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學校德育論文

時間:2022-11-28 03:31:05

導語:特殊教育學校德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殊教育學校德育論文

一、打造特色校園文化,提升學校德育內涵

1.培養良好衛生習慣。我校始終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作為德育工作的重點。從原來的4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積到現在的27849平方米,打掃難度越來越大,但我校始終堅持每天清晨組織學生打掃校園衛生。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會主動打掃并保持校園干凈整潔,低年級學生在老師和中高年級學生的帶領下,也逐漸投入到打掃衛生隊伍中來。2.注重“美”的教育。我校的學生智障兒童為多數,學生行為習慣差,不講衛生,亂涂亂畫、亂丟亂吐、攀折花草等等。對于他們出現的種種表現,我們思考并進行“美”的教育。讓他們認識美、理解美、守護美、創造美,讓學生學會自己呵護班級和學校的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班級進行布置,墻面、地面、桌面均進行精心設計,將花草種進班級,有的班級還在教室里養上小魚,讓學生學會愛護和照顧小魚,培養學生的愛心、細心和耐心。實踐證明,通過努力,我們改變了大多數學生的不良行為,少數問題突出的孩子犯錯頻率也在逐漸降低。3.優化校園育人環境。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在校園內比較醒目的墻面,我們思考并制作了美觀、生動的勵志故事及德育版面,以此激勵師生,培養師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教學區一樓樓道正對的位置設置“今天你敬業了嗎”警醒教育版面,提醒教師要時刻做到敬業愛生,同時也是要求教師用行動向學生詮釋什么是敬業。在教學區設計校園之星展示櫥窗,把同學們在各方面取得的進步進行展示,目前已初步形成認星爭優的好局面。在樓道懸掛德育內容掛牌,樓梯轉角、墻壁均貼有德育教育的內容,讓學生時時處處處于這樣的環境之中。學校圍墻、擋墻也成為德育的重要場所,各式墻畫由教師設計,師生共同完成,美化校園的同時更是德育的實踐活動。

二、以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學科教學滲透德育

1.開展“一評三管好”活動,深化立德樹人目標。通過活動開展,讓學生樹立認星爭優的觀念,評選出一批批美德少年,在學生中樹立榜樣,以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2.積極開展“三生、四愛、五心、五好”主題教育活動,強化德育教育。學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主題班會課,把“三生、四愛、五心、五好”作為班會主題,各班要圍繞主題每月至少召開一次主題班會,組織一次實踐活動,并將活動取得的實效進行總結和交流,此外,要求在學科教學中適時滲透德育教育,實現處處有德育。3.扎實開展“明禮知恥•崇德向善”主題教育活動。將“明禮知恥•崇德向善”主題教育活動納入學校常規,學校對教師開展教育活動,教師對學生開展教育活動。通過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和進步,實踐證明,以活動開展為載體的德育遠比宣教效果要好。

三、開展個別化教育,家校合作實施行為矯正

1.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對特殊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個別化教育是重要手段。根據特殊學生個性差異大,認知能力、接受能力差異大這一特點,我們思索并要求各班要為每個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每期初由學校組織開展認知能力與綜合能力評估,擬定成長計劃,實施行為矯正,每周做成長情況記錄,期末對成長情況進行評估總結然后調整計劃。這個做法能有效的幫助班主任及科任老師了解學生情況,有利于教師更好的針對學生特點開展教育教學,同時也展現出教育成果,體現教師價值及成就感。2.落實家校聯系制度,幫助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由于學生的特殊性,在校所學往往在回家的幾天時間里清零。尤其是智障學生大部分節假日以及寒暑假回家后,再回學校時,不好的行為習慣又接踵而至。針對這種情況,我校采取“家校聯系單”方式,將學生在校表現、假期間注意事項、習慣養成、學科作業等內容書面告知家長,并要求家長針對學生在家的情況進行評分,返校時交回家校聯系單,教師通過聯系單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受各方面因素影響,部分家長還沒按學校要求開展好此項工作,但大部分家長反響較好,認可了學校的做法并積極配合。3.嚴格行為規范訓練,杜絕不良行為滋生。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制度,加強日常行為規范的訓練,在學生中選拔文明小衛士,向老師檢舉不文明行為,教師在開展個別談話,對有不良行為的學生開展行為矯正。對個別學生開展結對幫扶,安排班干部及行為習慣好的同學隨時監督,有出現不良習慣時督促改正,不改正的再由老師進行教育改正。在耐心的談話、對話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孩子出現問題行為的原因,并鼓勵他們改正,任何事情老師都可以與他們一起面對,幫助他們解決。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跟我說心里話,罵人、打架行為出現的頻率也在逐漸減少,很多孩子學會了說:“對不起”“沒關系”。特殊教育學校的德育工作是艱難的,只有通過精細化的管理,一遍又一遍的重復簡單的過程,才能幫助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每一個特教工作者都應用愛心、耐心、細心、恒心和信心來對待特殊學生,幫助他們成長成人。

作者:王柳 單位:金沙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