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范文
時間:2023-10-13 16:54: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從去年開始,一年一度的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取消了“綜合素質考核”一項,這令廣大觀眾十分失望。本來“綜合素質考核”是最有意思的看點,是青歌賽的一大亮點,是觀眾對參賽選手綜合素質考察的重要方面。在往年的青歌賽中,竟有選手連我國的國歌都不知道,連大名鼎鼎的聶耳都不知道,有一部分選手在綜合素質考核中洋相百出,讓觀眾大跌眼鏡。
主辦方取消了“綜合素質考核”的原因,說是因為地方上在推選歌手時也重視了綜合素質的考核,一部分聲樂素質好的苗子因為綜合素質考核不合格被刷了下去。其實,這純粹是只重視聲樂素質而忽視綜合素質的表現,所以遭到了廣大觀眾的猛烈討伐。青年歌手不僅要唱好歌,還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這是不言而喻的。沒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只會唱歌,這樣的歌手也不會有大的前途。
二、音樂教師綜合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
新時期的音樂教師,其任務和青年歌手雖說不一樣,但是對自己的素質要求不能低。音樂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愛音樂,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含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要善于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并將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寓于音樂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p>
新課程標準的這一要求,實際上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音樂教師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做一個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良好的專業技能和深厚文化素養的教師。
然而,目前音樂教師的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狀況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一是專業知識不深厚,很多音樂教師專業知識粗淺,只是在學校學習的那點可憐的知識,幾乎不能適應日益發展的教育需求;二是專業技能不精湛,有些音樂教師僅僅會點皮毛,沒有特長和專長,有的甚至不敢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技能;三是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還不強,有些音樂教師僅僅能欣賞一些淺顯的歌曲和節目,對一些水平高、層次高的作品不能進行鑒賞;四是教學和科研能力不夠,好多音樂教師的教學僅停留在簡單的知識傳授上,缺乏創新,缺乏鉆研,缺乏深度和廣度,根本談不上什么科研;五是課堂駕馭能力不夠強,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把握教學的脈搏,不能操控課堂的節奏,有的甚至造成課堂嚴重失控;六是綜合素質不夠高,有些教師知識單一陳舊,視野不夠寬廣,綜合能力較差。
三、提升音樂教師綜合素質的方法
1.注重音樂理論的學習
音樂理論的缺失,是音樂教師素質缺失的關鍵?,F在,大部分音樂教師對音樂理論不感興趣,不愿鉆研,持一種消極態度。沒有理論做指導,這是不行的。豐富音樂理論知識是廣大音樂教師面對的首要問題。
2.注重各種表演能力的訓練
表演能力是音樂教師的基本能力,也是最吸引學生的一個方面。有些音樂教師自己都不敢張口,不敢示范,只是放些錄音帶,學生在音樂課上當然提不起興趣。音樂教師不會表演,只會說教,根本拿不出自己的看家本領,怎么指導學生、引領學生?音樂教師應該下大力氣訓練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的表演能力不斷得到提高,使各種技藝更加熟練精湛。只有如此,才會吸引學生,熏陶學生,感染學生,才能讓學生跟著教師走。另外,教師還要大力提高伴奏、演奏能力。有些音樂教師器樂水平不高,特別是鍵盤水平一般,在學生面前不敢伸手,不敢展示,這樣就使得音樂課堂單調乏味。快速提升音樂教師的能力,特別是表演能力,讓教師在學生面前露出自己的“絕招”,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3.提高音樂審美鑒賞能力
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就要多讀書,多開眼界,多欣賞,多學習。要多聽,多揣摩,多比較,多思考,多分析。一旦一個人的鑒賞能力上去了,眼界也就開闊了。所以,提高音樂教師的鑒賞能力非常重要。
4.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文化素養
篇2
關鍵詞:數學;綜合素質;培養策略;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4-0075-01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學科,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有很大影響。當前,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教師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解決,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順利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究和改進,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未來的順利發展。
一、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將自己錯誤地定位為課堂的主人,對學生只是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并沒有關注到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是否跟得上教學進度。這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枯燥,慢慢地會產生厭煩心理,更不要說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想要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及時地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充分發揮。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激發自身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生處于心智發展階段,很容易對一件事物產生好奇心,但是這樣的好奇心并不會長久,會在一段時間后轉移到其他事情上。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個特征改進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好奇心能夠一直停留在數學學習中。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也能得到培養。學生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之后,才能保證自身數學素質的有效提升,他們也會愿意花時間和精力探索未知的數學領域,豐富自己的數學知識。例如,在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加減乘除”教學時,教師要先給學生講述加減乘除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了解實際生活中很多方面都要依靠加減乘除的幫忙,使得學生慢慢地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加減乘除知識的講述,學生就會激發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綜合素質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培養。這樣,通過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教師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課堂教學的效果也得到了增強。
二、貼近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課堂中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在生活中面對數學問題時能夠變得輕松。這對學生數學綜合素質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在數學的各個方面均衡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視教學和生活實際的貼近,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并且慢慢地發現數學知識潛在的魅力,使得學生培養起數學學習興趣。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貼近的最好方法是進行情境的創設,要創設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在進行知識的理解時變得更加輕松。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應用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的培養。數學應用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體現方式。因此,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很大意義上意味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培養。情境的創設需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中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并且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學“方程”問題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想象自己在商場中進行購物:某商品本來是5元一件,自己身邊有40元,能買8件,但這次降價為4元一件。教師讓學生通過方程的方式計算一下,看自己能夠買幾件。這樣的情境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升,都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學也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應用能力得到提升,綜合素質也得到培養。
三、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在課堂教學中出現。多媒體設備的使用,能夠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有很大好處。多媒體設備能夠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并且能構建一些在實際課堂中不能構建的模型,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和記憶。這樣,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更好的鍛煉,綜合素質也能得到提升。但是,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也需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在所有教學中都使用多媒體,不然很容易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分散,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四、結束語
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學習基礎,使得學生在未來的數學學習過程中變得更加順利,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文章從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貼近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等方面,探討如何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數學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學方式,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未來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陽金.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2(40).
[2]常丹.如何利用數學課堂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J].黑河教育,2009.
篇3
摘 要:數學是一門邏輯嚴謹的科學類學科,在高中數學學習階段,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技能,更需要注重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培養。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中生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要求不斷提高。主要研究應試教育背景下提升高中生數學綜合素質的原因以及主要方法。
關鍵詞:應試教育;高中數學;綜合素質;研究
數學的學習過程是一個邏輯思維不斷強化的過程,高中數學是學生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數學“題?!睉鹦g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一味強調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掌握,忽略了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提升。這種情況要有所改觀需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采取積極有效的手法,促進教學改革。
一、提升高中生數學綜合素質的原因
經濟水平的提高促進了教育的進步和發展,社會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養真正的合格人才需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重視學生內在素質的提升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主要目標,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教育的目標始終圍繞學生本身,需要總體把握學科特點和學生需求,圍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和時代進步的主題,培養具有社會精神和開拓精神的勞動人才。
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由于內容的增加和難度的提高,學生容易感到厭倦和疲憊,從而失去對數學的興趣,最終數學成績下降,影響升學。而教師和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往往是以焦慮的心態和責備的態度,利用大量習題逼迫學生練習、掌握知識點。這種學習和教學方式本質上偏離了高中數學教學的初衷。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的成績、分數、升學率固然重要,但是這種被動的、三方干預式的教學方法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數學學習問題。要真正幫助學生學好數學,需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數學綜合素質。以下是高中數學綜合素質的主要形式和內容:
高中數學綜合素質主要內容及表現形式
二、提升高中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方法
1.啟發、猜想式學習
高中數學學習是一個“教”“學”結合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交流。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大多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常規的概念講解,學生被動聽講,因而學生的學習就是一個固化的、既定的學習模式。直接借用前人的理論成果進行記憶、套用,起不到實質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對數學理論、定義等進行猜想、釋義。例如高中數學中關于“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內容,兩者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通項公式”。針對這一點,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可以先列舉出一排具有一定規律的數字,讓學生自己根據發現的規律進行底植孿耄自己反推公式,得出結論。在這種啟發式學習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數學猜想能夠積極參與教師的課堂講解,培養自己的自主探究精神和數學邏輯能力。
2.加強互動和交流
任何工作和學習都離不開交流與合作,培養二十一世紀的合格人才,首先強調的就是互助互利、合作探究的精神。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合作探究精神和交流分析能力是數學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在一般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在講解一個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課堂學習不只是單方面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而是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互動,對于同一個問題,每個人的理解程度和基本思路都是不同的。學生在交流合作中,借鑒別人的想法和解題思路,對自己的知識結構進行一定的豐富和完
善,才能促進共同進步。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需要強調學生的交流,在學習中成長和進步。
3.鼓勵創新
數學問題的解決依賴于學生的經驗總結和學習創新。數學問題的答案是固定的,但是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數
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尋找不同方法答題,并從中發現、選擇出最有解答效率的一種。例如一般函數方程的解題方法有類比式、合并式、消元式,學生在實際探究時,可以根據不同函數式的特點進行總結、反推和歸納,從而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
高中數學教學中關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有多種方法,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課程教學特點,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勇于質疑,并且善于在交流中合作、分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4
關鍵詞:中職思想政治;人文教學理念;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2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逐漸進入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視野。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開始重視“人”的因素,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注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這些教學理念的轉變,給當前中職思想政治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從根本上講,思想政治本是一門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課程,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傳統的中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一直是以教學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在課堂教學中缺乏人文關懷,使得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在思想和道德觀念上,缺乏正確的引導,使得當前很多學生容易出現一些心理上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教學現狀,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教師在中職思想政治的課堂教學中,應當重視人文教學理念的滲透,不斷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一、中職思想政治人文關懷不足的現狀
當前,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中職思想政治的課堂教學中,人文關懷不足是教師教學的一個普遍現狀。社會的不斷改革和發展,要求人才需要具備多樣化的技能,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但是,人文關懷的不足,將難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當前中職思想政治人文關懷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具有人文性的教學目標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指引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尺度。在中職思想政治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確立自己的教學目標,但是,當前,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目標都缺乏人文關懷精神,教師的教學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制定上,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接受能力、接受水平,只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進行授課,而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樣的教學嚴重影響了當前中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率。
2、缺乏具有人文性的教學內容
新課程改革理念告訴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制定,應當充分立足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個體差異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很少滲透人文性的教學內容,不利于學生不同價值觀的樹立,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嚴重阻礙了中職思想政治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3、缺乏具有人文性的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的選擇也應當具有人文性,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但是,在實際的中職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往往是關注一些枯燥乏味的教條,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苦不堪言,難以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中職思想政治人文教學理念的滲透策略
面對當前中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人文關懷不足的教學現狀,教師應當積極思考,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標準,不斷促進人文教學理念在中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滲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人文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徹底轉變教學理念,通過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民主,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從根本上講,和諧的師生關系一旦形成,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充分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同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會讓教師及時發現自己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通過不斷的改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總之,人文教學理念的滲透,需要以師生之間的和諧、平等、民主關系為基礎,因此,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勢在必行。
2、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的主導地位決定了教學的方向和目的,因此,在中職思想政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進步,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一是通過學校的在職培訓,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二是通過自身的學習和努力,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是保障人文關懷理念在中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滲透的保障。同時,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升,有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改革和創新,促進中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3、形成民主、開放的教學模式
針對當前中職思想政治教學中封閉、獨斷的教學模式,筆者認為,要想促進人文教學理念在中職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滲透,需要教師形成民主、開放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需要不斷豐富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通過各種有效教學手段的運用,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總之,人文關懷是教師課堂教學中應當注重的問題。面對當前中職思想政治教W中人文關懷不足的教學現狀,筆者認為,教師應當認真思考其中的原因,并立足于新課程改革理念和標準,不斷改革和創新,形成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促進中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不斷改革和推進,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為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興旺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廣華.論人文關懷的現實含義[J].蘭州學刊,2006(11).
篇5
關鍵詞:行為;模式;高職學生;綜合素質
本論文是2014年吉林省教育科學研究領導小組辦公室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H14575。
G711
教育要為經濟發展服務,要為社會提供優秀的人才,在高職教育領域,要根據社會市場的需求,培育與市場相契合的綜合應用型人才,要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從各個層面進行再塑和培育,從行為學的模式和角度之下,分析高職學生的素質狀態,并運用教學手段,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一、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現狀分析
(一)高職學生的責任感和價值觀念有待強化
高職學生的基礎素質相對較差,思想性和紀律性也還較為松散,在長遠的人生規劃和思想觀念上,高學生還較為欠缺,尤其是在價值觀念的構建方面,高職學生的整體價值觀和責任感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和強化。
(二)高職學生的專業能力還不足
高職學生在應試教育的長期熏陶之下,對于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較為弱勢,對于抽象性知識和專業性知識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存在消極被動的學習態度傾向,致使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較為薄弱,在實踐工作應用中呈現出弱勢。
(三)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還有待健全和完善
在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方面,由于他們是與本科類院校無緣的狀況下就讀的,因而,在心理上存在一種無奈性和自卑心理,流露出對自我的“失望感”,這種心理狀態使高職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產生憂郁的心理,懷疑心理較重,這不利于高職學生正常的心理建構,不利于高職學生健康心理的完善。
(四)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還有待提升
在多元化的思想浪潮沖擊下,各種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抬頭,高職學生受到這些思潮的影響和干擾,注重應用知識而忽略人文知識的學習,這就使一些高職學生在人文素質方面偏低,在語言文字表達、文學藝術修養等方面則較為薄弱。
二、行為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育實踐路徑
從行為學的角度,我們要對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育和教學,并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育實踐:
(一)從行為學的心理教育角度,探討高職學生積極學習的心理培養策略
教師要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形成適合自己學習特點的方法,主要包括:(1)講演引導策略。在這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中,由教師激發、講演,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給予提示,并讓學生口頭表達自己的操作步驟,通過這種反復講演式的內部定向思維,可以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教師還要選擇一些恰當的實例,由一的學習策略向多元化的學習策略轉變。(2)程序化引導策略。在學習層次理論的引領下,教師可以將學習活動進行細化和分解,將其分化為不同的小步驟,并固定為學習程序,讓學生依照這個固定程序進行學習,并在反復訓練的過程中得到鞏固和提高。(3)完形訓練學習策略。對于某一種學習策略和方法,教師可以提供不同完整程度的材料,讓學生加以練習,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逐步降低材料的完整性,直至學生能夠自己完成所有的學習步驟。(4)合作學習策略。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講解學習步驟,并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在糾偏的過程中,形成激勵性、發展性的合作評價機制,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能感。
(二)從行為模式的角度,分析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培育策略。
1.通過職業活動的再造,生成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
職業素質的生成和培育離不開職業實踐活動,要通過課內實踐教學和課外拓展活動的全方位設計,以層次性和系統性為原則,生成良好的職業素質。具體表現為:
(1)課堂實踐教學的職業素質培養。對于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要采用項目化的教學形式,將項目管理理念融入到學生的職業實踐活動之中,在有限的資源設定下,實現項目的整體目標,這樣,可以通過項目這個載體,讓學生通過項目來源設計、項目形式設計、項目實施設計、項目評價設計等內容,實現課堂實踐教學的學習,生成職業素質。
(2)課外拓展活動中的職業素質生成。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培育,還要開展課外拓展活動,并首推創業活動這個有效的載體形式,使學生在創新性的、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諸如:各類社團活動、學生組織活動、創業競賽等,可以將學生的組織活動視同為企業的管理組織活動,通過企業項目的策劃、組織、運作實施等活動,培養高職學生的專業精神、開拓進取精神、合作創新精神。
2.通過職業環境的塑造,生成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
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培育,主要以實訓基地為載體,它可以成為工學結合、校企結合的重要載體,成為高職學生職業環境的載體和平臺,學生在這里可以接受各種技能訓練,有效地改善職業環境,仿真企業的現場管理情境,體驗到企業真實的管理組織方式和氛圍,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習慣,思考自身的價值標準等。
三、總結
在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育任務上,要實現觀念的轉變,從行為模式的角度,探索學生的各項素質的生成和實現方式,對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要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要注重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融合,將人文知識的要素融入學生的知識體系之中,并使之根深蒂固。從而使高職學生適應社會的需求,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吳衛東. 技師學院學生綜合素質缺失探析與對策[J]. 江蘇高教. 2016(05) [2]隋淼. 淺談高職院校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J]. 現代交際. 2012(08)
[3]石美榮. 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之探討[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3)
篇6
【關鍵詞】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績效管理
1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現狀概述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在現在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幾乎每個大學都有自己關于學生綜合
素質測評的一套方案,并以此為基礎之一用以確定學生的獎學金等情況。羅定人才網對人才素質測評有以下定義:人才測評就是通過科學、客觀、準確和有效的方法對人才作出評價。而大學生素質測評也應該是通過科學客觀準確有效的方法對大學生作出評價,進而為指導大學生的發展提供幫助。從理論上來看,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很有意義,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其《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實施條例》第二章里寫道:(1)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是新時代對當代大學生提出的全新要求。(2)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是當代大學生活的調節器和方向儀。(3)綜合素質測評是當代大學生認識自己、衡量自己的一把標桿和尺度。(4)綜合素質測評是當代大學生及時了解自己、不斷激勵自己的一面鏡子。雖說就理論而言,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確實對學生而言有很多好處,但是在具體操作的時候,確實犯了“買櫝還珠” 的錯誤了,高校在很大程度上都僅僅將綜合素質測評作為了一個簡單的評定獎學金等獎勵的工具,卻忽視了其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具體而言就是僅重視測評的鑒定功能,而忽視了其在預測學生未來發展、診斷其現有不足、引導并激勵其制定并邁向目標等方面的功能。下面就以作者所在四川農業大學為樣本,分析其存在的問題、需要改進的地方并提出相應建議。
2 四川農業大學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簡述
該指標體系一共分為4級指標,共4項一級綜合指標下設6個二級指標、6個三級指標及41個具體的四級指標,4項一級指標分別為“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文化素質”及“身心素質”四個方面,分別賦以25%、55%、10%、10%的權重,其中“思想道德素質”一欄設有80分的基礎分,在“參加政治學習組織”等14項加分項之外還設16項減分項;業務素質部分由必修課平均成績的65%與其余9項加分項得分總數的35%構成;文化素質由70分的基礎分及5項加分項組成;身心素質由體育課成績的65%與其他三項加分項組成。另外根據班級是否為優秀班集體等規定項目還有不超過4分的附加分,五項加總得分即為當學年綜合測評總分數。
3 存在的問題
3.1 測評思想的錯誤: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注重構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也正是為了構建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但是事實上,很多學校都將學生綜合測評當做了“績效考核”,而并非“績效管理”,這樣雖然簡化了工作,但是卻不能達到最初的目的,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2 具體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績效管理的流程如圖下所示,本文將根據該邏輯順序分析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現狀。
3.2.1 計劃與指標構建:在設定績效計劃的過程中,有“績效計劃溝通”這一階段,在學生測評的情況下,就是說要將整個測評的計劃、方法等相關信息與學生進行溝通,考慮到工作量可能變大,那么至少大一入學教育時應有專門的課程,但是實際上卻只是讓學生自己學習,大一新生在不了解情況的前提下,加之加權算法較為復雜,通常會忽視這一部分,有的學校還采取了更為復雜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或是模糊學方法,這就更加大了理解測評體系的難度,可見相關的培訓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在指標的構建中沒有注意“差異性”的重要性,例如在文化素質方面,基礎分所占比重過大,直接導致部門較為活躍的同學不滿;又如在指標設置方面沒有注意SMART原則,在A(attainable),“實現性”方面有所欠缺,體系中的大多數指標有利于理工科的專業,對一個綜合大學而言是不利的。
3.2.2 績效管理的過程控制:學校的綜合測評一般都是在新學年伊始最活躍,平時卻沒有相應的過程控制及持續溝通,從學校方面來講,控制過程可能難度較大,會增加成本,但是將各個班同學鎖定在其負責指導員的身上,工作就容易進行了,這樣就不易再有缺少清晰的技校記錄資料等不利情況的出現。
3.2.3 績效考評與評價:在具體考評的構成中,四川農業大學采用的是學生自評+綜測小組審核+院系相關負責老師審核,其中綜測小組是由班上同學推選得出,但是由于前期的溝通工作不到位以及群體思考及從重壓力等因素,會出現評價者主管因素過重,憑自我理解行事,在小組絕大部分成員都是利益相關者時容易出現對指標理解的惡意扭曲。
3.2.4 績效反饋與面談:這是提升個體績效,也就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反饋了解自己的問題癥結,通過溝通消除誤解,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只有最后的分數,沒有任何反饋與溝通,這導致了同學由于誤解而造成的不合,同時不利于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
3.2.5 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很明顯,綜合測評考核的結果一般用于獎學金等的評定,除此之外別無他用,導致有的同學直接將綜合測評當成了私利的工具,這背離了原始的目標,根據考核結果幫助同學找出自身的“素質短板”,指導制定相應計劃查漏補缺以提高自我素質才是對測評結果的有效利用。
4 提出建議
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應能更有效的利用綜合測評這一工具,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4.1 改變對綜和測評的看法。學生及校方都應重視綜合測評在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樹立正確的思想指導行動。
4.2 提高實施效益: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首先應注意讓學生充分理解測評體系相關問題,建立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的測評指標,加強平時的過程控制,另外在考評過程中也應注意考評小組人員的篩選及同學的監督,避免出現潛在的道德風險問題,最后還應注意反饋,就測評的結果與被測評人的溝通,幫助找出自身問題,并得出相關改進計劃等以真正達到提升學生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四川農業大學學生處.四川農業大學學生手冊[M].出版社不詳,2006
篇7
【關鍵詞】知識經濟 財務 素質
一、財務人員素質現狀分析
在知識經濟之前,工業經濟占主導地位,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經濟環境發生了轉變,經濟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發生了轉變。知識經濟對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深入,財務人員的素質呈現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綜合素質較低
從目前財務人員所具有的能力來看,專業技能較強,尤其是在處理一些財務問題的時候,其能夠靈活的對財務問題進行解決。但是,財務活動和財務行為都不能獨立存在,需要依托于其他行為,比如說企、事業單位等。因此,財務人員不僅僅需要具有專業素養,還需要具有一定的綜合技能,在人際關系的處理、科學技術成果的運用等各個方面。從目前來看,綜合素質較弱是當前我國財務人員存在的一個問題。
(二)道德水平不高
財務工作本身就是一個衡量公平的工作,尤其是在不同的企、事業單位中,財務人員通過自身的行為能更好的協調企、事業單位的各個部門,并且對資金的流動起到監督和規劃的作用。這就需要財務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道德情操,尤其在財務專業基礎上的道德情操,避免一些因為道德素質低,而導致的違背道德甚至是違法行為的發生。
二、知識經濟時代財務人員需要具備的素質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需要財務人員具備更高的綜合技能和綜合素質,并能夠熟練的掌握現代技術,應用現代技術優化財務行為。
(一)知法用法
對于財務工作來說,其本身就是一項將財務行為限制于或者是規范于法律之內的一種行為,通過財務行為能夠更好地規范企業行為和政府行為。同時,財務人員的工作也很有可能觸及法律。那么,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是作為財務人員的首要素質,尤其是在知識經濟環境下,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中必須具含有法律素質,需要知法、懂法、用法。
(二)道德素質
高尚的道德素質是知識經濟時代財務人員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尤其是在面對知識經濟復雜的環境下,更需要道德素質來進行自我約束。如果說法律對于財務人員來說是一種外在的規范,那么,財務人員的自身道德修養就是其內在的約束和規范。
(三)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不僅僅是財務人員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和對專業技能的運用,還包括對于財務相關的其他知識的掌握,尤其是在知識經濟環境下,需要財務人員掌握一定的技術,能夠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提取與財務工作相關的科學技術,這樣既有利于財務工作的有序進行,也能促進財務人員自身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融合。
(四)吸取能力
這種吸取能力是對外來事物的吸取能力,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我國與世界經濟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交流和合作,作為財務人員就必須具有一定的對外交流能力,同時財務人員需要根據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情況吸取國外先進的財務行為經驗和技術,不斷壯大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適應知識經濟的發展需求。
三、知識經濟時代提升財務人員素質的具體措施
(一)培養綜合能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下,財務人員要想切實地保證財務工作順利進行,就必須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比如說在知識上進行拓展,在技術上進行交流,在處理人際關系和面對社會動態的時候,能夠具有自己獨立的主見等等,這些都是知識經濟時代對財務人員所提出的新要求。同時,作為財務人員,還需要積極主動的適應知識經濟環境,在知識經濟環境下去豐富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
(二)扎實基礎知識
作為財務人員,首先就需要掌握堅實的基礎知識,這樣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財務人員只有對財務知識不斷地學習,使自己財務基礎知識更加牢固,才能保證適應知識經濟時代。財務工作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工作,在財務工作中存在著許多新的理念和知識,尤其是在知識經濟環境下,財務工作更需要與不斷更新的知識相適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財務人員能力的提升。要想適應環境的變化,吸收更多有利的知識,就必須具有扎實的基礎,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和再創造。
(三)學習新技能
這里的新技能是指知識經濟環境下所出現的一些與財務工作相適應的技能,比如利用計算機處理財務數據的技能,通過網絡獲取財務信息的技能等等,這些都是財務人員需要在知識經濟環境下所必須具備的素質。隨著我國乃至是世界科技領域的不斷發展,科技對于各行各業都有重要的影響,對于財務工作亦是如此,極其需要財務人員學習更多與財務相關的技能和知識。
(四)強化道德水準
財務人員的道德素質高低決定著財務人員工作能力高低,更決定著財務人員工作效果的好壞,在知識經濟環境下,道德素質是財務人員需要不斷提升的素質。知識經濟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知識經濟更為人們展現了不同種類的誘惑,財務工作人員需要擁有端正的道德水準,以此來帶動財務工作的有序展開。
在知識經濟時代,財務人員不僅僅需要具備財務知識和財務技能,同時,還需要熟練的掌握科學技術及與財務管理相關的綜合技能,并在道德素質和道德情操上得以提升,這樣才能適應知識經濟環境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呂智娟.知識經濟時代財務管理人員素質結構分析[J].中國水運,2008(02) .
[2]王秀敏.網絡財務時代財務人員素質的提高[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11) .
篇8
摘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各行各業對就業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后備人才和潛在資源,其綜合素質顯得尤其重要。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其就業問題和高校的發展前景直接相關。所以大學生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必須注意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強自身競爭力。
關鍵詞:大學生;綜合素質現狀;改善方法
一、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
素質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實際作基礎,以其自然屬性為基本前提的。個體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決定著個體素質的差異。而綜合素質是指人自身所具有的各種生理、心理外部形態和內部涵養等方面比較穩定的特點的總稱。是指具有多方面的知識修養和應對社會的綜合能力。大學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大學生們學會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并具備在新環境中不斷學習、創新、發掘自我的能力,能夠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生存、發展。
總的來說,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概括:
思想素質:是指一個人的意識形態、思維活動、行為和作風等所顯示的思想、道德修養、品性、認識等實質。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等思想政治素質以及真誠、謙虛、禮讓、勤奮、有責任感等思想道德素質。
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包括歷史知識、文學底蘊、社會知識、人際交往能力等人文社科知識以及大學生對理想世界和健康人格的執著追求及個人的社會文化修養等人格培養。
心理素質:是指在環境中實踐訓練所形成的性格品質與心理能力的綜合體現。包括認知能力、心理適應能力和內在動力。具體體現在大學生的抗壓能力、抗挫折能力等方面。
身體素質:是指人體肌肉活動的基本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度和靈活度等。要求大學生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生活習慣等等。
專業素質:是指為了順利從事某種具體的實踐性活動而必須具備的特殊品質。包括大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及自我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
二、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現狀及問題
有研究資料表明現階段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主流是好的,呈現出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奮發有為的態勢。但也存在很多問題,通過一些媒體的報道和我平常的接觸觀察,發現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
個人主義嚴重,團隊協作意識不強
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的生活習慣和經驗導致辦事情總是從自我立場出發,只關注自我感受和榮譽。對于集體活動及他人的事情總是表現的不那么積極,有些漠然。而且隨著高校的擴招及合并使得學生的來源地更加復雜,地區差異顯著,學生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也大不相同。加之學生個人空間、自我意識強化等原因,自我保護意識較強,同學間的相處通常都是小心翼翼。對集體欠缺歸屬感,團結意識較為薄弱,而且在思想層面上社會適應能力不強,具體反映在行動上團結協作能力的欠缺,團隊協作精神和集體觀念缺失嚴重。
心理不成熟,行為易偏激
由于生長環境少挫折、少磨練,許多大學生都比較任性,性格情緒都不太穩定。遇事容易激動,易做出偏激行為。當大學生面對殘酷的競爭與利益抉擇,面對個人得失與進退的取舍的時候,許多的苦惱和壓力使不少大學生表現出較差的心理素質,出現了脆弱、憂郁、焦慮等心理障礙。部分學生過分自負或自閉,導致人際交往關系緊張,心理承受能力過于低弱,經不住一點點失敗與挫折,大學生跳樓事件也是時有發生。而且缺乏奉獻精神,較多大學生都認為有付出就要有回報,認為付出的多少取決于得到的多少,這些現象表明大學生中“極端個人主義”的消極思想較為嚴重,與我們倡導的對社會的奉獻精神相背離。
專業知識的缺乏和對非本專業知識的忽視
一些大學生只看重本專業知識,片面重視外語和計算機考級,忽視了其它專業知識的學習,而且文理分割嚴重。據媒體報道,現在不少大學生專業成績好,外語好,經濟頭腦好,但對祖國的地理、歷史、文化的了解卻是少之又少。不了解五岳、五大湖,不了解文天祥、陸秀夫,不了解《詩經》、《論語》和《中庸》等等。一個對祖國沒有了解的人,不可能會有感情、有責任地為祖國服務和獻身。這種缺乏創新活力的知識結構也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影響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追求物質享受,忽略精神追求
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條件下,人們對物質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追求物質的高檔化和多樣化。受環境的影響,還未能掙錢的大學生也開始追求時尚的生活方式,不愿過艱苦樸素的生活。還有一些愛慕虛榮的大學生,為了得到別人“羨慕”的眼光,開始在學校拼爹、拼媽。然而,作為在禮儀之邦成長的大學生,卻連最基本的一些禮儀都做不到??吹剿岁J紅燈,自己也緊跟其后;看見他人不給老弱病殘孕讓座,自己也心安理得地繼續坐著;知道出入公共場所要穿戴整潔,卻拖著拖鞋出入教室和圖書館。在追求豐富的物質生活的時候,精神世界呈現的卻是一片貧瘠的荒漠。
身體素質低下,呈現亞健康狀態
大多數大學生過于忽視自己的身體健康,飲食習慣不注意,喜歡宅在宿舍,不愛運動,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許多大學生都不能堅持體育鍛煉,害怕吃苦,沒有堅強的意志力。面對體能測試的八百米、一千二百米都叫苦不迭,更別說堅持有規律的體育鍛煉了。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身體趨于肥胖,抵抗力降低,而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課容易分神。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是建設國家發展國力最重要的生產力之一,這樣的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很難擔當大任。
三、改善大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狀態的方法
1、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決定行為,要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就得從思想的改變和提升做起。這需要學校和我們自己共同努力。首先,要認真學習學校開設的關于思想道德素質修養的課程,如思修課。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能夠增加我們的知識儲備,提高我們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思想認識水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也能幫助我們正確看待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其次,要自覺抵制不良思想與誘惑。在大學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需要我們用堅強的意志力去抵制它,要有自己的主見,不隨波逐流,就像屈原說的那樣,“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2、加強其他非專業知識的學習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既高度分化,又趨向綜合,各學科廣泛交叉、相互滲透,有很多問題都涉及多學科的綜合性問題。大學生必須廣泛涉獵各科知識,使自己具備寬廣性和交叉性特點的綜合性知識,在此基礎上鉆研自己的專業知識,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學習一些非專業知識也能提高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水平,改善我們的思維方式,使我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3、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學校應該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使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融入集體,發展個人的特長和興趣,使同學們在彰顯個性的同時增強團隊合作意識,與社會相協調。另外,學??梢云刚埾嚓P專家來校舉辦有關提升學生人際交往技巧及有關知識的講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處事觀,學會尊重并熱愛他人,提高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多渠道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4、培養大學生吃苦的精神
學校應積極向學生提供有關公益性活動的信息,并鼓勵學生參與公益性活動,如下鄉支教、百公里毅行等。通過這些活動,可以鍛煉學生意志,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幫助別人的成就感,開闊心境。
5、加強體育鍛煉
篇9
[關鍵詞] 農業院校;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 G6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3)05?0077?03
“核心競爭力”是美國經濟學家普哈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 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中首次提出來的,是指一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并被企業擁有或控制的、不易被競爭對手效仿、可以持續產生獨特競爭優勢的資源和能力。而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是對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一概念的借用,是指大學生能夠在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最重要的能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等院校逐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但是,傳統的“農業院校就是培養農業人才”的思想在相當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院校學生的就業競爭力[1]。以青島農業大學為例,農科、植保、動科等專業優勢突出,社會影響力大,行業認同度高,相比之下,其他同樣具備較強優勢的學科,社會影響力偏弱,就業受影響。要提升農業院校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首先應從學生的主觀方面入手,調整學生們的就業心態,使他們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2]。張海濱在《關于提升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思考》一文中從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推動高校科學發展的角度,分析了大學生要提升就業核心競爭力;張互桂在《提升大學生就業力: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義》中闡明了制度政策、高校教育觀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對提升大學生核心就業力的重要性;張劍仲等也通過《農科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對農科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本文擬從分析農業院校大學生在就業中自身存在的問題入手, 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改進途徑。
一、導致農業院校學生就業難的自身因素
1. 學生對農業院校認識上的偏差,使自身就業的底氣不足
社會傳統觀念對農業和農業院校存有不同程度的偏見,這使很多農科院校學生認為自己學校在教學設備、師資力量、教學質量、教學環境、人才培養方向和指導體系等方面與其他高校相比有很大差距,導致很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做事懈怠,學習不積極努力,不重視就業。據調查顯示,45.92%的農業院校學生認為自己和其他綜合類高校學生在就業競爭力方面相比“沒有優勢”(見圖1),31.63%的學生認為“學校名氣小”是影響自身就業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就業過程中,農業院校學生對自身的能力和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能具備的信心不夠,在與其他名牌大學及綜合類大學畢業生一同求職時底氣不足,致使就業面臨困境。
2. 學生就業思想準備不足,就業觀單一
就業思想準備是就業者對當前和未來就業形勢、就業政策、人才供需等問題的認識和預測,以及對自己職業生涯規劃的統籌考慮,以便自己在就業時有充分的準備。調查顯示,42.86%的學生認為“對就業信息不了解”是影響自身就業的重要因
素。很多農業院校的學生,在校期間對就業關注很少,只關注自己所學的專業,也缺少“廣泛學習,涉獵多種專業”的思想,臨近畢業才去考慮自己的就業問題。這樣,由于缺少必要的就業思想準備,導致自己在校期間的努力方向與社會需求脫節,造成就業困難。其次,就業觀狹窄,擇業觀單一,就業思維模式固定。絕大多數農業院校畢業生希望留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以及沿海發達城市,很少人選擇城鎮及農村。調查顯示,畢業后想留在“大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學生的比例高達67.35%,在“中小城市”工作的學生比例為28.57%,而很少有畢業生愿意去“城鎮和農村”(3.61%)及“邊遠地區”(0.47%)。除此之外,47.96%的農業院校學生認為“對自身的定位不清晰”導致就業難。很多農業院校畢業生在就業時沒有充分考慮自身的能力和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對某些崗位的過分追求或一味追求專業對口,或不能勝任自己專業以外的工作,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3]。
3. 就業能力不足
據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對于就業難,41.28%的畢業生認為解決辦法是“提高自己的技能”。這表明畢業生對自身的實踐技能能否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缺乏信心。根據2011年對300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信息來看,存在就業困難的學生中有75%認為就業難是由于自身對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政策的分析等涉及將來就業的知識和應用缺乏了解,對就業市場的分析能力較弱[4]。調查進一步顯示,48.98%的學生在就業中“缺乏主動性”,缺乏主動學習,主動提高自身就業能力的動力。農業院校的學生在這些方面表現較為突出,缺乏主動性,技能單一,實踐能力不足導致很多學生在求職中失利。
4. 素質低導致就業難
這不僅是農業院校學生就業的一大障礙,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普遍面臨的難題。當今激烈的社會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而“育才以育德為先”,這個“德”字就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決定了他的就業狀況和以后的發展。但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片面強調技術教育或職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人文教育和人文關
懷,導致了許多大學生素質不高[5]。在“影響大學生就業的能力素質因素”調查中,85.71%的學生認為“工作態度和環境適應能力”最重要,73.47%的學生選擇了“心理素質”,71.43%學生認為“專業素質”居第三(見圖2)。由此可見提高綜合素質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性,而就目前的就業形勢來講,低素質成為大學生就業中的軟肋。
二、大學生提升核心就業競爭力的途徑
1. 農業院校學生要正確認識自我,增強就業信心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源于健康的心理?!鞭r業院校的畢業生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種種障礙,走出自卑、自信心不足等心理誤區[6]。農業院校的學生要通過學會比較、自身體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等方式,客觀理性地認識自己,積極地悅納自我,有效地進行自我控制,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養成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質,為將來的就業競爭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7]。
2. 樹立多樣的擇業觀,增強創業意識
由于受到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農業院校學生的就業需求普遍存在單項就業心理,就業觀單一,就業眼觀狹窄。農業院校學生要看到就業渠道的多樣化,可以考慮繼續深造,或支援偏遠地區,服務“三農”,或走進基層地區和中小民營企業進行鍛煉,這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其次,農業院校的大學生應該增強自身的創業意識,通過創業實現就業,帶動就業。農業院校學生要在學好專業知識、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具備發散思維,突破傳統思維固定模式,關注創業,了解創業的相關內容,不斷增強創業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向創業方向邁進,爭取在畢業后從相關專業角度出發,在激烈的就業中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以創業實現就業。
3. 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形成自身特色
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并在此基礎上對以后的職業定位有較好的認知。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為學生就業能力的拓展指明方向和提供途徑。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讓學生在對自己的天賦、自身能力、動機、目標需求、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充分認識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一個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著對自身和就業需求越來越了解,學生就會越來越明確自己對未來職業的定位,然后再通過與現實自我進行比較和分析,尋找差距,最后確定奮斗目標。同時,學生在不斷比較和奮斗中,形成自身的特色,具備“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的優勢,在傳統的知識結構體系中增加別人沒有的知識和技能,有利于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機會。
4. 加強社會實踐,增強就業能力
大學生最終的歸屬場所是社會,社會實踐是走向社會過程中獲得社會技能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農業院校的學生要敢于、樂于并善于從基層做起,加強自身的鍛煉,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比如農科專業的學生可以走進農村,用自己所學知識幫助農民解決農業上的問題。這樣的實踐加強了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也幫助學生積累了經驗,拓展了視野,有利于他們的就業。其次,要多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加拿大著名學者、幽默散文家斯蒂芬·利考克教授曾說,“對于大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他周圍的生活和環境。一切他真正學到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靠他自己智力的積極活動并不是作為被動的聽講者而學到的?!盵8]農業院校學生可以通過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鍛煉自我和完善自我,增強技能,提升創新能力,在求職就業的道路上增加亮點。
5. 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社會對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基本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身心素質、人文素質和創新素質等幾個方面。如今,企業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越來越看重[9]。據一項調查顯示,我國的很多企業正在走向成熟,在市場上逐漸占優勢地位的企業在招聘時更多地關注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以適應企業的長遠發展。就職業素養方面,有89%的企業希望大學畢業生能提高自身的素養。農業院校學生要想在激烈的社會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與其他高校畢業生在就業競爭時占據更大的優勢,就要不斷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農業院校學生要在平時就注意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參加德育課培訓、其他課程教學培訓、實訓實習與社會實踐活動、職業指導與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與企業的管理服務工作、黨團組織建設和學生會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社會教育等多種活動,從課內外、校內外、組織和管理、環境和服務、指導和實踐等不同方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能在激烈就業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趙洪娥,王雪,王燕,高喜軍.都市型農業院校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對策研究[J].求實,2012(1).
[2] 王蘊慧.改變認識誤區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競爭力[J].理論觀察,2011(1).
[3] 張海濱.關于提升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思考[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10).
[4] 廖迎春.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內涵及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11(7).
[5] 郭建平,郭亮.高等農業院校工科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以山西農業大學工學院為例[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
[6] 楊碧瑜.大學生“就業難”原因窺探及對應之策[J].人力資源管理,2010(1).
[7] 陳根.大學生就業力的現狀分析與提升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7).
篇10
大家好!
我被區域授予“先進個人”的光榮稱號,深感鼓舞和鞭策,同時也給了我向更強、更高目標前進的動力和壓力。我個人的進步,是各位領導長期關懷的結果,是各位同仁長期支持的結果。在這里,我向你們表示忠心的感謝!
中專畢業之后的四年里,是我工作的動蕩期。四年時間拿到了兩個畢業證,服務過四個行業,經歷過兼職的勞苦,體會過工作的苦樂,深感工作的來之不易。進入中油以來,工作進入了平穩期,不僅僅是企業帶給我的安全感,最重要的是思想穩定了。所以公司的體制改革,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只放入沙丁魚池里的鯰魚,只有游得更快,才有可能不被淘汰。
一、順應改革,定位準確。
能否抓住機遇,提升自我,主要取決于自己。作為一名黨名,作為一名快速發展企業中的一員,認真學習上級公司改革的文件,深刻體會改革的意義,始終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積極探索,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迅速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態,不斷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認真向身邊的榜樣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創新工作思路、創新服務理念,努力實現主動服務。
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堅持把做好協調服務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在人員少,工作多的情況下,加快工作效率,始終想著“明天怎么做”,把工作想在前,做在先,協調左右、聯系內外、溝通上下,分清“輕重緩急”,確保大事不誤、小事不漏,努力當好一名“勤勞兵”,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努力做好一名“合作者”,積極配合各崗位的工作,為企業正常運轉提供及時、高效服務。
- 上一篇:物聯網技術優勢
- 下一篇:樂器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