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學生干部培養問題及對策探析

時間:2022-07-18 09:40:06

導語:班級學生干部培養問題及對策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班級學生干部培養問題及對策探析

摘要:本文以貴州大學陽明學院為例,以探索在通識教育背景下更好的班級學生干部培養模式為目的,分析了陽明學院目前的學生干部培養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通識教育;班級學生干部;培養模式

一、研究背景

陽明學院是貴州大學高水平大學本科教育的目標,適應我國本科教育由專業教育向通識教育加專業教育轉型、創新本科通識教育組織和管理模式、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包括陽明學)三大需要,獲貴州省編辦批準設立的組織實施本科通識教育的教學機構。學院專門面向除特殊專業外的所有貴州大學一年級一本學生開展本科通識教育。學院現設黨政辦公室、教務辦、學務辦、團委、通識教育教學部,內設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農學、工學(一、二、三)七個學部。班級是高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單位、基礎單元,而學生干部則是班級管理的重要執行者,是管理者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黨的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隨著時代的發展,貴州大學陽明學院學生人數逐年增多,2014級學生近6200人,2015級學生近6500人,2016級學生近6700人,2017級學生近7100人。雖然陽明學院的專職輔導員從2014年的11人增加到現在的20人,但是輔導員與學生比例還是遠遠不能達到1:200的標準。近年來,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發展已達到新的高點,大批新生代“90后”大學生的入學,給班級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對班級管理的目標、任務以及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注重素質教育、間接管理、管理模式由管理向服務轉變等。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培養學生干部成為輔導員老師的“幫手”,發揮好班級學生干部的作用,是陽明學院學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二、陽明學院班級學生干部培養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1.選拔制度不夠合理。以陽明學院2018級的情況為例,因貴州大學的本科生新生軍訓是安排在第三學期進行,2018級新生進校后欠缺互相了解的機會,各班級的學生干部,在新生入校第一周內,就在輔導員的帶領下召開班會進行選舉。首先,各班學生干部是在班級成員相互之間比較陌生、老師與學生之間也不熟悉的情況下產生的,選拔的時間不合理;其次,選拔班干部仍為傳統的“自我介紹”后的班級內部投票或者由輔導員老師推薦產生,選拔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缺乏嚴謹客觀的評價及選拔制度。據調查,陽明學院每屆大一年級的班級中,約有20%的班級會在第一或第二學期換掉部分班干部,說明學生干部的選拔是有問題。這樣不僅會影響班級學生干部團隊的氛圍,在班級學生管理工作中“埋下隱患”,還會打擊被換掉的學生干部的生活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可能會產生心理問題或人際交往問題。2.新生干部自身適應性問題突出。大一新生入校,從生理與心理上都會遇到許多適應性的問題。新生進校期間是學生管理工作壓力集聚的時期,新生學生干部在自身需要適應新環境的同時還面臨巨大的班級管理工作壓力,此階段。就常常出現學生干部的學習與工作不能兼顧、生活作息及飲食不規律、時間管理混亂等現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調整,會導致學生干部工作積極性降低,學習成績下降,身心疲憊等適應性問題。3.缺乏經驗、工作效率較低。因陽明學院的特殊性,學生干部全是大學一年級學生,大學學生工作經驗零基礎。陽明學院與專業教育學院之間的管理目前還是相對分離、各自獨立的,導致新生學生干部沒有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去從老學生干部那里學習經驗,此外因陽明學院輔導員老師本身超工作量管理學生,難免有無法顧及和疏忽之時,學生干部們大多時候都是靠“摸著石頭過河”,在失敗中去學會怎么樣去做工作,在不斷試錯中去找出答案,這樣就出現了工作效率較低的局面。4.“主人翁”意識薄弱、管理能力較低。陽明學院新生干部普遍都有初高中遺留的“依賴癥”,凡遇到問題都依賴家長或者老師去解決,沒有把自己的角色真正定位為班級的管理者,而只是一個老師的命令執行者,消息的傳達者,被動地進行班級管理工作,“主人翁”意識薄弱,管理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升。5.班級管理團隊協作失衡一般情況下,陽明學院班級設置的班干有團支書、班長(兼團支部副書記)、學習委員、生活委員、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紀檢委員、文體委員、心理委員(一男一女),班干人數在十人左右,班級編制較少的有30人左右,較多的有100多人,班干人數的比例在班級占比10%-40%不等。每個班級的班干設置似乎面面俱到,包含了學習、生活、文化、組織、宣傳等各個方面,但實際上不少職位完全可以合并。從表面上看,班干力量足夠管理一個班級的大小事務,但實際上,基本上每個班級的80%以上的工作都是由班長以及團支書完成,其他班干經常出現“找不到事情做”、“不會做”等現象,大部分的班干形同虛設,這些現象既不利于班級管理團隊協作氛圍的形成,也不利于學生干部們自身的發展。班長和團支書工作壓力較大、花費較多時間去學習如何工作以及做工作,從而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大打折扣;而沒有事情做的班干則在團隊中找不到自己的角色、沒有成就感、責任感缺失,整個班級的管理團隊協作失衡,無法發揮團隊的最大效能。

三、陽明學院班級學生干部培養對策及優化建議

1.搭建“老帶新”交流互通平臺。針對陽明學院學生干部都是新生的局限性,應該努力搭建“老帶新”交流互通平臺,除了繼續學院嘗試在探索的“學長幫扶”志愿者模式;應該搭建高年級優秀學生干部與新生學生干部交流的新媒體平臺,例如學習論壇、經驗貼吧、主題公眾號等;還應該搭建各辦公室勤工儉學的優秀學生助理“老帶新”平臺;形成三位一體的學生工作“老帶新”的平臺,促進有經驗的學生干部與新生學生干部之間的交流互動,幫助新生干部盡快適應新的大學生活,提高工作效率。2.統一進行新生學生干部能力提升培訓。高校學生干部是學校開展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他們既是教育管理的對象,又是教育管理的基層組織實施者,他們的班級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學院整體學生管理水平。建議統一進行新生學生干部能力提升培訓,全學院統一培訓的內容及考核制度。在班干試用期一個月內必須要通過培訓考核,否則取消班干任職資格。培訓的內容應由學院黨委領導成立培訓工作組,通過廣泛的調查研究,撰寫專門的培訓手冊;考核制度應由成立的培訓工作組制定,并且切實執行落實。通過培訓提升學生干部的班級管理能力,增強班級管理“主人翁”意識。3.健全班級學生干部考核制度。學院應統一制定和明確學生干部工作制度,明確各班干的工作分工及工作職責,并由輔導員老師組織班委進行定期考核,對考核優秀的進行嘉獎,對考核不合格的進行再次培訓教育和幫扶,以免出現班級學生干部工作團隊協作失衡的現象。負責班級管理的老師要引導學生班干部樹立班級管理的主體意識,應主動提升自身的組織協調能力,在制度的框架下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帶著熱情與奉獻精神投身于班級管理的工作。4.優化班干部評優的制度。根據學校的評優制度和辦法,應根據陽明學院自身的特點進行優化和補充。例如:跟其他專業學部不同,我們評選優秀學生干部時除了滿足學校要求的學習成績等硬性條件,應根據陽明學院的實際情況設置符合院級層面評選條件。例如:應要求班干部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參加陽明學院舉辦的“早安陽明”晨讀活動,評優時優先考慮晨讀為全勤的班干部;評優時應要求班干部所在班級在第一學年至少獲得一次以上學院團組織生活評比三等獎以上獎勵;評優時應要求參選班干部所在班級參加“陽明大講壇”人次達到每學期每人2次以上等等。可通過結合陽明學院每年開展的通識教育教學活動以及課外活動的不同情況,設置院級層面的評選條件以作為補充和優化,更有益于我學院促進學生干部自身發展與班級管理工作的推進。學院學生工作基本都由輔導員老師承擔,輔導員與學生比例超負荷,身理及心理工作壓力巨大,而在專業學院,師資隊伍較為完善,除了有輔導員管理學生,還給學生分配學業導師以及班主任老師,專業教師隊伍也一起承擔學生管理工作。基于上述特點,陽明學院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必須要重視對班級學生干部的培養,必須從班級學生干部選拔及考核的制度、學生干部能力提升培訓、“老帶新”經驗交互平臺以及學生干部評優制度優化等方面著手創新學生干部培養模式。在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班級學生干部是學生工作重要的環節和核心力量。作為教育者,我們必須抓好這支隊伍的建設,才能在學生管理工作體量龐大的通識教育學院有一支可以依靠的生力軍。國內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亟待更多的同仁們共同努力,共同探究,探索出適應于新時代通識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下,更好的與時俱進的班級學生干部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志芳.高校班級學生干部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黑河學院學報,2017(9).

[2]崔舒鵬,張素敏.高校班級學生干部培養的標準及路徑探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6(3).

[3]陳榮.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干部綜合能力培養研究——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7(1).

[4]賀際強.獨立學院學生干部培養工作探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作者:喻立 單位:貴州大學陽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