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講座在核醫學規培的意義

時間:2022-09-12 10:06:06

導語:小講座在核醫學規培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講座在核醫學規培的意義

【摘要】目的探討小講座核醫學科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中的意義。方法選取2016年8月—2018年9月在核醫學科規培的學員63名作為研究對象,在2016年8月—2017年9月對未進行小講座的規培學員實施調查統計(采用傳統教學法)為對照組,在2017年10月—2018年9月對規培學生實施(傳統教學法及科室小講座等)為實驗組,最終統計分析規培學生的出科理論考試成績和臨床操作考試成績及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綜合分析作為評判標準。結果通過實施科室小講座后,實驗組的出科理論考試成績和臨床操作能力高于對照組(P<0.05),規培學員在多個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結論通過應用小講座后效果顯著,積極促進了住院醫師規培。

【關鍵詞】小講座;核醫學科;規培;教學滿意度;理論考核;臨床操作能力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規培)是醫學生畢業后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是現今臨床的醫生培訓體系中的必要過程,規范化培訓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終生學習的習慣。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是學員獲得終生學習能力的前提[2],在醫學終身教育過程中發揮著承前啟后的作用,而以臨床醫療問題為導向的醫學教育培訓模式改革,也是當今醫學教育教學體系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3]。因此如何提高規培生臨床勝任力及保持規范化培訓的特色備受關注[4]。相對于核醫學科,有別于臨床科室而言,更是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的重要科室之一,為此,就如何結合規培學生的特點,并將規培學生的勝任力作為基礎,同時對不同層次規培學生的知識、技能、態度以及價值予以了解,從而達到促使學生人文、醫德醫風培訓、采用多元化、個性化以及特色化培訓的模式,最終實現為專科醫生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的目的[5]。而在本文中就主要在2016年8月—2018年9月選取63名規培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分析了小講座的應用效果和產生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于2016年8月—2018年9月選取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及其他醫院在我科規培的63名規培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6年9月—2017年9月有25名為對照組,2017年10月—2018年9月有38名為實驗組,所有規培學生均采用了“導師制”的帶教模式,其中每輪規培學生均由一個導師和多個帶教老師組成聯合小組實施考核和指導。培養大綱選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與標準(試行)》總則[6]。本文所選取的規培學生具有多樣性,其中包含了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應屆畢業生以及基層單位委托培訓生,學員來自于醫學影像科,超聲科、介入科及核醫學科等,各個專業在我科輪轉的時間不同,且在工作經歷和教育背景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其中有男性規培學員15名,48名女性規培學員。對照組女性17名,男性8名;平均年齡為(25.20±0.82)歲;研究生規培7名,本科規培18名;學員來源來自于影像科19名,其他科室6名(包括超聲4名、介入2名);輪轉時間為輪轉1個月者有3名,輪轉2個月者有10名,輪轉3月者12名,工作經歷全部都是畢業后或考上研究生后同時參加規培。實驗組女性31名,男性7名;平均年齡為(25.66±1.21)歲;學歷為研究生10名,本科生28名;學員來源為影像科20名,其他科室18名(其中超聲科16名,核醫學2名);輪轉時間為輪轉1個月者有14名,輪轉2個月者4名,輪轉3個月及以上者20名,工作經歷全部都是畢業后或考上研究生后同時參加規培;通過對兩組的性別、年齡、學歷輪轉時間、工作經歷和工作背景等相關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首先,組成住院醫師規劃培訓小組,其中包含了科主任、多名規培帶教教師以及教學秘書。2016年8月—2017年9月在我科輪轉者進行常規的僅進行常規的入科教育及科室的集體閱片、每個月可實施2次疑難病例的探討等學習,而從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科輪轉者不僅進行常規的入科教育及科室的集體閱片、每個月可實施2次疑難病例的探討等學習,還在每周實施1次科室小講座和的臨床學習,學習之前1周告知下次學習的相關內容,讓學員下去復習相關內容及查閱相關資料、文獻,增加自主學習的能力及檢索文獻的能力,有別于“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以后的科研有一定的幫助,并在小講座完成后提問,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不僅讓學員了解我科目前開展的項目,還進一步提升規培學員了解核醫學的最新發展動態,掌握核醫學前沿的知識。通過小講座的學習,不僅規培學員在全方位的得到提高,科室小講座的流程主要如下,即在基本培訓管理流程中添加科室小講座,每2個星期實施1次,其中應該根據規培學生的人數進行靈活的安排小講座的形式。采用PPT或現場臨床講解為主,其他形式為輔。本次講解完成后提問,并對回答進行評分,安排下一次的講解內容并要求下去自主查閱相關資料及文獻。其內容都是核醫學專業的相關內容,主要參考書籍為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核醫學》,結合核醫學相關教材。可包含人文醫學內容、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同時指導患者展開討論、查閱治療以及檢索文獻等[7],適時根據情況請臨床學院的老師來講解科研方法等方面的內容,在培養科研興趣及科研思維方面,對規培學員及老師都得到很大的幫助。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規培學生在核醫學科規范化輪轉期間加深了對本科室疾病的深度與廣度的掌握程度所占比例,最后通過出科理論考試成績和臨床操作考試成績及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參照《中國臨床醫生崗位勝任力模型構建與應用》[8]通用模型的內容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以后的專業有無幫助,對以后的執業醫師及中級職稱等考試是否有幫助,專業素養和興趣、對小講座的形式及內容多樣性,科研興趣及科研思維的促進作用,能夠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能夠幫助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作為評判標準。1.4統計學分析。總結分析醫學影像系、超聲專業、核醫學專業規培醫生輪轉后的相關數據,理論考試及臨床操作成績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實施開展小講座后,實驗組的出科理論考試成績和臨床操作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課后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實驗組的教學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醫學教育模式已經逐漸從以科學為基礎實現醫學課程設置和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基礎轉變為以勝任力作為基礎,已經逐漸成為第三波全球醫學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近幾年來,在我國醫學教育模式不斷發生改革的影響下,雖然醫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但和實際需求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為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也就要求醫生具備對已掌握知識合理利用和靈活利用的能力[9]。就科室小講座而言,該措施的應用對規培學生起到了提升臨床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的作用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其中專業素養主要指規培學生能夠從多個方面實施綜合分析,比如:分析、綜合、比較以及概括等,不僅是醫生臨床能力的核心,同時也直接決定了醫生診治的水平。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住院醫師規培制度建立時的主要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并幫助學生提高臨床應用能力則成為了規培目標的重要環節之一[10]。住培成功的關鍵在于帶教教師的總體素質以及在臨床一線對住院醫師進行傳、幫、帶的意識和能力[11],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通過實施小講座后,規培學生多個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對專科疾病的綜合判斷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管理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專業素養和興趣、科研興趣及科研思維的促進作用[12],能夠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能夠幫助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核醫學科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中應用小講座的效果顯著,積極促進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使在核醫學科輪轉的規培醫師在綜合判斷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管理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專業素養和興趣等方面得到的不同程度的提升。

作者:馮澤龍 鄭家深 黃琦 張源 喻榮華 吳雁 蔣茂燕 單位: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核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