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如何滲透三生教育理念

時間:2022-07-16 10:21:19

導語:道德與法治如何滲透三生教育理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道德與法治如何滲透三生教育理念

國家督學羅崇敏提出了“三生教育”理念,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生教育”理念是在審視社會現狀、反思現代教育弊端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種教育理念。道德法治課程旨在幫助兒童學會生活,使他們安全地生活、有愛心地生活。“三生教育”理念倡導兒童要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標與“三生教育”理念具有一致性。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三生教育”理念的策略。

一、挖掘課程內容,整合“三生教育”資源

沒有教育素材,“三生教育”活動將難以開展,“三生教育”理念也將難以落實。“三生教育”涵蓋生命、生存、生活三個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也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主要內容,道德與法治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三生教育”素材。教師只要善于挖掘與整合,就可以開發出“三生教育”資源。筆者全面梳理了一下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材,涉及“三生教育”的內容較多,如關于生命教育的內容有“我和大自然”“讓生活多一些綠色”“安全護我成長”等,和生存教育相關的內容有“當沖突發生”“家中的安全與健康”“面對成長中的新問題”等,與“生活教育”有關的內容有“班級生活有規則”“我們的公共生活”“公共生活靠大家”等。“三生教育”的內容要素不是分散的,而是有機融合的,有時一個教學材料具有三種教育價值。例如,在教學“安全護我成長”一課時,教師可以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寶貴;可以進行生存教育,讓學生提高安全意識,掌握一些生存技能;可以進行生活教育,教育學生注意交通安全,學會安全地生活。

二、優化教學策略,提高“三生教育”實效

新課程標準倡導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主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自主建構知識體系。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避免學生被動地學習。教師要優化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同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做到知行合一,幫助學生實踐體驗、理解感悟,以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情境能激發情感,促進認知,筆者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經常采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真實情境,營造濃郁的情感氛圍,用形象生動的場景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筆者還采取實踐體驗的策略,給學生設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親自感知、親身體驗,讓他們與同伴合作交流,掌握安全知識、生存技能等。例如,在教學《生命最寶貴》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生命的來之不易,筆者組織學生參加“負重體驗”活動,讓學生將沉重的書包掛在胸前,體驗孕期媽媽的感受。通過實踐體驗,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生命的寶貴,從而會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再如,在教學《安全記心中》一課時,筆者不僅給學生講了防溺水、防火災的知識和方法,而且模擬了情境,讓他們親手使用滅火器滅火,幫助他們掌握滅火等生存技能。

三、拓展課堂時空,拓寬“三生教育”渠道

道德與法治課堂是“三生教育”的重要陣地,但不是唯一陣地。“三生教育”應當是一種養成教育、行為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將其內化于心,還要外化于行,這就要求“三生教育”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做到知行合一,讓他們走進廣闊的自然和社會中,接受洗禮,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磨煉意志。例如,保護和珍惜生態環境是生存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生態環境知識,掌握保護環境的方法,還要將所學的知識、方法應用到生活中,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因此,教師要拓展課堂教學時空,拓寬“三生教育”渠道。在教學《我所了解的環境污染》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充分認識環境污染的現狀及危害,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能力,筆者讓學生調查統計自己家里一個月使用塑料制品的情況,并組織學生到垃圾處理站參觀塑料制品的處理過程。學生認識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后,提出了“減塑”妙招,設計了環保方案。于是,生活、社會成了生存教育的第二課堂,能讓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前、拓展到課后,從而對課堂教學形成有效的補充。

作者:陳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