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研究
時間:2022-02-22 09:17:41
導語: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相關研究文獻的整理,編制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問卷調查表,以重慶科技學院管理類教師為調查對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對問卷調查的數據展開定量分析。結果顯示教學意愿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類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最大,教學研究的影響次之,教學準備有一定影響,教學知識的影響相對較小。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培養敬業精神、完善考評體系、開展教學反思、健全培訓機制、構建教學督導和評價體系等措施,以期提升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類教師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管理類;教師;教學能力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我國對高校分類發展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近年來,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發展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要培養出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關鍵還在于教師的素質,尤其與教師教學能力密切相關。為此,對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展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
目前國內學者就如何培養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主要從教師隊伍建設、教師素養提升等方面展開研究。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陶秋燕通過對教師勝任特征及其培育途徑的研究,指出勝任特征由個人特質、教學能力、研發能力和合作開拓能力四個維度構成,進而提出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注重應用型大學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三個方面的培養措施。[1]蔡敬民等基于應用型本科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明確辦學定位的立足點、加強教師職后培訓和增強教學實踐性等措施。[2]孫裕金通過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人才引進、完善培養和使用的機制、構建教師激勵機制等培養途徑。[3]在教師素養提升方面,楊艷梅在對美國新任教師素養提升的研究中,提出培訓內容注重實踐訓練環節、評價體系兼顧教學能力、環境營造重視教育氛圍等舉措。[4]陳琳等通過對教師完成工作所必備的條件及其組合方式的分析,提出教師應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先進的教育理念、精湛的專業能力等素養。[5]從上述研究成果來看,研究者主要側重于對存在的問題和培養路徑的探討,較少以定量化方法從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影響因素的角度展開研究。為此,本文以重慶科技學院為例,選取該校管理類教師作為樣本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整理數據后,通過因子分析法確定該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進而對其展開分析,以期為提升此類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提供有益借鑒。
二、研究設計
(一)方法選取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及因子分析法。首先查閱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相關研究;然后通過調查問卷從教學意愿、教學準備、教學知識、教學研究四個方面獲取調查對象的樣本信息;最后用因子分析法確定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主要因素。
(二)實證分析
1.調查問卷的設計、信度效度檢驗及數據匯總(1)調查問卷設計調查問卷主要由問卷指導語、教師基本信息及問卷內容三部分組成,從教學意愿、教學準備、教學知識及教學研究四個維度設計調查問卷的內容,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計分。(2)信度效度檢驗在信度方面,本文以重測法對隨機抽取的20個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收回問卷各相關系數的信度系數為0.9132,表明本次調查問卷具有較高信度。在效度方面,本文以邏輯分析檢驗方法,通過5位專家對問卷邏輯有效性進行審核。結果顯示,“可行”占比65.7%、“基本可行”占比34.3%,表明本次調查問卷的內容和結構設置與調查對象的特征具有一致性。(3)數據匯總本文以重慶科技學院管理類教師為調查對象。發放調查問卷75份,實際收回68份,回收率為90.7%。其中有效問卷66份,有效率為88%。2.因子分析為準確掌握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本文從教學意愿、教學準備、教學知識和教學研究四個維度進行問卷調查。但由于收集變量較多,不僅增加了分析工作的復雜性,而且因變量間的相關性會導致信息重疊現象的發生。因子分析法通過對原始變量的重新組構,很好地實現了以較少相互獨立因子變量代替原有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達到具有較強可解釋性的目的。為此,本文將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別對教學意愿、教學準備、教學知識和教學研究四個方面展開定量分析,確定公共因子并對其分析,最終確定各公共因子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類教師教學能力影響程度的排序。(1)教學意愿、教學準備、教學知識和教學研究的因子分析在對調查問卷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的基礎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因子分析,結果見表1。教學意愿指標的因子分析過程顯示KMO統計量為0.741,大于0.7的可接受水平。同時球形檢驗的卡方值997.460,自由度為45,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0.05,表明數據有效性高,所選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依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選取2個變量作為公共因子,命名為“意愿因子”,用F1表示,其可解釋原變量總方差的87.527%。教學準備指標的因子分析過程顯示KMO統計量為0.720,大于0.7的可接受水平。同時球形檢驗的卡方值993.021,自由度為45,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0.05,表明數據有效性高,所選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依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選取2個變量作為公共因子,命名為“準備因子”,用F2表示,其可解釋原變量總方差的85.311%。教學知識指標的因子分析過程顯示KMO統計量為0.713,大于0.7的可接受水平。同時球形檢驗的卡方值991.020,自由度為45,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0.05,表明數據有效性高,所選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依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選取1個變量作為公共因子,命名為“知識因子”,用F3表示,其可解釋原變量總方差的86.816%。教學研究指標的因子分析過程顯示KMO統計量為0.711,大于0.7的可接受水平。同時球形檢驗的卡方值992.004,自由度為45,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0.05,表明數據有效性高,所選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依據特征值大于1的原則,選取1個變量作為公共因子,命名為“研究因子”,用F4表示,其可解釋原變量總方差的88.071%。(2)公共因子分析基于上述結果,采用如下評價模型(對公因子計算并得出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類教師教學能力影響因素,具體排名見表2):Fi=ΣwiFj(i=1,2,3,4;j=1,2,…,7)其中,Fj為j指標的綜合得分,Fi為i主因子的得分,wi為i主因子的權重。wi計算方法為:根據因子得分系數和原始變量的值可計算出每個觀測值的各主因子的分數,然后對四個主因子的權重進行歸一化處理,從而獲得各主因子權重wi。
(三)結果及評價
根據表2可知,教學意愿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類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最大,尤其是教師能否將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以及對實踐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視程度;教學研究對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影響次之,其中能否有效定期開展教學反思及經常開展教學研討應予以重視;教學準備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有一定影響,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定期參加崗位培訓;教學知識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影響相對較小,但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及其客觀評價仍要給予重視。
三、對策建議
(一)培養敬業精神,鼓勵管理類教師爭做重品行重實踐的人
敬業精神是社會對人們工作態度的一種道德要求,其本質是奉獻。作為“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踐行者,管理類教師是否具有敬業精神,不僅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而且關系到教育事業能否長遠發展。為此,一是要引導管理類教師樹立科學的職業價值觀,增強職業情感,筑牢職業理想和信念。同時激發自我主體性,提高自我成就感。二是要完善教育機制,以“雙師型教師”為導向,提升管理類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三是要健全獎罰和激勵機制,從正反兩面提升教師的敬業精神,增強管理類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完善考評體系,引導管理類教師重視提升實踐教學能力
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考評體系不僅是對教職工工作實績的考核,而且也是組織進行管理不可缺少的機制。完善考評體系已成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前提。為此,一要結合目標一致性原則,在對管理類教師思想品德、工作態度及教學能力進行考核的同時,對其專業技能、實踐教學能力及其效果也要進行考核。二要注重考核工作信息反饋,通過跟蹤考核過程、反饋考核效果,完善考核方案。三要堅持“三公開”原則,成立專門考評機構,以“雙師型教師”為導向,細化目標開展考核工作。
(三)開展教學反思,通過效果分析完善自身教學行為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以自己的課堂情境和教學活動為認知對象,對教學行為及其過程進行有意識的、批判的分析與再認識的過程,它是一種有效提升教師教學行為和專業發展的重要方法。[6]為此,校內學科教研組首先要定期組織學習和探討本學科優秀期刊論文、教育名著以及資深教師的先進經驗和方法;其次要定期組織管理類教師開設實踐課來反思自身及他人的教學行為和教學理念,及時學結;再次要引導管理類教師通過現代教學手段再現教學過程的方法,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過程來明確教學改進方向和措施,提升教學能力。
(四)健全培訓機制,提升培訓工作的系統性和實效性
教師是高等教育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改變教師才能改變高等教育的本質。教師培訓作為提升教育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措施,其是否科學有效直接關系教師教學能力能否得以提高。為此,一要轉變培訓觀念,淡化行政色彩,確立以提升管理類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觀念;二要結合學校定位和管理類教師的崗位特點制訂科學、系統的培訓方案;三要健全職前職后培訓體系,緊扣管理類教師教學過程,實現管理類教師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高。
(五)構建教學督導和評價體系,通過過程跟蹤和效果評價
實現教學能力提升教學督導及其評價是分析教師教學能力及其存在問題的重要手段。采用這一方法,不僅能通過教學過程評價教師教學水平,而且能發現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因此,一要構建“五位一體”的教學督導制度,即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實施過程、教學評估、信息反饋與處理,通過對教學過程的監督實現管理類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二要強化教學督導和評價工作的執行,嚴格按照督導制度和評價標準開展工作,確保落實到位;三要完善教學與科研并重的教學評價體系,通過對教學能力、教學質量、教研項目及其成果設定硬性規定,使應用性在管理類教師的教學工作中得到進一步凸顯。
作者:江燕玲 單位:重慶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陶秋燕,張蕓.應用型大學教師的勝任特征及培育途徑[J].遼寧教育研究,2008(12):94-96.
[2]蔡敬民,余國江.關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32-34.
[3]孫裕金,束仁龍.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池州學院學報,2011(6):112-113.
[4]楊艷梅.美國新任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嘗試———康涅狄格州“TEAM計劃”評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0(19):28-30.
[5]陳琳,蘇艷芳.應用型大學教師素質結構初探[J].教育與職業,2006(15):120-122.
[6]楊艷紅.以教學反思為載體的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以常熟市濱江職業技術學校為例[D/OL].蘇州:蘇州大學,2008[2015-11-01].d.wanfangdata.com.cn/Thesis/Y1408781.
- 上一篇:音樂考古學在音樂學的價值
- 下一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人力資源專業教學中的應用