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微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分析

時間:2022-12-20 10:33:30

導語:農村學校微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學校微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分析

摘要:九年一貫制農村中心學校,班級學生數特別少,多的七八名,少的倆三名,造成了典型的微小班級。“微小班”的形成與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底子薄、基礎差,教學氛圍相對不夠濃厚,教師課堂教學熱情不高,缺少激情,一些學生的大型集體活動不易開展或開展不了,學科整體成績不易提升。本文以安圖縣明月鎮福興中心學校為例,對適合農村學校“微小班”的“先學后研三段六式”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農村學校;微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先學后研;三段六式

隨著社會進步,城鎮化的發展,人口的自然遷徙,造成農村人口的銳減減少。特別是城鎮周邊的一些九年一貫制農村中心學校,學習成績稍好一點的學生,大部分轉到城鎮內的中小學校,剩下的學生寥寥無幾,多的七八名,少的倆三名,造成了典型的微小班級。“微小班”的形成與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底子薄、基礎差;教學氛圍相對不夠濃厚,教師課堂教學熱情不高,缺少激情;一些學生的大型集體活動不易開展或開展不了,學科整體成績不易提升。面對課堂教學中學習氛圍不夠濃厚、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等實際問題,學校經過調研與論證,最終理清思路,統一思想認識,決定以科研為引領,以課題為依托,努力探索與嘗試適合我校實際的“微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

一、農村學校“微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及實施

精致的小班化——“先學后研三段六式”課堂教學模式,三段即課前(課前預習)、課中(課堂教學過程)、課后(課后延伸)。六式即六步課堂教學環節即檢查預習、先學后研、匯報交流、遷移運用、鞏固提升、總結延伸。課前:我們要求教師要認真設計學生的預習內容。預習內容一定是本節課的重點基礎知識,不要設計過多的預習內容,預習內容以學習單的形式下發。課中:主要是指整個教學流程,教學流程包括六個環節。環節與環節之間要環環相扣,靈活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小組合作問題的設計、學生合作學習、交流分享的時間把握,教師的精講程度。課后:是指所學內容的課后延伸及作業的布置。此模式的六個環節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1.檢查預習

這是本節課的第一個環節,本環節主要是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培養學生自學預習的好習慣,此階段時間不宜過長,檢查預習都控制在5分鐘之內。教師要在備課過程中,認真備課,布置好學生的預習內容上課用課件檢查、或小組互批互改、以此來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經過這兩年的課堂教學實踐,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其中預習內容的布置以學習單的方式效果最好,學生們會在課前完成;利用此環節直接檢查,也是落實基礎知識的一個環節。注意學生的預習內容不宜過多、過雜,而且難易程度要適中。

2.先學后研

“先學”顧名思義是讓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自學提示進行自主學習,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自己先嘗試解決,有困難的拿到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批注標記,教師要走到學生中去檢查學生的自學成果,對于自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在后面的精講中進行集中講解。“后研”是指讓學生把在自學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小組中進行合作研究,在合作研究過程中,所有的組員要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發表自己的看法,形成統一的研究結果。因此教師要合理設計自學問題及合作探究的問題,問題的設計需要一定的藝術,既要符合本節課的目標,又要有合作探究的價值,不讓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并且保證此環節學生的自學時間。在小組合作時,教師深入到小組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跟蹤指導,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雖然班級學生人數較少,甚至有的班級只有一個小組,但這更有利于教師的有效指導。

3.交流分享

本環節展示學生合作學習的成果,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把相對于基礎一些的知識點的交流留給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時刻關注學困生的成長,久而久之,學困生被關注的多了,遺漏或落下的知識給慢慢地補了起來,學困生的成績也會逐漸的提高。在交流過程中我們對班級的學困生進行了100%的關注。對于有些難度的問題的交流就留給優生,在交流過程中對于一些不清楚的知識點,分享交流不到位的地方,我們教師會及時進行精講點撥,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尤其對于中學部的中考科目,更需要教師把握中考方向,掌握中考題型、判斷考點,課堂上針對考點進行精講,達到堂堂課學習都是為了這一目的。對于小學部學科教師,教師在精講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會聽,會記、會學的能力,高年級則關注中小銜接,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4.實踐探究(遷移運用)

本環節教師對當堂課的重點內容進行遷移運用,引導學生運用課堂學習所得去探究、去實踐、去論證,進一步體驗學有所得帶來的愉悅。培養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由于文科、理科的不同,教師要根據本學科的具體特點進行操作,例如化學、數學學科根據本節課的重點知識設置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語文學科的主題學習則可以進行遷移閱讀。更好地培養了學生舉一反三或返三歸一、觸類旁通的能力。

5.鞏固提升

本環節教師根據本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當堂檢測,依據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進行分層練習、分層檢測,以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課內練習分層: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差異,在設計學生的課堂練習時,做到內容上分層次,要求上有差異,并且在實施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要隨時調整練習的要求。分層檢測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同一時間內基礎面向全體,對優等生設計拔高題型,或者優等生可以直接略過基礎題,直接奔向拓展提升內容。這些都需不同學科教師精心設計練習內容,這樣的備課過程對教師來說也是不斷提升業務能力的過程。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所在的小組都是根據優差搭配來進行的組合,這樣組合的目的是讓優生帶學困生,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在進行分層練習時,學生的座位會進行及時的調整,優等生坐到一起,學困生坐到一起,這也利于優生的培養。

6.總結延伸

本環節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在課堂上學生口語表述自己的收獲,課后學生會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知識點梳理。在總結過程中,教師要提煉升華主題,歸納方法、總結歸律。其次在布置作業方面,教師要針對各層次的學生在認知與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來布置作業。所布置的作業應遵循:低層次學生低起點、拉著走、多鼓勵;中層次學生有分步、有綜合、主動走、促發展。優等生要超前學習,快步走、促提高。當然布置作業不僅包括學生的課后作業,還包括布置預習作業。在課后教師進行作業批改時,我們全體科任教師都做到了面批面改,精批精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要根據不同課型(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等)和不同教學內容,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合理取舍、靈活運用,而不是一成不變地運用上述六個環節。在課后還要強化分層輔導,對后進生的關注也是微小班化的亮點工作,課堂人數相對較少,教師對每個學生的關注度相對提高,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更為主動積極,參與面更廣,個性更為鮮明,我們每個學生都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實際的教學中,首先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自由交流,然后在全班相互交流,全面深入了解所要解決的問題。人人有機會展示自己,人人有機會獲得別人的贊揚,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也為后進生提供了更為充足的學習機會和平臺,成為提高成績的一大途徑。

二、農村學校“微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的成效

1.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微小班化教學不僅有利于師生課堂的有效互動,還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在課題研究開始之前,課題組教師首先從班級座位的排列開始,讓座位的排列有利于優生的提優,“學困生”的提高。“微小班化”教學在課堂中的實施是通過組建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形式,促進生生互動、合作。每個學生在小組里都有機會展現自己,同學之間可以互幫互助,基礎好的同學主動帶動基礎稍差的同學一同前進。學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的同時,不僅獲得了更多的思維方法,還培養了創新思維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小班里的互動學習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2.促進了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

微小班化課堂教學主要培養學生自學及合作學習的能力,由于農村學校普遍班額比較小,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都比較高,也善于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必然也會有所提高。

3.強化了班級學習氛圍,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

微小班的班級文化布置在很大程度上會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班級里設有班級文化墻、勵志墻貼、圖書角等,班級文化墻主要展示學生的成長過程及學生的書畫作品,勵志墻貼的內容激勵著學生不斷的前進,圖書角的設置也會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這些文化無形中讓學生之間有了競爭,班級的學習氛圍也較濃厚,學生的學習態度也將會有較大的改變。

4.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微小班化課堂教學研究也著實讓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變化,以往教師注重自己的講,忽視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現在教師真正的成為了課堂教學的引導者,通過課前準備、課中指導、課后輔導大大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總之,農村學校“微小班化”“先學后研三段六式”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形成精致課堂的教學理念,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對農村學校“微小班”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

作者:薛東芝 單位:安圖縣明月鎮福興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