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技術是把雙刃劍透析論文
時間:2022-12-26 10:54:00
導語:教學技術是把雙刃劍透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改革綱要》第十一條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運用”。于是好多學校不僅裝備了先進的多媒體專用教室,還給每位教師配備了手提電腦,校園局域網通到每個教師的辦公桌上,各種教學資源網也蜂擁而至。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所指出的“新技術使人類進入了信息傳播全球化的時代,它們消除了距離的障礙,正十分有效地參與塑造明日的社會”。“這些新技術正在我們眼前引起一場真正的革命,這場革命既影響著與生產和工作有關的活動,又影響著與教學和培訓有關的活動。”的確,現代教學技術大大方便了教師的教學工作,不僅使教師坐在辦公室里而知天下教學動態,以最快的速度獲得大量的教學資源(如名校試卷、各種精彩的課件、名師教案、上課實錄等),為教師素質的提升提供了方便,還使教師從繁重的無效的教學事務中解放出來(比如不再一個字一個字地寫抄教案、刻試卷),有更多的時間來鉆研教材、反思教法,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使原本單一的教學模式呈現出百花爭艷的局面。一堂堂電光聲色的多媒體課出現在課堂教學中,一本本圖文并茂的備課本呈現在教師案頭,一張張印刷精美的試卷流到學生手中。教師備課、上課、布置作業一夜之間變得如此的簡單。
當我們在盡情享受現代教學技術帶來的便利的時候,一股潛流已在暗里涌動,且已成洶涌之勢并影響著新課程的實施。
網絡資源的豐富,助長了教師的惰性
現代信息技術使我們進入了全球化的信息時代,消除了距離的障礙,各種優質資源俯拾皆是,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給教師備課提供了大量的背景資料,甚至優質的教學方案,但同時也使教師的惰性潛滋暗長。原先教師為了上好一節課,需要花相當多的時間去熟悉教材,設計教學方案,鉆研教法,然后才落筆寫成教案。備課本來應該是一個非常復雜又非常富有創造性的腦力勞動,教案設計的好壞直接關聯到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程度,關聯到這堂課的成功與否。但如今,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資源的豐富多彩,一些教師備課不是刻意去鉆研教材,思考教法,而是把時間花在電腦搜索上,然后復制、粘貼、打印,粗粗看一遍,拿著下載的現成教案去上課,照搬照抄別人的研究成果,根本不考慮人家的教學思路方法是否適合本班的教學實際,更不必說自己對教材的獨特感悟理解了;更有甚者,在學校進行教學“六認真”檢查中,常常會發現同一備課組中的教師的教案幾乎是拷貝不走樣,甚至連教學反思都一樣,還美其名曰“集體備課”。試想如此利用信息技術,怎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能力?
這種沒有思考、不加選擇的“拿來主義”直接導致教師惰性滋長,輕視教學研究,不愿花精力心思去研究教材,浮游于教材表面,根本沒有自己對教材的情感、知識體驗,只是當了別人的義務播音員;在課上照本宣科,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價值,渾渾噩噩地度過45分鐘,自己也很難說清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長此以往,很難達到對整個教材體系的整體把握,更不要說對教材的融會貫通、創造性的理解了。這樣是絕然培養不出現代型高素質教師的,貫徹實施新課程理念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拿來主義”還明顯表現在教師作業的布置上。網絡資源廣袤,各類試卷層出不窮,搞得教師眼花繚亂,看看這份合適,那份也不錯,往往干脆一股腦兒都下載,都印發給學生做。此時的教師就像整天侍弄田地的農人,把學生當成他的自留地,總以為多翻翻泥土,多除除草,多施施肥,就有好收成一樣,盡可能地加重學生的作業量,一天一份到一天幾份,反正教師搞份試卷很容易,只要會下載就行了,也不用擔心資源枯竭。就這樣大量的機械性的練習,甚至是重復性的練習被教師不加選擇如雪片般撒向學生,學生整天被埋在題海考試中,不得喘息,整個人成了一部做題的機器,完全湮沒了少年活潑的天性。
大量的練習只是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是應試教學的產物,純粹為了應付考試,無法提高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但就目前的考試制度來看,這種題海戰還是挺有效的,因此受到許多老師的青睞。盡管教育主管部門“要切實減輕學生繁重的課業負擔”的口號喊了好些年,但冷眼看各學的教學,仍是我行我素,加上現代信息技術在學校的廣泛普及,更為題海戰大開方便之門,學生的學業負擔不是減輕了,而是更重了。
其實教師可以在廣泛選擇的基礎上,挑選最精彩的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內容,進行組合靈活運用,進行個性化教學;這樣不僅對學生有益,更能體現教師掌控教材、領悟教材的能力,同時也能使教師自己從繁瑣的事務中解放出來,何樂而不為呢?
多媒體課的濫用,弱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綱要》明確指出信息技術有極大的功能,但在教學中它只起著工具性的作用。而在我們的現實教學中,過分夸大信息技術的作用,奉行技術至上論的教師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要算公開的各級教研活動了,只要有公開課展示,清一色的多媒體上課,似乎上課沒有課件、不上多媒體課,就不足以體現新課程理念。于是乎,上課教師精心準備課件,圖片豐富、畫面絢麗,還加入了多種音響動畫效果,往往整節課教師就是按部就班地點擊鼠標,進入一個個教學環節,出示一幅幅圖片,展示給學生看,甚至連板書、問題答案都以一張張幻燈的形式呈現出來,一節課中教師字斟句酌很少講解,又惜墨如金,或根本不書寫一個字,生怕被扣上“滿堂灌、填鴨式”的帽子,學生就只能很配合地充當虔誠的看客,隨教師擺弄。
這樣的課,往往看教師預先是否準備充分,即課件做的是否完美,上課時是否能熟練點擊而已。但偏偏這樣的課能受到許多教師乃至專家的肯定,認為這是現代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信息量大,形象生動,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試想這樣的課,完全按照教師一廂情愿的預設,課中毫無變化,拽著學生跟著圖片走,充其量是向學生展示教師辛苦幾天忙乎出來的精美圖片而已,是屬單方面的知識灌輸,是另一種形式的滿堂灌、填鴨式,哪有“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體現?公務員之家
更何況,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一種雙邊交流活動,是教師引領學生在知識的百花園中如何采擷知識的蜜漿。教師的一言一行必將對學生的學習思考產生影響,教師盡管預先已對教學內容了如指掌,但教師在教學中仍應扮演一個學生學習的同道者,和學生同疑惑,共釋疑,在學生山重水復時,適時點撥使學生有柳暗花明的發現。而現在的多媒體課,語文教師沒有了自己原生的朗讀,數學教師沒有了黑板上的演算,物理化學教師沒有了當堂的實驗操作,而只是站在屏幕前,機械地點擊鼠標,把這一切本應是教師親自捉刀的交給了冷冰冰的屏幕,把教師和學生原本應該水乳交融的合作關系絕然地分開,教師似乎只是一個電影放映員,完全弱化了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導功能。
如果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演化成這樣的面目,我們寧可摒棄,也不當它的奴隸。當然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是教學發展的需要,是“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在實際教學中,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出現了一些矯枉過正的現象,其實是只看到了現代教學技術在教學中的巨大作用,而沒有真正認識到它的本質只是工具,對教學起著輔助作用。任何教學技術手段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不能因為現代教學技術作用大,而盲目地全盤運用,拋棄原有的也非常行之有效的技術,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完全淹沒在現代技術的光環中。
總之,教師對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既不能把它奉為神明,也不必因噎廢食,人的思想意志始終是駕御它的靈魂,要把現代教學技術和傳統教學技術相結合,努力挖掘所有教學手段的使用價值,積極促進各種技術手段之間的協同互補,使現代教學技術這把利劍“刺破青天鍔未殘”,而不要誤傷了本應繼承發揚的傳統教學中的優勢,讓現代教學技術真正為教學服務。
- 上一篇:小學電腦繪畫教學的美育透視論文
- 下一篇:信息技術對幼兒園禮儀課的影響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