上廁所要跑很遠;很多住宿的學生年齡小,缺乏自理能力,需要細致周密的照顧和管理,而目前大多數學校因為編制的問題都無法設置專門的宿舍管理人員或生活教師來照顧和管理學生,只是由專職教師兼任,限于這些教師精力和體力的問題,導致住宿管理上的漏洞往往很大。以上這些情況都容易造成學生人身安全事故的發生

3、飲食安全

那些家不在中心校所在地的農村學生不能回家吃飯,他們只能在學校食堂集體就餐,或在校外攤點解決吃飯問題,而這就存在嚴重的飲食安全隱患。很多農村學校的食堂衛生條件有限,食物安全有時很難得到保障,而校外的攤點食物衛生更難以保障,這很容易引發食物中毒事故。近年來學生食物中毒事故頻繁發生,呈上升趨勢,僅2008年就有四川、新疆、甘肅、安徽、吉林等地相繼發生學生食物中毒事故,造成學生傷亡。

4、中心學校擁擠帶來的安全隱患

由于受校舍、師資等辦學條件所限,不少合并后的中心學校學生爆滿,班額超大,很多學校班額達到70人以上,甚至有的達到百人以上。教室、校園、樓道、宿舍、食堂等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常常很擁擠,而由于教師數量不足又管理不到位,極易發生學生的碰傷、撞傷、摔傷、踩傷等傷害事故。

(二)健康安全問題

健康安全問題是指可能對學生們身體、心理機能的良好狀態造成破壞和損害的風險。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睡眠不足,經常處于高度疲勞狀態,影響身體正常發育

中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的生長發育時期,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然而,布局調整后,很多農村地區學生上學的路途都十分遙遠,據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在貴州、寧夏、甘肅等地的調研表明:有近1/3的學生每天上學單程超過3公里,近1/8的學生單程則要走5~10公里。有些農村地區的學生一天往返的路程甚至有三四十公里。很多學生為了上學不遲到,早晨天不亮就摸黑趕路上學,晚上黑天才能回到家,兩頭不見天,睡眠嚴重不足。有的孩子才七八歲,每個星期日下午都要背著書包,拎著夠一個星期吃的米和菜,翻過幾個山頭,到十多里外的鄉中心小學上學。遙遠的上學路使很多農村中小學生每天往返奔波,身心處于高度疲勞的狀態。據有關調查統計,布局調整后很多學生每天至少需減少睡眠兩個小時。即使是住校的學生,因為很多學校的住宿條件比較差,需幾個學生擠住在一張床上,學生們每天根本不能得到充分休息。這些情況既嚴重影響孩子們的身體健康發育,又容易引發人身安全事故。

2、營養不良,缺乏生活上的照顧,容易患上疾病,影響身體健康生長

布局調整后,很多農村學校受資金限制無力配備食堂,學生只有在學校附近簡陋的飲食攤上吃飯或買吃盒飯,有的則從家里把一周口糧都帶上,在教室外蒸飯吃,遇上刮風下雨就只能忍饑挨餓,而天天帶飯的孩子有時夏天吃餿飯,冬天常常吃冷飯。有些學校建了食堂,但由于經濟條件所限,食堂的飯菜質量較低,學生很少吃到新鮮蔬菜;一些學校宿舍附近沒有廁所,晚上上廁所都要跑百把米,致使有的學生為少上廁所干脆下午就不喝水,盡量吃水份少的食物。這些都使學生們身體生長所需營養得不到保障。很多農村中小學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身體抵抗力弱,離開父母的悉心照顧,加之營養不良、睡眠不足、飲食不潔等諸多因素,很容易患上疾病,影響學生健康成長。

3、過早離開父母親友獨立面對陌生的環境,容易引發心理危機

很多農村中小學生尤其那些年齡幼小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到中心校就學后,需要獨立面對新的陌生環境,由于過早地離開父母、親友和平日熟悉的環境,自身適應新環境的能力還很低弱,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引導和悉心關照,因而容易產生自卑、害怕、孤獨等很多心理問題。不少孩子因為戀家,情緒情感極不穩定,甚至因此而厭學、逃學。二、由問題引發的思考

學生安全問題在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過程中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僅嚴重威脅著廣大農村中小學生的生命健康,而且產生了更深遠的消極影響。

第一,造成新的學生流失,農村義務教育普及率下降。巨大的安全風險,再加上布局調整還造成很多農村家庭的經濟負擔過重,使得很多農村學生或者因經濟困難上不起學,或者害怕發生人身危險而不上學。這就造成新的農村中小學生輟學率的上升,農村義務教育普及率的下降,嚴重削弱了農村義務教育的普及成果,很大程度上沖銷了布局調整應有的良好社會效益,甚至造成尖銳的社會矛盾。

第二,造成巨大的家庭創傷,嚴重影響社會和諧與安定。發生的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給學生及其家庭帶來巨大創傷,其損害是難以描述的,嚴重影響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農村的社會安定,制約著農村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這與布局調整政策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第三,造成更加嚴峻的農村學生安全問題,使布局調整地區學生安全事故的發生面臨常態化趨勢。如果說過去學生安全事故的發生屬于非常態的、意外的,那么,布局調整后,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存在,學生安全事故的發生隨時都有可能,具有向常態化發展的趨勢,導致農村地區的學生安全問題更加嚴峻。

第四,造成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下降,不利于民族素質的提高。學生健康方面的問題如果長期持續下去,將造成一代人甚至幾代人身心健康水平的降低,最終導致民族健康素質的下降,其影響將是深遠的。

這些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很多地方布局調整的步子邁得過急過快,不能科學、合理、因地制宜地執行國家的布局調整政策。很多地方政府部門片面追求當地中小學辦學的集中和辦學規模的擴大,試圖以此盡快擺脫中小學辦學條件差、辦學經費不足、辦學質量低的困難局面,實現當地教育的全面改觀,因此盲目過度地撤并和縮減當地農村中小學校,在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就把很多本應有必要繼續存在的村小學和教學點撤掉,引發了各種問題尤其學生安全問題。這也反映出某些地方政府作為國家政策的執行者、地方教育的舉辦者,在開展這一工作時,更多的是從政府自身利益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而缺乏對接受教育的一方——學生及其家庭的實際困難和根本利益的充分考慮,沒有充分關注到學生及其家庭為此所要付出的代價。甚至不排除個別地方政府為了追求政績而完全忽略學生及其家庭的合法利益,置學生的安全、百姓的根本利益于不顧來實現工作目標。從根本上說,這是不符合黨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規定的,也背離了國家開辦教育、普及義務教育的根本目的。

當前我國農村中小學校發展和生存的現狀確實存在布局結構調整的客觀需要,但絕不能以犧牲義務教育的普及成果,尤其更不能以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代價來換取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的改善和辦學效益的提高,否則結果將是取得了所謂的辦學經濟效益但卻損失了社會效益,得到了眼前的表面利益而失掉了長遠的根本利益,這是本末倒置、得不償失的。在教育的問題上應當永遠堅持社會效益優先于經濟效益的原則,這是符合國家根本利益的。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

就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及自然環境狀況來說,農村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不可能一步到位,全面調整;而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區別對待,分步推進,妥善安排。從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角度來考慮,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可以考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制訂一條布局調整的最高原則和基本底線——即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及農村義務教育的入學率和普及率。

第二,分學段進行調整:小學高年級(四年級或五年級)以上可以進行集中辦學,小學低年級(四年級或三年級)以下學段實行分散辦學。

第三,實行集中辦學的學段,初中以上的學校可以實行寄宿制,但要建立健全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制度、設施、人員配備等,建設符合安全標準的校舍、宿舍、食堂、浴室、廁所等學習和生活設施,設立專門的學生生活管理人員,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小學生不宜實行寄宿制,因為小學生各方面的自理能力和行為能力都很低下,需要更多的注意和監護,以不脫離父母的日常監護為宜,因此小學高年級學生可以每天往返上學,但政府有義務采取穩妥的措施來保證學生途中的交通安全,如免費提供合格的、安全的交通工具,或安排專人負責來回接送等措施。除此之外學校還要想方設法保證集中就讀的學生們的飲食安全和營養問題,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第四,實行分散辦學的學段,村小達到相當規模的可以保留,達不到的可建立小型村校或教學點,人數特別少的可采取教師走教的辦法,給走教的教師予以相應的福利補貼。

第五,目前已經撤并完畢集中辦學的地區,小學低年級應當馬上恢復教學點,可以實行教師走教的方式解決師資問題;小學高年級能停止寄宿的停止寄宿,并解決好往返交通安全問題;不能停止寄宿的可以維持現狀,但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解決好學生的住宿、飲食、心理等各方面的安全問題。

總之,中小學生是國家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民族發展延續的未來,從這樣的高度出發,任何人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上都有責任和義務為兒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作出應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