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演變分析
時間:2022-06-03 09:29:47
導語: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演變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圍繞體育教學大綱、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和有效增強學生體質展開體育教研
《中小學體育工作暫行規定(試行草案)》對學校體育基本任務、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體育場地、器材、體育教師和組織領導等都提出了明確規定。此后各地紛紛開展各種形式的檢查驗收工作,截至1987年我國已有33785所中小學達到了《暫行規定》的標準l6],這為恢復學校體育教學秩序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提供了物質和制度保證。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學校體育工作又從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素質著眼,將發展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作為體育教學的首要任務,并在教學大綱中強調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增加了以發展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為主的教材,廣泛運用多種身體鍛煉方法,強調體育課練習的密度和強度,添加了對學生運動能力發展的體育教學評價。這一階段的體育課出現了運動技術傳授課、身體素質鍛煉課、運動技術傳授+身體鍛煉課三種課型。l7]此后,針對體育教學中出現的教材枯燥和課堂氣氛不活躍的弊端,改革教學內容和教法手段。1987年過渡性的教學大綱確定體育教學內容的7大原則:思想性、增強體質性、科學性、理論實踐相結合、全面性和興趣性、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體育教材與《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相結合原則l8]。隨后又提出“體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斷改進教學方法l9]”。1988年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會議還指出: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應放在如何使體育課教學既有統一性又有靈活性,應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又符合實際的體育課教學體系。尤其要重視探索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對體育形成愛好,養成習慣的實驗和研究ll0]。這一時期的體育教學開始強調“育體”和“育心”的結合,并根據體育學習的心理過程探索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如發現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動機遷移法等【“〕;此外此時期對學生學法也進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觀察法、研討法、強化練習法、目標評價法和動作編排創新法等學法。這些探索和嘗試為下一階段的教學方法改革和教學模式創新奠定了基礎。
1.2探討體育教學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并進行實驗探索
隨著“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等現代科學理論的傳播,學校體育領域也展開了“學校體育課主要任務”的大討論,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教學思想有以下幾種:“以三基教學為主”、“以增強體質為主”、“三基和增強體質結合”、“以培養體育能力為主”。而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除了始終貫徹教學目標任務為準則外,還展開了對學校體育功能、目標的討論,提出了學校體育的教養目標、教育目標、競技目標、娛樂目標、發展學生個性和促進學生社會化目標等多目標理論。學校體育開始重視追求體育課的長遠效益,在1987年過渡性教學大綱中提出:“使學生懂得鍛煉身體的基本原則和獨立進行科學鍛煉的方法,以適應終生鍛煉身體和生活娛樂的需要。”ll2]1
1.3學術團體、專業雜志與體育教研群眾團體的助推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教育學會體育研究會和中國體育科學學校體育學會分別于1980年、1986年和1987年成立,它們的成立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學校體育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為適應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發展的需要,專業雜志《學校體育》于1981年9月正式創刊發行,該雜志對我國學校體育、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鍛煉、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均有較好的宣傳和推動作用。同年創刊的《體育教學》也積極宣傳報道學校體育改革的新動態、新理念、新思想,交流和推廣體育教法手段和技術,并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互動研討活動來促進體育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此外,體育教研群眾團體的重要形式一教學評優和教學研討會,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起來,特別是一批跨地區的交流研討活動對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活躍教學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的發展(1990一1999)
2.1教研隊伍不斷成長
1990年國家教委頒布《關于改進和加強教學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各中小學教研機構要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為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教學研究的指導和服務等作用”。這一時期為搞好教學大綱的試驗和推廣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室組織開展了多層次的教研和培訓來提高教研員的業務能力。國家教委體衛藝司在1994年9月舉辦的全國學校體育教研員骨干培訓會議中指出:教研員的工作任重道遠,應在指導教學和研究、總結教學經驗、培訓師資上發揮作用。上述一系列的文件要求都促進了教研隊伍的發展。
2.2加深對體育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手段的研究
在體育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對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手段進行深人研究是此階段體育教研的重點。隨著人們認識的發展,人們對學校體育目標的追求上形成了三維健康觀。此外,隨著思想的進一步解放,體育教學不但重視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結合,而且還重視對學生學法的研究。這些研究促進了體育課教學質量的提高并呈現以下特點:¹普遍重視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º充分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體育課程內容安排具有綜合性特點;¼組織形式由單一和死板發展為生動和多樣;½教學方法日益豐富、多樣化;¾教學手段、器材設備出現許多改革【‘3〕。
2.3體育教學模式成為體育教研的熱點
體育教學模式成為體育教研的熱點,出現了“情境式教學”、“發現式教學”、“創造性教學”、“分層遞進教學”、“小群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體育教學模式有了較系統的理論研究,明確提出中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和教學目標指導下,根據對象的身心特點和教學條件以及體育教學過程的特點設計和實施課堂教學模型結構和程序,探討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因素、分類和發展趨勢等,并在實踐中通過一些省市開展的教學改革和科學實驗來促進體育教學研究的發展。
2.4創建快樂體育園地
為使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一些地區的中小學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創建了各種類型的快樂體育園地,這被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并在全國迅速推廣。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國家標準雖已公布,但快樂體育園地依然是中小學體育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和形式。
2.5體育教材質量不斷改善
體育教材質量從無到有和質量的不斷完善,集中體現了此階段的體育教學研究成果。體育課本的出現打破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體育課雖然是必修課但始終沒有課本的局面,有利于體育學科地位的提高。體育課本質量不斷完善,自1993年以來,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核通過的列人國家教委推薦目錄的體育課本有五套,其內容比較全面、系統,既包括理論知識也包括運動實踐,且運動實踐內容不但重視知識性和技術性,還將健身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結合。
2.6研究機構和學術團體不斷壯大
為加強體育衛生科學研究工作,國家教委于1991年底成立中央教科所學校體育衛生研究中心。中國教育學會體育研究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體育研究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分會也進一步加強組織建設,積極開展各種調研、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成為組織開展體育教學研究活動的中堅力量。這一時期《中國學校體育》開設了“一線話題”欄目,成為體育教師交流教學改革經驗的平臺。此外,這一時期有關體育教學的科研成果也非常豐富。體育教學研究工作在這一階段雖然取得了豐碩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具體表現為:¹經驗性總結和文獻類研究較多,缺乏長期穩定的整體實驗且研究成果的使用價值不高;º體育教學綜合目標的操作性較差、體育教法體系分類方法仍局限于對經驗的總結;»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對其內容體系的理論研究有待深人,教法的科學化和現代化水平較低;¼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此外,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體育鍛煉時間得不到保證,體育科學研究難以開展。
3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的興盛(1999一至今)
3.1建立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工作部
為適應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需要、加強教研工作和教研隊伍建設,中國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于2004年5月建立了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工作部,積極團結和組織全國中小學體育教研員和廣大體育教師開展體育教學研究。此外工作部還積極促進體育教研員轉變觀念,充分發揮教學研究指導和服務功能,開展教研工作,促進了體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的健康發展。
3.2開展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課活動
為使教學研究更好地促進中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深人發展,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和中國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于2004年聯合舉辦了第一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此后又舉辦了第二和第三屆。展示活動推動了教學研究的深人開展,其表現為:¹優秀課的評選促進了教研活動形式的多樣化,有利于深化體育教學改革;º觀摩展示的不斷創新能有針對性的開展體育教學研究;»教學實踐和理論總結相結合,有利于體育教學研究成果的形成。
3.3舉辦中國體育科學大會
中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自2001年舉辦之日起到現在,有力的推動了體育教學研究的發展。科學大會的論文從不同角度展現全國體育教師和學校體育工作者在貫徹“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和深化學校體育改革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國學校體育的科研水平。我國中小學體育改革與發展進程中,有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需研究和解決、有許多新思路新舉措需驗證、也有許多新經驗和做法需提升,論文能較好的將理論研究和教學改革實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不但提高了研究的使用性、鞏固了教學改革成果、促進了教學理論的創新、完善了體育課程和教學體系,還推動了體育教學改革和研究的發展。
3.4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組織形式
由于《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沒有具體規定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各級各類學校可根據課程目標的需要選擇開發和引進適合本校開展的體育教學內容。這一時期,我國校本體育教研以體育課程的目標、內容、方法、評價和高中選項為主要內容,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方法,以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主要目標。當然,提倡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各級體育教研員的工作,相反,校本教研的開展對體育教研員提出了新要求,他們不僅要對本地區的體育教研進行統籌規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形成自己的特色,還要承擔指導校本教研的責任,加強對教師教學潛能的開發,幫助教師提高教學研究水平,培養其創新精神,積極發現和總結教師在教學研究和課程改革中的亮點和經驗。有的省市還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以校為本、地區統籌、跨區合作的教研活動機制【‘4],有力的推動了課程改革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3.5應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
經濟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得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成為素質教育的平臺。借助互聯網進行體育教學研究和交流,拓寬了教研活動的廣度和深度,提高了體育教學和研究水平。目前常見的網絡教研活動包括:教育博客、QQ、教育網站論壇、遠程培訓、教學資源網絡共享等。這一階段的中小學體育教研圍繞體育課程和教學改革展開,雖然取的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表現為:¹低水平重復研究很多,缺乏重大突破且研究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º課堂教學缺乏明確具體的規定,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有些體育教學內容的隨意性較大,缺乏運動技能的傳授、忽視學生的身體鍛煉,有些教學內容缺乏教育性,教學效果難以保證;¼對教學評價的研究不夠深人,研究成果的推廣價值不高,體育教學研究難以滿足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
4總結和建議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在多個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為進一步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的質量和效益,建議將全國性的大型且集中的教研活動與區域性、地方性的中小型分散的教研活動結合起來,建立以學區教研組為中心,以校本教研為基礎的常態教研機制,充分發揮各級教研機構與學術團體的作用,加強組織領導,最大限度的激發和調動體育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的自覺性。繼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實現總結、展示、交流教學改革經驗與課程、教學理論的結合,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的水平和綜合效益。
作者:侯海燕1張健2工作單位:1.江門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研室2.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 上一篇:審計局五廉工作經驗交流
- 下一篇: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