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課堂多元學科融合分析

時間:2022-09-12 10:08:22

導語:小學美術課堂多元學科融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美術課堂多元學科融合分析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的內涵變化以及時代的發展,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在STEM(S:Science;T:Technology;E:Engineering;M:Mathe-matics)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應整合各學科資源,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鑒賞能力、創作能力以及靈活應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STEM教育理念的核心目標是:實現跨學科融合,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多元學科融合讓小學美術課堂具備趣味性、體驗性、情境性、協作性、藝術性、實效性等。因而,在教學實踐和統整課程中,教師要進行多元學科融合的探究。

關鍵詞:STEM教育理念;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多元學科融合

現代教育將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教育教學的風向標。STEM教育注重學生學科探究能力、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美術課堂的學科融合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新時展所需的核心素養。小學美術教學通過與其他學科相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一、拓寬教學視野,整合跨學科資源

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家羅杰斯在他的專著《學習的自由》中明確指出:教育目標應該促進“整體認知的學習”。西方后現代主義課程論倡導:重建整體的、有機的世界,極力主張消除學科之間的界限,極力主張學科整合,使教學走向知識、生命與生活的多元整合。STEM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典型的多元學科課程整合的教育教學方式。STEM教育將多元學科知識與學習方法相融合,將學習者引導成為研究者,使其直接參與學習活動,深化學生的研究意識,使其將學習意識轉變為主動研究的意識,通過“問題的解決”和“任務的完成”來進行課程學習,進而培養學生主動研究的能力。如在嶺南版一年級美術“遙遠的星空”的教學中,教師便可與小學科學課“地球與宇宙”的主題相融合,與科學老師合作開展“宇宙探秘”活動。[1]科學老師能站在科學的角度引導學生探究“宇宙星空”的天文知識、空間理念,利用“Stellarium(虛擬天文館)”星空軟件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感受星球、星座的魅力,引導學生通過參與科學課獲得自己的感悟,進行美術實踐創作。

二、優化學科資源,構建多元知識體系

美術新課程標準從美術學習方式出發,劃分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其學科本質就有多元學科知識融合的需求。目前,小學美術教學常被教師變為臨摹教學。這樣的教學如同盲人摸象,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構造及形象。因而,優化學科資源,構建多元知識體系,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2]比如,嶺南版美術第五冊第14課“奇特的熱帶植物(造型表現)”,教師在開展教學前可布置觀察任務,讓學生在課前觀察身邊熱帶植物的生長規律。教師可建議學生通過拍照、寫生、筆頭記錄等方式“見證”熱帶植物的生長過程,初步形成系列化的“美術筆記”,提升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這也是一個多元學科能力的積淀過程。美術課堂教學應當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通過討論、網絡查詢、資料查閱等方式積累知識,同時結合其他學科。最終目標就是將美術作品轉化成綜合電子文檔,實現資源的數字化共享。

三、推動STEM理念,促進學生課堂協作

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強調共同協作、共同探究、共同提升、共同成長,構建群體性美術知識體系,通過群體效應、多元學科融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學生多元能力的發展。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在其專著《構建主義理論革新傳統教育的理論基礎》中提及,學習環境包括“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構建”。由此可見,團隊協作在課程教學中具有不可缺失的地位,這種團隊協作包含著促進與提升、相融與貫通的現實價值。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的團隊協作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美術課堂中,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收集、整理、探討美術課堂的學習內容;二是學生通過多元評價方式,交流學習經驗,提升綜合素養。學生在美術課程教學中形成協作團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協作、相互學習,進而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主動探究的過程中習得美術知識、開啟創新思維。

四、加強學科融合,回歸教學本位

STEM教育理念強調多元學科的有機融合,杜絕無用疊加。藝術、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學科知識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充分相融交織。這樣既能體現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本位,又能提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融入STEM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美術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已是勢在必行。美術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是多元學科發展過程衍生而來的綜合性成果。美術本身就是反映現實社會形態的一種形象藝術。因此,美術課程教學本身就是引導學生融入社會、理解事物,進而提升思維表達、理念輸出的過程。因此,教師在美術課程教學中離不開教學的本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不是一種簡單機械的技能臨摹,而是以自然科學、數學、工程技術等知識為依托,多元學科相融合,實現綜合性美術學習的過程。[3]這才是STEM教育理念在美術課程教學中推行的真正意義。否則,STEM教育理念就將顯得蒼白無力,毫無意義。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經濟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日漸受到重視。美術教育工作者更應深入理解STEM教育理念,優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綜合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創造能力,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充分發揮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通過學科融合實現“1+1>2”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肖川.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解讀[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

[2]宋笑顏.小學美術教學校外拓展途徑探索[D].南京師范大學,2014.

[3]秦煒煒.全球化時代美國教育的STEM戰略[J].教育技術資訊,2016(10).

作者:吳動超 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荔灣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