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職業教育管理工作的探討
時間:2022-09-21 03:27:33
導語:高校職業教育管理工作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對服務社會與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使得國民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壓力也隨著漸漲。在此背景下,作者通過調查研究與翻閱文獻資料,探討基于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發展,促進高職院校就業率得到提升。
關鍵詞:就業導向;職業教育;教育管理
當前國民經濟飛速發展,企業用人要求也不斷變化,與此同時,高職教育快步發展,高職院校和高職專業不斷增多,招生規模愈發加大,然而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就業質量呈現著良莠不齊、兩極分化的情況,許多學生在校學習態度消極,心理素質不高,對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學習未能達到理想水平,不能迎合市場和企業對于技術人才的要求,很快就被市場所淘汰,轉行他業,使得學生的高職學習付諸于流水,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未能很好的實現。因此,加強和創新以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職業教育專業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勢在必行,實現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理論知識素養和專業技能水平的目標,以此提升高職院校就業率。
一、高校職業教育專業的學生就業現狀
在高等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高校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主要是通過對學生專業知識、技術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的培養,培養更加專業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因此這就要求高校職業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掌握社會需求的職業技能,才能夠更好的在畢業之后順暢就業。然而高校職業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往往都會面臨一些就業難題,從實際角度來看,影響高校職業教育專業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如下。
1.社會環境的巨大壓力。現今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因此對于絕大多數的職業教育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較少的用人單位,都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就業困難,而且一部分學生與崗位需求之間不能夠達成一致,這些都是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
2.用人制度不夠健全。從企業用人制度方面,很多企業都不能夠實現真正的平等、公開的招聘,尤其是一些家族企業,很多高素質的大學生被拒之門外。因此,部分企業用人制度的不完善,也造成了大學生就業的困難。
3.學生自身專業素質不高。剛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缺乏過多的工作經驗,而且自身的綜合水平也相對較低,這是其一。其二是很多用人單位對于職業教育專業的學生的認識不夠全面,忽視了職業教育專業學生在技術方面的崗位優勢。
二、以就業為重點的創新高校職業教育的學生培養工作建議
結合我國高校職業教育專業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在分析其影響因素的基礎之上,特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緩解大學生就業困難,具體建議如下。
(一)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求職心態
對于職業教育來說,在學生入學的第一時間就要對學生進行求職心態的培養,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和職業觀,具體的方案如下:
(1)引導學生理性的自我評價。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對于大學生來說其工作經驗還相對欠缺,即便是掌握了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仍然需要有足夠的實踐經驗,這就需要在求職的過程中,放低自己的位置,從基礎崗位的工作開始,用“空杯心態”接受現實,讓自己在基礎的崗位中逐漸充實。
(2)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在就業的過程中,不能夠盲目的跟從,要針對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初步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
(二)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專業技能
1.扎實專業知識。對于高校所學的各項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必須要穩扎穩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本身就缺乏工作經驗,就必須要依靠自身牢靠的專業知識作為不斷上升的起點,可以說扎實的專業知識非常重要。
2.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對于職業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與普通高校的大學生相比,具有技術上的優勢,因此必須要能夠抓住自身的專業技術優勢,不斷的提升自己,這樣才能夠從眾多的競爭崗位中脫穎而出。
(三)創新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模式
在“創新創業”的背景下,如何實現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培養模式的創新十分必要,其主要建議如下。
1.學生培養創新。具體到大學生就業方面的創新,則主要是從傳統的“校園人”培養理念,逐漸向“職業人”培養理念的轉變,讓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職業人”的觀念,無論是校內實習還是企業合作,都要讓學生時刻建立一種“職業人”的思想認識。
2.教學方法創新。豐富現有的教學方法,合理的開展模型實驗室教學、實踐教學、討論教學方法等,也就是說創新的教學方法必須要堅持“人本”理念,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3.教育機制創新。促使“學校+企業+家庭”的聯動教育機制,也就是說讓學校的教師與家長之間進行有效溝通,讓學校與企業之間建立用人關系,不僅是教育機制的創新,同時也是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有效方法。
(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1.合理的篩選教學教材。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傳統的固定不變的教學教材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的企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尤其是數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需要進行教學教材的時刻更新,介于此,就需要在開展基礎課程的基礎之上,針對專業所對應的崗位需求和創新情況,融入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教材,例如虛擬實訓、體驗教學等教材設施的配備。
2.創新專業課程模式。專業課程的創新,主要是融入一些崗位實踐、就業導向等課程內容,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術知識的基礎之上,掌握一定的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力。
3.落實“雙創”教育。在國家的號召下,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必須要在日常的教學中融入一些“雙創”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和就業指導,并對一些優秀的專業技術學生,提供技術科研平臺,鼓勵學生創新創業。
(五)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對學生的管理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升。
1.重視學生干部培養能力。優秀的學生往往能夠產生較好的榜樣作用,因此在高校的管理中,必須要全面的挖掘和培養優秀的學生干部,讓學生干部充分的參與到學校的各項管理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干部培養的過程中,必須強調輔導員和專業教師的參與,為學生干部管理提供一些建議和引導,這也是對學生管理能力和領導能力的一種培養,對于學生的就業十分必要。
2.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這里的綜合素養不僅僅是對學生自我評價、自我管理的認識,同時更多的是對學生交往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處理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需要注意的是,在綜合素養的培養中,應該設置心理輔導,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心理輔導教育,及時的糾正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3.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對于學生成長檔案的建立,主要是對學生德育的檔案管理,對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建立檔案,并對德育成長的過程進行反饋,幫助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以便更好的適應未來崗位。
三、結語
隨著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多,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另外“雙創”背景的引導等,這些都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加強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介于此,本次論文研究,從影響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一些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建議,通過論述得出以下結論:
(1)重視“雙創”人才培養。鼓勵學生創業并提供相應的創業建議和指導,同時為學生創造科研平臺和研發機會。
(2)落實就業導向的教育理念。從理論課程到專業技術課程都必須要將“就業導向”貫穿到各個教學環節中,樹立學生正確的職業觀。
參考文獻:
[1]曾琦斐.以就業工作為重點創新高職院校學生工作[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5(4):74-77.
[2]楊宏.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3]孫志新.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現狀調查及實施策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作者:楊紅芳 單位: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扶貧廣播劇場在扶貧廣播的作用
- 下一篇:改革開放扶貧工作實踐及路徑優化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