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教學方法

時間:2022-07-13 03:48:54

導語:外國文學教學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國文學教學方法

外國文學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專業課,學生在系統地學習掌握中國語言文學的同時,可從宏觀上了解世界文學的淵源、發展及現狀,有益于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維。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的改進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學生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積極地思考問題。由于外國文學涉及不同種姓、不同國度的文學,它的文化背景、審美價值取向都有明顯差異。長期以來,我國外國文學史的編寫和外國文學作品的譯介都受到意識形態和特定時代的閱讀期待的制約,外國文學的教材以及教學中往往千篇一律地運用社會歷史評判的方法分析作品,忽略了文學的美學意蘊的闡釋。近年來,國內學界對重構外國文學史提出倡議,但在多數的教材的體例上還是延續寫作背景、作家生平以及作品介紹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任課教師的發揮。作為從事外國文學史授課的老師,應試圖在教學方法中進行探索,以期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明確教學目標,提升學生分析鑒賞能力

外國文學的教學內容應該打破傳統的框架,努力把握外國文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和成果,吸收新觀念,運用新方法來評價文學傳統、經典作家,在外國文學教學改革中轉變觀念,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跳出傳統模式,從單純的講授型教學轉變為研究探索型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發現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合理地采用雙語教學、課堂討論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雙語教學是高校教學中的一種新方式,外國文學史課程采用的雙語教學方式區別于外國語學院開設的文學史課程,側重以漢語進行授課,在漢語授課的同時有側重的講解原文作品,同時參考最新的外國文學研究成果。因為不同語言的文化背景、表達方式存在較大的差異,某些意思甚至存在不可譯的情況,通過閱讀英語或其他語言的經典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作品的特色及語言美。如《荒原》是西方現代詩中的經典之作,在教學中可取采雙語閱讀的方法,幫助學生體會艾略特詩歌中的復雜意象。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專題論題,廣泛搜集資料,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做好評述和講評。討論法能夠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學生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在老師的引導中學生能夠產生對外國文學的興趣,通過具體的作品積極地思考一些問題,如科技進步與生存緊張的關系、如何保持人的尊嚴,通過討論提升學生的鑒賞分析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比較學習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題。任課教師講授外國文學史課程,要密切關注和了解與自己學術相關的信息,包括與該課程相關的學科,鼓勵學生探索和研究。在布置課后練習方面,可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根據自己對作家的了解和喜愛程度的不同,講授某一種文學類型,如小說、戲劇、散文、詩歌,以某一種文學類型為主題,有針對性地搜集資料,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可利用圖書館的資料以及網絡資源做出內容充實的PPT。在準備過程中,學生的合作協調能力得到增強,講解的過程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分析文學現象與作家作品的同時,可從多層次、多角度方面來進行分析。長久以來,外國文學的教材以及教學中往往千篇一律地運用社會歷史評判的方法分析作品,忽略了文學的美學意蘊的闡釋。作為講授外國文學史課程的教師,應該試圖從多角度、多層次,引進各種文學批評及新觀念新方法,分析作品。通過對文學現象和作家作品的分析,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以及分析鑒賞能力。采用比較的方法,并不是簡單地將不同國家、不同作品、不同類型的人物進行對比,而是注重培養學生以比較文學的視域,把握一種文學與異質文學的關系。眾所周知,中國新文學在發展之初,不斷地學習、借鑒西方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等傳統文學的觀念、方法,特別是上世紀西方現代主義對中國文學觀念的沖擊日益加強。在教學的過程中,嘗試以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對中國20世紀文學的影響為研究對象,如中國戲劇家曹禺在創作中對美國戲劇家奧尼爾創作技巧的借鑒,鼓勵學生關注學科之間的關聯性,撰寫系列論文。此外,外國文學教學面臨的挑戰之一是信息化對教學的影響。西方根據歐美經典文學作品拍攝的電視連續劇或電影較多,有些經典作品的影視版本甚至多達五個。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閱讀習慣也悄然發生變化,讀圖取代了文字閱讀,圖像使得人們對于文字的理解越發直接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學好外國文學史課程需要建立在廣泛閱讀作品的基礎上,而目前文學影視化對學生想象力與語言運用能力造成影響。基于這種情況的出現,鼓勵學生結合文學理論以及文學史的知識,對現象加以分析,參加學院大學生科研實訓項目,關注和探究如何應對讀圖時代文學面臨的危機。

三、加強自身學習,提升文學修養

西方文化貫穿著一種深沉的人本精神,文學則是其直接體現,如何在教學中挖掘文學的人文底蘊,教師在課堂中講解和引導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教師應當在備課中查閱資料,豐富自己的講課內容。海明威的代表作品《老人與海》有豐富的象征含義,同學們大多能體會和領悟作品中深刻的寓意,除了理解作品中傳達出來的“硬漢精神”,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幾種閱讀該作品的方法,如關注《老人與海》與耶穌受難的關聯以及美國文學對人與自然關系描寫的傳統。其次,平時注意瀏覽專業書籍,關注外國文學方面的信息。在講課的過程中,涉及到某位作家或作品,可以結合教材上的內容將最新的研究動態向同學進行講解,如作家生平的逸聞趣事,作品出版的風波。如俄羅斯關于肖洛霍夫有哪些爭論,通過介紹《靜靜的頓河》的著作權問題的爭議,肖洛霍夫究竟是不是《靜靜的頓河》的作者,“剽竊”論者從哪些方面提出質疑,葛利高里的原型是否存在,《靜靜的頓河》的手稿是如何遺失又重見天日等歷史的事實,為學生提供新的觀點,盡管這些問題已經超出了文學層面的探討,甚至帶上了濃郁的政治色彩,但是這些信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背景,擴大視野。

總之,外國文學教學改革從自身的內涵來說是關注人文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轉變觀念,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跳出傳統模式,從單純的講授型教學轉變為研究探索型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以及鑒賞分析能力,從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