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施教方法探討
時間:2022-03-26 11:29:58
導語:農村留守兒童施教方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數的增加,農村出現了留守兒童群體。缺少父母家人陪伴的留守兒童很難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重擔就落在了學校和教師身上。作為一名山區農村初中班主任,筆者經過長時間的調查、總結、整理,認為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重在用“心”、有“愛”以及制度約束。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施教
農村留守兒童因為缺少關愛和教育,逐漸成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的施教方法應該是用心觀察,找準癥結,真情關愛,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一、用心摸底,找準癥結
當前,留守兒童的存在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教師首先要摸清班里留守兒童的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家訪。筆者曾經調查過這樣一個家庭。孩子父母均外出務工,留下三個孩子,老大14歲,男孩,當時上七年級。老二10歲,女孩,上小學三年級。最小的8歲,男孩,上小學二年級。平時是老大做飯。早飯菜胡湯(玉米面),晚飯土豆面。三人晚飯后就到外面找小朋友玩,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回家后,幾個孩子就看電視,直到深夜困了才睡覺。因為睡眠不好,第二天上課經常遲到。這種情況的留守兒童占一部分比例。還有的留守兒童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叔叔、伯伯、鄰居照看。針對這些情況,應該分兩步走:一是把調查到的情況和孩子在班上的情況通過電話告知家長,并建議至少讓一個家長回來照顧孩子。二是與留守兒童進行談心談話,告訴他們父母為什么外出務工,使他們了解到父母外出務工條件的艱苦,只有他們在家好好學習,父母在外面才能安心工作。然后幫助其制定一些可行的學習和生活計劃。過段時間老師要進行回訪,看看計劃實施得怎么樣,在回訪時做得好的要表揚,沒有做到或者做得不好的要督促改正。老師要通過用心家訪,找到問題的癥結,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
二、正確引導,因材施教
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管教,大部分比較散漫,容易出現曠課、遲到、不交作業等違反學校紀律和規章制度的現象。針對這些情況,老師要因材施教。不僅要告訴他們應該自覺遵守學校的管理規定,認真聆聽老師的教學、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健康有序地生活,還要用課本或身邊先進人物的事跡激勵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培養艱苦奮斗的精神。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并及時督促檢查,適時進行引導和鼓勵。
三、特別守護,重在有“愛”
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要有“愛”。“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我國自古就倡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師是一種高尚而神圣的職業,教師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學會愛孩子,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留守兒童最缺少的就是愛,缺少父母之愛,缺少社會關愛。還有的留守兒童成績不好,屬于問題學生,得不到老師的愛,等等,這些都導致了留守兒童成了一個很特殊的群體。(一)運用恰當的教育方式。面對班上的留守兒童,老師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無論他們多么頑皮、多么不聽話,都要像相信自己的孩子一樣相信他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去引導他們。根據調查,即使在《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法》《教師法》的約束下,且教育主管部門一再強調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但仍有部分老師在學生違反紀律或犯錯后采用體罰教育方式。留守兒童是一個有著多方面問題的群體,他們缺少父母的愛和監管,如果在學校也得不到老師的關愛,他們會更沒有歸屬感。對于這些容易犯錯的孩子,筆者采用的方式是原諒他們,給他們改正的時間和機會。原諒也不是一味地遷就,一次二次可以原諒,但必須予以提醒,第三次、第四次就要嚴厲批評。頑皮的孩子都容易違反紀律,老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批評或提醒。最好的教育是讓學生感動,讓學生接受。一個老師要讓學生感動,就要付出更多無私的愛,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二)讓留守兒童在班集體中感受到“家”的溫暖。魏書生老師曾這樣說過:“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同學們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著、幫助著,互相鼓勵著、照顧著,一起長大了、成熟了,便離開了這個家庭,走向了社會。我常常覺得班級就像一個小社會,社會上有什么,一個班級便可能有什么,學生們走出家庭,通過小社會實習,才具有了一定的適應大社會的能力。”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愛,對家庭溫暖也非常渴求。老師應該營造一種家庭式的和諧班級氛圍,讓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做:一是在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中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的溫暖。例如,開展運動會、歌詠比賽、作文比賽、書畫比賽等活動,在學校舉行這些活動時,盡量鼓勵留守兒童參加,能拿到名次固然好,拿不到名次也不要失望,鼓勵孩子不斷進步。老師要善于觀察、發現孩子的特長,讓他們在這些活動中展示自己,找到自信。二是在班里營造家的氛圍。可以這樣引導孩子:“你們的父母與你們組成了一個家,所以作為家長的他們有責任和義務把你們撫養好,讓你們不挨餓受凍,讓你們過上幸福生活,所以他們才出去打工掙錢。作為孩子要理解他們,理解他們的辛勞,你們也應該有責任和義務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為這個家排憂解難。在班上,我們就是一個家庭,每個同學都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員,我們也有分擔家庭事務的一份責任。”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筆者力求讓班上所有留守兒童都有事情干。例如,黑板、垃圾簍、窗戶玻璃、教室門、講桌等都有專人負責,課間操的組織、團徽的佩帶等也有專人負責,孩子們都會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留守兒童也會慢慢在班級這個大家庭中找到快樂和信心。
總之,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要求老師在施教過程中有“心”、有“愛”,再加上制度約束,讓他們信賴、尊重老師,在班級中找到家的溫暖,只有這樣,留守兒童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段成容,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29(1):29-36.
[2]范先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7):78-84.
[3]姚云.留守兒童問題與教育應對[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25(4):41-43.
[4]周青云.留守兒童心理現狀及對策干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8(1):88-89.
[5]費招娣.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及矯正[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30(01):137-139.
[6]王紅.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10-11.
[7]祝暢.淺析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問題[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1):169-170.
作者:馬軍華 單位:淅川縣西簧鄉初級中學
- 上一篇:改善農村學前留守兒童親子關系研究
- 下一篇: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防火墻的構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