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概論研討式教學設計研究
時間:2022-01-11 11:32:13
導語:新媒體概論研討式教學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媒體概論”是新聞傳播相關專業為適應當前傳媒業態開設的一門課程。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以講授法為主,輔以討論法,未能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筆者在近兩學期選擇1—2個章節嘗試展開了研討式教學,學生反響較好。在此基礎上,計劃在新學期全面展開研討式教學實踐,為適應研討式教學實踐的展開,對課程教學設計進行了調整。
關鍵詞:研討式教學;新媒體概論;教學設計
研討式教學法是將研究、討論貫穿課程教學始終的教學方法,通過研究、討論、實踐、探索、提出問題解決辦法等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互動性①。與傳統的講授法相比,研討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不再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個體,而是主動掌握知識和學習方法的有創新意識的主體。因此,在研討式為主要教學方法進行“新媒體概論”的課程設計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
一、教學目標的重置與具體化
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占據重要位置。教學活動主要依據教學目標展開,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新媒體概論”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課程,總體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理解各類新媒體的傳播特性,掌握新媒體的使用方法,學會分析新媒體的社會影響。以往,“新媒體概論”只設置了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在開展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每章節的教學目標的設置,只對每章節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做了要求。改革后,具體到每一章節,教學目標更細化、明確,具體地分解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以“社交網站”一章為例,原先的教學目標側重于知識目標,修訂后的教學目標如下。(一)知識目標:社交媒體是當前最重要的新媒體形態之一,是用戶獲取信息與實現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通過學習,學生要了解社交媒體的概念、特點,掌握影響;(二)能力目標:社交媒體在帶給用戶便捷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社交媒體帶來的問題,通過學習,學生要能夠結合社會現象來分析社交媒體的帶來的影響;(三)情感目標:建立健康的交友心理,合理使用社交媒體,實現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修訂后的教學目標更加側重學生能力目標的培養,并設置了“社交媒體的使用對人際關系的影響”的課堂討論話題,展開研討式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
二、教學內容的補充與優化
該課程選用的教材是匡文波的《新媒體概論》,教學大綱于2017年在教材基礎上編制。在確定開展研討式教學實踐與改革之后,根據研討式教學的要求,在不改變教學大綱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新媒體發展實際,對教學內容重新進行梳理,增加了部分內容,并設置了相關的討論話題,使研討式內容在整個課程內容中占一定比例。改革后,在不改變教學大綱主體內容的基礎上,根據當前新媒體發展實際,增加了教材沒有的內容。首先是增加了“媒介融合”“新技術與新媒體”兩個章節,部分章節也添加了相應內容。如“電子商務網站”一章增加了社交電商等內容,“視頻網站”一章增加了自制內容、移動短視頻的發展、直播帶貨等內容。增加的內容一般是當前新媒體領域內受關注度較高的熱點問題,像直播帶貨,這是疫情期間的熱點話題,是網紅經濟的表現,同時也是一部分大學生平時感興趣的領域,這樣的內容更能吸引學生的關注。增加的內容非常適合展開研討式教學,需要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并根據討論話題展開自主學習。如“媒介融合”一章設置了“媒介融合下新聞生產與傳播方式的改變”的討論話題,“新技術與新媒體”一章設置了“算法推薦信息的利弊”的討論話題,“電子商務”一章設置了“談談對電商購物節的認識與評價”的討論話題,“視頻網站”一章設置了“移動短視頻興起的原因與帶來的影響”的討論話題……根據研討式教學的需要,每個章節都會設置1—2個討論話題,話題與學生的媒介使用習慣有較高的相關性,可以激發學生參與學習討論的熱情。同時,課程內容講求思想性,要貫穿“課程思政”的理念。無論是理論講授,還是話題討論,均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新媒體平臺、文明上網,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積極傳播正能量。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多樣化
改革前,課堂教學以講授法為主,教學手段以課堂多媒體演示為主,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都比較單一,學生興趣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改革后,研討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要成為主要的教學方法,研討式內容與課時都要達到一定的比例,通過課前調查與資料搜集,課堂討論與分享、辯論,課后作業升華鞏固等方式,引導學生關注當前傳媒業的變革與發展動向,關注媒介熱點現象。通過有趣味性和爭議性的話題等,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與分享中,使學生不再是簡單的娛樂媒介的使用者、沉湎者,而是媒介現象的觀察員、反思者。同時還應優化選擇和組合教學方法,并不斷調整,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比如同時采用研討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講授法、情景教學法等。另外,教學手段要打破單一的課堂多媒體演示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目前,該課程的超星線上課程初步建成,并已經對本校學生開放運行。在線課程提供了相關影視資源、案例供學生在線學習,部分資源與案例緊密貼合新媒體實際,具有趣味性、知識性,也能引發學生反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實現課前學生線上自學、學生之間討論;課中學生組建學習小組,依據學生線上自學的個性化數據以及課堂小組問答等環節,開展精準化教學,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線下課堂以理論闡釋、答疑為主,注重對學生進行查漏補缺,鞏固知識。同時,課后可以充分利用QQ群組等工具展開交流。
四、教學實施過程的改進
根據教學改革計劃,該課程將有部分內容采用研討式教學,同時會嘗試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因此,根據實際需求,教學實施過程也會發生相應變化。總體來說,教學實施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課前,要求學生進入在線課程平臺,完成相關章節任務點的學習,同時根據個人情況,將有疑問的地方向老師提出;課中,老師講授相關內容并解答學生疑問;課后,學生完成相關作業與任務。與以往相比,學生的課前學習得到了重視,同時課堂教學環節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研討式內容,課堂教學環節將以學生為主,采用分組研討的方式開展研討式教學。(一)分組:根據班級學生總數進行分組,一般4—5人為一個學習小組。(二)小組學習:小組根據學習任務展開線上學習,根據學習情況展開小組討論,提出問題,小組在自學中提出的問題可以上報給任課教師。(三)查閱資料與組內討論:學習小組查閱相關資料,展開小組討論,討論過程可以邀請任課教師到場,教師可以進行點評。任課教師可以從各小組提出的問題中選取有討論價值、有代表性的問題,上升為班級討論話題;同時,小組需完成教師的課堂討論話題的資料收集任務。(四)課堂討論:學生根據教師的討論話題展開課堂觀點展示,各組之間可以根據觀點提問和質疑,展開組與組之間的討論。(五)教師點評:根據學生討論情況,教師進行點評與總結,并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研討式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應兼顧所有學生,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研討式教學中,教師沒有固守知識傳授者的身份,而是集多種身份于一身,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它對教師的要求更高②。教師不僅僅提供集中指導、進行答疑,而且起著導師和討論組織者的作用。
五、教學評價靈活化
改革前,該課程的教學評價主要由期末考試成績、作業成績、課堂表現成績組成,期末考試成績占比較高。改革后,將根據學校對成績占比的相關規定進行改革,降低期末考試成績比重,增加課堂表現成績的比重。課堂表現成績將主要根據學生在研討式教學過程中自學、提問、發言、線上學習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初步預計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50%,作業成績占10%,課堂表現成績占40%。線上學習將根據在線課程任務點完成情況計分;課堂討論部分,教師將依據學生討論過程中的發言次數、質量、小組學習報告等進行評分。任課教師在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重點考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表達溝通能力、對問題的理解能力等方面。研討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研討式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研討式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自主查找學習資料、檢索文獻,形成觀點并做好自學總結。自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相關資料的把握程度與提出觀點的質量,進而會影響到成績評定。同時,表達能力也是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體現,因此在評價過程中也應得到重視。
六、結語
研討式課堂教學改革要實現兩個方面的轉變:一是教師要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通過教學內容突出關鍵點、形成重點問題、激發擴散思維等步驟,引導學生學習與思考,培養學習興趣;二是要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積極參與者。要實現這一轉變,須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每個教學環節,包括課前學習、教學過程、教學研討、課后學習、科學研究,由此讓“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由“學會”轉變為“會學”,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
注釋:
①李年終.論研討式教學的評價模式[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02):68-71.
②陳利君,唐明皓.從傳統教育走向創新教育———評郭漢民教授研討式教學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2(03):95-97.
作者:徐佾夫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
- 上一篇: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任務型方法研究
- 下一篇:大學英語課外閱讀教學設計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