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10-25 03:32:03
導語: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童時期是人生成長最重要的基礎時期,而此時父母的親情和教育引導對孩子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親情關愛、陪伴和教育引導,會嚴重影響其健康成長,造成行為習慣、個性品質、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問題。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研究試圖揭示留守兒童的主要心理問題及成因,并提出改進建議。
一、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一)情緒問題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產生首先是從情緒改變開始的,當人們受到外界環境刺激或生活發生不良變化時,就會通過情緒的發泄來表現對外界的不滿。兒童時期身心發展變化快,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心理特質,自我控制、調節能力差,情緒的穩定性差。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缺失了最佳交流傾訴對象,缺少親情溫暖和安全感,也缺乏周全的監護和良好的家教,情緒問題十分突出,主要表現為孤獨感、焦慮恐怖感、沉默寡言、喜怒無常、脾氣不好、自暴自棄等。有研究發現,留守兒童“認為‘自己脾氣不好’‘情緒控制不住’的孩子占68%,與同學、老師、監護人發生爭執并次數大于三次的占了27%。”[1]
(二)行為問題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基礎性、潛移默化性、長期性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思想意識、個性特點等都是在家庭教育中逐步形成的。而留守兒童的父母遠在他鄉,既缺乏親情關愛,又缺少嚴格管教,加上監護人監護不力,社會環境負能量影響,學校教育對留守兒童的問題重視不夠、措施不力等,導致留守兒童行為問題明顯偏多。有人對農村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心理行為進行比較研究發現,留守兒童出現抽煙、飲酒、逃課、撒謊、打架行為的概率都高于非留守兒童[2];此外,留守兒童出現鋪張浪費、衛生習慣差、不團結同學、不尊重關心他人、攻擊性行為、違紀行為等也明顯偏多。
(三)性格問題
長期缺乏親情關愛、嚴格管教,在期盼與失望、孤獨無助、放任自流中成長起來的留守兒童,往往具有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不善分享與合作,敏感多疑、自慚形穢、自卑內向、悲觀消極退縮,膽小怕事或放蕩不羈、抑郁、叛逆等性格。有研究認為留守兒童在“焦慮、孤獨、情緒障礙、自尊等方面的問題明顯高于非留守兒童”。[3]這些不良性格都將是他們未來成長的障礙。
(四)學習問題
愛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監護人往往比較注意留守兒童的吃穿,注意身體成長,而對孩子的學習不重視、介入過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學習主動性差、學習習慣不好、抄襲作業,甚至對教師布置的作業不理睬。有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遇到問題的處理方式”和“完成日常作業情況”的調查分析表明,遇到學習困難時有36%的兒童選擇“直接抄襲”“跳過不管”或“沒想過”,在日常完成課外作業時有35%的人會選擇先“玩一下再寫”,近五分之一的選擇“有人管再寫”。[4]
二、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家庭支持與親情關愛缺失
家庭支持與親情關愛是兒童最初、最重要的外部支持,是兒童獲取其他外部支持的基礎,在兒童健康成長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心理氛圍是兒童最重要的心理資源,也是他們深刻體驗生活、積累經驗、構建自我的來源。然而留守兒童卻因為長期親子分離,得不到父母及時有效的關注與支持而喪失或部分喪失了這一重要支持來源。”[5]使孩子在心理上缺乏最溫馨的親情依戀,缺乏最安全暢通的情感與思想交流溝通,也缺乏行為與性格塑造的榜樣與監督。因此,缺失家庭支持和親情關愛是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首要原因。
(二)監護人管理不當
留守兒童的監護類型主要有隔代監護、單親監護、親朋監護。隔代監護主要指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監護,監護人往往年齡老化、身體較差、思想觀念陳舊落后、文化水平不高、代溝巨大,對孩子一是無力教育管理,二是教育管理方式方法落后,最大的問題是放縱、溺愛。單親監護指父親或母親一方外出打工,一方留在家里獨自承擔家務農活及養育子女。單親監護總體上優于隔代監護,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家庭結構不完整、家庭功能不齊全的問題。由母親監護的留守兒童沒有父親在身邊,在成長中就缺乏理性、規則、勇氣、剛強等男性陽剛性格特質的陶冶塑造;由父親監護的留守兒童則缺乏溫情、細膩、隱忍、委婉等女性陰柔性格特質的陶冶塑造。而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最佳的性格特質是雙性性格特質,既有男性陽剛的一面,又有女性陰柔的一面。所以,單親監護主要的問題是會導致孩子性格發育的弱點。另外,單親監護者往往一個人在家承擔起全部家務與農業生產的任務,十分忙碌勞累,容易造成沒有時間和精力管教孩子。親朋監護往往使孩子到一個自己相對陌生的環境,不但基本缺失家庭支持與親情關愛,而且難于適應,更別說融入新環境、新家庭,讓孩子有寄人籬下的感覺,一些親朋監護人對留守兒童與自己的孩子區別對待,有歧視、不公平公正,甚至虐待等態度和行為,這顯然不利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
(三)學校教育不足
學校教育在兒童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這些年來隨著留守兒童問題被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不少學校對留守兒童給予了高度重視,并采取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對留守兒童的成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學校教育無法彌補家庭支持與親情缺失對兒童成長帶來的影響。而且農村學校,特別是基點校無論是教育教學設施與設備,還是師資隊伍數量、水平與事業心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留守兒童教育上最主要的問題,一是缺少專職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的心理咨詢與輔導,二是沒有起到聯系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形成教育合力的主導作用。
(四)社會支持不力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社會團體、愛心人士、社區組織都加入了關愛留守兒童的行列,采取了不少關愛、幫扶措施,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如雷沃留守兒童公益計劃、春雷計劃、春苗營養計劃等,重慶市涪陵團區委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心理干預志愿服務”項目,通過青商會爭取政府購買資金,通過聘用在讀心理學研究生志愿者逐一走訪摸排后確定受助者,再聘用本地具有心理咨詢資質和經驗的專業志愿者對受助者進行一對一的幫扶,通過節日家訪慰問、電話訪談、互動作業等方式與受助者建立幫扶關系,為受助者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完成心理健康評估報告并總結項目成效。[6]但目前許多團體的關愛幫扶措施往往是任務性、一時性、小范圍的活動,缺乏系統性、長期性、全面性,更多的留守兒童沒有得到社會足夠的關注與支持。(五)政府治理不夠近些年來,國家加大了農村教育改革和投入的力度,不斷改善農村辦學條件,縮小城鄉差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寄宿制學校的普遍建立,為解決偏遠地區兒童上學和流動兒童救護不力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但總的來說,政府的投入和監管力度還不夠,城鄉差異依然較大。首先,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兒童輟學率,特別是隱性輟學率仍然偏高,高中入學率偏低的現象在短期內還難以解決。其次,政府對學校周邊的監管力度不到位,黑心商販為了個人利益,不顧兒童身心健康,網吧、歌廳、游戲廳、垃圾食品等仍然像毒瘤一樣在學校周邊蔓延。再次,政府也為解決在父母身邊的流動兒童入學難正在努力。但由于長期形成的“二元戶籍制”依然存在,政府在法律、政策層面改革的不完善,“對農民工的子女教育、社會保障、就業等仍然存在不公平待遇。”[7]不少地方流動兒童入學難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一些在父母身邊的適齡流動兒童為了上學不得不無奈地選擇辦學條件十分差的“打工子女學校”或回到家鄉成為留守兒童。
三、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解決對策與建議
(一)滿足親情關愛
父母的親情關愛是孩子的精神樂園。外出打工父母為了家庭經濟、為了孩子無奈選擇了自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但若忽視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健康成長,即使找到了錢也得不償失、后悔莫及。有研究發現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非留守兒童,父母雙方在外的留守兒童顯著低于一方在外的,隔代監護的顯著低于親朋監護的兒童。[8]因此,外出打工人員若有可能最好把子女帶在身邊,或留一人在家,有親朋可以委托監護的最好不要選擇隔代監護。留守兒童父母再苦再累再忙也不要忘了加強與孩子溝通聯系,盡量每天在固定時間里通過電話、QQ、視頻、微信等方式與孩子保持聯系,全面關心孩子的學習與生活、煩惱與快樂、擔心與期盼;最好是增加回家與家人、孩子團聚的次數。還應該加強與孩子任課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聯系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表現,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努力使孩子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二)履行監護責任
監護人既然接受了孩子家長的委托,就應該擔負起監護的責任,了解自己監護的不足,改進監護方式方法,盡力保障孩子健康成長。隔代監護的爺爺奶奶輩,首先要有教育管理好孩子的信心,要與時俱進地了解現代兒童心理和教育的溝通方式,要防止溺愛、放縱孩子,要多與孩子父母、學校教師溝通交流、商量請教孩子的教育管理;單親監護要盡量減少一些家務和農活,多給孩子的教育管理留一些時間和精力,要了解并盡力改進或彌補自己監護的不足,努力使孩子個性健康成長;親朋監護者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圍,努力使孩子融入到自己家里,不要讓孩子有寄人籬下之感,更不能對孩子有偏見、不公、虐待等不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態度或行為。
(三)改進學校教育
學校要把黨和國家對貧困兒童、留守兒童的關心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問題,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引導他們應對各種具體困境,幫助他們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具體困難,教育他們自立自強,健康陽光地成長。要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跟蹤留守兒童成長。要充分發揮學校在形成教育合力中的主導作用,組織、溝通聯系、引導、發揮好家長委員會、社區教育委員會、社會各界教育自愿熱心人士的作用。特別是要在家校聯系中指導、培養、協調好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積極配合。如培訓指導監護人如何監護好留守兒童;建立并利用好“校訊通”,不要局限于布置作業,要通過校訊通及時與孩子的父母、監護人溝通交流,反應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表現情況,指導協調好家庭教育;設置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定時與父母溝通等等。
(四)增強社會教育
提倡社會團體、愛心人士、社區組織各方力量協助,更加系統、全面、長期地投入關愛留守兒童的事業。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社區教育委員會等組織要協調統一組織發動全社會各種愛心組織、團體、志愿者的行動。首先,要加強社區對留守兒童的關注與投入力度,完善關愛體系、建立長效制度、豐富活動內容,如設立留守兒童之家、親戚電話、家長等。要豐富社區的文化娛樂活動,如健身場所、文化長廊、圖書室等,加強網吧、游戲廳等場所管理,減少不良文化入侵。其次,要聯動大型慈善活動機構,計劃與當地愛心人士、志愿者、高校團學組織協調統一幫扶留守兒童,盡力做到對所有留守兒童全覆蓋,對每個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全面幫扶、長期幫扶,直至義務教育結束或父母返鄉不再成為留守兒童。
(五)加強政府治理
首先,要從制度管理、經費投入、教師配備與管理上保障對留守兒童的關心與重視。要給打工子女在城市入學受教育的平等權利與機會,要辦好農村寄宿制小學,要保障農村小學心理健康專職教師、生活教師的編制。要加強學校周邊環境治理,清掃學校周邊的網吧、游戲廳、卡拉ok等場所,嚴格管理社區等其他地方的這些場所,使青少年兒童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其次,要加強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檢查督導,強化落實家長(監護人)與學校的法律責任,杜絕適齡兒童輟學與隱形輟學等現象的發生。要盡力減少留守兒童的產生,一方面要打破“二元戶籍制”結構,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使打工人員子女在城市真正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另一方面要加大對“三農”的投入與補貼,發展地方各類產業,吸引外出打工人員返鄉置業,以減少留守兒童的產生。
作者:代艷君 劉宗發 單位:長江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雷雨.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與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4.
[2]羅天竺.農村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心理、行為狀況比較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4.
[3]陳淑瑩,等.留守兒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5,(2):29-31.
[4]李玉金.留守兒童問題與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5.
[5]劉宗發.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與孤獨感研究[J].教育評論,2013,(2):33-35.
[6]涪陵網.團區委總結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心理干預志愿服務項目[EB/OL].
- 上一篇:醫學院校繼續教育工作思考
- 下一篇:教育公平視域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討
精品范文
10留守兒童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