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師實踐能力創新途徑探討

時間:2022-03-27 08:47:08

導語:特殊教育教師實踐能力創新途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殊教育教師實踐能力創新途徑探討

摘要:特殊教育是整個教育系統中的一個特殊群體環節,因為其教育對象的獨特性而有著不同的教育教學目標、教育方向和教育教學模式。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和人文環境都在發生著巨大變化,特殊教育的模式也在變化。在特殊教育中有著很多影響因素,如,教育資源、教育環境,其中特殊教育教師是一個最具影響力的因素。本文從課堂教學模式探索、社會活動實踐展示、個性化輔導等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探尋特教的前沿,為更為廣大的特教領域提供示范。

關鍵詞:創新課堂;社會活動;個性化督導;矯治;關注

由于特教特殊對象的緣由,他們對教師的依賴程度更大,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更大。所以,教師如何跟進時代、掌握方法、投入情感,是提高特殊教育水平的至關重要的條件。教師不斷創新其教育實踐和提高能力的途徑,成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關注點。

一、創新課堂教學、貫徹特教基本能力培育

特殊教育群體存在著先天的缺失,通過特殊教育,能夠在知識水平、認知能力、道德約束等方面讓這樣的群體得到被動的提高,要達到這個教育要求,主要是通過教學課堂來實踐的。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教師積累了很多針對特教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同時,不斷創新的課堂也對特教教育水平的提升起到關鍵作用。

(一)做足功課,讓課堂有備而來

如何讓一節課有新意,就必須明確幾點:一是要達到什么教學目標,二是當前的學生狀態如何,三是如何將教學內容貫徹在課堂中。“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在課下進行大量的準備”[1],實際上,就是我們普通教學的備課。但特殊教育因為其特殊性,備課要更加注意環節,提高縝密性,有的放矢,對癥下藥。要研究學生,既看學生屬于哪種特教類型,也看所教的學生處于什么狀態,屬于哪種特質,存在哪些障礙。教師要結合心理學,結合大量的實際調查與學生的交流,從而得出結論。即學生需要什么,缺少什么,需要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學生的問題,如何將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材有效結合起來。明確了這些內容,就能夠把握課堂的先機,占據教學的主動。

(二)豐富課堂,讓實踐成為活躍因素

在普通的教學中提倡實踐活動,如,師生討論、情景設置、娛樂形式的授課等。“這些活動內容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2],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度。特殊教育也是一樣,也要用課堂的活躍度來實現課堂效率。一是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設備。特殊教育的學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生理和心理障礙,他們對世界的認知更具有單純性,所以通過光、聲等效果更能對其產生強烈的震撼影響。比如對智障兒童的教學,在輔導學生認識動植物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將很多相關信息呈現給學生,這要比教師單一通過講述和人工圖片快捷、形象得多,而且信息量大、匯總性強。最主要的是,以圖文結合、圖像和音樂的配合這種形式,能讓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二是要讓學生親自動手,部分特教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比較差,有的知識內容要通過很多次客觀記憶來實現教學目標。比如乘坐公交車,“普通學生只需要口述就能讓學生學會乘坐公交車”[3],但對智障學生卻達不到目標。這時,教師就要讓學生親身實踐,比如用教室過道模擬公交車廂,教師扮演乘務員,學生通過多次嘗試,就能掌握乘坐公交車的要領,達到教學目標。三是強化師生交流。特教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更強,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全身心投入,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一方面通過生動的語言,包括用標準的啞語動作來表達授課內容,其中在表達時要時刻耐心,用重復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另外,要用更夸張的語言動作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功能開發。另一方面,要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很多學生十分敏感,又有很多學生心智不全、性格偏執,教師必須要用愛心感化學生,用科學的心理輔導方法來引導學生走入課堂的教學正軌。

(三)科學評價,讓人性化主導教學

特教學生對他人的依賴性是很強的,同時又有很強的自尊心。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要滿足學生的知識、技能需要,更要讓他們的心理健康得到充分開發。其實教師的評價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一是要以鼓勵評價為主。在課堂上,教師講授課堂內容,“學生獲得了點滴成績,老師就要鼓勵學生”[4]。其實這些學生的進步是很不容易的,對于很簡單的內容,他們做起來都很難,這就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和對他們能力的準確評估。比如在學習啞語時,有的學生進步很快,但有的學生入門慢,需要老師三番五次地說教,才會有點滴進步,而且還會出現反復現象。這時,老師的鼓勵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極大的積極影響。二是分層評價,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評價方式。有的學生反應比較遲緩,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耐心;而有的學生情緒比較亢奮,除了適當的鼓勵,還要有情緒降溫,有時甚至是冷處理,防止這樣的學生出現情緒失控,帶來不良后果。三是通過集體評價,達到個別教學效果。如,一名學生疊被子做得很好,老師給予很高的評價,“由于是在集體面前,這個學生的心理會得到積極影響,”[5]其他學生也得到了這方面的啟示,可以說是一箭雙雕。總之,老師評價的好與壞,對特教的學生具有更大的教育意義,老師要科學設計評價,積極實施評價。

二、開展社會活動、強化學生生活實踐能力

特教教學要與普通教學有所不同,側重點不該放在純知識教學上,而是對學生生活技能的培育和身心、性格的矯治。所以,除了正常的課堂教學外,教師要開展更為多方面的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化的環境中、適合特教學生的氛圍下完成教育。

(一)挖掘才藝,展現風采

2005年春晚,中國21個平均年齡21歲的聾啞演員將舞蹈演繹得惟妙惟肖,營造出層出不窮、千變萬化震撼的視覺沖擊力,贏得了全國觀眾的一致好評。這個舞蹈在音樂、編舞、舞美等方面進行了獨辟蹊徑的嘗試和探索,全劇貫穿始終的鬼斧神工般的編排巧思、出神入化的肢體語言和大愛無形的感召力量,彰顯出特殊群體標志性的藝術魅力和人文情懷。這個故事提示我們,發揮殘障人士的優勢,即是對他們才能的認可,也是引起社會關注的方式。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深入發掘他們的才能,比如舞蹈、音樂、手工,甚至是速算、互聯網等方面的才能。為了讓活動有效組織,可以組建學校的舞蹈隊、合唱組、文藝團隊等。教師對這些學生進行輔導,提高他們的各種技能和良好的情緒。這些活動不僅會讓學生愉悅心情,也能在組織活動和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增進師生感情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另外,教師還可以組建學生體育團隊,對口殘疾人運動和普通的運動項目進行訓練,同步參與各級運動活動。總之,這些活動能夠最大程度地開發特教學生的潛能,也能讓社會關注這個特殊群體。

(二)走出校園,接觸社會

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校園、接觸社會,提高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和與社會的溝通能力。我們以一個活動為案例:設計一次街頭系列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可以開展購物、乘車、收集垃圾等活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社會活動能力。在第一個節點中是過馬路,教師要教會學生認識交通信號和標志等,在此過程中,要全程監護,并提醒學生互相保護、互相學習。第二個節點是購物,在這個過程中,既要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如何購物、認識人民幣、怎樣與導購溝通等,還要培養學生的功德素養,不大聲喧嘩,不隨意食用食物。第三個節點是乘車。乘車是大家的日常行為,既要讓學生學會安全乘車,又要讓學生在公共場所能有公德心,得到社會的認可,同時鍛煉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友好互助能力。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也讓社會更加關注特教學生。

(三)走近文明,同步社會

社會發展非常快,文明的節奏是每個人生存的必要條件,特教學生雖然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不能被遺忘在文明之外。互聯網是現代文明的典型標志,部分特教學生有這樣的能力,可以接觸互聯網,甚至與普通人一樣,利用網絡、開發網絡。教師在這方面一定要科學輔導,個性化差異對待,為之提供必要的設備和人文條件。如,代表現代文明的事務;如,現代娛樂形式、現代交通等,這些方面教師都要讓學生接觸,使孩子們不落后于現代文明社會。

三、差異性輔導、矯治特教生的身心缺陷

特教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如,身體狀況、心理作用,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所以與之進行合理溝通是最重要的。其間,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形式強化與學生的溝通。

(一)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

很多特教孩子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教師要進行科學輔導。一方面要對學生深入了解,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比如,孩子為什么會有自閉癥,要找到原因。有的可能是對自己的不自信,有的可能就是病態,不能與外界交流。找到原因后,教師要從科學角度進行思維能力矯正、心智培育等。比如聾啞兒童,他們與外界溝通的欲望并不低,但由于存在生理缺陷,可能會有一些自閉行為,如果別人與之缺乏進一步的溝通,會越來越嚴重。這時,教師要主動找學生談心,并引導他們做喜歡的事情,如,小制作、手工作品等,來提升其自信心。另一方面,要通過集體的力量對眾多學生進行集體培育。集體精神是一種很獨特的力量,會引領更多學生融入集體,能讓那些存在心理缺陷的學生得到集體的溫暖,從而逐步矯正其心理疾病和缺陷。

(二)合理開展家校合作

特教學生不同于普通的學生,教師要走出學校,與家庭建立聯系,才能達到全面的教育。一是經常召開家長座談會,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并隨時聯系,將學生的具體情況與家長進行溝通。二是家訪,登門入戶,深入了解家庭情況。三是對家庭特殊情況進行幫扶,如經濟援助等。在家校合作中,要突出學校的主體地位,對學生主動了解,對家庭主動幫扶。另外,也要突出教師的個體作用,可以以個人的名義建立對口幫扶,這樣的情感更容易感化學生和家長。

(三)有效利用社會公益活動

特教學生屬于弱勢群體,在社會中存在很大的壓力,如果有些人對他們缺少關注,會讓他們的弱勢感更加強烈。所以教師要組織一些社會活動,引發社會群體對特教學生的關注。可以豐富活動內容,如,讓學生做一些手工藝品,然后拿到街上去義賣,讓更多群眾關心這些孩子。也可以讓這些孩子排練一些節目,進行街頭表演,博得大家的關注。還可以讓孩子們參加一些社會的公益活動,如,才藝展示、公益演講等。這些活動既要突出特教孩子的天性和不同,引發社會關注,也要突出學生與普通人一樣,應該得到社會的公正待遇。特教是教育的特殊范疇,也是社會關注的特殊領域。作為特教教師,要與時俱進,關注這個特殊群體,利用高效教學、愛心奉獻,結合多種社會活動,讓折翼天使重飛藍天。

作者:白瑞 單位:綏化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偉,楊斌.論教師的課堂創新素養[J].教育研究,2011(11):18—19.

[2]張素文.教育創新與課堂優化設計[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4):35—36.

[3]張東.課堂教學管理創新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

[4]王囡.活動教學中的活動方式有效性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5]張東,李森.課堂管理創新:內涵、方向、策略[J].教育探索,2005(1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