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典音樂教學質量實踐探索
時間:2022-09-12 08:00:21
導語:高校古典音樂教學質量實踐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課程概況
《古典音樂入門》作為學院通識選修課程開設,它是一門關于古典音樂的基礎性課程。音樂作為一種文化,是文化修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音樂誕生之日起,人類社會就逐漸形成了音樂文化的不同傳承形式,無論是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抑或是世界音樂文化的傳承,課程所具有的音樂文化傳承價值是巨大的,并且遠超于音樂文化自身。古典音樂更是久盛不衰、百聽不厭,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人們的生活中充滿了音樂,相比之前的任何時期而言,現在的音樂作品更加豐富多彩,我們身邊的音樂不僅數量巨大,而且來源范圍廣泛,音樂是我們靈魂深處的表達,音樂能夠表達文字和繪畫所不能表達的內容,如果要真正的理解音樂,我們需要認真的聽和思考,這就需要系統的學習,來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和精神文明的境界。古典音樂課程的主要內容設置包括音樂理論基本知識,西方音樂中的中世紀音樂、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巴洛克時期音樂、古典主義時期音樂、浪漫主義時期音樂、20世紀音樂和中國音樂中戲曲音樂及器樂音樂等方面內容。
二、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開設音樂類課程的概況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通識教育從初期的摸索與嘗試到現在的總結經驗、更改及完善,正在逐漸走向成熟。實際教學中進一步優化教學體系、提高教育質量,為培養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繼續努力,希望能夠開發、挖掘出不同學生個體的潛質與精神氣質,使我們的學生能夠具備獨立人格與獨立思考能力。目前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共開設兩門音樂類通識課程分別是《音樂劇》與《古典音樂入門》。
三、提高古典音樂教學質量的幾點想法
(一)古典音樂面臨的沖擊。隨著時代的變化、音樂種類的多元化、音樂種類的受眾人群也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更多的是追逐潮流的變化,例如新的說唱音樂以及近代所占據主要聽眾的流行音樂形式,而對于讓高校學生能靜下心來傾聽古典音樂以及賞析古典音樂成為了一大難題。所以提倡學生由淺入深的了解方式,形成一個逐步認識以及接受的過程,舉個簡單的例子,對于大綱的編輯順序,可在講授古典音樂之前先從流行音樂入手,在分析了解了一些流行音樂的創作手法以及結構方面入手,結合了解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后,并提出以下的疑問:流行音樂為什么在當代會普遍推廣?流行音樂的結構有哪些特征?中國風的歌曲又是怎樣出現的?在結合了流行音樂認識、流行結構認識、基礎樂理熟悉等前提條件后再逐步了解古典音樂的相關知識,對于學生而言普遍容易接受并且引發興趣。在課堂小結中我們也可以嘗試提倡大班式分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此方法的弊端在于人數較多且是選修課,班級不便管理,優勢在于可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主性,所以基于兩種因素的考量,目前筆者認為最佳的使用方法在于一學期十六節課為例,選取其中的一到兩節課使用此方法即可。舉其中一個班的例子,班級人數在180人,每6到10人分為一組,進行一次話題討論。討論的內容可選為:在學習了一些流行音樂的創作結構后,了解一些基礎樂理的情況下,以組為單位,每個單位共同創作一首中國風的音樂形式并且填詞,最終通過大家自主創作出的音樂,選擇其中的幾個優秀小作品進行展示、探討。尤其對于中國風音樂的話題引導,優勢在于一是屬于我國音樂文化自主內容,二是從中國風音樂當中潛移默化引導學生的愛國精神,三是結合了解中國風音樂內容通過1.2.3.5.6(音樂簡譜表示形式)中國傳統五聲音階的形式普及中國型樂理知識。其二話題討論也可選擇賞析性的題目,例如浪漫主義時期《拉德斯基進行曲》的作者為老•約翰施特勞斯,而《美麗的藍色多瑙河》又是來自于老•約翰施特勞斯的兒子小•約翰施特勞斯,這兩首曲目都是世界級非常出名的曲目,問題點一:這兩首曲目之所以可以非常出名原因在哪里,作品有什么不同?問題點二:作為學習音樂的世家,為何父親出名的曲目是非常激進的,而兒子出名的曲目卻是非常溫柔的?(二)改善大學初衷認知的重要性。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一直倡導的是從多元化的音樂形式當中體會不同的音樂創作理念從而吸取其中的養分。對于通識音樂教育而言學生自主愿意去了解古典音樂的能動性并不高,解決方案其一在于課程教案大綱的改革,其二在于教學過程當中音樂文化的滲透來影響學生看待音樂的初衷認識。為此筆者舉過很多的案例,在很多的例子當中主要選擇以大家更為熟悉的人物為向導進行舉例。如馬云先生曾經在某平臺上面對于藝術教育的發言說道“昨天晚上我問很多老師您是教什么的,基本講的教數學的教語文的,其中有兩個老師跟我講除了‘音樂’不教我都教!最后一輩子記住你的,是從音樂、體育、美術這些東西里面你告訴他們做人的道理,知識是可以傳授的,是要勤奮努力學習的,但是文化是玩出來的。”所以結合如上的兩點方法結合教學,能夠良好的促進學生的音樂認知和教學結果。(三)考核形式的選擇。目前考核的現狀,作為通識課程來講大多都是以論文形式的考核模式進行,尤其對于音樂類課程而言,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存在網上直接摘抄的現象,這一點和很多的同類型的老師都有討論過,有很多同類型的老師給出的解決方法都是直接要求學生,如果出現大比例的摘抄現象一經發現,不予通過。這種解決方法是有用的,可以讓其中的一部分學生不去抄襲,但始終依舊會有學生去做。其實改善考核最大的難點在于我們的形式是趨于考查形式的,以及考核形式的改革需要一些依托以及求證方可以去進行改善,對此我們不妨大膽的暢想一些方案,比方說分組考核的方案。此方案在筆者的另一門課程《音樂劇》上是已經實現的一種方案,并且效果有明顯的改善。但對于《古典音樂入門》來講,首先它是一門選修課,并不像《音樂劇》是必修課一樣比較好調整。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問題在于《音樂劇》是所有學生現場表演的形式,所以也就意味著所有人都會參與其中。如果假設《古典音樂入門》也進行分組,以分組的形式,每組派出一個代表上臺來進行相關話題的陳述來作為考核點,弊端就很明顯了,突顯不出組內的每位成員都有參與到整個考核當中的依據。但如果不分組,每個人都進行現場演講來進行考核的話,時間同樣也是不允許的。在隨后的過程里面和同門課程的老師經過多次探討,最終得出結論,其一在我們的分組前提條件下,可做一個詳細的分工表,同樣的與《音樂劇》不同的地方在于分工表的細節要更加明確,例如選出的一名代表去發言,發言當中必須具備組內每位成員的觀點,在進行分工表記錄的過程當中,要有詳細的說明,每個觀點是誰發的,依據在哪里。其二,在整體發言完畢之后,可以如同答辯模式一樣,對組內成員進行相關發言話題的提問,通過每位組內成員的回答來給出精準分數。在做為記錄方式方面,可選擇讓學生自行現場錄制作為存檔記錄,以符合學校的規定要求。除此之外,一些細節也可根據語氣、形態、聲音洪亮來做一些參考。在這樣的考核模式下,其一可以避免論文出現的弊端問題,其二可以讓所有人都能參與其中,其三也同樣的符合我們的考核形式,其四在每位學生都經過這樣的一種考核形式之后,相較論文而言會更有啟發性的思考。其五,在自述過程中也是給別人分享的過程,也同樣是我們通識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意義所在。
四、結語
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進行相應思考。隨著教學的深入,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應對方法的不同,將在下一學期積極作出《古典音樂入門》課程的進一步改進與完善,以期得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郭悅,袁沁源.高校音樂鑒賞課教學改革研究[J].藝術評鑒,2018,(08):80-81.
[2]姚立華.大學音樂教學中古典與流行的結合探討[J].大眾文藝,2018,(16):204.
作者:白強 單位: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 上一篇:期刊投稿及引用文獻要求
- 下一篇:音樂素養培養大提琴教學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