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體育教學變革論文
時間:2022-08-03 09:20:00
導語:現代體育教學變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以社會轉型期革新視角下的體育教師教育為研究對象,回顧中國體育教師教育改革的歷史,查找體育教師教育方面的優勢與不足,提出在體育教師教育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論文關鍵詞:新時期;體育教師教育;改革審視;理論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的師范教育已有百年歷史,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社會進步與教育的進步奠基在中國師范教育的發展基礎之上。
體育教師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國,特別是經濟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體育教師教育的研究。體育教師教育作為教師教育的下級綱目,是指對體育教師培養和培訓的統稱,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即在對體育教師的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通盤考慮,整體設計,體現了對體育教師的教育是連續的、可發展的、一體化的。我國于1980年至今,先后出臺了5套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課程改革的總體特征是:培養目標得到擴展,更適應社會需求;課程結構進一步優化,各類課程的結構趨于合理,特別是選修課程和學科類課程得到加強,教材得到更新。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與以往頒布的《課程方案》相比,體現了21世紀普通高校本科體育教育專業改革的時代特征。幾年來,其運行的效果如何,有哪些經驗與不足,這是研究的初衷,也是本文研究的意義所在。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體育教師教育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比較分析等多種科研方法進行研究。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3.1我國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歷史發展的總體概況比較
3.1.1我國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分類與學時分配的比較從表1中的數據分析可知,5套教學計劃在專業課程方面的分類和學時的分配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1980年計劃中專業必修課課時與4年總時數的比例高達67。8%;1986年和1991年計劃中專業必修課學時稍有減少,分別為53。8和53。6;1997年方案中專業必修課課時為44。7;2003年方案中專業必修課課時減少到41。3,縱觀我國體育教育本科專業主干課程的發展歷程,主干課程由高度的計劃性演變成宏觀的指導性。
3.1.2我國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內容結構的比較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是為培養目標服務的。課程結構是所設置全部課程相互之間的分工和結合,是教學計劃的核心。人才培養通過專業教育來實現,而專業之間的差別就體現在各自不同的課程結構,及由此而決定的不同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上。課程體系是高校專業教育的核心環節,是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確定來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教學文件。200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不僅成為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體育教師,還應成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體育工作者,突出培養復合型體育人才。我國專業院校對術科比較重視,因此術科的比例下降得不是很多,而師范院校對學科比較重視,其下降比例是所有院校中最多的。北京體育大學、沈陽體育學院和山西大學與國家教育部的課程方案基本上保持一致,都接近63:37這個比例。其中武漢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的學分中學科與術科的比例與學時中學科與術科的比例是幾乎持平。但是武漢體育學院學分中學科與術科的比例大于1,可是學時中學科與術科的比例卻小于1,而師范大學很明顯則把學科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這種學科類學時的比例結構勢必影響我國體育人才培養的技術水平和技術教學能力,因此有待于對該問題進行深入的實踐研究。
3.2我國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比較分析
課程體系是指一個專業所設置的課程互相間的分工和配合,實現專業培養目標依靠全部開設課程的協調和補充,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所培養人才的質量。對2003年方案分析和比較可知,在必修課程的設置方面,2003年方案中必修課程為1126學時,6O學分,其中包括主干課程和一般必修課程兩類,均比以往方案所占比例小,有其更大的靈活性、可塑性和指導性。
方案中任選課程分為理論學科和技術學科兩類。共列出47門課程,而且這47門課程,絕大多數都是新型的、針對性較強的、課程內容與體系小型化和規范化的課程。任選課可拓寬學生的視野,并有可能在某一領域有所深入,設小課,開設不同層次的課程供學生選擇,其目的是擴大信息量,切實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實際需要。課程數量多,供學生選擇的范圍廣,自由度也就增大,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在有限學制、學時里,既要增加新的內容,又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之間的矛盾。小型化課程一般具有微型化、前沿性和研討型的特點,能體現出體育教育專業發展與研究的最新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知識視野的擴大。
3.3我國體育教師培養課程制度討論的熱點
近幾年在師資培養中出現許多熱點討論的問題:比如如何正確處理體育教育專業的“師范性”與“適應性”;體育師資培養目標的規格要求是什么?從我國社會現實出發,如何尋求體育教育專業考生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的最佳結合等等問題。這些問題在教師培養課程制度上表現為:課程設置中學科與術科的關系問題,選修課與必修課的比例問題等等。
3.3.1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當然是體育師資,然而,近年來由于強調提高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社會適應性”。體育教育專業的師范性被削弱了,體育師資培養質量下降了,尤其是在學校體育發展日新月異、新課程改革方興未艾的今天,許多從體育院校畢業的大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以后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學校體育的要求,似乎對學校體育改革“兩眼~抹黑”,很難適應學校體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為此強烈呼吁體育教育專業必須大力加強“師范性”。這就給課程設置提出了公共課、專業課和教育類課程的比例問題。
3.3.2關于術科和學科的關系問題,也是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始終沒有解決好的一個問題。誠然,這兩者的比例不是固定不變的,但總應該有個主次之分。近半個世紀來術科和學科此起彼伏,從三七開到倒三七,翻來覆去,爭論不休。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相比,既有其相同點,又有其不同點。體育教師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師的標志,就是既能夠使用文字語言進行講解,又能夠使用形體語言進行示范。換而言之,體育教師如果不能進行正確、恰當的技術示范和指導,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失去了自我價值,也就同時喪失了“體育”的品牌。這就要求作為體育教師不僅要掌握廣博的理論知識,特別是有關體育健康方面的知識,而且還要注重運動技術的學習和技能的提高,掌握牢固的體育專業的基本技術、技能。理論學習與技術學習并重,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圓滿完成新課程目標對體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3.3.3對在體育師資培養中“一專’’與多能的問題不同的看法反映在課程設置上是術科中普修與專修的關系。誠然,對“一專多能”的要求,從總體來看,認識基本是一致的,但對“一專”與“多能”的理解及其關系上,卻存在不同的聲音。如今由于整個術科被削弱了,“導致學生一專也不專”,“多能也不能”,才是體育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悲哀。此外我國體育教師培養課程還存在在課程名稱上缺乏科學性和嚴密性,學科名稱上缺乏規范性,在選修課上和國外存在一定的差距等等問題,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些問題將會更加清楚和明朗起來!
四、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給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考
縱觀我國5套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體育教育本科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改革的發展脈絡,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必修課程、主干課程、選修課程等方面不斷發展和創新。培養目標從體育教師培養的單一目標拓展到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多元目標,實現了“專才”培養模式向“通才”與有機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知識面的拓寬,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公務員之家:
總之,2003年新方案是對過去4套課程方案(教學計劃)的繼承、發展和創新,充分體現了新世紀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改革的時代特征,但是,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先進理念還處在理論層面,新課程方案只是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建設的指導性文件,要使新課程方案落到實處,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課程實施實踐中不斷改革和探索。因此,必須認真研讀新方案,準確地把握其精神實質和內涵。研究制訂實施計劃與實施方案,并科學地修訂教學計劃,使新方案得以正確地貫徹和實施。在新的課程設置及實施過程中,要注意面向社會需求,不斷調整專業課程和教學內容;更新課程內容,吸納科技文化新成果;注意課程設置的層次性,加強課程間內在的有機聯系;強調終身教育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學會學習;調整課程目標和要求,強調創新能力培養;增強適應能力,增加選修課程門類及自由度。在新的課程設置及實施過程中。要根據21世紀體育事業發展需要和體育教育人才需求多樣化的發展趨勢,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緊扣素質教育的要求,遵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原則和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廣適應、重創新的人才培養要求,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能在各類學校從事體育與健康的教學、訓練和競賽工作,并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復合型體育教育人才。對于學生,算機能力的培養。注意厚基礎和廣適應,設置更多方向和課程,強調創新、科研、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大選修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加強健康教育,重視外語與計算機能力的培養。注意厚基礎和廣適應,設置更多方向和課程,強調創新、科研、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大選修課時和選修自由度,保證運動技術能力的一專多能。培養學生成為“技術有特長,知識能更新,創新能力強,奉獻精神好,團隊合作佳,研究有能力”的新一代體育教育工作者。
- 上一篇:衛生系統防汛應急預案
- 下一篇:單位反腐倡廉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