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學生就業質量研究
時間:2022-11-28 08:53:09
導語:提升大學生就業質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學結合模式就是根據社會的職業需求,對大學生的四個就業維度進行有效實習規劃,并且利用這些實習機會全面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所采取的教育模式。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取決于他們的知識結構、職業技能、職業態度、職業素養等因素,以及整合這些因素的特定工作環境和方式,特別是和勞動力市場環境的關系更加密切。(一)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能夠鞏固。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在還沒有參加實際工作之前,大學生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以及他們掌握的職業技能,還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所具有的職業態度和對職業的認知也只是停留在抽象層面。其知識結構和知識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社會實踐。而工作態度和職業理想更是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在他們的心目中對他們所從事的職業過于理想化,因此在這方面會產生許多幻想。而更多的時候,是缺乏對自己所掌握的職業技能的客觀認知,過分夸大自己的職業能力,難以找到自己的合適的社會職業地位。工學結合為學生創造了真實的就業環境,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從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專業儲備中尋找與實際工作的契合點,從而幫助大學生更加深入的去了解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也能夠更加客觀的認識自己的職業能力,并且更進一步的明晰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社會價值,從而明確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進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二)工學結合能夠提升大學生解決學習問題的能力。大學生在高校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大多還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在更多的工作實踐中與具體工作細節的有效磨合,更缺乏在實踐鍛煉中的驗證與提升。專業知識只有應用于實踐工作才能夠體現出其真正的價值,因此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是大學生對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掌握與應用的最好機會。在工學結合中,通過各種具體的工作實踐,大學生能夠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以及自己的專業知識的缺陷,并且基于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和實踐環節,去努力的解決這些問題,積極的完善自己知識結構中的不足之處,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基于實踐鍛煉的各種解決學習與工作實踐問題的具體環節,也是學生深入學習優化自己知識結構、完善自己職業技能的良好途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出更多的問題,并且積極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與路徑,從而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學生在工學結合模式下,能夠利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更好的掌握理論基礎知識,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更加積極有效地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三)工學結合能夠改進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展示能力。大學生的職業展示能力是現代社會對他們職業發展的最基本要求,同時也更是大學生走出校門走上工作崗位實現更好就業的最根本素質。但是,根據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現狀來看,很多學生在學校品學兼優,他們既具備了豐富的理論基礎知識,又掌握了熟練的職業技能,可以說在專業能力方面表現的很優秀,但是在具體的應聘環節就缺少了將這些優秀向用人單位很好展示的能力,從而讓用人單位不能夠充分的了解自己,這樣就失去了許多很好的就業工作機會。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可以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學習方法、深入一線的實踐工作經驗,對專業職業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夠培養自己更好的職業素養。同時,也能夠具體的理解用人單位的職業需求,因此能夠在就業環節中提高職業技能展示能力,做出更好的職業展示,能夠進一步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與欣賞,從而實現自己更好的職業發展。
二、當前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陳舊,師資力量薄弱。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開展,需要一大批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又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的技師型教師隊伍,從而來保證對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傳輸和職業技能、職業素養的培養,以保證職業教育的質量。要具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有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方法和教學能力。但是,通過對全國各職業院校的調查統計我們能夠發現,這樣的專業教師還相對缺乏。就當前各地職業院校的發展狀況來看,許多高職院校都是由過去的職業中專和職業技校升級整合而成,其教師隊伍也大多都是這些學校原來的教師。隨著高校擴招,學生人數增加后又相應的招聘了一些大學畢業生。這些原來的教師由于知識結構相對老化,其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已經明顯的落后于時代的發展,更落后于行業職業的技術進步。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能力方面明顯存在著很大的不足,更缺乏促進學生職業發展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因此,他們很難對學生的工學結合學習形成有效的指導和積極的促進;而那些年輕的教師,雖然具備了現代化的專業知識,但是由于缺乏教學實踐和教學經驗,因此教學水平相對欠缺,教學質量自然就差強人意。更何況當前許多職業院校還在沿用傳統的教材,其教學內容所體現的傳統職業范疇、傳統理論體系、傳統職業理念和教學思想、傳統職業技能等都已經在很長時期內沒有結合現代化教學思想和現代化行業職業發展做出的積極改變與升級,因此很難適應多元化社會發展背景下職業發展的多元變化,很難能夠站在行業技術的前沿對學生形成正確的積極的職業引領,很難對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未來職業發展形成實質性的指導,因此非常不利于對學生現代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二)缺乏法律保障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發達國家早就在。職業教育方面廣泛開展的教學模式,而且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對于這些國家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是這些國家對這一教學模式的重視。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在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方面構建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國針對于人才培養機制所構建的法律體系并不健全。例如,對于如何體現學生就業合同的公平性、學生的職業身份與他們的職業收入的關系、企業的用人制度是否合理、學生在企業中的權益等這些有關學生就業的一些問題的解決,難以形成有效的法律保障。一些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所體現出的新的職場問題,迫切需要在切實有效的法律體系下解決。(三)校企合作形式較少。目前,各高職院校和社會以及企業所開展的各種合作項目還普遍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業對高校的人才培養缺乏客觀的認識。在企業的認知中,基于傳統教學機制下的職業教育,還是注重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傳輸,難以體現出對學生現代化職業技能的培養,認為許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不能夠滿足社會職業人才的需求。因此,這些企業失去了對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的信任,不能夠積極地基于自己的職業人才需求和學校形成各種形式的人才培養合作形式。另一方面,學校的職業人才培養還不能夠適應社會的多元化發展。當前,許多高校的職業教育還是建立在傳統的人才培養教學理念上,學校不能夠積極地深入社會去了解社會各行各業的變化,從而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也不能夠及時了解各種基于行業多元發展而產生的各種新業態下的社會行業職業人才需求。人才培養計劃不能夠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而實時的做出改變與調整,因此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脫節。
三、工學結合模式下提升學生就業質量的策略
(一)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提升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各職業院校在開展學科建設過程中,要根據工學結合的特征,聘請行業部門的高級管理、企業相關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教育工作者成立學科專業建設委員會。對高校的學科專業設置、專業技能培訓等各種計劃的制定和實施進行科學的研究論證。特別是要結合時展的特征,根據企業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站在行業職業發展的前沿,不斷充實新門類、完善新工藝、優化新技術,一切圍繞學生的就業這一中心目標。在學科建設過程中,各地職業院校要充分認識自己的專業優勢,要積極打造品牌特色專業,要通過優化具體的教學環節,將這些專業優勢和專業特點轉變為本校的教學優勢,從而發揮更好的社會效應。并在此基礎上,以自己的優勢專業積極尋求與社會企業的多元化合作。校企雙方還要基于共同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來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與計劃。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強調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以確立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形成各種工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二)強化高校的課程體系建設,提升大學生的職業能力。各高校在開展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過程中,要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就業導向和服務理念,特別要體現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要充分挖掘各合作企業的資源優勢,體現企業在教學設備、教學場地、師資力量、教學資金這些方面的有力保障。在實施工學結合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校企雙方要積極構建雙方共同負責的教學督導機制,使得雙方基于各自的發展訴求來積極完善與優化各種教學管理和教學督導,以有效地解決各種教學計劃實施和教學管理中出現的問題。特別是針對于學生工學結合的教學實踐環節,學校要專人負責學校教學計劃的實施。企業要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要對學生的崗位指導、師傅幫帶、生活服務進行積極而有效的協調,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實踐學習機會,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學習生活條件。并且根據企業的生產計劃調整、技術攻關項目、生產工藝升級改造等及時的調整專業教學計劃,完善課程體系建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提升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實效性。(三)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通過深化校企合作,促進產學研結合,這是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國目前職業教學改革的有效路徑。各高校要利用校企合作途徑,構建各種職業教育與企業生產的對接機制,形成各種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要將企業的職業培訓體系有機地融入到高校的學歷教育體系中,以體現對企業職業技能培養的借鑒與吸收;積極改善課程內容和教學結構,將職業資格評估體系嵌入高校的課程教育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機,應用行業的前沿最新技術,了解挖掘新的行業標準,構建新的教學大綱和新的課程標準,從而使教學目標更具專業性和目的性;引進企業文化,將企業文化融入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營造真實的生產氛圍和創新環境,通過大氛圍的熏陶與感染,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四、結語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不但強化了學生的職業能力,還有效地實現了學生的多元化就業。使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職業技能充分應用到工作實踐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
【參考文獻】
[1]趙鵬,許娜.“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就業質量提升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20):163-164.
[2]劉秀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29):76.
[3]鄭應友.國外工程教育模式對我國新工科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啟示[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122-128.
[4]黃良峰.實現技能與素質的雙線提升——工學結合模式下創新高職教學管理的探索與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1):6-8.
作者:馮靜 李霄霞 徐丹 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中職學前教育舞蹈課程教學探究
- 下一篇: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視角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