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校美育課程改革研究

時間:2022-05-12 10:36:28

導語:醫學院校美育課程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院校美育課程改革研究

摘要:美育課程在醫學院校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全面素質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以美育人”的理念要求將美育的重點從技術和知識的教授轉向育人的本質,所以新時期的藝術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堅持以培養愛好者為目標、融入學生生活中的藝術、借鑒業余化學習的方式、搭建生活化展示的平臺;美育教育必須接地氣,并且要以服務學生的審美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學生美育教學和生活相對接,把展示平臺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上,聚焦、凝練、強化學生實踐體驗。因此,醫學院校公共藝術課程的改革需要著重關注醫學特色與醫學課程的交叉滲透,要與學生校園生活對接才能更好地推進與完善醫學院校美育課程建設,提高美育課程的教學質量,使美育教學在醫學院校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醫學;美育;課程;高校

一、醫學院校公共藝術課程改革背景

(一)“以美育人”理念對醫學院校美育的作用

近年來,美育成果顯著也推動著“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斷強化,藝術教育者紛紛開始探索如何將這個理念“落地”,如何在藝術課程教學中做到既能以學生為本,又能回歸美育教育的本質規律,如何真正發揮學校藝術教育對學生靈魂的浸潤作用。在醫學院校,學生的課業繁重,需要熟記的內容和臨床實操要點多,學習壓力大,實習過程中,面對醫患關系等問題精神壓力大,亟需挖掘生活中的“美”以緩解來自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壓力。美育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還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醫學院校學生畢業后通常會從業于鄉鎮醫院、社區醫院、企業藥廠等機構,直接關乎人的生命與健康,高校作為多數學生步入社會前的最后一站,以美育引導學生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是藝術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醫學院校公共藝術課程建設的困境

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是高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在醫學院校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素質教育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自2015年國務院印發《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來,國家對美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日益加強,促使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的發展也得到了諸多政策上的支持,與此同時也對高校和藝術教師給予了新的寄托和挑戰。但是由于專業醫學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特殊性,導致目前我國醫學院校的美育教育明顯滯后于綜合院校和師范類院校,尤其是醫學院校的公共藝術課程開設不能充分滿足新時代大學生對優質美育教育的期盼和要求,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學校不重視、專業相關性較差、開課率不高、師資不夠、場地器材設備不足、評價不硬等突出問題。因此,醫學院校藝術課程建設的重點任務需要依托學校特色、學生特點、專業需求,對課程種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以此推動醫藥院校的美育教育質量提升。

二、“以美育人”學科融合背景下的醫學院校特色美育課程建設

本文擬就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簡單介紹美育課程的發展,自從2010年成立藝術教育委員會以來,開設藝術教室與治療室4間,學校陸續引進藝術專任教師6人,兼職藝術教師2人,涵蓋音樂、舞蹈、美術、攝影四個藝術課程方向,開設藝術課程16門,年均選課人數2000余人。藝術課程不僅涉及單純的藝術欣賞或藝術實踐,還鼓勵學生從更廣闊的生活、自然中汲取營養,以期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創造美的能力,結合專業課程、校園環境、湖南本土藝術文化,體悟深邃哲思之美,形成獨特的品位與格調,具體措施如下:

(一)重視學科融合促進立體的課程建設

近年來國內外醫學教育領域愈發關注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對藝術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通過藝術教育,促進醫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其二,通過藝術教育,開發醫學生的創新思維;其三,通過藝術教育,提升醫學生的人生境界。所以湖南中醫藥大學將生活美、專業美、校園美、個人美的美育觀落實到課程中,并進行藝術與藝術課程、藝術與專業課程的學科融合改革,增加課程之間相互滲透和藝術教育的影響力,目的是推進學校公共藝術課程建設,提高藝術教學質量,使公共藝術教育教學在醫學院校發揮更大的作用。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醫學就是一門藝術。隨著現代生物醫學的發展,醫學從業者們逐漸開始重視醫學人文關懷,無論對于患者還是醫者本人,臨床技術和科技的發展只能醫治身體,而無法照拂到心理靈性上的關懷。為此湖南中醫藥大學從2018年開始,陸續引進藝術治療課程,開設《音樂治療》《舞動治療》《繪畫治療》等課程,并進行課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感受和體驗藝術為個人心理帶來的改變,探索藝術學、心理學、醫學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創新型的治療手段,為未來醫學的發展添磚加瓦。

(二)欣賞美———篩選醫學相關經典藝術作品豐富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篩選與醫學院校特色公共藝術校本教材開發,針對學生以后就業的工作需求和職業道德要求,通過藝術課程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的能力,通過繪畫、雕塑、設計、音樂、舞蹈不同藝術的表現手法,深入了解醫學名家的勵志人生、學醫歷程、醫學經典故事、疾病特征等,以輕松而深刻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感受醫學之美,通過作品內涵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例如,以雕塑、工業美術等形式呈現的人體形態結構、病變形態,繪畫《骷髏歡戲圖》體現的人體骨骼圖、雕塑作品哈根斯《中國孕婦和她八個月大的孩子》展示出的人體解剖圖;欣賞民族歌劇作品《呦呦鹿鳴》了解發現青蒿素的故事,通過音樂劇《艾文爾森》《我的遺愿清單》了解嚴重社交恐懼癥、抑郁癥對人的思維方式、交流方式的影響等,這些作品的鑒賞既是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升華,又與我們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息息相關,更容易引發學生的共鳴和思考。

(三)發現美———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充實校內外藝術實踐

1.校內提升生活場景的藝術審美能力我們常說景由心生,有一顆愛美之心,眼睛才能發現美,心靈才能感受美,從而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羅丹曾經說過:“美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發現美”。校園的一花一草、一街一景、一人一事,都是“以美育人”最鮮活的素材,利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探索生活與學習中的美。比如:課外實踐中美術教師帶領學生對學校藥植園寫生,從藥物的不同形態和特征感受春之美;音樂老師運用奧爾夫教學法,帶領學生們拿寢室里的鍋碗瓢盆感受音樂律動的美;舞蹈教師運用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感受身體韻律之美等。2.校外高雅藝術引進來,公益科普走出去“引進來”是指將高雅藝術進校園的節目和民間藝術家們請進校園。學校每年定期舉辦引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戲曲藝術進校園等項目,將原汁原味的民間藝術、本土藝術帶進校園,到謝子龍影像藝術館、李自建美術館請藝術專家和歷史專家到校講座,解讀美術和攝影作品中的生活與醫學的表達;與湖南省馬王堆博物館合作,了解歷史文物中的樂器、帛畫與古人娛樂生活、喪葬儀式、藝術養生方式的聯系,讓學生近距離感受藝術之美,了解不同藝術風格的表現手法,開拓思維和視野。“走出去”是指與長沙市圖書館、社區服務中心、幼兒園合作進行醫藥文化與疾病宣講的公益科普,利用學生原創的音樂情景劇、漫畫藝術等百姓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其能夠輕松且深入的了解疾病防治知識。

(四)創造美———激活創新思維推動跨學科交叉融合

21世紀注重跨科統整的融合教育,跨學科交叉融合能使藝術與醫學追求“真、善、美”的生命本質與人性關懷的意涵更加豁達與寬廣。湖南中醫藥大學以創造美的課程為目標,鼓勵學生以醫學科學、地域文化、校園文化為創作源泉,以藝術技巧為手段創作藝術與醫學相關作品。通過高尚情感的審美和實踐,塑造學生的情感和情操。例如:學習繪畫的基本技巧,畫人體肌肉圖、針灸穴位圖,讓繁瑣的醫學知識變得更加直觀;捕捉顯微鏡下的細胞和細菌照片,使乏味的科學變得更184有趣;編創醫學相關的流行歌曲,讓枯燥的藥方背誦變得朗朗上口;創編音樂情景劇,還原患者因病就醫的過程,展示疾病特點和醫治方式等。

三、課程改革發展主要成效

(一)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增加了藝術教育的獲得感

通過藝術課程的改革,學生能夠有選擇的學習自己喜愛的藝術課程,并且能夠參與不同俱樂部和社團的藝術實踐,經過10年的改革,藝術課程在湖南中醫藥大學選修課中“一課難求”。教學實踐后,教務部門每學期隨機對選修藝術類課程的學生以問卷調查形式進行了“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平均課程滿意度達到97.8分,受歡迎程度明顯高于其他課程。經過課程的系統學習和實踐,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排練了諸多作品和原創作品,如合奏《森林狂想曲》、攝影作品《護士節》、舞蹈作品《無名花》等,在省級比賽中獲得了金獎的好成績,科普漫畫繪本《我不要生病》,出版半年類,線上線下全部售罄,湖南中醫藥大學對藝術課程不斷摸索和改革,取得了積極良好的效果,多學科的融合也讓學生在專業之外得到了放松和難能可貴的上臺機會,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1.學習教學和科研能力提高學校公共藝術發展初期,沒有藝術課堂需要的空間和設備,音樂教師們積極探索“自制教具”,在階梯教室中尋找不同的聲響效果,讓學生上課的時候帶上不同材質的筷子、杯子、筒子,一起創造不同尋常的音樂律動效果。沒有鋼琴等設備,就利用手機上的鋼琴、古箏等軟件,課堂上共同體驗樂器演奏帶來的樂趣。組織學生積極編創藝術作品,在期末展示中發現好的原創作品,并利用課余時間給予指導,提升學生能力,最后帶領學生參加學校的新年音樂會、省級文化藝術節等,并斬獲多項獎項,教學相長,促進了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也激發了學生在藝術教育中的表現力。在平時的教學和學習中,藝術老師和醫學專業、心理專業教師共同探討,互相磨課,比如《詩經》的介紹,從其文學色彩、詩經中的藥材介紹、針對疾病和體質介紹、詩經作為歌詞的演唱音樂欣賞和學習、詩經舞蹈的欣賞等,能夠將一個知識點講深、講透,做到真正的研究型學習。2.教師團隊凝聚力的提高自從湖南中醫藥大學開始進行藝術課程的集體備課以來,大家相互切磋和磨合課程,共同探討實用、好用的教學手段,一起商榷公共藝術校本教材的撰寫和編訂,形成了良好的團隊氛圍。尤其是“”疫情期間,剛開始面對網上教學都手足無措,我們平時課堂中學生最喜愛的音樂活動壞境得不到展示和回饋,教師們紛紛分享教學工具的使用,并且利用藝術治療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心理解壓的課堂內容和體驗。利用騰訊會議、微信等軟件,湖南中醫藥大學藝術教師們砥礪前行,相互鼓勵,形成了良好的團隊凝聚力。3.教師的知名度在各類活動中提高隨著湖南中醫藥大學藝術課程與醫學課程的跨學科合作,藝術老師不再是只擁有演出舞臺,還可以受邀到市里、社區、中小學、企業參與醫學與藝術的講座,作為學校的一份子,接受報紙和電視臺的報道,受到了同行和專家們的一致好評,教師的職業成就感越來越強,幸福感也越來越高。

四、探討

國家越來越重視美育教育,鼓勵高校全方位開設課程,文中提到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以藝術經典教育為主,高等教育階段應強化學生文化主體意識,培養高尚人格修養的高素質人才首先要突破藝術教育的瓶頸,不要一味的研究“專業藝術”的技巧和方法,要拓寬教育視野。公共藝術課程一定要立足于當下,立足于學校,跟隨時代步伐,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這樣的美育價值觀才是社會主義發展的認知需求。在醫學院校,學生大多都將從事于醫藥行業,藝術教育應當深入挖掘“醫者之美”,使學生感受心靈美、行動美、語言美等帶來的美感體驗和人文關懷,未來醫學離不開審美,醫學院畢業生需要較好的藝術審美,因為美是醫學人文關懷的必要條件,也是現代醫學和社會進步發展的表現。

參考文獻:

[1]王曉琦,朱凱.美育視角下醫學院校大學生創新素養培養途徑探索———以上海健康醫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32):202-203.

[2]李昊燦.新時代加強大學生美育的價值意蘊與實現路徑[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20(05):109-118.

[3]秦一貝.以“美”育人:透視學在建構高校大美育體系中的應用路徑分析[J].銅陵學院學報,2020(03):110-112+116.

作者:吳婧 劉偉 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