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選修課設置與規范管理探討

時間:2022-12-06 09:22:57

導語:人文選修課設置與規范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文選修課設置與規范管理探討

摘要:對于醫學院校而言,非醫學課程在擴展知識面,培養復合型人才上作用顯著。但是從實際的課程教學來看,普遍存在選課盲目、課程隨意設置等問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基于此,本文從人文選修課開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發,首先分析了人文選修課的現狀,然后對相關對策進行了探討,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醫學院校;人文選修課;課程設置;管理

近年來,隨著醫學教育的發展,如何在專業單一的醫學院校融合醫學教育、人文教育,更好順應未來醫療行業的發展趨勢成為引人深思的問題。選修課作為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培養優秀人才的主要手段,對于陶冶學生的人文情趣,提升人文素養至關重要,因此怎樣在醫學院校的教學改革中規范管理人文選修課,是當前醫學院校急需解決的重點。下面,筆者結合工作經驗,簡要探討了人文選修課課程的設置和管理。

一、醫學院校開設人文選修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為一名醫護人員,除要具備高操的醫術外,還要有著高尚的醫德,這和我國當前的素質教育目標不謀而合。在當今社會,“黑暗面”是普遍現象,給醫學生帶來嚴重影響,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該問題,成為學校和家長的世紀難題。對于醫學院來講,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使他們在進入社會前有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最為基本的職責,高尚的醫德以人文精神為基礎,而人文精神的培養需要貫穿整個教學,這就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時刻體現人文知識,比如基本國情、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傳統等。我國作為文明古國,人文資源豐富,應及時傳播,充分使用,若醫學院校教學中開設人文選修課,不但能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和愛國情感,還能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逐漸形成民主意識和積極態度,進而從狹隘的思想中走出來,真正成為文化底蘊深厚的新一代,實現素質教育目標[1]。

二、醫學院校人文選修課的現狀分析

從我國當前的醫學院校課程設置來講,將近一半左右的課時是專業課程,學生的注意力也多集中于學習專業知識,人文素質教育只能以選修課的身份存在,而且在選修課的課程設置和管理上也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如下:(一)學生認識不足,學習主動性低。對于醫學院校而言,教學主體多為理科生,不了解人文選修課和人文素養的重要性,甚至部分學生抱著混學分的想法上課,降低出勤率,影響學習成績。通常情況下,在選修課剛開始時,教室都是人滿為患的,隨著時間的延長,聽課學生開始減少,甚至不再去聽課,鄰近考試時人數突然增加。部分學生不清楚自己選修的哪門課,導致無法參加選修課考試,而考試的又不是自己所選修的課程。在這種錯誤理念的影響下,不但無法滿足人文選修課的教學需求,還影響著整體成績的評判。(二)課程設置隨意。對于人文選修課的課程設置來講,其隨意性是比較大的。從各院校所開設的人文選修課種類上來看,有的課程是人們熟知的,比如音樂鑒賞、公共關系等;而有的課程屬于另類,比如復旦大學的性別教育、同性戀研究等。部分院校在開設人文選修課時缺乏整體規劃,教學過程中隨意變動;課程的開設常結合現有師資情況、教師興趣,有的院校還在教師不足時停課,未考慮到學生日后的工作需求和興趣愛好。另一方面,由于人文選修課專業教師少,供學生選擇的課程種類也比較少,嚴重限制著他們對課程的選擇余地,降低人文選修課整體的教學質量[2]。(三)學校缺乏引導,學生盲目選課。在人文選修課的選擇中,由于部分院校只提供課程目錄,未開展試聽活動,導致學生多根據課程難易度、上級學生介紹等選擇,使課程選擇具備盲目性、隨意性。部分選擇就易避難,不考慮自身需求的選擇簡單、易通過的課程;有的學生則將考勤率、考試要求作為選課依據,這種情況下,造成人文選修課頻繁出現冷熱失調的現象,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四)缺乏考核機制,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受課程性質、上課時間關系的影響,選修課課程比較靈活,而且考試模式也不固定,有時開卷考試,有的用撰寫論文的形式考核,基本上只要學生及時參加考試,就能拿到該課程的學分,甚至個別代考的學生同樣也能考試合格。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下,給教學評價機制的制定帶來一定難度。一般來講,人文選修課的開設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學生來自各專業,時間協調難度大,故而多將課程安排至晚上、下午后兩節,學生多時甚至要在大合堂開課,一一點名不再現實,加大教學管理和質量監控難度,造成整體質量下滑[3]。

三、醫學院校人文選修課設置與規范管理措施

(一)建立規范的課程設置體系。醫學院校的人文教育內容多從專業特點、社會需求等方面明確,常分為醫學專業的人文教育、基礎性的人文教育等,其中醫學專業的人文教育包括行為醫學、醫學倫理學、社會醫學、心理學等,基礎性的人文教育包括衛生經濟學、醫學法學等,公共基礎人文教育包括歷史、藝術、哲學、文學等。在具體教學中,學校應制定完善、科學的選修課開課和評價標準。對于公選課的開設,應參照現有的課程體系設置,并制定相對完善的審核機制,組建專門的評估機構,定期對課程重要性、教師經驗等進行評估,預防隨意開課、放羊式管理現象的出現。對于和現有課程內容相重復的課程,制定明文禁止開設,或者要求教師調整課堂內容。另一方面,還要科學設置課程,規范課程管理。開設的選修課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使學生轉變被動學習的觀念,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拓展知識體系和眼界。而且,選修課課程的設置還要和市場、人文素養相貼合,特別是心理學、醫德、歷史文化等課程開設時,應進行長期的建設,不能因為教師原則隨意取消選修課。對于已經明確開設的選修課,應由經驗豐富的教師和專家結合科學發展、社會需求等進行審核,隨后再交由教育部門安排和管理。為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要嚴格要求每學期的選修課數量,以不超過3門為宜。此外,還要構建教學管理系統,讓學生在網絡上查看課程信息,方便教學管理。教務處也能通過該系統隨時掌握學生的選課情況,提高工作效率[4]。(二)加強人文課程師資建設。要想保證人文選修課的教學質量,就要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高素質、能力強的人文選修課教師。在人文選修課的開設前期,制定并落實競爭機制,允許同門課程多名教師授課,讓學生從中挑選合適的教師,這對提高教師競爭力和工作責任心作用重大。同時,學校還要制定選修課的評價方法,定期評估教學情況,及時獎勵受學生歡迎、質量高的課程;反之,對于學生不歡迎,教學質量差的選修課,應限期整改,若整改后仍不符合學生要求,應立即停課。加強教師的人文素質教育,讓教師結合實際開設能夠體現人文精神的課程,因為教師工作經驗豐富,了解醫療衛生情況,對醫患關系有著切實的體會,能在課程上更加受學生關注,進而提高教學質量。(三)加強對學生選課的引導。院校開設的選修課多,學生由于缺乏對其的了解,極易出現選課盲目性的現象。基于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選課的引導,讓學生了解到哪門課程是適合自己的,哪門課程有利于專業發展等。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詳細的指導,能讓他們對選修課有著充足的了解,便于正確選擇課程。另外,教育部門還可根據學校實際編制選修課課程指南,為學生課程的選擇提供便利[5];或將課程信息掛于校園網上,幫助學生了解課程內容、選修要求、學分等基礎信息。若學校條件允許,可先讓學生試聽,隨后再決定是否改選。為調動學生對選修課的積極性,可借助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各專業、各年級學生進行了解,為日后選修課的開設奠定基礎。通過相關調查,了解到還是有多數學生對人文選修課感興趣的,為我院人文選修課的開設提供可靠依據,并在多年的開設中推進了素質教育,真正的實現了教育改革目標。(四)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合理安排上課時間。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應在管、教、學上建立高效、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并將其落實到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想達到二級管理學生的效果,只能在一級管理基礎上才能實現,其中學校對教師的管理環節包括審批教師資質、監督教師行為、考核教學結果等。由此可見,學校對教師管理的落實,自然而然的也就促進了教師對學生的管理[6-7]。上述得知,醫學院校在開設選修課時,多將上課時間安排在晚上或下午后兩節,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針對該問題,應在教室滿足教學需求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安排上課時間,甚至可以將上午無課的班級作為選修課的合堂,以此來保證選修課的教學質量。

四、小結

綜上所述,在新醫學模式發展和應用的背景下,對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醫學院校的人文課程就是提高人文素養,幫助學生樹立關愛和尊重生命意識的主要途徑。因此,需加大對人文選修課的研究力度,從建立規范的課程設置體系、加強人文課程師資建設、重視對學生選課的引導、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等方面設置和管理人文選修課程,以此豐富學生知識,培養人文素養,促進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永麗.通過人文類選修課培養醫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6):57-59.

[2]童漸,周麗霞,鄭金平,等.地方醫學院校公選課學生需求調查與分析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10(4):49-50.

[3]唐宇宏,潘鴻.醫學院校人文素質公共選修課現狀與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5,33(15):149-151.

[4]唐宇宏,潘鴻.貴州省醫學院校人文素質公共選修課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20(1):67-69.

[5]周誼芬,單芳,余弦,等.江蘇省高等醫學院校醫學人文課程設置現狀分析[J].交通醫學,2018,32(1):100-102.

[6]王月,彭迎春.醫學人文教育現狀及改進思考[J].衛生軟科學,2016,30(12):51-54,58.

[7]楊永麗,王瑾,盛文凱,等.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發展困境與出路[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30(8):1018-1021.

作者:周慶 單位:徐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