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研究3篇
時間:2022-05-13 09:48:00
導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研究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1完善教學計劃體系,通過課程設置體現創新創業的理念
教學計劃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我校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重實踐、高素質”的思路,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高層次人才。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園藝專業花卉方向的教學計劃設立了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平臺課程、專業準入課程、專業準出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和個性拓展課程等教學模塊,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此外,還設立了6個學分的創新與創業教育模塊,其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與就業指導、創業教育等課程共3個學分,還規定每個學生必須參加學科競賽、學術活動、社會實踐、文體活動、職業資格考證等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相關的實踐教學環節共3個學分。在創新型人才培養計劃與方案中,還特別注重結合學科特點和專業特點設計課程體系,既要考慮突出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探討,又要考慮創業知識與技能的積累與實踐,使專業學習與創業學習交叉滲透,互相促進[5]。
2進行教學改革,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
2.1精心選擇教學內容,采用“嵌入式”教學
在專業課教學中貫穿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是我校園藝專業花卉方向的特色和優勢之一。“嵌入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科專業特征,將創業教育嵌入日常的專業教育之中,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實現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教師認真挖掘教學內容中與創新創業有關的因素,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根據自身生活經驗對未來的創業工作進行聯想與思考,找出創新的點子。
2.2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由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聆聽完成的,學生只是繼承了知識,缺少思考的空間,弱化了創新思維,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形成[6]。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課堂中,則要改變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多采用啟發式、專題討論式、調查研究式以及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參與,體現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新方式。
2.3引進國外先進教學理念,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廣泛和深入,花卉栽培學等主干課程教師經常出國進修、參加學術會議和科學考察。教師利用出國的機會精心收集國外花卉企業在花卉設施栽培、花卉國際貿易、花卉設計與應用、花卉新品種培育等先進生產方式的資料和素材,并在上課時進行展示與介紹,使本專業大學生了解國外花卉業最新發展趨勢。另外,還注重引進國際優秀人才,如我校常年聘請丁穎講座客座教授,每年都有不同發達國家的專家、學者到學校做專題講座,并且給本科生授課,開拓了學生的國際視野。
3改善教學條件,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3.1改善硬件設施,完善平臺建設
創新教育的實施離不開學校大環境的支持,構建創業教育平臺和網絡,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在硬件建設方面,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改善教學條件,增加儀器設備,創建實踐教學基地,使學生能夠有實際動手操作的機會。經過多年的建設,我校已經逐步形成了公共基礎課程實驗中心、基礎訓練中心、院級實驗教學平臺和校內外實習基地“四位一體”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
3.2加強實踐教學,增強動手能力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關鍵,在課程體系中應該充分體現出實踐教學的特點。實踐教學的形式多樣化,除實驗教學外,還包括教學實習、農事操作、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等多個教學環節。專業課程的實習由原來每一門課程的分散實習改為整合實習,命名為“花卉與景觀設計專業課程綜合實習”,由專業課老師聯合指導,這樣有利于資源節約和優勢互補,提高實習的效率和效果。另外,學校會根據形勢需要和經費情況開展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教師在需要時可以向學校提出申請。
3.3豐富第二課堂活動,發揮專業特長
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精細化,園藝專業花卉方向涵蓋的內容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花卉栽培、花卉育種、花卉應用、花卉貿易、花卉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等領域,不同領域又可以細分為很多的類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第二課堂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要包括科技創新訓練、社團活動、各種比賽、社會調查實踐等,是第一課堂教學的有力拓展和補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加大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環境
4.1啟動各類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學校從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出發,啟動了各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從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園藝學院根據學科特點,以設立專項經費和聯系社會資助等方式,支持“院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同時還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比賽,如花卉組合盆栽比賽、藝術插花比賽、園林規劃設計比賽等,為學生創造各種基礎訓練和實戰機會。
4.2開展校園科技文化節,實現資源共享與協同創新
校園科技文化節是學校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的一個平臺,我校一般是結合“紫荊校園開放日”舉辦這項活動,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丁穎杯”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和小發明競賽的作品展覽以及各學院、各學生社團組織的特色活動,營造校園科技創新的良好文化氛圍。學校還設立了“學生科技創業墻”項目,將已經成功創業的團隊在“創業墻”上進行宣傳和介紹,其目的是為了整合大學生創業資源,打造學生創新創業交流合作平臺,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協同創新。
4.3舉辦創業論壇和報告會,提供交流平臺
學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行業聯合辦學,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產學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建立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創業教育平臺。為了充分發揮校友和企業家成功創業對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示范作用,定期舉辦“創業論壇”,為廣大的創業夢想者提供一個靈感交流和智慧碰撞的舞臺。
4.4建設大學生科技創業孵化園,從模擬階段進入實戰階段
高校大學生創業的最大障礙是起步難,其中的瓶頸問題是“融資難”,沒有資金和場地的支持,再好的項目也無用武之地。為解決這一問題,我校組建了面積近3000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園區,并依托“丁穎杯”和“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對于條件成熟的優秀團隊,幫助其注冊成立公司,實現市場與高校的對接。
5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通過多年的探討和實踐,我校園藝專業花卉方向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部分學生畢業后選擇自主創業,在花卉產業化生產和經營中大顯身手,以實際行動踐行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
作者:玉云祎范燕萍工作單位: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第二篇
一、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的現狀
文化創意人才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繁榮發展的基石。文化創意人才是指通過大腦對產品進行一定的文化層面的創新性“加工”從而產生經濟效益的人才,包括“創意的生產者、創意生產的引導者和創意產品的經營者”[2]三大類。自從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第一次提出文化產業以來,文化創意產業呈現井噴式發展,文化創意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青睞,文化創意人才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文化創意產業將加快轉型升級,將會開發出更多適合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但總體而言,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從業人員規模偏小。據統計,我國總體文化產業人員只有1200萬人,只占總人口的1%左右;而美國紐約文化創新產業人員占總人口的12%[3]。面對市場、社會日益旺盛的文化創意人才需求,高職院校及時增設了諸如工業設計、動漫、廣告設計、軟件開發等文化創意專業,調整了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培養了一批文化創意人才,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但從目前文化創意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看,一方面是文化企業難求高端的文化創意人才,另一方面是低端的文化創意人才找不到工作。因此,如何培養出符合文化創意產業需求的高質量的文化創意人才,是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一個新的時代課題。
二、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為了深入了解高職院校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筆者領銜的課題組于2013年4-5月在江西省四所高職院校大學生中做了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發出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57份,問卷有效率為89.25%。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高職院校文化創意人才培養主要存在人才培養定位上忽視培養文化創意思維、人才培養方案缺乏文化創意課程、人才培養過程缺乏有力的師資力量支撐、學校與文化創意產業缺乏有效互動等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在人才培養定位上,忽視文化創意思維培養
中國傳統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教學模式相對比較保守,從小學到大學,普遍的現象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參與到教學環節中的少,被動接受的多,缺乏獨立思考。特別是在小學及初高中階段,教師多采取“灌輸式”、“填鴨式”、“題海式”的教學,科目多、作業量大,使學生幾乎沒有自己可支配的時間,從而弱化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思考。進入大學后,學生開始自主學習,對專業之外的領域有更多的求知欲望。課題組進行的問卷調查過程中,在“你對文化創意競賽感興趣嗎?”的調查顯示,非常感興趣的占25.8%,興趣一般的占53.5%,不感興趣的占19.3%,認為根本沒必要的占1.4%。另有31.7%的學生認為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最大的困難是沒有創意,有80.2%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創新創業競賽。可見,學生對文化創意興趣不高,傳統應試教育降低了學生創意能力,忽視了學生創意思維的培養。
(二)在人才培養體系設計上,缺乏文化創意課程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一般涵蓋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兩大類,很多高職院校為了鼓勵學生個性發展,采取了選課制度,并擴大了實踐教學的比重,以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但在傳統專業中很少融入文化創意課程。課題組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有25.8%的學生希望學校開設創業輔導課,24.9%的學生希望學校提供各種資料,44.3%的學生希望學校提供場地資金支持。但是,在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涉及文化創意課程的少,沒有形成完善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體系,在場地和資金支持方面更是匱乏,導致文化創意人才培養規模不大、質量不高。
(三)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缺乏有力的師資力量支撐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新興行業,部分高職院校雖然開設了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新興專業,但在師資力量、硬件設施等方面的配套還很不夠,師資隊伍建設還有待加強。調查中,有21.3%的學生認為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最大的困難是沒有老師指導。目前高職院校文化創意相關專業的教學中,教師的授課多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缺少創意實踐經歷和經驗,不能給學生予內在的精神示范。此外,要將文化創意融入一些傳統的藝術類、經管類、工科類專業,現有的師資力量和師資素質也滿足不了這一要求。
(四)在人才培養實踐平臺上,高職院校與文化創意產業缺乏有效互動
文化創意產業本身強調文化藝術的市場化、商業化,而在知識傳承和文化創新的本質要求之下,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又必須確定重視實踐的觀念,建設培養創意人才校(內)外合作(培訓)基地[4]。課題組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在“如果學校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開展創新創業創意教育,你更傾向于”的調查顯示,51%的學生傾向于實踐體驗,24.1%的學生傾向于成功人士講座,14.3%的傾向于案例分析,10.6%的傾向于專家授課。可見,在創意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生更歡迎實踐體驗,希望與文化市場緊密聯系。雖然高職院校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已有多年,建立了不少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與相關的企業或行業建立了密切的互惠關系,但是目前高職院校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實體企業缺乏長期、穩定、有效的互動,導致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缺乏有效實踐平臺。
三、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文化創意人才培養體系的實現路徑
在文化創意人才培養上,高職院校亟需根據市場和社會的需求,科學定位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目標,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讓更多的青年人成為文化創意人才。
(一)科學定位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就是“育人”。以“育人”為目標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定位,是將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納入素質教育范疇,貫穿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全過程,進而可以面向全體學生廣泛開展文化創意教育和引導,依托文化創意的教學平臺對素質教育進行新的完善和深化,培養學生的創意意識和創意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職業教育專業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模仿者或復制者,而是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并能獨立思考的創造者[5]。高職院校應當根據各自學校的專業特色,分析相關文化市場對創意人才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學科群,培養創意的生產者、創意生產的引導者和創意產品的經營者等不同層次的創意人才,實現差異化和個性化培養戰略,使文化創意人才在創意思維、創意表達、創意傳播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得到培養與提升。
(二)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的實現路徑
1.培養文化創意思維。高職院校要真正推行素質教育,通過各種渠道引導鼓勵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會運用創造性思維來思考問題。教師要改革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教學內容,更多地關注學生參與創意活動的熱情。高職院校要根據不同的學科專業方向來構建科學合理的文化創意課程體系,倡導學科交叉,特別是藝術學科與理工科、經濟學科之間的融合。在傳統優勢專業的日常教學中,要注重融入人文藝術類學科的內容,幫助學生積累人文藝術底蘊,引導并鼓勵學生進行創意思維。
2.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文化創意人才培養體系,必須對現有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增加文化創意課程。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學科,需要進行跨學科的課程設計和設置,特別是要重視學科之間的互補性和教學的綜合性要求,根據不同的學科專業方向,把創新、創業、創意的理念融入教學之中,把文化、經濟、管理、教育等相關的學科知識引入其中,從而形成涉及面廣、內容豐富、操作性強、科學合理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高職院校要加大創意教學軟硬件的投入,相關實驗室應該免費為學生開放,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創新創意實驗,積累創意資本。高職院校還要加強對文化市場調研,根據文化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文化創意人才的專業培養方向,以確保文化創意人才鏈的各環節的完整性。
3.加強文化創意師資隊伍建設。高質量、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培養人才的關鍵,也是推進高職院校文化創意人才培養體系落實的關鍵。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優化教師知識結構,注重理論型師資和實踐型師資的培養。理論型師資的培養中,要更加注重教師創意性思維的培養和知識結構的完善,為學生創意性活動的開展提供精神示范。實踐型師資的培養中,要更加注重創意教師的創意經歷和實踐經驗,可以聘請有著豐富創意實踐經驗、擔任過文化企業管理職務、具備教學能力的高水平專業人員擔任創意兼職教師;還可以將現有的理論型師資選派到相應的文化企業或單位掛職鍛煉,以豐富其社會實踐經驗,促進理論型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實踐能力的統一。
4.豐富文化創意活動載體。以“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為標志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活動,經過1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借鑒這一模式,將創新創業競賽與文化創意活動結合起來,把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進行有機銜接,使理論與實踐相聯系,不僅可以豐富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模式,也創新了第二課堂活動內涵。校園文化直接反映一所學校的文化品味,也是一所大學綜合競爭力的體現。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滲透文化創意理念,開展如創意文化節等文化創意性活動,通過原創DV、動漫、攝影、手機游戲、廣告設計、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原創文學作品、網絡音樂、創意型創業方案、公益活動策劃等創意性的競賽項目,引導學生進行創意性思維,為有創意意向的學生提供展示創意的實踐平臺,幫助學生體驗創意生活、推介創意項目、互動創意觀點,促進校園文化活動由娛樂走向創意,形成濃厚的文化創意氛圍。
5.搭建文化創意實踐平臺。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這就決定了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必須搭建文化創意實踐平臺,“通過必要的實踐環節幫助受教育者磨練意志,積累經驗,增強能力,鑄就品格”[6]。拓展文化創意實踐平臺要注重校內校外兩個平臺的建設。校內文化創意平臺建設可以通過將文化創意納入社會實踐和實習課程框架,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將文化創意與實習見習、畢業設計和第二課堂的文化創意競賽活動結合起來。同時在學校開設文化創意“孵化器”、文化創意園區、創意社區等平臺,為學生的文化創意實踐提供必要的指導,在資金、場地、設備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扶持。創建文化創意網站或微博,加強創意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了解創意動態,推介創意商機,并進行跟蹤服務。校外文化創意實踐平臺的建設,可以通過整合社會資源,簽約大學生文化創意實踐基地,幫助學生更多地與文化市場零距離接觸,從而在社會實踐中磨礪,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文化創意能力。高職院校在實施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當鼓勵和幫助學有余力并有創意意向的學生,利用寒暑假或課余時間,嘗試與文化市場對接,進行一些小項目的投資,積累實戰經驗,促進文化創意向文化產品的轉化。
作者:熊花工作單位:景德鎮陶瓷學院
第三篇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與分析
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就是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依托,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為形式,并將與時俱進的教育內容貫穿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過程。以創新為基礎支撐創業,創業反作用于創新并促使創新的發展,全面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綜合能力應當成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和內涵。[2-3]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教育機制、內容和方法更完善,以引導人自主創業為最終目標,培養人的創新、創造、創業精神,激發人的創新、創造、創業意識,全面提高人的創新、創造、創業綜合能力和創新創業領導能力的社會導向型多元化人才教育。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高校傳統的人才教育體系的融合來看,兩者體系并未做到很好地相融合,其突出表現為,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教育目標定位模糊。另外,根據對獨立院校關于“質訓研用”一體化模式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應用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90%的受調查高校畢業生認為創業風險太大,缺乏信心,并認為畢業后的創業與失業相差無幾,只有3%的學生有畢業后自主創業的計劃,另外有7%的學生對自主創業持觀望態度。綜上所述,我國高校由于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理解不斷深化與創新,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也逐步地從為教育而教育的目標定位走向明確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教育課程體系從不完善的傳統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啟發式、引導式的教學模式、資金投放從盲目投資到合理應用等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尚待獲得符合社會和學生發展要求的改革。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上的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保守
許多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往往只從學校本身的教育情況或者學生本身的學習情況上單方面進行考慮,缺乏與專業發展前沿以及社會行業發展動態建立聯系。保守的教育理念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創新創業理論基礎,但普遍對這些理論的掌握十分僵硬,難以做到靈活運用理論指導實踐,更難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以創新創造為基礎的大學生創業更是無從談起。
(二)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薄弱
意識具有意向性,意向性是意識朝向某一目標的指向,正由于自我意識的這種意向性,才使得雜亂無章的經驗純化,從而指導我們的行動,為我們的行動提供動力。[4]然而,囿于學校不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大多數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受到打擊,創新自主性不強、意識薄弱,缺乏創新創業必要的冒險精神,導致學生在創新創業上面猶豫不決,絕大多數學生的創業計劃被擱置。
(三)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
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整體來說仍處于起步階段,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從整體角度看,國內大多數高校為大學生安排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基本上是依附到就業指導課程上,針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很少被當作單獨一門課程出現在大學生的課表上,缺少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課程體系。從個體角度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未能做到為學生分析出社會切實的行業實際,未能為學生指出市場上行業的發展前沿,更未能做到為學生提供及時的行業市場動態,這樣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無疑是不能吸引大學生積極邁出創新創業的步伐。
(四)創新創業教育定位“偏科”嚴重
國內許多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對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定位普遍存在嚴重的“偏科”的情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定位嚴重偏向了純粹的理論教育,幾乎完全忽略了實踐教育。高校普遍沒有以專業對學生進行區分,籠統地把不同專業類型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合并在一起并安排到同一個就業指導課程上來進行,沒有以專業區分不同的學生并為創業教育單獨設課。創新創業課程大多由校內經濟管理類教師或學生輔導員等缺乏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理論型教育工作者負責,缺少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訓練課程。這些表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定位已經出現嚴重的“偏科”問題。
(五)有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教育團隊匱乏
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團隊的建設現狀來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團隊基本由校內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理論教師或從事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校內相關理論教育工作人員組成,具有創新創業實踐經驗和豐富的企業經營管理經驗的教育工作人員非常匱乏,導致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團隊普遍缺乏與社會接軌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能力,教育團隊不能做到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有機結合,發展讓人擔憂。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探索與實踐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中指出,實施“本科教學工程”旨在針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突出問題,特別是要在高校專業結構不盡合理、辦學特色不夠鮮明、教師隊伍建設與培養培訓薄弱、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不強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上,通過一段時間的改革建設,力爭取得明顯成效,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的需要。[5]針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情況,通過優化創新創業教學課程體系、教育訓練體系、教育研學體系和實踐應用體系,最終實現提升高校教學質量、增強實踐能力、科研能力、應用能力,并以“質訓研用”一體化模式為指導,探索適合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符合社會創新創業要求的幾點方法。具體表現為“課程”“訓練”“研學”“應用”四大教育體系的構建。
(一)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新體系
面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薄弱和創業教育“偏科”的壓力,高校迫切需要一個全面、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新體系。本文在高校現有的教育理念中融入國外先進的人才培養理念,形成一個適合我國高校發展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新體系,具體分為4個階段。
1.動機了解
本階段主要以了解什么是創新創業、感受創新創業,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為主。創新上,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創新、創造精神,了解創新創造精神在創業上的位置及作用,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意識。創業上,讓學生了解創業、創業精神和人生發展的關系,并明確三者的關系;懂得創業和創業精神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的意義和價值,能正確認識、理性對待創業。
2.團隊構思
本階段主要以創新創業團隊的建設為主。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創新創業團隊,如何建設一個符合社會要求的創新創業團隊,并使學生能夠分析什么是真正的創新,認識什么是創業,糾正創新創業上的一些片面認識;進一步了解創新創業所需要的基本素質,以及創新創業團隊的重要性;最后懂得如何建立和管理一個創新創業團隊。
3.計劃設計
本階段主要以創新創業資源整合和創業計劃為主。教育學生如何尋找并利用身邊的創新創業資源,勾畫自己的創業藍圖。讓學生了解如何獲取創新創業資源,掌握創造性整合資源的獲取途徑及方法,懂得創業資金的各種獲取渠道和風險,并掌握創新創業資源的管理技巧和策略;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創業計劃,了解其基本結構、設計過程和所需信息等,最終使學生掌握勾畫自己的創業藍圖的方法。
4.計劃實行
本階段主要以創新型企業的創立為主,是本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最后一個階段。主要讓學生了解企業本質、創立企業流程及相關的法律問題、企業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在學生認清創辦企業所必須關注所有問題之后,利用好學校的創新創業資源網絡和創新創業孵化計劃等,鼓勵并幫助學生利用掌握的創新創造能力、團隊和資源進行自主創新和創業。
(二)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訓練新體系
1.以專業為依據建立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室
高校在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訓練體系時應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室。創新創業工作室是一個集創新創業環境模擬、前期準備工作室、創新創業資料備案庫和創新創業資源網于一身的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訓練單元。其利用ERP管理平臺、企業沙盤對抗模擬、虛擬創新工作平臺等為學生提供“零成本”創新創業訓練機會;為具有創新創業計劃的學生提供一個不受外界干擾的良好工作環境;保存并記錄工作室中每個或每組學生的創業過程和經驗,作為今后學生創業的借鑒;同時,把校內外的創新創業資源聯系在一起,校內針對有創新創業計劃的在校學生,校外針對創業的畢業生和其他學校的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室,形成一個龐大的創業交流平臺和創新創業資源網絡,為學生創業提供一個更好的實踐訓練和經驗交流平臺。
2.以“雙師并教”為導向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團隊建設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團隊實踐經驗匱乏,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兼顧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亟需做出必要的改變。以“雙師并教”為導向,從吸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創新創業工作者和培養理論與實踐兼備的復合應用型教師開始,組建一個既具有扎實的創新創業理論基礎又具有豐富的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優秀教育團隊。在校內,選拔具有較強創業理論知識的優秀教師作為學生的校內導師,在校外,聘請具有豐富創新創業經驗的創業者,或具有優秀的企業經營管理經驗的企業工作者作為學生的校外導師。校內外導師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學校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安排校內導師參與到企業中的某些項目工作中,促進校內導師汲取社會前沿技術信息,豐富校內導師的實踐經驗,鼓勵校內導師向理論與實踐兼備的復合應用型教師發展,吸引校外導師走出企業走進課堂與學生和校內導師進行探討,豐富本身的理論知識,彌補校外導師的理論空洞。
(三)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研學新體系
1.加強大學生三大創新研學實踐
(1)學生項目申請實踐:在處理高校學生創新實踐基金項目數量少、申請難、評價機制不完善,大部分學生科研能力相對較弱的問題上,可采用多種方式接受和指導學生的項目申請,對學生項目進行分級分類處理。以“興趣小組—科研協會—系部—學院—學校—市級以上”這種模式層層推進,形成金字塔型的結構,可有效的進行篩選,提高大學生創新實踐基金項目的有效分配率,強化大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2)科技創新訓練實踐:科技創新訓練的實踐具有自主創新性,學生以原有的綜合工程知識結合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分析研究,更多強調自主性、獨立性、實用性。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創新實踐強的學術競賽,通過科技創新訓練完成的項目能夠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和實用價值。(3)學術論文創新實踐:學生發表學術論文是學校教學質量和創新教育實力的體現,因此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當中對于學生該實踐能力的強化也是相當重要的。根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從工程實踐中提煉出自己的創新心得和技術并發表到有一定檔次的刊物,這樣才可以保證學術論文的創新,起到示范效應。
2.建立“魔方型”學生創新創業研學團隊
根據學生興趣和特點建立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創新創業學習研究小組,針對不同難度的項目,小組之間通過橫向合作和縱向合作共同研究,提高項目的完成效率和完成效果,形成一個創新創業“魔方型”的多維立體科研合作團隊。“多維”指年級相同的學生根據不同興趣不同特長組合形成不同類型的橫向科研團隊;“立體”指高低年級學生之間組建縱向科研項目團隊。根據項目的難度、完成時間的要求和完成質量的要求不同,橫向團隊和縱向團隊之間可以任意搭配共同完成科研項目,使得研學團隊內部做到更好的優勢互補,提高高低年級學生的合作能動性,增強高低年級學生之間的技術交流,使團隊技術具有更好的傳承性,優化團隊內部的合作,從而使得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應用實踐新體系
1.大學生“二次創業”增加創新創業經驗
采用學生“二次創業”的模式降低大學生的創業風險,強化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增加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戰經驗,提高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信心。該模式下,大學生畢業前和畢業后能獲得高校幫助進行兩次創業的機會。學生首次創業為校內創業,創業學生可以向學校申請一定的創業啟動資金,學校根據學生創業的實際情況給予資金支持,學校還在市場定位、法律咨詢、政策援助等方面上為學生提供和爭取一定的幫助,與學生合作經營共同管理企業,幫助學生創業快速成長,但同時學校持有學生所創企業中一定的股份,持續到學校收回之前的啟動資金后才從學生所創企業中撤離。第二次創業為校外創業,創業學生必須是學校的應屆畢業生且曾進行校內創業,像校內創業那樣,學生經學校考慮認可,可向學校申請到一定的創業啟動資金,學校在學生創業初期為學生提供與校內創業相同的咨詢和幫助,但學校不參與學生所創企業的經營管理,學校持有學生所創企業中一定的股份,一旦企業發展穩定,學校就從學生所創企業中撤離。通過“二次創業”,大學生能夠獲得更豐富的創新創業實戰經驗,創新創業實踐能力也能獲得進一步的強化,降低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風險。
2.“官校企”合作打造大學生創新創業“保護傘”
要保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僅靠高校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要保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必須充分調動起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政府機關、高校和企業聯手合作,把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打造一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保護傘”。創業孵化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創業前期能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一把保護傘,降低大學生創業的風險,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并使學生更容易把所學轉化成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生產力。高校、企業和政府合作共同創建創新創業孵化園可以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造、創業和自主管理能力,也可以讓企業充分挖掘、利用大學生的創新創造資源,更可以降低大學生創業風險,提高大學生創業就業率。園內“官校企”三方與大學生之間優勢互補、各取所需,各自在四方的緊密合作當中都能獲得相應的利益,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合作關系,進一步促進園內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良性發展。
四、結語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良性發展無論是對大學生個人發展,還是對社會就業形勢發展來說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要保障大學生獲得在當今復雜、嚴峻的創新創業社會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必須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對大學生從嚴要求,把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每一道關,認清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問題,明確教育目標,以更合理、更完善的教育體系和方法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培養。(本文來自于《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雜志。《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葉仕通1萬智萍2任志健2工作單位:1.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2.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 上一篇:干部作風專項整治活動實施方案3篇
- 下一篇:大學生創業教育內涵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