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改革論文

時間:2022-09-28 04:59:00

導語:農村教育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教育改革論文

[關鍵詞]農村教育;梯次發展;教育管理

旨在交流農村教育實踐探索的經驗,推介農村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由中國教育學會、西安市人民政府、陜西省教育廳、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共同舉辦的“全國農村教育發展與管理研討會”于2008年4月27~28日在西安舉行。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農村教育發展與管理的認識與實踐,包括在行政管理、學校管理、教師管理、教學管理以及思想品德管理上的探索和思考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負責人和中小學校長等500余人與會。在研討會開幕式上,西安市藍田縣教育局局長田征匯報了“素質教育梯次發展管理評價”的經驗。

一、農村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農”的出路在于發展新農業、建設新農村和培養新農民,而農村教育與此息息相關。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在致開幕詞時強調:農村教育與我國其他各類教育一樣,關鍵是普及與提高。要鞏固義務教育的成果,必須提高義務教育的質量。當前我國教育正處于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就是從數量的發展轉向質量的提高。我國農村義務教育雖然已經普及,但仍然處于低水平。目前,在一些農村學校,有些國家規定的課程還不能開齊。這需要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他們的水平。同時,農村學校應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素質。當然,農村學校推進素質教育需要結合農村的實際。

顧會長還指出:現在農村教育有一種趨同現象,一切都按照城市教育的做法,片面追求升學率。這就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使一些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分類指導,結合農村和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推進素質教育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學校發展不平衡。由于評價制度的單一,不論條件和環境差異有多大,都要向優質學校看齊,這就造成了學校之間的無序競爭,對一些條件差的學校也是不公平的。因此,需要改革評價制度,實行發展性評價。也就是說,評價要看原來的基礎,只要有發展就是成績,就值得肯定。

農村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大頭,歷來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無論是學校數、教師數,還是學生數,80%都在縣城及縣城以下的農村地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姜沛民在講話中再次強調農村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同樣,沒有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也就不可能建設人力資源強國。衡量我國教育的質量,評估我們的教育工作,歸根到底要看我們農村教育的發展水平。貫徹科學發展觀,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最本質的問題是要縮小我國城鄉義務教育發展的差距。我們關注教育公平,關注民生,最終要落實到保證每一個孩子特別是農村的每一個孩子享有平等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權利和機會。

姜沛民司長在高度評價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成就的同時,明確地指出農村教育依然是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在義務教育由基本普及走向全面普及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新一輪的發展目標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中心任務是:第一,要在人人有學上之后,讓每一所學校都變成合格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受到完整的義務教育。就我國義務教育整體而言,要轉到注重內涵和質量上來。第二,一定要把農村教育的改革作為今后深化教育改革的重點。當前,課程改革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農村中小學如何適應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做法。今后課程改革的重點、教育工作的重心要放在農村。第三,要下大力氣加強農村學校管理。圍繞質量管理,要建立一個以縣為主的質量管理工作機制;必須通過一系列制度的設計,把已有的成功經驗轉化為制度的建設;把素質教育和教育質量的有關要求細化到每一項工作當中,細化到每一所學校、每一節課堂教學當中,讓教育管理精細化;在課程標準制定過程中,應該更多地反映農村教育的要求,在實施過程當中要關注農村的特點,具有農村教育的特色;要建立以合格率、完成率以及綜合素質評價為主要指標的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現階段,應動員全社會進行農村教育的第二次創業,讓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都受到合格的教育、完整的教育。

二、關注教育公平,注重內涵發展

關注教育公平、注重學校內涵發展當前急需從學校管理改革人手。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小蔓關注農村教育發展的公平問題,在大會上作了題為《農村教育體制改革與農村學校管理實踐探索》的報告,介紹了農村基礎教育管理體制與經費投入體制改革變遷的歷史線索和本世紀以來農村教育的重大政策及宏觀形勢,以及世界性關注全民教育質量的大趨勢。她認為:深化農村教育改革一是要注重農村學校管理——體制、制度和文化建設。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變以后,不少地區出現了新的創造,如由中心校管理、組建學區制管理、學校間組織共同體(伙伴校)管理等管理形式。二是要著眼當前、預測未來,特別要以城鄉統籌和一體化的思路,提倡和鼓勵城鄉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的互動和協作。三是要抓住課改契機,以三維目標統整課程功能的轉換,以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體現地域及農村學校教育的特色,以綜合實踐課程、研究性學習等促進德育與創造力教育。

朱小蔓同時還指出:教育評價是一件極其復雜的工作,而實施素質教育又多為內質性評價,就更為復雜。總體上說,要重視評價的全員性、過程性、發展性、情境性、內隱性等具有教育獨特性質的特征。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師資條件和人文環境的學校,教育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和具體方式都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三、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戰略選擇

布局調整是我國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種戰略選擇。基于對近年來農村中小學在校學生數的變動及其對學校布局影響的調查研究,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所長鄔志輝以《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問題的研究與思考》為題作了專題報告。他說:隨著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農村富余勞力向城市的大規模轉移,以及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日益加快,農村學齡人口銳減,導致農村出現了許多“空殼學校”和“麻雀學校”,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勢在必行。農村中小學的布局調整應正確處理以下幾個關系:一是效益優先與人文優先的關系。這著重需要解決政府效益與農民效益背離的關系問題,做到尊重民意,分類指導,人文優先,注重效益。二是城鎮化推進、新農村建設與學校布局之間的關系。三是人口數量與人口流動之間的關系。國外有研究表明:為調整布局關閉一些學校對社會地位低下的人的影響更大。四是機會保障與質量提高的關系。學校布局并不僅僅是一種空間上的學校布點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資源配置的問題;機會應該是一種方便的機會,成本過高的機會將影響人們受教育的意愿;要著力推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四、梯次發展管理評價:促進學生可能可為可發展

西安市藍田縣教育局領導面對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差異較大、非均衡發展的現狀,深切地認識到:實現教育事業發展的途徑在于實施素質教育,在于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讓每所學校、每個師生都能發揮積極主動性,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大發展,有效的辦法是實施梯次發展管理評價。

“梯次發展管理評價”旨在以科學發展的視野審視教育管理評價,以科學規范的教育管理評價推進素質教育,以科學發展的理念評判教育質量,以優異的教育質量滿足社會需求,以科學發展的作為構建和諧教育,以和諧適切的教育催生人的發展。“梯次發展管理評價”的價值追求是:“讓每個人可能、可為、可發展”“點燃每個人的發展激情”“讓每個人都奮發有為”“讓每個人體驗發展的快樂”“讓管理評價對象實現原有基礎上的提高、提高基礎上的發展、發展基礎上的超越”“讓每個人實現各得其所的適宜的發展”。“梯次發展管理評價”的基本特征表現為“三維管理評價”機制和“梯次循進”的四環操作模式。“三維管理評價”具體包括縱向管理評價、橫向管理評價和目標向管理評價:縱向管理評價指將管理評價對象置于原本發展基礎之上實施管理和評價,講求“原有基礎上的提高”,解決“是否提高”的問題;橫向管理評價指將管理評價對象置于較大范圍相同層次之中實施管理和評價,講求“提高基礎上的發展”,解決“是否發展”的問題;目標向管理評價指將管理評價對象置于時展要求之中設定發展性指導目標實施管理和評價,講求“發展基礎上的超越”,解決“是否超越”的問題。“梯次循進”的4個環節具體是:評基、定標、施管、論質。“評基”就是依據管理評價對象的各種差異,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科學、全面、客觀、準確地認定每一個人的發展基點。“定標”就是依據管理評價對象的現實發展基礎,尊重差異,從差異出發,組建發展基礎相近的合作競爭類別,分層逐類確定每一個人的“可能”“可為”“可發展”的目標。“施管”就是圍繞教育管理評價策略和目標,通過全面系統的規范化要求和符合實際的科學可行的方法,實施能動有效的過程管理。“論質”就是運用三維立體管理評價方式,對管理評價對象在全面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不斷提高和完善的情況做客觀、公正、全面、綜合的終結評判論定,縱向與其自身過去相比較,橫向與類似對象相比較,目標向與既定發展性指導目標相比較。

“梯次發展管理評價”的實施,充分調動了全縣廣大教職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有效地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力地推動了素質教育的全面貫徹落實。

與會專家對“藍田經驗”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西安市教育學會會長許建國說:藍田的“梯次發展管理評價”實驗不是只在一所學校、一門學科、一個教師或一個側面進行,而是在一個山區窮縣的各個學校全面展開。藍田教育人“唯物唯人,認同差異”“最近組類,按類定標”“立體比較,動態要求”“層次推進,激勵超越”“關注個性,共性發展”等都鮮明地區別于“一成不變”“千篇一律”“一刀切”“一般齊”“一種模式”等陳舊觀念。朱小蔓教授認為:藍田的“梯次發展管理評價”,其實質就是回歸“以人為本”的理念,重視學生獨特的個體生命,尊重學生不同的生活經驗和差異發展,通過評價觀念和評價方式的改革,讓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郭振有在研討會總結時對“藍田經驗”的意義作了系統的闡述:藍田縣的梯次發展管理評價經驗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教育改革發展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第一,“藍田經驗”體現了唯物辯證法。“藍田經驗”是藍田教育人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起來的,它深深扎根于教育教學的沃土之中,生動地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認識論和實踐論,體現了實踐的品格和群眾路線。第二,“藍田經驗”體現了科學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而“以人為本”要求把人放在主體地位:要相信人、尊重人、關心人、發展人;要關注所有的人,特別是弱勢群體。第三,體現了一個教育工作者改革探索的膽略、氣魄和精神。藍田縣教育局一班人面對困難不是回避退縮,而是迎難而上。這是所有教育改革者都應該有的一種精神狀態。第四,“藍田經驗”是“窮則思變”的產物。正因為窮,也正因為問題多,才更容易蓄積思變的力量,更容易激勵思變的智慧,更有助于找到變革的道路。第五,“藍田經驗”具有示范性。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個好局長就是一方好教育。在當下我國農村教育實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之時,“藍田經驗”無疑會給全國的縣教育局長提供寶貴的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