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教學方法研究

時間:2022-02-12 03:06:18

導語:高等學校教學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學校教學方法研究

1討論課的分類

討論課的研究者對于討論課做了一些分類,比如閻麗杰做了如下四種分類:第一種方式是自由討論.教師事先不布置問題,只讓學生有思想準備,自己尋找問題和資料.學生的自由討論有一定范圍.第二種討論方式是有題目地討論問題.教師事先布置好問題,事先告訴同學們,讓學生看書查資料,做好充分準備.第三種討論方式是分伙以辯論賽的形式討論.在討論問題過程中,對同一個問題出現不同的兩派,這樣可以分伙以辯論賽的形式討論.第四種討論方式是按座次發言討論.這種討論方式的優點是討論范圍廣泛,各自暢所欲言,尤其是讓膽量小的同學有發言的機會.其缺點是討論場面不熱烈,準備好的想發言的同學受限制.教育部西南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將討論課分成以教師為中心的討論和以學生為中心的討論.以教師為中心的討論,教師是信息的主要來源,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的討論,討論主要以學生為主,問題和議論也更多地向著學生而非老師.熊華軍將討論課分成“放任”型討論課、“控制”型討論課“、問題”型討論課.宋杰,給出了討論課的四種方式,一、智力競賽式.二、分組推薦式.三、抽簽答題式.四、演講答辯式.以之可以將討論課分為四類.總體上這些分類比較凌亂,沒有嚴格的分類標準.

2討論課的設計有不少教學的實踐者和研究者

對討論課的設計進行了探討:孫民介紹了臺灣老師的一種做法,每輪課有四分之一的時間讓學生討論.討論篇目由教師選定,然后學生在圖書館里借助各種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提出問題.在教師指導下,就共性問題展開討論,教師隨時點撥.然后,學生再回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形成小論文.第二次舉行討論便是觀點的交鋒.課下學生修改論文,教師把論文成績記錄在案,作為這一科的部分成績.王彩玲將討論課分為三段,一、討論前的準備;二、討論中的環節;三、討論后的總結.孫民在漢語言文學課堂上做了嘗試,他的總結是,首先選題得當,難易適中.其次,指導閱讀要跟上.指導閱讀的第二步,擬定討論題.論課一般由科代表主持.這樣,教師可專心聽取發言,思考如何因勢利導.教師可以隨時點撥,但最后的總結卻是至關重要的.總結要側重在討論的共性問題上,同時兼顧發言者的個性.要對發言者外在的缺失,如表述方式、舉止儀表等方面加以指導.教師總結性的發言應富有啟發性,建設性,前瞻性,切忌一味指責、批評,更不能譏諷嘲笑.樊端成與樊蘭興將討論課設計成如下幾個步驟:第一,精心選擇和設計討論題目.討論題目的選擇要遵循如下原則:(1)盡量選擇既符合教學目的要求,又具有實際意義或一定的理論思考性的問題.(2)選擇既對教師有意義,又對學生有意義,而且最好是學生能有機會提出新的答案的問題.討論題目選擇好之后,還要精心設計,一是盡量體現問題的民主性,設計出容易產生分歧引起爭論的題目,為那些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提供發表意見的機會,并在討論中提高認識.二是盡量體現出問題答案的多面性,使學生在談自己的感覺和理解時,不會存在怕答錯的顧慮,做到暢所欲言.第二,布置討論任務.布置討論任務,主要是指導學生閱讀有關資料,并要求他們寫好討論稿,必要時可考慮強調討論成績.第三,努力創造討論中的民主氣氛.一是直接為不主動講話或插不上話的學生創造機會,二是分組討論,讓同學們自由組合.吳價寶從自己從事的工商管理類課程的教學中總結出了一個7個步驟的討論課的操作方式:第一,精心選擇課堂討論的問題.問題一般應符合4個特征:一是問題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將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用在刀刃上.二是問題的爭議性.被討論的問題不應只有唯一的答案,應通過廣泛而激烈的觀點交鋒,讓學生自己作出正確的判斷.三是問題的可發掘性.被討論的問題應該通過學生查閱文獻、開展調查來獲取素材,不應是學生拍拍腦袋就能亂侃一通的話題.四是問題的興趣性.第二,提前向學生下達任務第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輔助條件.包括向學生開出必要的參考文獻、向學生提供社會調查單位及其聯系方式等.第四,讓學生提前進行團隊學習和交流.具體做法是:(1)在下達任務時,既給每個學生下達又給學生自主組成的團隊下達;(2)學生自主組成的學習團隊,其規模一般不超過10人;(3)在課外,團隊成員在團隊內部進行充分交流,并寫出團隊討論報告;(4)由團隊成員推薦團隊發言人,由其代表所在的團隊成員在大會上進行公開交流.第五,大會交流,學生自評與互評.第六、教師作出高屋建瓴式的總結.第七,及時向學生互評成績.雷安軍在法學討論課上總結出了三個方面,第一,精心設計題目.第二,分配題目.第三,主持討論,循循善誘.這些討論課的實踐者和研究者,大都是從討論課的實踐中的時間序列來加以分析的,一般可以將之分為討論前的準備,討論中的主持,和討論后的總結與反饋這幾個環節.

3討論課的實踐

從現有文獻來看,有一些老師對討論課做了比較深入的個案研究,比如熊華軍以武漢大學彭富春教授的課堂為例,分析了其“無原則的批判”式的討論課的意義.另外討論課也在諸多的學科專業上做了嘗試,陳平雁等在醫學統計學進行了討論課的實驗,趙瑞峰在鄧小平理論這門課上做了討論課的實驗,朱峰在政治理論課上采用了討論課的形式,趙德利等在寫作課上采用了討論課的形式,李頡在大學英語閱讀課上嘗試了討論課的做法,雷安軍在法學課上嘗試了討論課的做法,巫麗蕓將討論課運用到地理經濟學的課程上.可以看出討論課已經廣泛地運用到諸多學科中來,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用得比自然科學要多一些.

4小結

討論課作為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至今在教學中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研究都還不夠深入,缺乏人類學與統計實證主義等比較高水平的研究.這有待我們進一步的開拓.

作者:王艷單位:洛陽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