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創業教育的五種策略
時間:2022-09-21 07:01:12
導語:高校大學創業教育的五種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內地有地方高校將近2500所,教育部希望地方高校能夠切實做到服務地方經濟,做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本文從六個方面對地方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分析,分別是:高校創業課程分析,引入企業家進校指導,人文教育夯實大學生創業心理,大學生情感教育,專業教師與學生應跨越課堂,普遍地開展創新基地建設。
關鍵詞:創業課程人文教育情感教育創新基地
首先,要明確地方高校的概念:據百度百科解釋,地方所屬高校是指隸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港澳特區,大多數靠地方財政供養,由地方行政部門劃撥經費的普通高等學校,共有2500多所。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著力為地方培養高素質人才。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文件中指出,各地方高校要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將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有機結合。筆者近十年以來一直就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進行研究、觀察,現展開討論如下。
1高校創業課程分析
黃兆信指出,大學的創業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模式是將創業教育納入高校現有的教學計劃之中,以教學和課程的改革促成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第二種模式則是依托大學生創業園或科技園,以各種實踐性的創業活動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第三種模式則是由政府的相關政策文件加以推動和引導,鼓勵大學生爭取政府資源的支持,推動自主創業活動。據觀察,第一種模式正被各類高校廣泛采用,對啟迪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筆者曾經在學校就業指導中心任職,調查發現許多畢業生的創業項目常常是一些低層次的服務行業創業項目,比如餐飲、服裝、攝影、培訓機構、商店等,與其本人的學歷、學識結合度不高。
地方高校(可泛指非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學歷的影響力、認可度不如重點大學(主要指985、211大學以及國外的名校),生存壓力大于重點高校畢業生;而且,就業起點收入較低,若是創業預期收入高于就業收入,便會更加傾向于創業。再者,地方高校大學生多為社會中、下層家庭子女,其社會資源獲得面、獲得層次遠遠低于重點院校大學生,所以在創業資源層面,比重點院校大學生更為艱難;此外,地方高校大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的求學歷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在家長、老師的“熱切期望”下全心全意地為升學做一切準備,為升學付出了幾乎全部的時間與精力,卻在讀小學時失去了玩耍的機會——玩耍其實是一種全面的鍛煉,在讀中學時失去了廣泛涉獵各種感興趣事物的機會,在讀大學時反過來要去放松放松,以釋放一下中小學以來所持續承受的壓力,并且在選讀大學專業時由他人定奪或草率、任意、功利,并沒有遵從興趣愛好、個人能力、職業生涯規則等因素,沒有為就業、創業做到提前布局、未雨綢繆,臨到高校相關處室部門開展創業教育時,學生們被動接受,當作一個講座或選修課程習讀和感受,而且大多數講授創業課程的人員并無創業經歷,講起課來總是干巴巴的、不那么生動,難以做到精準、細致的指導,此類課程讓大學生們覺得缺乏權威、不可信。高校創業教育如果還是當成一門選修課來布置或政治任務來做,那就缺少了靈動、生氣,毫無活力可言,在此倡儀各個高校、高校的各個院系專業班級,要鼓勵各層級管理人員、專任教師因地制宜、甄別良莠、因材施教,把創業教育盤活,堅持普遍引導、個別輔導、多多學習、認真動腦的原則,特別不要把創業教育課程變成應付上級行政機構檢查評比的一種形式課程。創新創業應該是一種行為,應該是一種意識。不能把創業教育僅僅當作一門或一系列課程,而應該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設計,融入到所有的教學活動中去。我們所提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是期望大學生、研究生們通過專業知識去創新創業。
2.1引入企業家進校指導
地方高校的經費有限,于是普遍地引入地方政府勞動與就業保障局的SYB教育(STARTYOURBUSINESS,意為“創辦你的企業”),而這原本是面向社會失業人員的創業培訓,現在卻來高校開展,一方面彌補了高校經費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政府部門所服務對象積極性不高的煩惱。但是,這種借雞生蛋的方式效果并不好,主要原因在于這根本就不是面向大學生的創業培訓,內容與形式都與實際需求不符,是一種張冠李戴式的創業教育。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數量眾多的各個行業的企業家進校指導,不需要宣講內容千篇一律的講師團。開展創業教育的人員若都是沒有實際創業過的,那么來學創業的學員(大學生)也將是空對空,沉悶對枯燥,這是難以落到實處的,所以在此大力呼吁:一定要讓真正的企業家進校。如何做到讓大學生和企業家們進行交流、溝通?怎么去聯絡,把企業界和高校聯系起來,讓企業家進高校,讓大學生進入企業。騰訊公司原副總裁吳軍2002年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畢業后,曾長期在硅谷Google公司工作,對斯坦福大學的校企合作有著廣泛而深入的了解。他認為,無論是校企合作進行產品研發,企業人員進大學進修學位,還是天使基金、風投基金、投資公司一步步地扶植企業上市,都需要大學教師、學生、企業、銀行不斷地合作。尤其重要的是,大學生、研究生們只有親臨企業環境,親自與企業家、投資公司顧問頻繁接觸,才能夠了解市場,才能夠具備社會活動能力,所進行的科研才具有真正可行的方向性。其中,成功創業的校友回饋學校的力度很大,并且吸收母校畢業生共同創業、就業的前景很大;更多地,許多大學生、研究生們可以不用走出校門就可以與企業家、投資家們直接接觸,得到很多直接感受與經驗分享。
2.2人文教育夯實大學生創業心理
人文教育旨于培養人文修養,包含:人文知識的學習,文化氛圍的感受,文化傳統的接納,人生體驗的融入等,要求個人結合內在的領悟與外在的各種活動體驗(包括工作、學習、休閑與生活等),表現了教育的本質與理想。2007年任職美國哈佛大學校長的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GilpinFaust)女士,是一名歷史學家,在2016年3月24日下午在美國陸軍學院(因位于紐約市西點,被人稱為“西點軍?!?,以培養本科生為主)做了題為《做語言的言說者、行為的實干家:論文學與領導力的培養》的演講,福斯特提到,英國議會通過調查發現,75%的商業領袖認為,人文學科的教育帶來了重要的職場能力,主要體現在:溝通能力、分析能力及寫作能力。創業者正是一個開拓者、一個領導者?,F在的大學校園里,理工科學生不太愿意閱讀課外人文類書籍,理工科學生進圖書館的記錄較少,而理工科專業學生的課程卻又普遍地繁多、深奧、枯燥無味,況且許多學生的內心存在一定的壓力、不適卻又不方便找人訴說,因而從大量的人文社會科學書籍獲得寬慰,獲得愉快與滿足,獲得心理調解,使得壓力轉移,無疑非常值得推薦。據此,大學生若能廣泛地從圖書館博覽群書,從而避免貪玩、無所事事,畢業之后,更加能夠顯示其學者風采,具有較好的魅力與吸引力,在為人處事、作出關鍵選擇時就會勝人一籌,從而更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業才干。
2.3大學生情感教育
當前,許多大學生不善于與人溝通和交流,對社會的認識比較膚淺,待人接物過于稚嫩,這些都是創業者必須要跨越的絆腳石。我們的眾多家庭在未成年人的智力與知識學習方面付出了艱辛、持之以恒的努力,而在孩子的情緒控制、展現自我、為人處事與待人接物等方面卻過于疏忽、態度漠然。反映在大學生創業教育方面,就是必須鼓勵創業者勇于表現自己,可以定期開展創業意向報告會,提交簡短書面創業意向書,開展演講沙龍,組織戶外郊游,發起臨時義工團體服務社會等活動,讓大學生主動地參與、認識社會,加深對人生和社會的感悟,從而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提高情感。強烈反對通過課堂式教育來提高情商,課堂上的互動太少,教條化的教學大綱、靜坐在教室里一動不動、嚴格的教學時間、教師的水平、愛心高低不一等,會窒息活躍、自由、奔放的心靈需求。大家可能會問,為什么在這里指出大學生的情感還需要教育?某些大學校園里,大學生不打掃室內衛生、隨地丟垃圾、隨意吐痰吐口水,教室里不擦黑板、人走不熄燈,見長者不打招呼等,足以總結為“善小而不為,惡小而為之”。一個成功的人,應該具備良好的修行,存有與人為善、為人奉獻的心理,這也是我們共產主義者提倡的優良品質。大學生,應該加強情感教育。
2.4專業教師與學生應跨越課堂
這里講述的跨越課堂,并不是提倡單純地利用手機、電腦等現代通訊工具去進行微課堂、慕課、網絡課堂式學習,而是: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講授內容較為淺顯,探究式學習可以轉移至生活中,學生有疑問、有新發現即可造訪教師進行釋疑、討論,而不必定點、定時間。頭腦之頓悟是通過潛意識時時刻刻地不停地運動、工作,當靈感到來時或者動手記下來,或者立即動身去咨詢,這樣知識、思維就會得到強化,還可以在此后的歲月里得到加深、提高,乃至于大成。基于這些觀點,筆者以為:大學教師都要有開放的態度,大學生都要有上下求索、鍥而不舍的精神,精益求精、不斷追求。1938—1946年西南聯大在昆明,師生擁擠在棚戶危房、臨時校舍研討學術,卻造就了非常多的優秀人才。現在非常多的大學生都說“畢業即失業”,這并非指找不到工作,卻是指未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這與一些大學生們學而不精、學而不通有很大的關系。如果要學而精、學而通,那就得有人指引,也就是大學專任教師??墒?,大學校園里教師上完課后“拍拍屁股就走人”很常見,大學教師確實很忙,怎么才能讓大學教師與學生跨越課堂?還得從學生身上著手。所謂“求學、求學”,不求哪得學?大學生應該認真預習、復習、廣泛地搜集、閱讀相應的材料,然后找老師求證、切磋。總而言之,準備在高層次專業基礎上創業的同學(大學生、研究生),一定要厚積而薄發,與自己切磋——反復地復習、廣泛地求證,與師者切磋——不斷地辨偽,才能激發新的火光。要嚴格地因材施教、多管齊下,要造就有區分度的人才,這在每個高校盡可以做,每個高校都有條件做,重點是政策、方針和引導。
2.5普遍地開展創新基地建設
培養專業基礎扎實,具有一定創新創業能力的合格大學生,是理工類大學本科院校應該秉承的宗旨。在如今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基本面分析,還是要回到培養方式的改良?,F今,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還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并且以課堂教學占據統治地位。創新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牛頓說過“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任何發明、創造都是建立在他人過去研究的基礎上;需要對已經出現的知識、技能進行學習,在某些點上還得進行深層次的學習,熟悉了這些知識、理論之后就能產生一些判斷和推理,進而迸發出新的想法,這樣創新就產生了。在湖南理工學院,有許多創新創業基地。創新基地吸引了許多青年教師和學生,促進了學風建設,很多學生在創新基地找到了刻苦努力和動手操作的方向,課余時間被極大地利用了起來,教師們擴展了教學視野,增強了教學、科研的信心。經觀察,創新基地的教學環境比較特殊,教師兼做導師、師傅、老板的角色,學生以學習興趣、自主學習為導向,教師們堅守陣地,學生們積極主動、拼搏趕超,形成一種類似初創企業的文化氛圍,極好地起到孵化小微型初創公司的功能。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新基地、創客空間開到各個院系中去,由院系提供政策、場地,由具有一定科研實力、熟悉最新學科發展方向、參與過校企合作的教師領隊,進行產、學、研等多方面的推進,是對當前大學課堂理論教學動手欠缺的有力補充,是一種新形式的大學教學、科研模式。
3結語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尤其是大學生創業教育在我國各普通高校尚處于摸索階段,如何找出一路適合地方高校的發展之路,辦出一個有特色的地方型、應用型、創新型高校,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個高校的人文氛圍、教師構成、學生基礎、軟硬條件、政策支持等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以上關于創業教育課程改革、引進企業家進校指導交流、大力加強人文教育宣傳、強調大學生情感教育、提倡專業教師與學生們跨越課堂的交流以及普遍地開展創新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建議都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勢必成為地方高校謀求教學質量突破的新領域。
參考文獻
[1]黃兆信,王志強,劉嬋娟.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轉型發展之維[J].教育研究,2015,39(2).
[2]吳軍.浪潮之巔(第三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作者:申麗平 單位:湖南理工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養成教育對高校培養人才的意義
- 下一篇: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